杭州广东发展银行“圈套门”之谜(二)

杭州广东发展银行“圈套门”之谜

(二)

编者:★阳光更灿烂 2010年06月09日

企业自述自愿“钻套”

4月19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前往事发地杭州。

“即便是死也要让大家明白事情的真相,不能死得不明不白。”见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浙江永富总经理闻连华显得情绪非常激动,并用“行为卑劣、欺人太甚” 等一连串的形容词来表达对杭州广发行的不满。

他说,自己因参与杭州广发行的金融创新业务——“封闭式运作”的“供应链”,导致1600万元银行贴现款不能到期承付,被广发杭州分行起诉,最终被法院判输还钱,并下达了《强制执行通知书》,这一切他不能接受,而且他的企业和家庭因此“已被逼至绝境”。

“在供应链中,我只是杭州广发行的一个融资平台,都是按照他们的要求在做事,1600万元我一分也没得到。”闻连华说,“现在出了问题,我们在法律上无逃避之意,但银行却不应将责任全部转嫁给我们。”

闻连华向记者详述了他与杭州广发行的“恩怨情仇”:

2004年底,经朋友介绍,闻连华认识了当时的杭州广发行市场一部负责人Z。Z介绍说他们银行有一个融资新产品,推荐闻连华的浙江永富参加,并表示银行会提供“上家、下家贸易链”,只是利用浙江永富的贸易平台进行授信,这样就可以轻松得利。

“哪有天上真的掉馅饼的?”闻连华说他当时就提出疑问,“但对方告诉我,别人已经在运作了,每个月的效益是看得到的。”

随后,Z向闻连华介绍了参与这种“封闭式运作”的“供应链”的直接收益:企业参与能获利5%左右,具体根据银行当期的不同利率进行调整。

Z还介绍了参与“供应链”的另一大好处:像浙江永富这样的小企业,通过这种“封闭式运行”,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形象及规模,销售额可从目前的6000万元提升到1个亿以上,上一个台阶,“在别的银行眼里形象大为提升,融资变得容易。”

“你不是一直想xx吗?”Z的这句话,对于“苦苦申请了两年都没有拿到一分xx”的闻连华来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

但作为商人,闻连华还是具有起码的风险意识:“那我们的风险是什么,有什么后果?”

Z回答说“风险由银行把控,因为我们要收你们的服务费的。”

闻连华说,银行要收取每月2万元的财务顾问费。

一番话和一顿饭之后,闻连华“产生了想参与的冲动”。

Z告诉闻连华,当前浙江永富规模太小,无法进行大额度的授信运作,要求其注册资金从当前的50万元增资到500万元以上,这样才基本符合授信条件;有可能的话增资到1000万元以上。这样浙江永富就既可以参加银行的这个项目运行,同时还可以获得银行授信用于流动资金。

此后,在Z的电话催问下,闻连华终于决定参加:“不参加不仅要得罪银行,更别想得到流动资金xx;而参加了,既能得到封闭运作的效益,又可以跟银行搞好关系,拿到想要的流动资金xx。”闻连华的考虑可谓周密又精明。

于是“游戏”开始了。

闻连华在短期内迅速办理好了增资手续,银行方面也以最快的速度批下了“封闭式运作”的3000万元商票贴现授信和500万元浙江永富流动资金xx。

闻连华对自己当时的决定评价为“干了一件一举多得的美事。”

此后,闻连华和其夫人又以个人名义(成为担保方)参与了这场金融游戏。对此,闻连华表示,这也是银行强行要求的要个人提供连带担保。



郑重声明:资讯 【杭州广东发展银行“圈套门”之谜(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