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养生或气功或人体科学的好文章——气功锻炼中调息的生理效应初探

20033

24卷第1(总第97)

安徽体育科技

气功锻炼中调息的生理效应初探

徐传银

(安徽大学体育教学部,合肥230039)

摘要 调息指调整呼吸,使之细、匀、深、长。这种有意识的独特的呼吸形式对练习者产生了积极的生理效应:降低人体代谢率.增加人体贮能;协调植物神经机能,改善内脏生理活动;增强心血管功能,xx内脏。旨在为气功锻炼产生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作用提供部分生理学佐证。

关键词 呼吸频率 人体代谢率 植物神经 内分泌系统 心血管功能

气功是中华民族以至世界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以及与疾病、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方法,是修性和养生的一种活动,是练气和练意的一种功夫,是精、气、神达到的{zj0}功能状态。随着现代科技的介入,气功正被揭开神秘的面纱,本文拟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对气功锻炼中调息的生理效应进行探讨。

1调息的生理学基础

调息指调整呼吸,也就是在意识活动的配合下进行呼吸形式的锻炼和调整,是“三调”(调意、调息、调身)之一。“调息”一词出自释家气功经典之作<童蒙止观>,该书中指明了词息的标准:“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也即细、匀、深、长。

现代生理学告诉我们,大脑皮层可以随意控制呼吸,发动说、唱等动作,在一定限度内可随意屏气或加强加快呼吸,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系统是随意呼吸调节系统,下位脑干的呼吸

调节系统是不随意的自主律呼吸调节系统。这两个系统的下行通路是分开的。一般说来,气功锻炼中练功者的调息就是通过随意呼吸调节系统对呼吸进行控制。改变呼吸频率和深度,以肺部进行的外呼吸去推动在组织细胞进行的内呼吸过程,从而促进

机体新陈代谢。

2调息的生理效应

21 降低人体代谢率,增加人体贮能由于调息所需求的细、匀、深、长,所以在气功锻炼中呼吸运动发生显著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呼吸频率放慢。正常成年人平静时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2-18次,在气功锻炼中一般可减至每分钟3 次左右。如此异常缓慢的呼吸意味着进入人体氧气的大大减少。而练功者毫无不适,这显然是与机体低代谢状态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体在气功锻炼时,耗氧量减少,代谢率降低。普通成年人,经1-2个月的气功锻炼后,在进入气功态15-3O分钟后。与练功前相比,耗氧量降低16-30%以上;能量代谢率减少19%~30%以上,有些减少在668%,与基础代谢率比较。平均比基础代谢率低19oo左右,有些练功者可低于37%。人的基础代谢率是人体在清醒状态时的{zd1}必要活动条件下的能量消耗率。与机体的生长速度有着正比例关系。由此可知,气功锻炼者在练功时能量代谢率的明显降低,对机体寿命的延长十分有益。动物学上的资料也证明,每分钟呼吸次数越少的动物往往寿命越长,例如狗每分钟呼吸5O次,寿命为14年;人每分钟呼吸1218次,寿命可达120年以上;龟每分钟呼吸2次,寿命可达500年以上。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较低的能量代谢率。气功锻炼中一方面能量消耗减少,另一方面,在“低耗能”的

条件下,机体内部的能源物质合成则正常进行着,使能源物质合成增加,从而增加了人体贮能。这一点同一般体育运动差别显著。一般体育运动都是以肌肉活动对外做功的形式而进行。由于肌肉的收缩加强,呼吸加快,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提高等一系列反应使机体能量消耗大大提高。能量消耗的速率超过其恢复速率,使能量消耗大于能量恢复,从而减少了人体贮能。由于气功锻炼中人体贮能的增加。就赋予了细胞生活充足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调息培养体内“真气”、体内“真气”活跃等练功中出现的现象。

22协调植物神经机能,改善内脏生理活动

植物神经系统是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又名内脏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人体呼吸时呼吸中枢的活动对植物神经系统有相当大的影响。吸气中枢的兴奋可以

广泛扩散到交感神经,而呼气中枢的兴奋可以广泛扩散到副交感神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气功调息使呼吸节律发生变化,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进而影响了心肺、胃肠等内脏功能及许多腺体的分泌。随着呼吸频率的变慢,特别是处于呼气期延长即深呼气状态时,由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血管容积随之增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故气功锻炼xxxxx、冠心病是有生理学基础的。胃的运动和分泌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其中副交感神经所属的迷走神经加强胃的运动和分泌,交感神经所属的胃神经则抑制胃的运动和分泌,这样呼气期延长可加强胃的运动和分泌,吸气期延长则相反,通过调息便可以调节胃的运动和分泌,改善其消化

功能。内分泌系统也是在植物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其生理活动的。因此气功调息必然也影响到内分泌系统,临床资料显示的气功锻炼对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气功调息使植物神经系统得到改善,交感神经中枢紧张性降低,微血管扩张,血流灌注增加,流速加快,促进血液循环,使微循环得到改善。体内微环循改善以后,各种神经递质、xx、生物活性物质的调节处于平衡状态,从而维护机体正常功能。

23改善心血管功能,xx内脏

气功调息所要求的深慢呼吸,其机械作用对机体也产生有利的作用。我们知道,为使呼吸得以顺利进行,人的胸腔内是保持负压的,即低于大气压。深而慢的呼吸可使胸腔内负压的波动增大。一般在平静的自然呼吸时,胸腔负压从呼气末到吸气末为一3-5一一10mmHg,而深慢呼吸时从呼气末到吸气末则可达到一2O-40mnlHg。这种负压的变化对薄壁的胸腔表脉可以起到唧筒作用,使其扩张,从而导致回心血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故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直接的影响。为达到调息所要求的细、匀、深、长的标准,气功锻炼提倡用

腹式的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种由膈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伴以腹壁的起伏。膈肌位于胸廓底部,在肺的下面,膈肌的运动幅度一般约3era,经过气功调息后的腹式呼吸可增至5~10cm。脶肌是胸腔和腹腔的分界,它向下运动时可以把腹腔内的肝、胃、脾、胰等脏器向下推压,造成腹壁膨出;它向上运动时,腹壁弹回,又将腹腔内脏向上推压,这种有节奏的上下推压运动可对腹腔内脏起副很好的xx作用,气功调息以后,这种xx作用得到加强,促进了胃肠蠕动和腹腔脏器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了内脏系统机能。

3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就调息的生理效应进行的探讨,旨在为气功锻炼产生的强身健体、xxxx等的效果提供部分生理学佐证。而实际上气功“三调”(调意、调息、调心)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三者综合而产生的生理效应意义更大,机理也更复杂,非本文所能及。

4参考文献

l王学礼,等.世界传统医学大系·养生保健学.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安.童蒙止观校释.中华书局.1988

3秦潮.气功生理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王正昌,等.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内分泌xx的调整作用.气功与科

学,19975

5李如本.气功锻炼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中国气功,19992

6刘天君.气功入静之门.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7张镜如.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郑重声明:资讯 【一篇关于养生或气功或人体科学的好文章——气功锻炼中调息的生理效应初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