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游子在大连 王寒枫 著第十八 附录 后记 跋_蓬莱游子寒枫_新浪博客
            
                                     26军老战友烟台港纪念照
                                     作者接受记者王冬梅采访
                                        
寒枫集—蓬莱游子在大连
                                     王寒枫 

光荣传统的赞歌

——《蓬莱游子》读后感

刘庆泗  牛光生  宋全夫  曹 

 

读了王寒枫同志的《蓬莱游子》,感受颇深,教育匪浅。

我们四人当中,有两位山东人,是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有一位河南人,一位上海人,是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可以说,我们与作者是同时代的人。战争年代又同在一个xx(华野八纵廿六军)南征北战,经受了艰难困苦和战火的考验。我们与作者又都是同在宣传战线上并肩工作多年。作者在人生途程中所遭受的酸甜苦辣,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悠然引起我们的共鸣。

书中所展现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们是知情者。我们四人对他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或先或后的是实实在在的见证人。他在书中虽然写的自己,好象也把我们写进书中,使我们思绪翻腾地回忆起美好的青春年代。

作者出版此书是成功的。我们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在一个“实”字上下了工夫。

您看!他重现半个多世纪漫长历史,个人所处的地位、环境、历史背景、年、月、日,诸多事件和众多人物,都以珍藏多年的历史详细资料为佐证,又以惊人的记忆力,将真实的历史再现。表现了他的敏捷的思维和真挚的情感,及将文章组织升华的技能。通过本人的历史,也从某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廿六军的战史、光荣史。

您看!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途程中,有顺境也有逆境,他从在地方工作转到xx奔赴疆场,又脱掉军衣离开xx,到地方工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始终持老老实实态度,英勇地参加战斗,热情饱满地积极工作。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人员交往广泛。对人热情诚恳,严于律己。办事干脆利落,成绩显着。尤为可贵的对是是非非分明,无私无畏的坦露心胸,真是“文与其人”。

您看!他写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回忆有三十万字,全是用口语化表达的。无论是波折带来的苦楚,还是成功与胜利带来的兴奋与激情,他都不用华丽的词藻来描绘、渲染,而是用朴素的民间简炼语言,将复杂事件的来龙去脉说清,合情合理,一目了然。

此书写的“内容真实”所持“态度老实”所用“语言朴实”,看起来似乎平淡,可从细微处见高尚的精神。

作者在书中念念“怀旧”。因为人到暮年有个特点喜欢“怀旧”,他所以“怀旧”,因为那是和他的青春联系在一起的。青春岁月对每一个人来说总是美好的,革命者也不例外。作者和我们也都有自己的青春,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作者与我们的青春,是革命的青春。所以作者的”怀旧“,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它不是对往日琐事沉缅,而是对未来憧憬的激扬。

作者与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战友,都是战争的幸存者。在各自发展的道路上尽管各不相同。有的发展比较平稳、顺利;有的一生艰辛,道路崎岖坎坷;有的在“动乱”年代被“关押”、“劳改”、饱经忧患和磨难,其经历可以说是悲壮的。但作者的基本点和我们是共同的。始终凝聚在共产党的周围,始终荡漾着激情行进在在革命的大道上,始终都奔腾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巨流中,随时准备献身。所以,作者的青春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它是平凡的伟大,又是伟大的平凡。之所以如此,因为它是和我们伟大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是和那火红的充满激情的年代联系在一起的;是和那鲜血凝结的深厚的革命情谊联系在一起的;是和我们共产党领导的人民xx优良传统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作者当年参与的“抗美援朝”壮举,是震撼中外永载史册的篇章。近来,美国西点军校的专家们研究中国xx的情况时说:“不怕中国xx现代化,就怕中国xxxxx化。”可见,用xxx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勇作风,使美军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吃尽苦头,他们是畏惧、难忘的。作者所具有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人民xx本质、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在现代战争中的集中表现;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是英勇世上无双的中华民族儿女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光荣传统的发扬。

总之,作者在本书中,显现出在他身上凝结的“青春因",一定会遗传下去,传给我们的子子孙孙和我们身边的人,传给我们国家的青年一代,让她发扬光大,更加光辉灿烂,结出丰硕果实,永远为振奋中华自强不息。

 

          【本文作者均系离休干部:

刘庆泗——原上海文汇报社副总编、党委副书记、华东二级人民英雄

牛光生——原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顾问

宋全夫——原空军政治学院教授

曹    宠——原上海复旦大学副研究员】

 

 

真实的史实  深刻的揭露

             ——《蓬莱游子》一书读后感

刘 

 

我收到《蓬莱游子》一书时间很短,只能说粗略的浏览了一遍,并征求了高复运(原南京xx卫生部部长)同志的意见。我们对此书有这样几点看法,简述如下——

 

 

 “游子”一书通过寒枫同志的经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二十六军[前第八纵队]的战斗历程。在十章以后也是我们所共同经历的,许多情节历历在目,引起我许多遐想。尤其是外线出击,进入鲁西南、豫皖苏、如沙土集、土山集、开封、睢杞、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以及行军中,历经艰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才取得{zh1}的胜利。特别是后来的抗美援朝,应该说大多我们是统一行动的。一九五二年十月末我去接寒枫同志的班,我们在地洞里进行了交接,惋如昨日。这些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高复运同志说:看了书,好象回到了战斗中的廿六军,像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如在眼前。

 

 

 “游子”一书谋篇、章节的布局比较合理。应该说此书是一本回忆录,如说报告文学也可以。这样的书一般是按照年代的延续、经历事件的先后顺序写下来的。我认为时间、事件的排序比较准确。每章都有一个主题,比较简练,章节衔接较紧凑。寒枫同志的记忆力十分惊人,在没有多少资料的情况下,他凭着记忆肯动脑筋,把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主要历程写下来,值得称赞。寒枫同志的毅力也是了不起的,他75岁学电脑,经过刻苦努力,在一两年时间里写出了这本书和许多文章,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游子”一书文字实在,语言通俗动人。整篇文章实话实说,好似在和人讲那过去的故事。除娓娓叙述外,还有打油诗、顺口溜,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通篇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十和第二十一章:

一是这两篇所写的情景我一概不知,1952年的冬天我被调到南京,对书中描写的那一切感到新鲜;

二是寒枫回家探母及找对象,真是母子相系,儿女情长,感人肺腑;结婚以及后来所经历的一切,十分动人;

三是蓬莱的乡土人情,民俗俚语,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十分诱人。

四是“游子”一书的设计、装帧大方美观。首先是《蓬莱游子》书的名字起得好。其次是封面封底封里设计大方,几张图片展现了蓬莱仙景的美丽。高复运同志说:蓬莱的风景太美了,是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姣姣者。再次是两篇序文写得好,文笔犀利,对该书及寒枫同志的评价恰如其分。还有书页插图配合文字,相辅相成,形式和内容统一。总之,‘绿叶扶红花’,给该书增添了光彩。

 

 

对几个事件的看法——

 

1

 

寒枫同志在书中讲述了爱情问题上的一些挫折。这在当时我是不知道的。1946年,寒枫从胶东到了鲁中xx机关当干事,我是同年底从地方xx升级到鲁中xx炮兵团五连当副指导员。我们两未曾谋面,互不认识。后来南征北战中我们又未在一起,所以对寒枫和共凯的恋爱挫折是不了解的。大概在五六十年代才有所耳闻。

 

2

 

关于因戴楚珍同志而受到不公正的处理一事。1952年10月底我到后勤接寒枫的班,那时我才21岁,比较年轻,只知干工作,其它事不过问,寒枫为什么调走我不知道,后来隐隐约约听到一些传言,这次从书中才知道了实情。

 

3

 

关于陆某,寒枫在书中刻画得十分逼真。他就是这样的人,结巴、香烟不离手,从无笑容,好训人。1948年的秋天我在政治部宣传部任指导员(那时寒枫已经调走了),在一次行军渡河时,天下大雨,因我组织过河时他不满意,被他训了一顿。有些同志为我抱不平。我经常拿他和赖少其部长比,他差远了。

关于曹某,他在那个问题上,传言很多,至于插手寒枫和共凯的问题,那就太可恶了。

写完了读后感,意犹未尽。我想起了《红楼梦》{dy}回上"'石头记'缘起"那首诗,把它改了几个字,成为这样一首,以倾心意。诗曰——

 

满篇皆实话,

人生甘苦累。

都言情感真,

缘知个中味。

 

以上就是我的读后感。不一定恰当,仅供参考。

                                 2004年2月11日于南京     

 

烈士暮年  壮志不已

——《蓬莱游子》读后感

王学俭

 

王寒枫同志的大作《蓬莱游子》,我读后十分感动。我之所以特别感动,不仅仅是从读一本好的自传体的文学作品上得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本书的史料价值,他忠实地再现了当年那些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埸面的一个侧面。这些永存革命史册的史实感动着我,又把我带回到那个使我们刻骨铭心的年代。因为我们是同龄人,又是共同在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培养青年抗日干部的摇篮——胶东公学的同学,在回首往事时,我们有很多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情感。所以他这本书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更使我敬佩的是:他在古稀之年,头脑清楚,思想敏捷,有超强的记忆力,不打草稿,直接用电脑打字,边想边写,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这部30万字的巨著。这使我想起曹操的诗句:“老骥俯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实乃可敬!可贺!

他的《蓬莱游子》一书,把我又带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些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那些出死入生的战争场面,又显眼前:他随大军大战孟良崮,攻占大上海,我随大军渡海北上牡丹江、剿灭顽匪座山雕。在朝鲜战场上,我们志愿军在xxx的英明决策下,在彭老总的亲自率领下,把以美帝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打到“三八”线以南,迫使他坐下来签字停战。每每想到这里,我总有一股强烈民族自豪感:我们的国家,在共产党、xxx领导下,终于站起来了!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腐败透顶的满清政府,割地赔款,屈膝投降。今天,你十六国联军也休想跨进我国门一步。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使我中华民族英姿焕发地站在世界民族之林。

他的《蓬莱游子》一书,从一个侧面,生动地、真实地记录了这场伟大战争的一角。这些史实,让国人扬眉吐气!让敌人垂头丧气!对于那些诬蔑这场战争正义性的中国人,更是一副良药。能够唤起他们一点中国人的良心。

他的《蓬莱游子》一书,从一个人的角度,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也可以说,是千千万万这样的人,经过这样的成长过程,才铸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的《蓬莱游子》一书,会让同龄人看了,更加珍惜自己的过去,怀念那些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战友。鞭策自巳、保持晚节。欢快地沐浴这夕阳的红霞!

他的《蓬莱游子》一书,让后来人看了,能更加生动、形象地知道老一辈的人,是怎样为创建我们的共和国,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会启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继往开来,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他的《蓬莱游子》一书,让那些贪官污吏看了,会发抖!先辈们、先烈们打造的天下,岂能让他们任意爪分、败坏!

请那执掌着权力的人们,抽暇看看这本书,一个娃娃,是怎样在共产党、八路军的哺育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书可以做为实践这种思想的生动形象的教科书。

以上拙见,是我读过《蓬莱游子》后的感想。谬误之处,请斧正。

                                                         2003年11月11日大连老虎滩居所

 【作者系离休干部,曾就读于胶东公学,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铁道兵报》副社长兼总编辑、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副局长】

  

 

《蓬莱游子》读后感

唐大德

——朴实无华的教育诗

                     

读了我的战友和老师王寒枫同志写的《蓬莱游子》一书,感概颇多。我和寒枫同志只是相识在“哈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1960至1966年一段时间,虽然我们接触不是很多,但展现在我面前的王寒枫同志的为人和学识水平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我的良师益友。别的不说,就仅他书中记录的他一生的阅历和甘辛,是那么清楚,写得那么生动具体,使一个毫不熟悉他的人读来也感到身临其境。我比他小了几岁,也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和“哈军工” 一段共同的经历。他书中涉及到的一些情节和人物,我都有许多记不清了,可是他写得很具体生动形象,真令人佩服。王寒枫同志的书写得朴实无华,人物事物都毫无夸张与形容,读来让人感动。相信它一定能给年青一代以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以革命的名义回忆过去

                  ——我读《蓬莱游子》

蔡玉臻

 

乡贤王寒枫的大作《蓬莱游子》出版后,在家乡蓬莱引起了极大反响。我作为一个蓬莱人,从中受益匪浅。这篇长达三十万言的佳作,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作者所经历的不同时代各种场景,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前辈们斗争和创业的艰难,胜利得来的不易,印证了成千上万像王寒枫同志一样的仁人志士们,流血牺牲,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使我们有了生活的自主,做人的尊严。作品中既飘逸着一股历史烟云,又闪烁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阅读《蓬莱游子》会使自己感到从现实步入了历史,又从历史的隧道中走出来,浑身充满了民族的阳刚之气和沉甸甸的时代紧迫感。王寒枫等前辈们神圣辉煌的业绩和撼泣人心的威严,就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和催人奋进的风帆,感召着读者,使读者在心中涌起一股翻江倒海般的爱国主义壮志与豪情,从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事业的彩屏增光添彩。《蓬莱游子》一书使我们感受到,王寒枫等乡贤前辈们不曾享受到今天人们的那种浪漫与潇洒,他们的意识、观念、追求,也与今天的人们相去甚远。但是,我们不能不从他们的谆谆教悔中受到警示、启迪和激励,从而以革命的名义回想一下过去,虽然在红尘滚滚的现实环境中,以金钱与权势为首是瞻,己成为一种时尚,我们都仍应该由衷憎恨战争所导演出来的累累白骨,珍惜吉祥和安宁中的阳光雨露。而且我们还应懂得,惟有沿着前辈们的足迹继续前进,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才是我们根除战争祸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出路。

总之,《蓬莱游子》是一部引人向上,具有积极意义的好书,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是为谱写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优美乐章增添的一个和谐音符。祝愿王老写出更多的像《蓬莱游子》一样的好书。

                                                                                                      甲申立春 于蓬莱八仙渡

                                         【作者系前蓬莱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

 

 

事实胜雄辩  真情垂青史

                   ——读《蓬莱游子》有感

支福田

 

我收到了王寒枫同志大作《蓬莱游子》的当天下午,一口气读完了“上海”、“援朝”、“凯歌”这三章,这书一下子把我带到了五十多年前的日日夜夜,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思绪万千心难平”。晚饭后没有散步,也没有看电视,接着又从“鲁中”、读到了“渡江”。一夜激动难眠,浮想翩翩。第二天我就给王寒枫同志打电话,庆贺他书的出版。他问我看了有什么感觉?我即脱口而出四个字:“好、大实话。”他和我略谈了创作经过,嘱我读后谈谈感想。

我是酷爱阅读各种回忆录的。尤其是战争时期过来的元帅、将军和战友的回忆录。但像这一次读《蓬莱游子》这样激情难平,细致认真,还是头一回。

我和寒枫同志,相知在四十年代末,真正相识是抗美援朝时的1951年秋,他被误解后调227团工作。我当时在师政治部任干部干事,业务上是管政治干部升迁调动的。到1952年秋,他调到师文化科任副科长,我们一见如故,很快成了知心朋友。加上当时住在莱西农村,我们三个科(文化、青年、干部)同用一部电话,同吃一个中灶,同用一个公务员。电话放在我们科办公室兼我的宿舍里。因此,几乎每天数次见面,有时同睡在一铺炕上。可以说心心相印,无话不谈。从工作、生活,到恋爱、婚姻,彼此毫无保留。甚至他要请假回家找对象,能不能把爱人马上接来完婚,我们还打赌吃花生,我竟吃坏了肚子。他和共凯的恋情、曲折的过程,应该说在76师我是听他讲的最早{zj1}体的一个。更何况寒枫同志从到鲁中xx(后八纵廿六军)开始的所有大环境下的经历,也是我所经历过的,不过是他在机关工作,我在连队打仗罢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读到这本书就“思绪万千心难平”的原因。

一个年近八旬,经历坎坷的老同志,晚年能把“一生的阅历、一生的甘苦、一生的经验教训”(张琳语)如实地留给后人,实在不容易。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处事、工作态度、生活原则。这些他都给人以难得的启迪,也给写个人自传回忆录树立了一个样板。有些回忆录是“胡吹海捧”,张冠李戴,被知情人一看,就不值钱了。

对王寒枫同志的大作,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有几句实在话还是要讲讲。我觉得此书好就好在——资料丰富详实;文笔通俗流畅;感情朴素真切;描写曲折生动;刻画深刻感人;事情实在真实。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惊人的记忆,使我望尘莫及。

还应当说这本书,王寒枫同志是把憋在肚子里五十多年的苦衷,有理、有据、有节地倾诉了出来。老同志读了是会理解的。因为我们xx的老战友和他是心心相印,真情相通的。《蓬莱游子》也把憋在老战友们心里五十多年的疑团,一下子给解开了,感到很高兴,都奔走相告,争相传阅。当看到了王寒枫同志晚年的幸福生活,又都感到xx的欣慰。我祝他健康长寿!能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2004年2月13日于廿六集团军烟台{dy}干休所

                                           

                  [作者系原廿六军77师政委,离休干部]

  

后      

 

《蓬莱游子在大连》我刚才写个头,因为老伴病了,就停笔不写了。可是,沃野同志多次鼓励说:《蓬莱游子》的读者反映很好,人家就等着看您转业到地方这一段经历。您就停笔不写了,这样不好啊。您一定要继续把它写下去,一来是对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二来是对广大热情的读者也该有一个交代才好啊!

后经老伴同意,我才重新开始写作。突击三个月写完了,经过忘年交挚友沃野同志的精心的编辑、修改、润色,与我原稿相比:文学色彩浓了;诗的韵味足了;逻辑性也强了。经王有昌同志的精心校对,给堵了不少的错误,把差错率降低到{zd1}程度。原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卞国胜同志给题写了书名;大连市“沧海潮”诗社社长盛美礼同志给写了序言和诗文;xx书法家刘铁城先生书赠贺词;原大连市总工会副秘书长杨清舫、大连市发明协会前副秘书长王昭顺、大连市老年摄影家协会主席周承烈、原大连市环保研究所副所长于德湖同志为本书撰写了专题文章;我的老乡,蓬莱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前主任蔡玉臻先生,我的老战友刘庆泗、支福田、牛光生、宋全夫、曹宠、刘峻、余志萍、常殿智、王学俭、唐大德、刘新智、孔宪宝、刘金堂、张德昌同志读了《蓬莱游子》后,给写来了热情鼓励的信、文章和诗词。我一起收录在本书。书中我引用的历史事件,都是从各个有关资料摘引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上得到了蓬莱海锋实业集团总公司李海锋董事长马静总经理慷慨的赞助,才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蓬莱游子在大连》一书付梓之前,老友邹志杰便阅读了书稿。他读后特赋赞词一阕,调寄《少年游》——

 

寒枫红叶染重山,

峥嵘路万千,

少年豪情,

等闲谈笑,

铁血伴硝烟。

暮年未减平生志,

俯首著佳篇,

成书三卷,

蓬莱游子,

奋笔《在大连》。


 

谨此,我一并深表衷心的感谢!

《蓬莱游子在大连》就要出版面世了。关于“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的是非曲直,中共中央党的会议有决议,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有专门论著。在这段时间,我在工作中的错误,是盲目地执行了党在那个特定时期的极“左”的错误路线。这在“清查”运动中,我一一地做过了检查,在这里就不赘叙了。我只秉笔直书自“文化大革命”和军管后,在大连工作时我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一部份史实的有关片段。历史就是历史,我不能说假话。但是这一段历史,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精神,现在看来,“xx”中的思想、政治、文化活动,都是方向、路线性的错误。在这些工作活动中,你越出力、点子越多、成绩越大、错误就越大。在“揭、批、查”运动中,我理所当然地受到应有的批判。这是xx应该的、顺理成章的事情。

有一个事情,我想趁这个机会,告诉亲爱读者朋友。什么事呢?我这个年近耄耋之年,身患绝症的老共产党员,现在更加相信xxx主义、相信党、热爱着党,满怀信心地期盼着党领导我们的国家,建成和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地去迎接这{yt}早日在华夏神圣的国土上实现吧!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经过曲折的斗争,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曙光就在前头!

正如《国际歌》中所唱的那样——

 

这是{zh1}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王寒枫

                                      2004年季夏  初稿

                                      2006年孟秋  定稿于大连寓所

                                                                     

  

 

几年前,拜读了老领导、良师益友王寒枫同志的大作《蓬莱游子》,深受启迪,这次承蒙信任,担任《蓬莱游子在大连》书稿的责任校对,细读了寒枫同志的又一力作,再次感情良多,使我加深了对作者的认识。

我是在1969年开始认识寒枫同志的。当时,我刚从工厂调来《大连日报》社不久,他从市委宣传部调来报社任革委会副主任。同他接触不久,很快就被他那种对同志满腔热忱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所感染。回顾数十年交往的历程,深感有许多往事值得回忆、值得记忆。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他对我政治上的关怀。1969年,各单位开始了以“吐故纳新”的主要内容的整党建党工作。使我的心里激起了波澜。我曾在1966年{dy}次填写了《入党志愿书》并经车间党支部通过。那{yt},我激动得彻夜难寐。就在我满怀希望地等待厂党委审批时,“xx”己使厂党委被“冲垮”,我的入党事宜因此被长期“搁置”起来。几年来,我对此事一直“耿耿与怀”。这次的整建党,再次使我坐卧不宁。寒枫同志知道了我的“心事”后,决定让我暂停在报社的工作(尽管当时工作很忙),回523厂调研并参加整建党(当时我的组织人事关系尚在工厂),争取“纳新”。他派编辑部支部书记于岩松同志与厂方联系并送我回厂。经过一段时间,动力车间党支部于1970年1月再次通过了我的申请,并报厂党组织审批(我又“激动”了一次)。随后即返回报社工作。当寒枫同志得知523厂党组织正式批准我入党时,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太好了!小王入党了。”他祝贺我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并郑重地同我谈了一次话。其意谆谆,其情切切。语重心长,终生难忘。他谈到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党报工作者肩负的责任,要经得起党的考验。他特别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这句话,既是他对我的勉励,也是他自己几十年奋斗历史的写照。

书如其人,“蓬莱游子”实为“蓬莱赤子”。从他的书中可以看到,他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自觉地把人生融入党的事业的赤子情怀。人生有成功有失败,有前进有挫折,有快乐有悲伤,有顺境和逆境。再智慧再有才能的人也会有烦心和失意的时候。寒枫同志也是如此。但是,他为人豁达。他认为,生活永远都在彼岸向我们招手,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始终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他始终对党的事业保持矢志不移的信念。正因为如此,他退休之后,一直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和对信仰的追求。这一切靠的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和毅力坚持。

他在书中实事求是的记录了“xx”时期那段风雨人生历程,资料翔实,文笔真实,使读者再一次从现实步入了历史,再次让人们感到那段“{swql}”的“历史断层”,值得后人长久的警醒。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寒枫同志是个激情燃烧的人。这种生命的激情在他的书中跃然纸上。只有对社会、对事业、对同志、对故乡(包括第二故乡大连)充满热爱的人才会有这种激情。当年,他就任报社民兵营长时的即席演讲和慰问“三线”工地时眼含热泪的讲话,是那样摧人奋进。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我们的事业需要激情、渴望激情,尤其在现在。那种“看透现实”的冷漠与麻木与生生不息的现实依然是格格不入的。

我与寒枫同志数十年的友谊弥足珍贵,就在于我们之间思想上的共鸣。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融合,而不是利益的交换。愿寒枫同志青春常在,激情永存,并期待他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王有昌

                                                                     2006年12月28日

                    【作者系原大连市粮食局纪委书记】         


 

蓬莱游子在大连/王寒枫著.-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7

ISBN7-5063-1402-9

Ⅰ. 蓬…   Ⅱ.王…   Ⅲ.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当代  Ⅳ.1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021875号

 

蓬莱游子在大连

作者:王寒枫

责任编辑:东辉

责任校对:王有昌

插图装帧:沃野

封面设计:沃野

出版发行:作家出版社

社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      邮码:100026

电话传真:86-10-65930756(出版发行部)

86-10-65004079(总编室)

E-mail:wrtspub@public.bta.net.cn

http//www.zuojiachubanshe.com

经销:全国新华书店

印刷:大连海事大学印刷厂

开本:880×1230  1/32

字数:400千字

印张:16

版次:2006年7月第1版

印次: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 7-5063-1402 -9/I.246

定价:38.00元

           作家版图书,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作家版图书,印装错误请与承印厂联系调换。

 

博主启事

 

《蓬莱游子在大连》,到今天重新发表完了。我衷心感谢广大朋友热情的支持!从明天开始,我连续重新发表我的综合文集《蓬莱游子乐度晚年》,热情邀请圈友、网友、诗友、文友、广大朋友光临指导,我期盼能够得到您继续的友好支持。敬祝朋友吉祥如意!安康文祺!端午节快乐!谢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蓬莱游子在大连 王寒枫 著第十八 附录 后记 跋_蓬莱游子寒枫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