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一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zh1}一卷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刊、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田皆不登        登:(谷物)成熟,引申为“收成”

B.躬自抚循劳来      来:回来的灾民

C.朝廷方更化立法    法:王安石的变法

D.今乃于此托于彼    今:现在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知命”的一组是(    )(3分)

①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②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③自莘老之至,……出于至诚。

④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

⑤又以其余暇,……又皆集于此亭。

⑥物之有成必有坏,……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文中可知,墨妙亭系莘老知湖州时所建,收藏湖州境内古代石刻,以求长存。

B.苏轼在熙宁四年十二月因事来到湖州,莘老请苏轼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C.“记”中借作者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D.作者认为,尽管万物有成必有坏,但不能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而应当极尽人事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这才叫知命。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3分)

 (2)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人是通过早霞已散,晓月犹明,       等景象来表现“早行”的。(2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4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季康予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选自《论语·颜渊》)

 [注]①偃:仆倒,倒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用“正”字诠释“政”字,忠告季康子,希望他为政能正本清源,以身作则,笃守正道。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归于正道。

B.孔子认为季康子行为欠正,作为执政者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因此谴责他“杀无道”以“就有道”,必将导致“民免而无耻”。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狠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ldz}若能以身作则,为民模范,自能收到上行下效、风行草偃的效果。

(2)阅读下面选段,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孔子的为政观。(3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克定身子挺直地跪在那里,两只手左右开弓地打自己的脸颊。他那张白皙的、清秀的长脸被打得通红。他还是不停地打着。

这段文字描写克定在外xx女,骗妻子首饰当卖的丑事被发现后,挨高老太爷责骂,自己打自己的情景。(《家》)

B.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海棠社”成立后,大家兴奋之极,议定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结果怡红公子宝玉压尾,而薛宝钗、林黛玉技高一筹。对李纨的评判宝玉xx赞同。(《红楼梦》)

C.就在人们混战时,甘果瓦却被国王的部下抓住了。甘果瓦一走出巴士底狱,就奔向圣昂图纳街。在广场中央的石头十字架下,他遇到了弗罗洛。原来是弗罗洛早先跟他约好的,他们利用无赖汉的口令和钟楼的钥匙,以及准备好的小船,向城岛走去。(《巴黎圣母院》)

D.“刚才离开议事室以前,我不是把答案念了一遍吗?”首席陪审员辩白说,“当时谁也没有反对。”“当时我正好离开议事室。”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说。“您怎么也会没注意?”“我万万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说。

陪审员们在对玛丝洛娃写的定罪意见中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聂赫留朵夫也一时疏忽了,这样玛丝洛娃被判罪了。庭长急于办私事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复活》)

E.“吴夫人!明天早车我就离开上海,到前线去;这一次光景,战死的份儿居多!这是{zh1}一次看见你,{zh1}一次和你说话;吴夫人!这里我有一件东西送给你!”

雷鸣是吴少奶奶林佩瑶以前的恋人,他趁着吴荪甫不在家时来见她,忘情地对她倾诉爱意,并赠给她一本破旧的《德伯家的苔丝》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些是他们曾经的爱情信物。吴少奶奶迷乱了,与雷鸣紧紧拥抱在一起,直至林佩珊的贸然闯入才使她清醒过来。(《子夜》)

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魏主政归司马氏”的经过并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2)简述堂吉诃德赢得曼布利诺头盔的冒险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去年3月15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接到一家名为“菜单”的宠物食品制造公司发来的一封信。信中称,有]4只宠物吃了他们公司的产品后突然死亡。该公司负责给许多xxxx生产宠物食品,事发后立即主动召回了大约100种牌子的相关产品,并要求FDA帮助调查真相。分析了1.4万个案例后,FDA得出结论:大部分宠物得的都是急性肾病。与此同时,FDA派出科学家进驻宠物食品加工厂,提取样本化验,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三聚氰胺身上。FDA分析了210种宠物食品,其中130种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别名“蜜胺”,属化工原料。美国禁止食品工业使用三聚氰胺,无论是拿它当做宠物食品添加剂还是作为化肥,都是违法的。既然如此,三聚氰胺是怎么混进宠物食品中的呢?化验表明,三聚氰胺来自一种食品添加剂——面筋。面筋是面粉脱去淀粉后剩下的蛋白质,不但可以增加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还可以提高其黏度,增强口感。

三聚氰胺当初之所以被禁,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有毒。三聚氰胺的毒性试验表明,过量的三聚氰胺会在大鼠肾内形成结晶,这种结晶可以作为“种子”,让大鼠产生肾结石,继而诱发癌症。那么,既然只有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三聚氰胺才会导致大鼠产生肾结石,那些宠物到底是怎么死的呢?科学家们继续在实验室里寻找那个神秘的宠物杀手。不久,又一个化学物质上了黑名单,这就是三聚氰酸(Cyanuric Acid)。这种物质通常只有在游泳池里才能找到,它可以减缓起xx作用的氯气被阳光分解的速度。同样,这也是一种被美国法律禁止使用在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都含有大量的氮元素,能在化验中冒充蛋白质,如果在食品和饲料中添加它们,就可以让劣质产品蒙混过关。进一步实验表明,三聚氰酸只有在大剂量情况下才有致癌的可能,宠物食品中含有的少量三聚氰酸顶多造成宠物的胃部不适,不大可能杀死它们。否则,FDA是不可能允许游泳池使用三聚氰酸的。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去年5月,加拿大圭尔夫(Guelph)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混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晶体,阻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截至目前,科学家们仍然在对这一假说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也许还有某种尚未被发现的化学物质和三聚氰酸或者三聚氰胺起了某种化学反应,生成了某种有毒物质。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35期)

10、下列对三聚氰胺或三聚氰酸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增加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还可以提高其黏度,增强口感。

B.大鼠服用三聚氰胺,会在肾内形成结晶,从而产生肾结石。

C.在游泳池里可以减缓起xx作用的氯气被阳光分解的速度。

D.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混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晶体,阻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11.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项是(    )(3分)

A.三聚氰胺是通过一种食品添加剂——面筋混进“菜单”宠物食品制造公司生产的宠物食品中的。

B.作为食品添加剂,面筋可以增加食品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其黏度,增强口感。

C.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都属于被美国法律禁止使用在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D.三聚氰胺本身xx,它和某种尚未被发现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才生成了有毒物质。

1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人如果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三聚氰胺就可能导致产生肾结石,继而诱发癌症。

B.三聚氰胺导致宠物死亡的作用机理,截至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做出明确解释。

C.三聚氰胺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如果合理利用,作为化肥使用,可以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

D.三聚氰胺能在化验中冒充蛋白质,所以可被黑心商人选作食品或饲料添加剂,以使劣质产品蒙混过关。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敬畏生命

张全民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的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深深感动。

高中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有没有死,但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zd0}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xx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不堪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着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心中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小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无不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老鹰)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这样就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的神圣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残害蚂蚁。他认为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之心以后扩展开来,会驾着飞机装着xx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残杀时,人类就像是{zh1}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原文有删节)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是一曲悯爱生命的赞歌,其博爱情怀和忧患意识,值得人们反思。

B.弘一法师对“生命的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是佛教“众生平等”观的生动体现。

C.文章列举了许多自然界的生命现象,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维护的不易,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D.{zh1}一段,把人类比作“{zh1}的一块多米诺骨牌”,其批判性不言而喻,人类终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E.文章用对比手法,写出“我”的残忍,与弘一法师的大悲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此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14.题目中“敬畏’’这个词是何含义?画线语句“鸢飞鱼跃,道无不在”中的“道”指什么?(4分)

15.文章{zh1}一段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鲁迅与胡适:两位大师,两种人格

刘炜茗

说是巧合,还不如说是必然:胡适去世时,自发送葬者据说达到30万人,沿途居民家家燃香户户路祭,这种盛大的场面,除了鲁迅之外,没有第二个文人享受得到。的确,鲁迅与胡适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可以说是无第三人可及的。关于鲁迅与胡适二人的话题,几十年来总是绵延不绝,大概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然而,将二人相提并论,开启对二人所代表以及所开创的思想文化源流的整体思考与研究,还是近些年来的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与胡适二人并不处于平等的位置,鲁迅太高,胡适太低,或者说有意被忽略。

关于鲁迅,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xxx对他做出评价之后,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与声名更是一路上扬,即使在暗无天日的“xx”期间,鲁迅的著作也仍然可以畅通无阻,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源泉。在如此众多的言说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在鲁迅故去的七十多年中,人们不断地在探索鲁迅的内心世界,但呈现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也许未必是一个真正的鲁迅。其实,没有油彩的本色鲁迅,才具有更为伟大的人格魅力。   

当喧嚣与浮躁渐行渐远,历史的公正性才会越发清晰地显现出来

胡适这个名字被提及得越来越多了。这位五四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白话文运动的理论奠基者,这位一生坚持“独立”的大学者,在大陆1954年的“红学”论争中,遭到了举国上下的大批判,曾经被许多人挂在嘴边的“我的朋友胡适之”,不再也不敢被人说起了,人人噤若寒蝉避之不及。如果说鲁迅被抬到了一个圣坛的偶像地位,那么胡适是被流放到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今我们知道,将鲁迅抬上圣坛,将胡适忽略不计,实际都是对二人的不恭,也是对后人的误导。

 “坚持自由主义一生的胡适,以与这一信仰相匹配的温和态度坚持了60年,他既未被那个时代所激怒,在激怒中一起毒化,又未被逃避那一时代的文人情趣所吸引,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这样一种平和的态度,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坚持了60年,不是圣人也是奇迹”。的确,尽管对胡适的学术成就向来存有较大争议,但他的人格力量,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无人能比。

事实上,将鲁迅与胡适放在一起来讨论与思考,根本原因还在于,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不同选择。

与鲁迅的思想深度、毫不妥协、坚韧诸多品质相比,胡适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平常心态,是渐进的,理性的。正如世界有好就有坏,有前就有后,有强势就有弱势,有激进就有保守,如果把鲁迅的犀利、深刻看作激进思想的表达,那么不妨把胡适看作是介于激进与保守之间的温和状态——胡适当然不保守,而且,在中国来说,保守总是不那么好的词。

二人的区别,钱理群一语道破:“鲁迅是体制外的、批判的立场,胡适是体制内的、补台的”。胡适的这种温和状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可能既不讨激进派的好,也未必会被保守派认同;既为大陆所批判,也为台湾岛内所攻击。也许在一个进入平和状态的社会当中,胡适的思想才会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更自然地接受。

在知识分子前行的路上,尽管也有钱穆般的严谨学业可选择,但基本上来说仍不离鲁迅与胡适所开创的两条路。如果要在人生路上选择一位追随者,你是选择胡适,还是鲁迅? (原文有删节)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dy}段从给胡适送葬的浩大队伍人手,并与鲁迅之死作比较,为下文将胡适与鲁迅相提并论作铺垫。

B.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鲁迅抬得太高,却贬低或有意忽略了胡适,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C.鲁迅的思想是激进的,他的犀利使他成为激进派的一面旗帜;而胡适则是保守的,因而不受欢迎。

D.本文以“鲁迅与胡适:两位大师,两种人格”为题,实际上是以鲁迅为参照,发掘胡适的人格力量与社会意义。

E.本文提示了胡适被遗忘的社会根源——政治主导言论倾向,批判了唯政治论,主张说真话。

14.“当喧嚣与浮躁渐行渐远,历史的公正性才会越发清晰地显现出来”,“历史的公正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5.“如果要在人生路上选择一位追随者,你是选择胡适,还是鲁迅?”请结合文段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许多成语和俗语意思相同,一庄一谐,一雅一俗。例如“强人所难”相当于“赶鸭子上架”,“臭味相投”与“一个鼻孔出气”意思差不多,“自相矛盾”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下面给出一些成语或俗语,请你写出意思差不多的另一个俗语或成语。(任选3个作答。)(3分)

 (1)直言不讳                

 (2)得过且过                

 (3)咎由自取                

 (4)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5)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7.(2007年9月4日人民网)日前,上海一家研究机构调查显示,中国富有家庭子女教育呈现高投入,追逐精英主义、贵族主义的趋向。这些家庭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方式呈现两种倾向:一是参加各类天价培训班和贵族训练营。上海一些专为高收人家庭子女准备的天价培训班十分火爆,“幼儿EMBA班”、80万元的“民营企业接班人”“少帅缔造营” “贵族培训班”等等,不一而足。二是送孩子到国外读书或游学。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推出赴英夏令营活动,15天收费2.68万元,报名者十分踊跃。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当代中学生,你一定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请你为人民网论坛写一条留言或网友感言,发表自己的感想。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不少于100字。(7分)   

五、作文(70分)

18.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郑重声明:资讯 【龙岩一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zh1}一卷】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