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备受争议的富士康进行了两次加薪。
6月2日,富士康宣布基层员工薪资自900元调升至1200元。时隔4天之后,6月6日,富士康宣布,自10月1日起,对深圳地区各厂区经考核合格的作业员及线组长的标准薪资再度调升为每月2000月,加薪幅度约66%。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zd0}的代工厂,富士康以往的利润,建立在低廉的人力成本基础上。富士康拥有80万员工,加薪之后,每月新增支出就高达近2亿元,如果将社保等各项数据相加,仅人力成本每年就会增加43.44亿元。
耗费如此之大的成本,富士康还连连加薪,郭台铭给出的理由之一是物价上涨。但是,对于危机管理学家的我来说,这只是一个能摆上台面的理由,更多的含义是一种摆脱危机的手段,目的是为xx此前员工连环跳楼xx事件对富士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据花旗环球证券评估,以员工加薪20%计算,富士康每季度获利将减少10%到12%;而加薪30%后,富士康每季获利至少减少15%—17%。目前,富士康宣布的两次加薪累计幅度超过{bfb},对其盈利的影响可想而知。
商人永远不会做亏本的生意,作为屡创商业奇迹的郭台铭,不可能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同样,相信富士康也不会以做“赔本生意”为化解危机的代价。事实上,富士康为员工加薪的背后,有自己的底气,即加薪背后仍然有利润可图。
首先,以利润增加作为抵消。
现在,苹果已经与富士康达成共识,将给富士康代工的苹果产品提供2%的补贴,即在原定代工费基础上再增加2%。作为一家代工企业,富士康总收入的15%左右来自为苹果代工的收入,苹果的补贴,将缓解富士康加薪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苹果、诺基亚和戴尔等国际巨头,每年的订单量数目都十分庞大,如果没有富士康这种规模的企业,将无法消化如此大量的订单。富士康与这些企业,就像是一条线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而且,一直以来,富士康都处于“被挤压”地位,当苹果2009年净利润为82亿美元,净利润达到36.9%的同时,富士康国际净利润却只有区区4000万美元,净利润为0.55%。富士康此次将加薪作为与苹果谈判的筹码,加之苹果离不开富士康的代工,所以也只有同意为富士康陷入麻烦时提供补贴。
加薪与利润的增加相抵消,富士康并没有吃亏。
其次,可以减少人员流动。
不可否认,工资是决定员工留在企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前,很多员工表示留在富士康,原因之一就是其工资比同等企业高。而富士康此次加薪,无疑将很大程度上减少员工的流动性。
如此一来,富士康将会节省重新招聘员工的时间成本。而且,用生不如用熟,富士康原有员工对工作流程更熟悉,肯定比新进员工的工作效率高。
因此,两次加薪对富士康来说,足以化解其此前的危机,还可成为日后发展的机遇,但同时,却是其他制造企业的“危”。富士康两次加薪,给同类的其他制造企业施加了压力,加大了其它企业员工加薪的“胃口”。珠三角制造业将集体面临涨薪预期,迫使企业面临两难选择:加薪,企业难以承受;不加薪,将面临员工流失。
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业有能力效仿富士康加薪,如本田在佛山的变速器工厂从6月起为每名工人加薪500元,加薪幅度达34%。但更多的制造企业,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背景下,没有实力加薪,很多珠三角的制造企业表示,如果加薪一成,就将面临亏损。因为没有加薪,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罢工潮: 6月6日上午,美律深圳厂区部分员工抗议排班,导致约10%生产线暂停;江苏昆山一家台资厂的情况更加严重,日前有超过2000名工人要求改善待遇不果,与防暴xx发生冲突,造成50多人受伤……很多制造企业出现内部危机。
一些不能承受成本增加的企业将被淘汰,而留下来的企业如富士康,订单将会增加。而其它企业流失的员工,也将涌向富士康,大量员工的加入,也将支撑富士康更大的接单能力。由此,大者恒大的定律再次被验证。
此外,加薪可能引发中国制造业的一次“危”而“洗牌”,对珠三角等地的制造企业形成“挤出效应”。
在此形势下,很多不愿加薪的企业,正打算将工厂从珠三角搬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部或西部地区。根据香港工业总会对珠三角港商进行的调查显示,珠三角约8万家港企中,37.3%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迁离珠三角,更有63%以上的企业准备迁离广东。替惠普代工笔记本电脑的英业达就准备加速将工厂移往内陆,其在重庆的工厂预计将在11月进入量产阶段。
制造企业大举“内迁”、“西迁”,对中国内陆地区而言,无疑是一次招商的好时机。仅在东莞市,就有100多个地方的招商分队常驻。可是,对于东莞、中山等传统制造地区来讲,却是一个风暴,是一次发展困境——大量制造业的搬出,势必降低当地的GDP,不利于当地经济增长。在外迁的企业中,还有一些选择搬出中国大陆,迁到成本更加低廉的越南等国家,这样,对中国制造业来说,也形成了一次“危”;但同时,对中国制造业来说,这种“搬离”也可能倒逼其加速产业升级,也不失为一次机遇。
经济学家吴敬琏一直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张中国企业改变依靠低成本等粗放式增长方式。如果说,在“表面的和平”下,众多制造企业还做着“慢慢来”的美梦,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国际制造企业的大规模外迁,足以形成一次警醒: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因此,表面看来,加薪是富士康应对企业危机的一种手段,但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也可能是其进行产业升级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