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金融控股棋到中盘孙建一暗示再吞银行玄机- xxx信息- abnormals ...
平安金融控股棋到中盘 孙建一暗示再吞银行玄机 [转贴 2010-06-15 18:35:51]   
平安金融控股棋到中盘 孙建一暗示再吞银行玄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本文摘要】 中国金融开放指日而至,金融领域“肉搏战”也已开始预演,突然遭遇的人才挖角、未曾想到的业务流失、绞尽脑汁的金融创新、虎视耽耽的外资……一股股暗流已随时准备着翻云覆雨。

  这样的时刻,内地叱咤风云的金融业“巨头”们将以怎样的谋略和布局来应对这场血影刀光的搏杀,中国的金融业又在他们的xx下将如何前行?一系列的问题等待xx……


  位于深圳八卦岭八卦三路的平安大厦,很有些年岁了,看上去有些老旧,而平安集团的{zg}层们就在这栋楼的7层办公。与其他楼层开放式的布局不同,这里的布局更像是一座迷宫。

  作为平安集团的副CEO,孙建一就在迷宫的一个角落里。

  日前,孙建一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的专访。由于处在中报发布前的特别敏感期,对于有关深发展、深商行以及广发行的进一步提问,孙建一笑而不答。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在平安金控的整盘棋中,银行将会是与保险同等重要的关键棋子。

  金融控股棋到中盘

  上海证券报:在国内,平安被公认为是在混业方面走得最远的金融集团之一,您怎么看?

  孙建一:严格说来,平安并不是混业经营,而是典型的分业综合经营的案例。

  金融企业经营可以分为单业经营和综合经营两种模式。单业经营就是经营单一金融业务,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

  而综合经营又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混业综合经营,一种是分业综合经营。混业综合经营指的是,本身经营具体业务的金融机构控股经营另一业务类型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控股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控股银行。而分业综合经营实质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即金融控股集团本身不经营具体业务,控股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子公司,各子公司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事实证明,综合经营模式明显优于单业经营模式,在综合经营的两种模式中,混业综合经营相对于分业综合经营而言,对金融监管水平和公司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家银行控股经营一家保险公司,由于要进行会计报表合并,银行财务报表实际上是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合并后的报表,但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在性质上差别很大,风险类型有很大区别,这就对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于采用何种经营模式,平安通过研究和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是,在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环境下,混业综合经营模式还不具备条件,应当慎重;而“集团控股,分业经营、整体上市”是{zy}模式,这也正是平安集团所要采用的模式。

  上海证券报:这就是平安与其他两家金融控股集团{zd0}的不同?

  孙建一:可以这么说。不过,同样是国务院批准的三大金融集团,平安常常被与中信集团和光大集团相提并论。但是平安与其他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平安集团所投资的,百分百都是金融资产,其他两家有相当大一块是非金融资产,甚至涉及地产、旅游等多领域;而且平安在金融方面的综合程度可能要比其他两家更为综合,其他两家在商业银行和证券方面比较突出,并且控制力比较大,但是在其他金融领域比如保险,两家都成立有合资的保险公司,但是并不是{jd1}控股,并且经营权也是外方的。

  目前为止,平安是xx按照金控模式走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过,平安也在观察另外两家的经验和做法。
--------------------------------------------------------------------
  深商行、广发行悬念

  上海证券报:如何解释传言中平安对多家上市银行以及深商行、广发行等非上市银行的兴趣?

  孙建一:在银行领域,有参股和控股两种方式,即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参股是匹配的需要是财务投资,现在平安基本上是所有上市银行的股东,占有些银行的股权比例还相当高。这些全部是财务投资,是资产匹配。在战略性投资方面,出于同集团战略匹配需要,目前主要针对控股非上市银行的机会。

  上海证券报:我们注意到,平安对旗下所有的专业子公司都保持了90%以上的高比例持股,这也是平安与其他两大集团的不同所在,这样的原因何在?在未来的商业银行领域以及其他可能的领域还将遵循这样的路线吗?

  孙建一:对业务子公司实行高比例控股是综合金融控股集团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集团内部各业务系列间的资源整合,产生综合金融的优势。

  为实现金融机构长期稳健经营的监管目标,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部门的普遍做法是,鼓励金融集团对金融子公司高比例控股,通过对金融集团的出资义务要求,确保金融子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同时通过集团统一管控,打造综合金融平台,实现资源等的高度整合。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商业银行领域,平安仍然希望贯彻高比例控股的模式。

  上海证券报:相比银行业、证券业而言,国内保险机构在金融领域跨行业投资和经营的优势是什么?

  孙建一:刚刚发布的“国十条”是保险机构跨行业投资和经营的{zd0}政策支持。而且,从资金性质来看,保险机构做综合经营更有便利,因为保险资金是长期性的,并且可以每时每刻掌握资金的期限、计算现有保单未来的现金流,这些都是银行和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

  保险机构可以按照资产匹配的要求去投资,但是银行和证券不可以。不过,在控股之外,平安也需要做参股,它的主要目的是资产匹配、是财务投资。

  上海证券报:严格的金控模式,在效果上与笼统的混业有什么区别?

  孙建一:{zd0}的区别可能就在于能不能在集团层面进行所有专业子公司的资源整合。如果不严格执行对所有专业子公司的高比例持股,资源整合几乎肯定是做不到的。

  在平安,现在有三大事业群,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保险现在已经有产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金等专业子公司。

  第二块是银行,现在平安手头就只有一个小平安银行,但是我们一定要把银行这一块做起来,平安希望银行业务自身发展外,还可以为下一步的保险发展增加一个新的渠道。

  第三块是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做好能回过来推动保险业务,现在有相当比例的是分红、{wn}以及投连等保险产品,很考验资产管理的水平。

  平安要做的是把三根支柱搭配好,一旦基本完成,平安基本的盈利模式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盈利能力会大幅提升。目前为止,寿险依然是集团的核心业务。
--------------------------------------------------------------------
  汇丰角色

  上海证券报:因为汇丰的加入,平安成功地逾越了化解利差损和香港上市两道门槛,但是在近年来的交易中,汇丰和平安似乎出现分歧,比如在广发行收购战中的态度、比如汇丰方面宣布要组建合资保险公司(如果不是同平安合作的话),随着金融市场开放{zh1}期限的临近、以及平安在商业银行领域的突破,双方将不可避免的要迎来在内地市场甚至在境外的直接竞争,请问这样的关系如何解释?

  孙建一:公司与汇丰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相信这种合作是长期、互利的。汇丰与平安各自的业务计划并不会对双方业已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未来在各领域的合作带来不利影响。汇丰在内地金融领域有两项重要投资:一是交通银行,二是平安。前者是战略投资,比如汇丰在交通银行派了30-40人在工作。但是平安仍旧是自己的管理团队在经营,除了在董事会占有19.9%的份额外,汇丰没有参与到具体的经营管理中。

  上海证券报:7月,平安香港资产管理公司宣布成立,这也标志着平安全球化再进一步,请问平安全球化的内涵是什么?

  孙建一:平安的全球化,首先应该是内部的经营管理用全球化的标准,此外平安的战略规划、后援集中、财务及精算标准、人才等等都在加速全球化。

  外界常把平安和同业比较,数字比数字,很直观,但是数字的口径却是大不一样的,未必有意义。

  香港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是希望在境外资本市场上练练兵,在资产配置上实现全球化,而不是在中国境内金融产品非常单一的区域配置。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去境外设立机构经营业务,投资行为参与到全球资本市场上是更重要的。

  上海证券报:我们注意到,目前在上海等核心城市,平安开始在规模保费指标上,已经被竞争对手成功超越,您对此怎么看?

  孙建一:中国的寿险市场要做规模保费并不困难,但是那么庞大的趸缴收入做进来,怎么去消化?去管理?这是一个难题。还有就是核算的问题。是用标准保费核算还是规模保费核算?这里面有很多名堂。
--------------------------------------------------------------------
  综合金融似乎已经是全球金融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百年来,国际金融业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从混业到分业再到综合经营的发展道路。上世纪20年代,国际金融业经营模式基本以银行与证券,产险与寿险混业经营为主,到60-70年代,混业经营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导致金融业开始趋向分业经营———通过严格界定各类金融业务、防止混业经营造成的风险。然而,上世纪80年xx始,世界经济形势、竞争环境、监管手段等的发展,各国开始从严格分业方向上“回归”,监管层逐渐认可金融综合经营,并相继调整金融监管规则与架构,大型综合性金融集团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主导。

  近20年来,综合经营模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渐成主流。一方面,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金融综合经营模式的兴起。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金融消费多元化需求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亦成为综合金融的直接推动力。与此同时,在监管与技术层面,金融监管、法律、资本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的日益完善、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为综合金融提供了可能,更进一步提升了对综合金融的有效监督,降低了其经营的风险。

  通常认为,综合经营在成本与效益、服务和创新方面有较大优势。据统计,从单一客户销售收入来看,国际保险业为125美元/人,银行业为117美元/人,但综合金融集团平均为260美元/人。就单一客户服务成本而言,国际保险业为55美元/人,银行业为65美元/人,但综合金融集团平均为22美元/人。

  按国际经验,综合金融往往成为交叉销售和产品创新的契机。比如,有国外金融集团就以银行与保险的交叉销售推出反向住房按揭,即以老人的住房向银行作为抵押,获得银行xx,由保险公司向老人支付年金,每月领取养老金。老人去世后,房屋拍卖,归还银行xx。

  作为综合金融改革试点企业之一的中国平安,它究竟是现代综合金融的哪一类翻版?

  综合金融归来

  金融集团的另一种模式

  ———中信集团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中信集团旗下现有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信诚人寿、中信期货公司、中信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在香港上市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0183.HK)等多家金融企业。其中中信证券独立上市、信诚人寿的经营权属保诚,旗下其他子公司各有各的渠道、核心业务和产品线、治理结构、品牌和企业文化,各有各的监管机构。某些领域的各个公司相互之间又有涉及关联。由于非整体上市,中信集团只能作为大股东实行控股,不能对上市公司进行管控,由于缺乏控股权和经营权,其无法对各业务线进行前、后线整合。

  从集团整体来看,受架构所限,中信控股目前尚无法真正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综合金融整合,以及资源、产品与服务的融合。业界普遍认为,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中信金融控股的综合金融实践乏善可陈,其成立以来结构与管理松散,开发的金融交叉产品寥寥无几,这从其成立至今只推出一个金融交叉产品———中信金融通,即可窥知一二。


来源:上海证券报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平安金融控股棋到中盘孙建一暗示再吞银行玄机- xxx信息- abnormals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