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影像学_少言网痕_百度空间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也是我国影像工作者与中医结合而独创的一门学科,以前也有人称为中医影像学。随着中医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以及逐渐走出国门,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是应用医学影像学来研究中医的理论、经络、诊断、xx和临床应用,以及应用中医中药来研究如何提高影像技术质量、影像诊断水平及介入xx疗效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即影像医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和中医学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由来

  建国初期,xxx主席有关做好中医和西医相互学习的若干指示,为中西医合作指明了方向,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西学中热潮,为后来中西医结合大好局面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故xx放射学家汪绍训教授于1958年率先著文指导并实践。汪教授在全国轰轰烈烈西学中的热潮中,较早提出了“中西合流,创造新的放射学”,他的思维与实践,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萌芽与起点。在“人人学习中医、科科中西并用”的运动中,鉴于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是祖国医学中未曾有过的,对如何结合,有些人存在顾虑。汪教授及时著文指出:“祖国医学是那样丰富多彩,对于任何疾患都可以辨证施治”,“无论是在放射诊断或是放射xx方面,都有许多情况是可达中西合流的。”因此,今日的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可以说是在当年所谓“中西合流新放射学”基础上发展而来。事实上,直到今日的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所涉及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范畴,基本上还是当年的思维,只是随着影像诊断工具的革新与扩充,在成像方法的深度与广度上有了较大的进展。总之,万事开头难。对待历史,回顾历史,必须保持其连续性,对“放射史”、“中西医结合史”都不例外。

   我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进展

  20世纪7O年代以来,随着US、CT、MR、DSA、ECT(SPECT、PET)等多种高科技影像设备的出现,特别是各种功能性成像的开发与应用,以及介入放射学的问世,使早年仅能显示解剖形态的放射诊断,进入到能反映细胞与分子水平的变化。现代影像设备的发展,无疑也推动着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发展与提高。鉴于多种影像设备的现、联合应用和相互印证,使仅能反映单一能源的“放射诊断”的命名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因而一门新的现代医学学科—— 医学影像学在国际上逐步形成。随之在中西医结合方面,自然也顺应了这一发展,因此,“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这一命名,可谓是应运而生,并非任何个人所能设定。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组建,综合医院建立中西医结合病房,以及中西医结合医师的专业化等变革,均有利于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发展与提高。各级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学术组织的建立,对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组织和推动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的创刊,填补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交流园地的空白,是我国中西结合影像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研究范畴

  1 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

  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是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一种模式,研究不同疾病各种证型最常见的影像特征和组合方式。这种研究适应于某些特定的中医病名,如中风病其临床表现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故有人用影像医学研究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及伴随改变,并与中风病的证型对照分析,探讨中风病中脏腑与中经络的影像学区别等。这里,中风病是中医的病名,而中经络、中脏腑是中风病的证型。值得提醒的一点是,西医在传入我国的过程中,借用了中医的许多概念,而这些概念被借用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与中医原有的概念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如西医的“脾”是一个解剖学名词,其功能主要与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相关,但中医的“脾”其功能几乎包括西医整个消化系统,而且还与部份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相关。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医“脾虚”的过程中,仅仅观察西医的“脾”的形态和功能改变,必然导致概念上的错位,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而应根据研究中医“脾”的功能不同,选择具特征性的器官作为影像学研究对象。

  2 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

  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是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即首先从影像学特征,临床资料以及病理学等资料诊断西医的某种疾病,再开展同一种疾病的中医辨证,寻找不同证型的影像学特征。我们认为这应该是我们的研究重点。通过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大多数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医务工作者主张应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其优点是易于形成结论,临床疗效显著,而且不违反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如国内有人进行原发性肺癌的中医辨证与X线表现的相关性研究。原发性肺癌是西医的病名,而中医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脾虚痰浊、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肺肾两虚、气滞血瘀、痰热壅盛等证型,通过对照研究,寻找上述各证型的影像学特征。

  3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基础与实验研究

  一个学科的发展,仅凭xxxx是远远不够的,还须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来进一步推动深入,只有这样,这个学科才具有生命力。由于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是一门年青的边缘学科,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有待于我们广大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同仁去开拓。

  4 中西医结合影像技术学研究

  中西医结合影像技术学研究是应用中医中药提高影像学诊断质量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在影像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应用最早,只不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在许多医院很早就开始应用番泻叶清洁肠道,有利于提高钡剂灌肠和肠系钡餐照片质量。如应用大黄缩短肠系检查时间,应用针刺耳穴提高静脉肾盂造影的照片质量等研究。耳夹压穴xx碘过敏反应,姜半夏预防碘过敏副反应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碘过敏反应的程度和预防其发生,提高了造影剂应用的安全性。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期待着我们去开拓,去完善。

  5 应用中医中药进行介入放射学研究

  现代医学已经揭示有许多中药具有xx活性,是否可应用具有xx活性的中药进行介入xx。如八十年代初期,国内外xx的放射学家颜小琼教授即开展中药白芨栓塞xx肺癌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有人采用中药扶正祛邪等手段降低介入xx的毒副反应,明显提高部分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这方面的研究潜力很大,有待于我们去发掘。

  6 针灸影像学研究

  针灸影像学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应用影像学手段来研究针灸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使其更具客观化,更易为国内外学者了解针灸学的精髓,二是应用针灸学的xx方法来改善影像技术质量和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7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xx的疗效观察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xx的疗效观察即应用影像学手段观察不同xx方法的病变演变过程,寻找不同证型的{zj0}xx方案。



郑重声明:资讯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_少言网痕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