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老枇杷黄(原创散文)_尘世淡香_新浪博客

4月投的文,以为没戏了,今天无意用一段文字来搜,才搜出来,但网文没有标作者,怪不得用笔名搜不出。我自认为写得还是不错的,所幸的是还有一家报发出来。

蚕老枇杷黄(原创散文)

蚕老枇杷黄(原创散文)

 

尘世淡香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春末夏初,街上卖的枇杷果已然多了起来,那一颗颗、一串串的枇杷,金灿灿的,诱人垂涎三尺,遇见了,少不了要买上几斤,回到家后大快朵颐。

其实,打小时候起,枇杷一直是我的{za}。

    小时住的村子,只种有几株枇杷树,那时人穷嘴馋,春天野外的茅草尖、野草莓、紫桑椹吃尽后,就眼巴巴地看着枇杷成熟了。“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这是枇杷果成熟时的美景,但那时的我从来没有看到这种景象,因为村子的小孩天天到树下转,眼尖得很,哪一颗稍稍呈现微黄,就已经落了口,那里等得到熟透了呢。所以有幸吃上颗半黄不熟的,虽然酸得想掉牙,却已是人间美味。

毕业后分配在一个偏远的乡镇学校教书,工资不高,贵的果不能多吃,所幸的是,初夏时节,街上有很多枇杷果卖,这种果在乡下,不值钱,两三元就可买回一大堆。买回后,招呼左邻右舍的几个女孩子,大家边谈笑边吃,{zh1}每个人面前都是一大堆皮和核,而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酸倒了。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写下“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微黄尚带酸”的诗句,这其中的“卢桔”就是指枇杷,我自认为这句诗实在是我那时候的生活写照,贫穷的日子,因为有了枇杷果的酸甜味儿,就多添了几分乐趣。有一个贩果的女人,与我们住得近,相距不过五十米,她贩回的枇杷果,甜味多,酸味少,有时嘴馋了,夜里还跑到她家去敲门,也不管别人怎么看。

真正领略到“万颗金丸缀树稠”的景象,是在一个朋友的农村老家见到的,整个村子,几乎家家种枇杷。我们去时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道旁、小院、园子,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压弯了腰,路过时人都要低头,不然会碰到脸上。村子民风淳朴,随便是哪家的枇杷,喜欢吃就摘了去,主人都不会计较。

   枇杷口味独特,营养丰富,不仅南方人喜欢吃,北方人也是爱吃的,宋代文人郭正祥有诗云:“颗颗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荔枝看。”诗中把批杷比作荔枝,而世人喜欢荔枝到什么程度,有典故为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就不惜采用驿站送达;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枇杷能与荔枝相媲美,被誉为“果中{zw}”也就不足为过了。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这又是宋代诗人戴复古留下的诗句,吃枇杷吃到这个份上,不能不算是一种享受。枇杷酸中含甜,甜中带酸,人生的滋味,大概也是如此吧。

《兰州晚报》2010年6月11日

链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蚕老枇杷黄(原创散文)_尘世淡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