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矿产资源形势回顾及展望_刘继顺_新浪博客

2009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迅速止跌、向好、回升,资源需求在经历短暂的减缓之后,重现增长势头。中国矿业表现出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之势,需求、供应、价格等恢复调整速度出乎预料。在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大幅下降40%的情况下,中国的矿产勘查仍然表现出增长势头;重要矿产储量有新的发现,主要矿产品生产活跃,钢材和水泥持续快速增长;矿产品价格在二季度开始出现反弹之势,主要矿产品价格增长三成以上;矿产品贸易回暖趋势明显,石油、煤、铁矿石等大宗矿产品进口增速很快;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减缓,部分行业存在过剩问题。

一、2009年中国矿产资源形势回顾

(一)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趋缓,增幅平稳下降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6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万亿元,同比增长30.5%,加快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7万亿元,同比增长27.5%,加快6.0个百分点。

采矿业投资8093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上年降低13.2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30.1%的平均水平低11.9个百分点,与前几年远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水平形成鲜明对照。从全年变化趋势来看,增速呈现逐渐减缓之势,从一季度的犯.9%到上半年的24.4%,再到前三季度的 17.3%。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3021亿元,同比增长25.9%;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2793亿元,同比增长4.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841亿元,同比增长23.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792亿元,同比增长21.1%;其增速分别降低7.7、17.6、35.1和1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采选业投资627亿元,同比增长49.5%,比上年加快4.1个百分点。

在冶炼加工方面,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3206亿元,降低1.3%,出现负增长;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压延加」_业投资2202亿元,增长 1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5948亿元,增长43.5%;石油加上、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1835亿元,增长0.4%。

地质勘查业有关产业(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投资1066亿元,同比增长48.5%,其中地质勘查业投资1 78亿元,增长101.0%。

总体上看,矿业的上、中、下游投资变化情况在今年出现重大转变,增长速度呈现上游高、下游低的新现象,与前几年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倒金字塔结构出现反转,这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向良性转变的新起点。当然,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还很少,仅为采矿业的2.2%,冶炼加工业的 1 .3%。

 (二)矿产勘查投入持续增长,重要矿产不断有新的发现

 在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大幅缩减40%多的情况下,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投资仍然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勘查投资大幅下降。据加拿大金属经济集团(MEG)统计,2009年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为77亿美元,同比下降42%,连续6年持续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矿产勘查投人继续增长,从2003年的259.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765.3亿元,年均增长19.7%。政府加大勘查投入,财政投资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6.2%上升到2009年的16.3%。尤其是固体矿产勘查投入持续增长,从2003 年的30.9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03.0亿元,年均增长46.3%,2009年比上年增长22.7%。

 由于加大了矿产勘查投入,我国主要矿产储量有新的增长。对18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新上表)初步统计结果表明,2009年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的油田3个,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4个,固体矿产新上表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共122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1处,中型矿产地81 处。18种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勘查新增,其中煤炭、天然气、铁矿、铝土矿、钨矿和金矿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比较明显,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400多亿吨,天然气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近4000亿立方米,铁矿勘查增加20多亿吨,铝土矿勘查增加2亿多吨,钨矿勘查增加20多万吨,金矿勘查增加400多吨。从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地区分布看,新疆、内蒙古、云南、西藏、广西、山东等地区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长比较明显,西部地区仍然是矿产勘查的热点地区。

 此外,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和固体矿产勘查找矿新发现不断,煤炭和铁、铜、铝等重要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这些找矿成果的开发利用将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资源瓶颈,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资源供需矛盾,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中央所要求的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信心。

 (三)矿产品生产呈现逐渐加快的势头

2009年,主要矿产品生产呈现逐渐加快的势头,粗钢、水泥等增长迅速。主要矿产品除原油产量略有下降外,大多呈现增速加快趋势,特别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增速加快。

1.原煤、天然气产量上升,原油产量略降

我国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煤炭生产继续回升,整体上呈现逐月增长势头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全国原煤产量29.65亿吨,比上年增长12.7%,增幅基本与上年持平。石油供应基本平稳。全国原油产量189亿吨,同比下降0.4%。天然气产量82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7%,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原油稳产难度增大。

2.冶金行业生产增速加快

铁矿石产量8.80亿吨,创历史{zg}水平,同比增长8.9%,增幅回落11.8个百分点,其中下半年生产增长幅度较大。粗钢产量5.68亿吨,比上年增长 13.5%(图2),增幅同比加快12.4个百分点。

3.10种有色金属产量继续上升

10种有色金属产量逐月上升,尤其是下半年增速加快,全年为2680.9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精炼铜产量425.2万吨,增长9.6%;电解铝产量1298.5万吨,增长1.0%,回落6.7个百分点;铅产量为387.1万吨,增长16.4%;锌产量为441.6万吨,增长11.6%,加快 7.3个百分点。

氧化铝产量2382.6万吨,增长4.4%。

钨精矿产(折三氧化钨65%,下同)为101834.4吨,同比增长47.7%(图3),产量超出全年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68555吨的48.5%。优势矿产总量控制仍是一个难点。

黄金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3 14.0吨,比上年增加31.97吨,增长11.3%,自2007年以来一直居世界xx。黄金市场交易活跃,黄金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4.水泥产量继续快速增加

全国水泥产量16.29亿吨,比上年增长17.9%,增幅同比增长12.7个百分点。

(四)矿产品贸易回暖趋势明显

2009年,虽然我国矿产品贸易额与上年相比大幅度下降,但降幅逐渐缩小,回暖趋势明显。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矿产进口加速。石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2.6%和58.8%的较高水平。全年矿产品贸易总额为4986.90亿美元,同比下降24.4%;其中进口额为336024亿美元,同比下降 16.5%;出口额为1626.66亿美元,同比下降36.8%。从月度看,矿产品贸易呈现逐渐回暖势头,矿产品贸易总额从1月的2%.01亿美元上升至 12月的572.94亿美元,尤其是矿产品进口增长较快,从1月的163.59亿美元增到12月的385.89亿美元。

石油、煤进口大幅增加。全年石油进口2.41亿吨(其中原油2.04亿吨,同比增长14%),同比增长11%。石油出口量3021万吨,同比增长46%。石油净进口量为2.1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2.6%(图4)。国内市场疲软,中石化、中石油大量出口成品油,以消化企业库存巨大的压力。

煤进口量为1.33亿吨,同比大幅增长204%,出口量为2240万吨,同比下降51%;净进口1 .10亿吨,首次出现年度净进口,且数量巨大,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取消了煤炭出日退税,上调了出口关税税率;二是由于欧美、日韩经济危机加重,海外煤炭需求急剧下降。澳大利亚、越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低价抢占中国市场;三是国内煤电双方出现严重价格分歧;四是国际海运价格大幅回调。随着我国煤进口量的增加,已经引起全球煤价开始上扬。

铁矿石进口量持续增长,对新一轮价格谈判带来不利影响。我国进口铁矿石6.28亿吨,同比增长42%,对外依存度为58.8%;进口额501.45亿美元,同比下降15%。进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预期未来铁矿石价格上涨和国内需求旺盛,进口铁矿石具有价格优势;二是部分企业出于为本年末、下年初高炉生产考虑进行适度铁矿石采购储存。

(五)矿产品价格出现触底反弹

矿产品价格触底反弹,主要矿产品价格迅速上涨。全年矿产品综合价格下降二成多,但是大部分矿产品价格触底反弹,与年初价格相比已增长六成多,有的甚至增长一倍多。如油价、铜价全年增长80%以上,金价增长30%以上。

全国矿产品价格综合指数为76.1,价格总体水平上半年迅速下滑、下半年快速上升(图5)。价格月同比除12月份外均为负值,但从7月开始呈上升趋势,1 月总体水平同比下降24.9%,7月同比大幅下滑40.5%,后逐渐回升,11月下滑6.5%,12月变为正值,增长27.4%。价格月环比波动较小,总体趋于稳定上升的态势。矿产品价格同比快速下滑的原因首先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次过去几年矿产品价格的过高引起国内外各种矿产品产能的急剧扩张,产能逐渐释放,造成矿产品短期内供过于求的局面。

煤: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山西优混煤平仓价平均577元/吨,同比下降19.2%。1月平均价格{zg}为574元/吨,缓慢降到7月的547元/吨,延续了上年下半年价格下滑的变化趋势,但降幅较小;自8月开始价格快速回升,12月涨至708元/吨。

原油:大庆油田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59.6美元/桶,同比下降38.0%。从月度来看,原油价格呈迅速反弹趋势,从l月的39.5美元/桶快速增长至8月的71.1美元/桶,后4个月呈小幅波动上升态势,12月为74.5美元/桶,全年增长88.6%。美国纽约原油现货价格从l月的403美元/桶增至8月的71.1美元/桶。

美元对国际油价的走势起了决定性作用。美元走强对国际油价的打压非常明显,同时,美国原油、汽油和天然气库存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国际油价总的来说,经过一年的起起起伏伏,国际油价已经回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并有可能在此区间震荡一段时间。每桶80美元的油价是一个关口,相对比较合理,因为这对供需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

铜:国内铜价平均为4.22万元/吨,同比下降24.8%。从月度看,铜价出现明显反弹,回升至上年9月的水平。国内价格从1月的3.02万元/吨涨至 5.57万元/吨,已经止住上年的快速下跌趋势,并强力回升。伦敦金属市场铜现货价从1月的3310美元/吨上涨至12月的6925美元/吨,同国内一样快速回升。铜价持续上涨得益于五大因素的支撑:一是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铜需求持续好转;二是在需求回升的同时,铜的供给面临一定的困难,国内原材料资源受限以及生产成本偏高,使得供给偏紧,国际上,由于劳工纠纷等因素,导致矿山生产中断的事件不断出现,加上精铜供应减少,均使供给紧张;三是美元贬值,美元从年内{zg}位89.62点下跌到{zd1}时的74.18点,是导致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集体上涨的最重要原因;四是经济复苏预期;五是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流动性为行情再添了一把火,资金推动价格向上成为必然。

铝:国内铝价平均为1.42万元/吨,同比下降7.1%。从月度看,国内铝价呈波动回升趋势,铝价从1月的1.34万元/吨波动涨至12月1.62万元/吨。伦敦金属市场铜现货价变化趋势与国内不同,波动较大,一季度逐月下降,二季度开始回升,12月涨至2 191美元/吨。铝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从国内来看,投资拉动内需明显,各行业数据偏好拉动国内铝消费;从国际来看,全球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了铝价的上行,此外国储收储、欧美房地产触底及其制造业进人扩张阶段、铝消费回升和成本的增加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铁矿石:铁矿石到岸价平均为79.3美元/吨,同比下降42.4%。从月度看,铁矿石到岸价呈波动变化,趋于稳定,平均价从1月的80.9美元/吨降至5 月的73.4美元/吨,再升至12月的79.9美元/吨(图7)。国内铁矿石价格总体呈先降后升的态势,河北迁安66%铁精粉平均价格从1月的872元/吨降至4月的667元/吨,之后回升至12月的851元/吨,与年初基本持平。

二、2010年形势展望

金:国内金价平均为214元/克,同比增长9.4%。从月度看,金价呈强力上冲态势,月平均价格从l月的186元/克上涨至12月的249元/克。伦敦黄金交易所价格和变化趋势与国内一致,从1月的859美元/盎司涨至12月的1 135美元/盎司(图8)。黄金价格上行的{zd0}动力源来自于美元疲软以及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增加,再加上通胀预期担忧的进一步增强,黄金需求特别是投资性需求增幅超过黄金产出,各国央行不断增加黄金储备,兼具保值和避险功能的黄金成为{sx},这种避险需求推动了黄金价格不断上涨。

水泥:水泥价格平均314元/吨,同比增长5.3%。从月度看,水泥价格呈回落态势,从1月的325元/吨回落至12月的306元/吨。从月度看,市场需求不旺,水泥供应压力明显增大;从区域结构看,产能分布不合理以及产能建设不平衡是水泥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在率先走出经济困境后,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将进人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稳增长、调结构”作为主旋律是一个缓慢过程, “调结构”步履艰难,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势头将会减缓,但需求的基本面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高涨的矿产品需求还将持续一段时期,矿产品价格将在目前的价位上震荡前行。立足国内、提高资源能源保障能力作为地质工作当前的首要任务,任重道远。在国际矿业进人新的调整时期之时,不能放松对地质工作和矿产勘查的投人,需要加快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争取实现重大找矿突破,不失时机地调整矿业产业结构、加强资源开发整合、整顿规范矿业市场,坚持立足国内、拓展国际、加强勘查、有序开发,不断提高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经济稳定较快发展将进一步带动资源需求的增长

基本判断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经济困境,并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资源需求的基本面也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固定资产投人持续高速增长,将促使资源的旺盛需求维持一段时期,考虑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增长的幅度将放缓,尤其是“调结构”进展的快慢可能会直接影响矿产品需求,如果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将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快速迈进,资源需求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2009年陆续编制和批准了10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些规划既着眼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这些规划以优化生产力布局、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扩张、进一步提高市场准人门槛、加速推动兼并重组、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等为基本原则。

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资源消耗的重要因素。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对资源性产品保持较高的增长需求。固定资产投资从2003年以来,出现了新一轮快速增长,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在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下,投资增幅从2003年的27.7%下降到2006年的23.9%,2007年到2009年呈现回升之势。应该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着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在追求“保增长、稳增长”的情况下,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维持较快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25%以上的较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必然加剧资源消耗快速增长,进一步拉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化工产品、水泥等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另外,汽车产业的发展,将拉动钢铁工业、石油开采及加工业等的发展。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有力推动了内需,开辟了农村广阔的新的消费增长点,相信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将会把中国广大农村的发展和消费潜力进一步挖掘出来。

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铁矿石、粗钢需求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DP每增长1%,铁矿石需求量将增长0.01%,粗钢需求将增长 0.02%;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铁矿石需求量将增长0.8%,粗钢需求将增长0.77%。固定资产投资对铁矿石、粗钢需求的拉动明显。根据 1987~2009年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对2010年粗钢产量进行模拟预测表明,粗钢产量呈现缓慢上升之势。

(二)矿产品价格将震荡上行

基本判断是,去年矿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在年末岁尾出现反弹、震荡调整,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前几年矿产品价格一路走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的情况,也有垄断控制、恶性炒作的现象。矿产品价格不可能在短期内上升到2008年上半年的高水平,但廉价资源时代已经过去,矿产品价格会震荡前行。

煤:大幅上扬。随着国际煤价和海运费走高,越南、印度尼西亚等煤炭出口国都在收缩煤炭出口政策,国内、国际煤炭价差有缩小的趋势,2010年进口煤可能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因此国内煤价将会上扬。预计年煤炭市场价格增长幅度将达到30%左右。

原油:高位振荡。全球经济将曲折缓慢复苏,石油需求将恢复性增长,美元继续疲软,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使得国际油价将呈上行趋势,但全球经济难以强劲增长等因素制约国际油价上涨空间。预计2010年价格维持在80美元/桶附近震荡。

铜:继续上扬。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政策导向分析,铜将继续上演由供需决定的牛市格局。总体来看,铜市场将有3个不变:流动性基本状况不变,经济继续向好不变,价格整体向上不变。由于在经济增长和大规模信贷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铜的需求有所增长,世界范围内将可能出现金属铜短缺现象。

铁矿石:稳定上涨。由于中国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海运费震荡上行,2010年全球铁矿石长期协议供货价格可能出现10%至20%的上涨。

黄金:波动上行。美元持续贬值及央行增持黄金储备,黄金牛市远未结束,需求增生,全球性通胀将使黄金价格保持波动上行的趋势。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中国矿产资源形势回顾及展望_刘继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