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穿越美国【进行中。。。】 - 游记影集- GZC 广州自行车俱乐部GZC ...
朋友不羁上个月带着假行僧到了美国旧金山

他此行目的骑行南北穿越美国


目前进行中。。。。。。

先转帖一些他路上的即时记录

期待他回来后更详细的游记






以下转自不羁blog:


on Apr.08, 2010,

本帖{zh1}由 跟头 于 2010-6-14 16:45 编辑

Apr.21, 2010

在spokane的REI取到了在网上订的brooks座包,急不可耐的给假行僧换上,看看效果。

  



再看看特写,实在是帅!



  



装好座包后在附近沿着河骑了60公里来回,一为休闲,二也为测试新家伙。新牛皮还较硬,并没磨合好,所以没穿骑行裤{yt}下来还是觉得有点硌,不过下来车屁古却xx没有痛感,确实神奇,希望这一路下来它都能让我的PP舒适惬意
本帖{zh1}由 跟头 于 2010-6-14 16:54 编辑

Apr.28, 2010




  



5天前的中午,当老倪开着车把我放到了43号公路的开端,看到他的车消失在我的视线后,我明白,这次的纵穿美国的骑行算是没法再回头了。
不得不说,出发前状态并不太好,临出发3天居然感冒还连带扁桃体发炎,直到走那天也没全好,可是好不容易等到的好天气不想再错过,还是硬着头皮踏上了漫漫美国旅程。

  





一上路才发现真是低估了美国的自然条件,本以为4月底已近初夏,温度许是温暖宜人,结果第二日一睁眼才发现自己实在是没有钻出睡袋的勇气。。。。待太阳老高后,打包完所有行李后伸手去掏水壶——只看到整个水壶都结成了个大冰块,这坨结结实实的大冰块直到下午才化。
后来看地图才注意到,这片区域的纬度比哈尔滨都略高,加之平均2000米的海拔高度,难怪寒冷至此,中学的世界地理看来还是没有学好!或许是因为纬度高,也或者是这里气候干燥,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看起来已是一片高原风光,一路骑来,每天都是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相伴,4,5分钟才过一辆汽车,甚是惬意。
美国的电信事业看起来实在有待发展,5天下来,我的国内漫游过来的手机和在这边买的AT&T的手机卡全程哑火,一秒钟信号都没收到过。后来在华盛顿州买的卡略好,
本帖{zh1}由 跟头 于 2010-6-14 16:56 编辑

Apr.29, 2010

外面天寒地冻,风雪交加,闲来无事,正好把这个路线图给做了出来。


  





这条路线是我从泰国开始考虑,几经反复,最近才敲定下来的。把美国数条经典线路揉合到了一起。
1.横穿美国线。目前正在路上,被该死的鬼天气困在离黄石仅有120公里的地方而动弹不得。
2.大分水岭线。离开黄石和大提顿公园后会转上这条纵切美国的原始线路。几乎全程路线在地图上都找不到,把GPS数据导入google earth才发现都是极小的土路,连村镇几乎都很难遇到,估计这条线路会是这一程的{zd0}挑战。
3.西部快线:会经过犹他州几个举世闻名的国家公园,包括阿甘跑步的纪念碑峡谷。
4.大峡谷线:无需多说,到菲尼克斯结束
5.尾声:到墨西哥边境
总计4000-5000公里,长路,才刚开头

by on May.08, 2010,



短短200多公里的一段路居然折腾了我数日,每天一上路就是大风雪伴随着强烈的顶风,有时雪大到连路也看不清。偶尔晴了一日又是时速100公里的强顶风,实在是寸步难行。待到好不容易折腾到黄石里面,才得知70%的路尚未通行,虽然我的单车可以绕过,但想想要在没有人烟唯有熊狼相伴的雪地里折腾4,5天,还是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乖乖地从西门原路撤回。
昨晚,气温到了零下22度,白天{zg}也在零下4,5度,在帐篷里的我一觉醒来,睡袋外面居然结了一层冰渣,穿着厚袜子的双脚已经半麻木…..。我知道,是时候离开黄石了。



路上的冰湖


黄石热泉

by on May.14, 2010,


本来从黄石南门一路下坡就可以直接来到大提顿公园,但倒霉的天气导致道路迟迟不通,无奈之下只好从外面绕了近300公里,还翻了一个辛苦xx的teton pass。初看之下觉得2570米的垭口实在不算高,哪知道{zh1}5公里一直是10%的上坡,腿差点都没踩断(路上有车主动停下要带我上垭口,婉言谢绝之,后来肠子都悔青了)。但过完垭口一下坡立即感到庆幸,因为这一侧的10%坡是5英里!!!
进公园又倒霉xx的遇上极强顶风,平路上使足吃奶的劲也才8公里一小时的速度,{yt}60多公里用了8个小时,彻底精疲力尽。
但我不后悔,因为大提顿实在是没让我失望。。。。。。不枉我绕了差不多400公里的路

by on May.19, 2010,


话说大概出发一周后,俺一个不小心居然遗失了一个小小的油炉配件,于是乎俺可怜的primus油炉就此瘫痪,靠拾柴生火这个原始方法对付两晚后,俺又在美国这个户外运动发达的地方买到了一个新家伙——MSR XGK EX,于是开始了一路驮着两个炉头的日子。
出乎俺意料的是,几日前俺又在大提顿公园门口的jackson hole发现了primus的配件单卖。终于,俺那可怜的老炉头再次复活!
为了不浪费俺白驮一个炉头的体力,俺又买了一罐气(primus3289是万用炉),于是乎,俺现在晚餐常是双炉齐下,一个煮一个煎,不亦乐乎!何况,早上缩在温暖的睡袋里用气炉煮咖啡,无疑比又是打气加压,又是预热半天的油炉方便许多。
俺已经驮了50公斤,不在乎再多这7,800克,FB的感觉还是挺好:)

by on May.19, 2010,


从大提顿公园出来,已经骑了400公里,今天到了rock springs,连续露营8,9天后,今天FB一次住住Motel,洗洗一路风尘。由于天气状况,土路上积雪还太深,稍作尝试后俺便不得不放弃原计划的大分水岭路线。沿着highway一路南下,不过风光其实也还不错,依然还是高原风光相伴每日。{wy}让我愤怒的是,这几日天天顶风,且风速着实不小,在本应最为舒服的缓下坡上也只能踩到14,15km/h,简直是没有天理!
今日上午遇到一对比利时couple从南边骑过来,跟我一样纵穿美国,但方向刚好相反,这是这一路俺{dy}次遇到长途骑车旅者,于是在路边停车相谈许久,交换了不少信息 。只是分别后看着他们顺风的方向不尽羡慕。。。。。。



路遇长途骑车旅行者

by on May.27, 2010



这20美刀还基本上都是“xx”消费。可乐,咖啡和啤酒
一周7天全露营一分没花,还喝了N瓶啤酒,威士忌,龙舌兰酒(不过都是没花钱的),蹭了4,5顿饭,若干次水。于是每每路过有商店的小镇时,常奖励自己一杯可乐或咖啡,不然午饭的干面包啃起来太过于没有滋味。
很多人以为俺骑过澳洲,欧洲,现在还来到米国,一定是个大米人,但俺不得不惭愧的说,俺在这些旮嗒花的钱还没在亚洲背包旅行多(印度,泰国等),上个月由于住了4,5次店,一个月花费突破了500刀,让俺倍感自责。但就这数字,在亚洲背包旅行也就勉强够而已。现在天气转暖,这个月希望能控制在300刀以下。

by on May.27, 2010,



这一周的骑行是难忘的,科罗拉多河谷的美丽永生难忘,遭遇有史以来最强顶风也永生难忘,美国人民的热情自然也是难忘。
这张照片的地方叫fire hole,那天我只骑了46公里到了这里就再也动不了了。
很多人疑惑俺为啥不喜欢结伴,其实这便是原因,很少有人能忍受俺的随心所欲,无计划无原则。比如来到这个峡谷,仅仅是中午路边啃面包看了一个牌子就立即决定钻进这条无车无人的土路,又才仅仅前进了46公里。另{yt},又是45公里时,和路边一个小伙聊了两句,两罐啤酒下肚,在他家院子扎下了帐篷,顺便还蹭了
中饭和晚饭。其实现在最怀念的骑行经历还是6年前和昀从八一到工布江达创纪录走了3天的日子,没有任何负担的骑行感觉真好!
宿营在科罗拉多河畔,前方400米即是ZF的指定营地,俺偏偏死性不改,觉得这里更美,当然也是为了节省3美元.

河谷风光

by on May.28, 2010,



为了蹭同屋大卫的顺风卡车10英里,一大早6点就从旅馆启程,没想到还意外的躲过了门票,多少钱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对汽车来说是25美刀。
早起虽然痛苦,但回报也是颇为值得,清晨的阳光非常舒服,汽车几乎没有,一路的风光用英语来说俺只能想到两个词:amazing,stunning.
不得不说在国家公园里骑车还是有缺点的,虽然出发很早,但等俺气喘吁吁的骑到外加徒步40分钟到了大名鼎鼎的delicate arch,已是10点半钟,美妙的阳光已经不在,只剩足以把人烤成白薯干的炙热烈日。今日徒步去arch的一个半小时非常的舒服,俺终于发现骑了那么久的车,俺的徒步水平的确还是远在骑车之上,看来过段时间还是得做回背包客,秘鲁通往马丘比丘的印加古道对俺简直是致命的诱-惑。


{zd0}的一个arch在思忖良久之下还是没去,虽然只需再骑6英里,但看看一路下坡和呼呼刮着的大风,知道回来的路,一定会很惨。
不出所料,即便没有多骑那12英里,下午回来的路也{jd1}是种折磨——酷热和一如既往的顶风。 这美国的天气xx没有过度,直接就从寒冬变成了酷暑。

壮观的delicate ARCH,不得不说照片打了太多折扣,当我到得这里,除了惊叹就只剩惊叹,旅行近一年的俺对许多东西已经审美疲劳,但这片土地似乎xx不属于我们这个星球,实在是太太不可思议。

沿路风光照
by on Jun.06, 2010

{dy}眼看到这个湖,立即决定在此停下,为此还放弃了去前方6公里镇上买瓶啤酒FB的美好设想。
想想就觉得爽,可以跳进去游个泳,把身上几日堆积的汗气一洗而尽……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有着不小的鸿沟,该死的蚊子!!!用了防蚊水却丝毫不起作用,俺的四肢经过那晚后几乎体无完肤,摸上去除了包还是包….最近的几晚常常半夜痒醒,几日不得好觉了!


by on Jun.06, 2010



不得不说,俺虽粗人一个,但骨子里还是有着很强的浪漫主义情节,扎营时除了基本要素外,营地的风景美丽程度是俺最为看重的,还尤其喜欢帐篷门正对风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双门双厅的帐篷永远是我的{za}(不少时候两侧景色都不错)。
这个地方叫windwhistle,虽然一路饱受顶风之苦的俺很不喜欢这个名字,但这时俺又体现出现实主义的一面,只要漂亮,who care!



valley of the gods里的seven sailor,看起来的确很像。



最漂亮的还是monument valley的这个营地,还有如此迷人的黄昏
by on Jun.06, 2010




记得去年骑完欧洲后回到巴黎,曾对雪梅说:“或许这是我的{zh1}一次长途骑行”。原因之一是欧洲骑得太累,不是体力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未曾想,仅两三个月后,在飞扬的忽悠下,俺又产生了在美国骑一把的打算。在初步确定大分水岭纵穿后,飞扬又问:“经过纪念碑国家公园否?”“那是哪里”?那时的俺对美国的地理基本还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经过飞扬的回答,俺才忆起,这里,就是阿甘跑步结束的终点。

纪念碑谷本不在原本路线上,但这对俺从来不是问题,绕过来即是,还正好是从北面{zj0}角度进入。从这里望过去,俺顿时立马想起了阿甘,想起了他的为何而跑,而今,俺又是为何而骑呢?
一个大下坡冲向这座壮观的xx纪念碑,俺的心豁然开阔了!





是夜,宿营在谷里,在黄昏的渲染下,纪念碑是如此的迷人,这是俺住过的最美营地之一,直接让俺想到了在岗巴拉山口面对羊湖露营的时刻。
面对自然奇观做晚饭的感觉是如此的棒,当晚不再吃方便面
吃意大利面!
还是方便面
by on Jun.06, 2010







这一路一直遇到的长途旅行者总是成双成对,这天上午一小时内接连遇到俩,还都是老人家
这位划着旱冰穿越美国的日本老人已有62岁,足以做俺的父亲。据他说数十年前其已经用自行车走过一次,这是第二遭。每天他只能前进40公里,还得一路背负着30公斤的大包,跟他相比,俺无疑是舒服的多了。不知道当俺到了62岁的时候,是否还有这样的机情和体力,抑或是在享受天伦之乐了呢?(这种可能性着实不大)
下面这个来自法国,从迈阿密骑过来,其辛苦程度不如日本旅者(从行李来看),不过也足以让俺肃然起敬了。俺告诉他去年俺也小踩了下法国,他却说:法国不美,还是这里好,壮观!其实俺也同意,哈哈。
by on Jun.11, 2010


犹他州的骑行异常的艰苦,这里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白天日晒和气温都很高,每天都带着6公斤的水,饶是如此,也发生了两三次的水荒。
晚上寻找营地也不是很容易,虽说空地不少,但在沙地里推着重车常常是寸步难行。
虽然如此,犹他美丽的风光仍让俺觉得不虚此行,特别是晚上日落后的那份安静,天地之中唯有帐篷,车,和自己,孤独但并不寂寞。



厚沙覆盖的公路,骑是绝无可能,即便是推,也困难万分







一个人野外的家
郑重声明:资讯 【自行车穿越美国【进行中。。。】 - 游记影集- GZC 广州自行车俱乐部GZC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