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设计常识——《设计网事》笔记| OurDearAmy

写在前面

我之前表达过,因为我觉得该书不只是互联网产品设计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一个资深职业人士对知识积累与职业发展的经验分享(在此顺便推荐一下千鸟关于的分享)。

千鸟说:

我们大部分人是误把常识当知识,然后还以为自己又多高的壁垒。

“在某一项专业里头,几乎有百分之八十都属于常识。”这句话让我想清楚了很多道理,常识大都没有逻辑,全靠长时间积累,这才是造成壁垒的根源。

对于我这样的新人,努力在前人的基础上积累常识,是尤其重要的,所以我坚持要再做一份给自己看的笔记:

互联网产品

互联网产品是随着概念而逐渐清晰的一个代名词。

产品化也是设计领域发展、设计概念放大的必然趋势,互联网产品设计类似于早期的网站设计+策划。

作图是设计,策划是设计,写代码需要设计,过日子也可以设计。设计如果不服务于传统行业,而穷于应付各种互联网概念和专业术语,永远得不到提高。

“做产品”有三大职能划分:产品管理、产品设计、产品研发,分别对应我在网站被黑的信息架构中提出的互联网产品的三套架构体系:业务架构、信息架构、技术架构

传统软件设计包括系统分析、需求分析、模块划分等,产出主要是软件流程图和文档。邀请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或者软件架构师参与完成。实际上网站 设计全面集成了软件设计的思想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结合互联网技术重构创新。技术体系的差别很小,但侧重点差别很大。在技术断层十分紧迫的情况下,首先得到 重视的是前端开发。网站的载体是Web页面,这是做网站界面设计与软件界面设计的根本区别。

互联网产品设计

Less is more.

与设计做“减法”思路如出一辙,大道至简,极简即至美。

对于网站质量来说,漂亮只可用来加分,但不能用来打分。

对于视觉体验来说,舒服是比漂亮更高层次的艺术。

美国设计 师普洛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简单不是目的,内涵还是在于细节“关 键在于用心,说出来的都会让人觉得没有什么,可是就是这些细节的积累成为今天我们和世界的差距。”

Web 的核心是信息(Information)、内容(Content),而Flash design的核心是互动(Interactive)、展示(Presentation)。

共性需求为主的产品,设计师可以做到模仿用户;个性需求为主的产品,设计师要么别做,要么应该就是用户。

清晰、独创、幽默。那些能够理解信息“幽默”品质的人,自然就是信息传达的高手。让读者的心随着我们的文字一起跳动,用设计感动世人,便是读《设计中的设计》的{zd0}收获。

把页面纵向切开,每类呈现效果看成一个层级,这样可以把页面所有元素立体化。树状信息结构设计理论中,有一条说任何内容不能让用户点击超过四次。同样的道理,用户眼睛在获取信息时,如果层级超过四层,也会感到麻烦。

用户体验

用户挑剔,说明还在乎。

用户的反应和操作之间存在时间差。

绝大多数同行提到用户体验,首先想到的就是取悦,其实不一定。

大改时,用户会重点看哪些改得不错,小改时,用户会更关注哪些还需要再改。

用户习惯的力量无穷大,设计师可以干扰,但永远都不能改变。

细节累加,成就独特气质,并且将传达给用户无形的感觉。如何让网页更活?动态的(放上一些活动的元素)、静态的(通过字符、图形、色彩来调动用户情绪)、参与的(让用户在于页面的交互过程中体验和感觉到)、期待的(一次体验用户还认识不到,多次尝试并深刻体会之后,将发生质变,成为一种期待)。

通过数据预加载,在流畅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

心智模型健全的用户更容易成长为高级用户,受到更多高级用户追捧的产品更容易成长为好产品,心智模型健全的用户也更愿意与心智模型健全的用户打交道,产品最终因良性循环而成功。也正因为如此,设计师永远试图看到用户的未来。吸引高级用户,几乎成了所有UGC和SNS类型成功产品的基本国策。比如初期的Flickr和douban,xx是靠高级用户在做支撑。

现在很多网民根本就不知道,不敲入www也理应顺利访问网站才对。

架构思想和交互意识

理想架构可以减少很多交互工作量,交互在一定程度上是用来你不架构的不灵活。

通常网站好不好,{dy}印象的打分很重要,主要是可访问性在主导,与可用性关系并不大。

可访问性包括以下三方面:

  1. 应付极端环境下的正常浏览需求
  2. 结构、表现、行为跨终端跨平台兼容支撑
  3. 保障残障人士无障碍信息获取

Web 1.0 网站以内容为主,Web 2.0 网站以功能为主。当前主要有“纯功能、内容+功能、纯内容”三类网站界面形态,格局已基本定型。虽然以内容为主的网站更突出Accessibility, 以功能为主的网站更突出Usability, 但不是说以功能为主的网站就不用考虑Accessibility.

Web Page的侧重点是内容展现,Web APP的侧重点是交互行为,或者说交互本身就是内容。

Web Page和Web APP的分类,强调的是界面形态以内容为中心的,还是以交互为中心的,以内容为中心的Web Page,考虑优雅降级是合理的,能提高可访问性,以及可维护性。

网址语义化一方面能提高用户识别度,另一方面能提升搜索引擎友好程度。

能否根据视觉路径走向排列关键信息,这是区别专业与业余网页设计师的重要依据。

结构处理隐形逻辑,交互处理显性逻辑。

在交付物的角度,信息结构表现内容,主要用线框图(Wireframe)、网址地图()、模板(Template),重点突出产品功能,交互设计需要角色人物做支撑,主要用故事板(Storyboard)、流程图(Process Flow),重点突出用户行为。

真正的内容架构,我认为至少分Organization, Navigation, Labeling三大步骤。

分类和标签的根本区别在于创建先后顺序,同时为多维结构,有序比如强过无序。

Tags用好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如果没用好,就是实实在在的干扰。

标签适合做泛描述,是必不可少的搜索结果优化手段。

信息不经过整理,价值至少打个对折。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你 ,及时获取{zx1}的更新!


Post a Comment


郑重声明:资讯 【互联网产品设计常识——《设计网事》笔记| OurDearAmy】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