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以上的一切都要加一个“曾经”。我们只能说:她曾经是……
倘若鲁迅也用网络,他也许会说,把美好的东西毁掉,这是一个杯具。杯具本来就存在,紫砂壶只是其中之一。
关于紫砂壶,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现在,她叫什么?她还有名字吗?
不能承受的假
紫砂壶的悲剧也不是紫砂壶本身引发的,她的黑幕的揭开,其实是受到池鱼之灾。2010年5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市场上风行的紫砂煲,其背后并不是宣传词说的那么好。这些“全部选用纯正紫砂烧制”的紫砂煲内胆,其本质只是一些普通的陶土添加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等化工原料染色而成,更严重的是,这些“合成紫砂煲”中的各种离子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央视的报道拉开了揭露紫砂骗局的帷幕,紫砂制品中最有名的紫砂壶首当其冲。
紫砂为器,据说可以追溯到助越王勾践的“陶朱公范蠡”,当然,这是传说。紫砂陶艺起源于宋,紫砂壶的推广,则是在明代以后。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紫砂壶成为中国人喝茶的{sx}茶具,从工具演变成了艺术,变成了一种传承的文化。而紫砂壶的产地宜兴,则成为紫砂壶{wy}的故乡。
文化的建立需要历经数百年,但它的破坏,往往只要几天。
在传统文化成为显学的今天,一个文化的悲剧成了社会的悲剧,成了无数人心里的痛。几百年流传之下,人们对于紫砂壶的爱,早已经超越了它的原始功能,而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民族的骄傲。笼罩在紫砂壶上的阴影,也远远不是xx那么简单,而成为一个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发扬问题。一把壶的假可以承受,它至多是金钱上的损失,但是一种文化的xx如何承受?
紫砂壶骗局
紫砂壶的骗局很复杂,但也很简单。
骗局的{dy}幕,是紫砂原矿即将采完的谎言。宜兴紫砂大师徐秀棠对这个谎言很无奈,他说:“究竟是说地上没有了,还是地下没有了?我带你们去宜兴看看,在地上打个孔是很方便的。制造这种谣言的人,囤积紫砂泥在手中,因此可以在市场上抬到二三万元一吨。”而真正紫砂矿的价值有没有这么高?徐秀棠说:“紫砂只是原材料,它与田黄石和玉石不同,能值多少钱?关键是看谁来做,做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才有价值。”很明显,紫砂壶的价值来源于它的工艺、艺术已经创造的过程,就如一幅画卖一百万,并不意味着画画的纸也值钱。炒作者们偷换了概念,上当的人还一无所知。
骗局的第二幕,就是作假。在紫砂原料渠道里,所谓的紫砂泥大多不是紫砂矿,一位原料厂的负责人揭示了其中的秘密。大量的浙江、安徽等地矿料或者普通陶土,通过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进行调色,加工生产所谓的原矿紫砂泥。做红泥,就加“铁红粉”,做绿泥,就加“氧化铬绿”……
骗局的第三幕,是证书。紫砂壶是纯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她的作者往往是优秀的艺术家,一个有名的艺术家制作的紫砂壶,要比普通作者的作品价格高得多。因此,给一些精美的“假壶”附带著有作者职称的收藏证书,是提高身价的办法之一。所谓职称,其实并非正式的职称,当地人事部门对制壶者进行的专业技能评定,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级别,这些级别并没有艺术上的专业价值。但外人并不了解,因此,一些没有职称的宣称有职称,有职称的自己夸大职称。
骗局的第四幕,是代工。和诸多传统工艺一样,优秀的作者会在作品的某一部分刻上自己的印章,紫砂壶通常是在底部。因此,判断一把紫砂壶是否是名家出品,看它的印章就可以。但是一些人把自己的印章复制出来,交给别人加工成壶,使用自己的印章,这叫做“代工”,和“代笔”的意思差不多。
需要代工的往往是大师名家,他们名气大,自然订货也多,自己做不了,招别人代工,看起来情有可原,但大师作假,只能让这个充满假的行业更假,大师的沦落也更让人沮丧。
从头到尾,从原料到印章落款,一整套的假下来,“紫砂壶”这个寄托着诸多文化艺术内涵的名词,早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是谁砸了我的招牌
一把紫砂壶的出世,需要3.5亿年的时间沉积,需要几百年的文化酝酿,需要无数代人为她付出热爱和钟情,但是毁掉它,甚至不需要时间,只要一些人的非法逐利的念头一起,就可以做到。
是谁砸了紫砂壶的招牌?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商人,是xx者,是炒作者,是金钱,是这个时代,是很多和紫砂壶产生利益的人们……
这是一个链条。我们可以从头追溯。首先要问的是,为什么要封矿?这可能也是{wy}不明白的地方。紫砂矿快采完了,这个理由当然很充分,但是当这个理由不成立的时候,当紫砂矿还有很多的时候,封矿就需要其他的理由。保护水土?不管是何种理由,紫砂矿的禁采都造成了紫砂矿的涨价,同样也使得更多人开始走偏门,寻找代替的原料。
砸掉招牌的第二环,是商人,商人天生逐利,原是本能,但是以“伪造”逐利,却不是正常方法,有悖于道德法律。紫砂壶并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品,也不仅仅是艺术品,她还是一个日用品,大部分人仍旧用来泡茶喝,而不是束之高阁,因此,毒紫砂壶时刻在威胁着众多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或者,这也正是紫砂壶xx案能够被如此关注的原因吧。
砸掉招牌的第三环,是炒作者。一个做紫砂壶的工艺大师,一年完成的工艺品只有几十个甚至几个,对于众多的炒作者来说,这显然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更多的产品,更多的紫砂壶来完成财富的攫取。有利益的地方必然有黑暗。对于紫砂壶来说,xx,在炒作者介入的时候就已经不可避免。
经济时代,当道德和文化被金钱收买之后,xx的悲剧永远不会消失,{wy}消失的,是文化和艺术本身。
她还叫宜兴吗?
xx,从一粒大米到一双鞋,到一件艺术品、一件古董、一幅字画,中国人把xx玩得出神入化,玩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xx,骗不了世界,骗不了别人,只能骗骗中国人自己。
受害的不仅仅是使用者,xx的企业永远不会是世界性的大企业,没有一个500强企业是靠xx成功的,也没有一个跨国公司是靠xx维持的。但是在中国,大量的企业在xxxx,正如紫砂壶,有公开的原料制造厂,有公开的添加剂制造厂,这岂不滑稽。
受害的还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诸多的民族工艺,民间工艺,从某种角度上说,她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她们的xx,无疑是在破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脉络。当这个传承被破坏之后,这个民族的文明,也必将断裂,变成一个没有根的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就会真正成为故纸堆里的枯燥文字,再也没有生命。
宜兴紫砂壶,“因祸得福”
在即将结束这篇文章创作的时候,记者就该事件采访了宜兴当地xx的紫砂壶工艺师倪顺生先生。
作为陶瓷大师朱可心的弟子,倪老师的回答出乎记者的意料:“紫砂壶xx事件被曝光并不xx是一件坏事,它给我们宜兴提了一个醒,让政府和整个行业都意识到了保护宜兴紫砂壶不受损害的重要性。”在记者的进一步询问下,他解释道,长久以来紫砂壶行业一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这样就造成了市场上紫砂壶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严重地影响了宜兴紫砂壶几百年来形成的美誉。
事件发生之后,当地政府采取过什么措施没有?6月5日,宜兴市政府正式决定6月底将恢复开采紫砂矿,具体开采点和开采量由宜兴市国土部门作可行性调研后决定。这是自2005年4月当地在实施紫砂矿“禁采令”以来,首次对紫砂矿恢复开采。这对深受xx风波影响的宜兴紫砂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此外,倪顺生还向记者透露,政府在恢复开采的同时,针对一批涉嫌生产问题紫砂泥料的企业予以查封,不少企业已经关门停业。
整个采访中,倪顺生先生提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紫砂壶xx事件曝光)是一件好事”,我能从他的言语中感受到他对宜兴紫砂壶的那份由衷的挚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