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2010课标实验版化学考纲的详细说明、题型示例(教育部考试中心版 ...

引用 2010课标实验版化学考纲的详细说明、题型示例(教育部考试中心版)

2010-06-14 17:06:52 阅读7 评论0 字号:

 

引用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xx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xx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区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原则,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xx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化学与生活

   (一)化学与健康

   1.了解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3.了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常见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5.了解xx对维护健康的作用。

   6.了xx品的危害。

   (二)生活中的材料

    1.了解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了解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2.了解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3.了解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活原料及其用途。

   4.了解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化学与环境保护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大气主要污染物。了解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化学与技术

   (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2.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

    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二)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三)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有机化学基础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xx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三、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示例

例1  背景材料:(1)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2)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3)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4)莽草酸是合成xx禽流感的xx——达菲(Tamifi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I和于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D.1mol a能与4 mol NaOHxx反应

[答案]  A

[说明]  本题主要涉及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内容。主要通过设置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再现、辨认的能力;xx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例2  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X(g)+Y(g) Z(g)+M(g)+N(s),△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答案]  C

[说明]  本题主要涉及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考查考生对曲线的观察能力;检验考生根据曲线提供的信息,通过图像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例3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 ②                 B.② ④                  C.③ ④                  D.② ③

[答案]  B

[说明]  本题考查简单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去除杂质相关实验的操作。利用不同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可进行分离。

例4  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然物质                    D.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答案]  B

[说明]  本题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安全图标的识别。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化学实验基础部分中,都明确要求“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本题的4个选项都与实验安全有关。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安全、合理、准确、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证;一些常用化学危险品的标志是对已知或未知化学品,的潜在危险给予一种直接的警示;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则是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突发事件具有预防和处理能力的要求。

例5  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②2HI(g) 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 25

[答案]  C

[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平衡常数。考生对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回答此题。

例6.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和-1366.8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 kJ/mol      B.+44.2 kJ/mol      C.-330 kJ/mol     D.+330 kJ/mol

[答案]  A

[说明]  本题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化学反应热和盖斯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示例

例7  现有甲、乙、丙、丁4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K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的单质在大气层高空释放的蒸气呈现明亮的橙黄色云雾,科学家由此可确定火箭在空中的位置;乙元素的单质在室温下、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丙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丁元素与丙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写出甲、乙、丙、丁4种元素的符号。甲:      ,乙:      ,丙:      ,丁:      。

    (2)甲元素和乙元素{zg}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                  。

    (3)将过量的丙元素的单质通人Fe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写物质名称)。

    (4)由甲元素和丁元素组成的盐溶液的pH      7(填>、<、=)。

    (5)将乙元素的单质(除去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在其表面很快出现一层红色物质,产生气体的速率逐渐加快,触摸容器壁得知溶液温度迅速升高,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产生的气体是       (写化学式)。请从有关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方面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               。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必修模块“化学厂中常见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必修模块“化学2”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化学反应能量的转化。

    在能力层面上,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这3个必考模块主要知识的理解程度,提炼、吸收xx提供的信息并加以转换、重组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通过分析和综合,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和文字表述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思维过程跨度大,需要考生沉着应答。

例8  有关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省略)。通常C为气体单质,G为紫黑色固体单质。实验室中,常用固体E在B的催化下加热制取气体单质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3)写出另外一种实验室制取H的化学方程式                            

(4)D溶液与Pb(NO3)2溶液混合可形成沉淀,此沉淀的Ksp=7.0×10—9。将等体积的D溶液与Pb(NO3)2溶液混合,若D的浓度为1×10—2mo1/L ,则生成沉淀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

[说明]  本题以实验室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对难溶物质的溶度积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利用化学用语表达交流的能力。

例9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4/3% H2O2、6 mol·L-1HNO3   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I、20% KSCN、蒸馏水。

①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

②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     实验过程: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说明]  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为背景,考查Fe2+和Fe3+的转化、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的能力。

例10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0.7

50

20

36

250

4

0.10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1.0

50

20

35

125

7

0.10

1.0

50

35

50

50

8

0.10

1.1

50

20

34

100

9

0.10

1.1

50

2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

 [说明]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以及考生对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进行考查的。

例11  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 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

(2)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p-CP)=                     mol·L-1·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                                  。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说明]  本题以工业上利用Fenton法对有机污染物p—CP的降解反应为情境,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研究课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实验基本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运用控制变量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图表获取有用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能力,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例12  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 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2    7%   O2  11%   N2   82%);

(1)已各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

                                                          ;

(2)在大400~500℃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填“是”或“否”);

(4)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      吸收SO3;

(5)已知:2SO2(g)+O2(g)=2SO3(g);△H=-196.9kJ·mol-1,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的SO3质量和由SO2生产这些SO3所放出的热量。

[说明]  本题以硫酸的工业生产中SO2催化氧化为SO3的反应为载体,将化学平衡原理与化学工艺的考查相结合。

例13 分析下面两个案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1)某城镇生产、生活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河流中W、X、Y、Z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

①导致X、Y处水样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②Z处鱼类大量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某地区已探明蕴藏有丰富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2,还含有SiO2等杂质)、煤 矿、石灰石和黏土。拟在该地区建设大型炼铁厂。

①随着铁矿的开发和炼铁厂的建立,需要在该地区相应建立焦化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形成规模的工业体系。据此确定上图中相应工厂的名称A          、B          、C          、D          ;

②以赤铁矿为原料,写出高炉炼铁中得到生铁和产生炉渣的化学方程式          ;

③从“三废”利用、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该地区和企业在生产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有(举出2种措施即可)                         。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工生产原理以及环境保护涉及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案例1中,主要涉及造纸厂、火力发电厂、生活以及农田中不合理使用化肥等可能对附近水体产生的影响。在案例2中,给出了一系列生产企业及其部署的问题情境,即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考查考生如何合理设计和安排工业体系,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又要注意环境保护,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例14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2)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

(3)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X的氢化物与同族第二、第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

 [说明]  本题以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常见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价层电子排布、电子排布轨道表示式、化合物空间构型、常见杂化轨道类型以及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等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信息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和表达能力。

例15   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zg}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zd0}。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          、          ;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          和          ,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写分子式),理由是                    ;

(3)Q的元素符号是        ,它属于第       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zg}化合价为               ;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               。

[说明]  本题考查了周期律、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例16  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的用途,如金属铜用来制造电线电缆,五水硫酸铜可用作xx剂。

(1)Cu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 B族。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右图是铜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晶胞中阴离子的个数为_________。

(3)胆矾CuSO4·5H2O可写成[Cu(H2O4)]SO4 ·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所有氧原子都采用sp3杂化 

B. 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配位键、共价键和离子键

C. 胆矾是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氢键

D. 胆矾中的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分步失去

(4)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配离子。已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Cu2O的熔点比Cu2S的_________(填“高”或“低”),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

[说明]  本题以铜单质及其化合物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常见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概念、常见杂化轨道类型的了解;考查考生对离子晶体晶胞结构、化学键性质、配合物成键情况和物质的性质,以及对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等晶体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的了解;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信息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和表达能力。

例17  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 、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 、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的化学名称为         ;E2的结构简式是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

[说明]  本题是有机化合物相关知识的综合题。考查:①有机结构简式的概念和表达,②有机分子的立体构型,③同分异构体的概念,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⑤基本有机反应及其分类,⑥共轭体系的反应特点。

例18  已知化合物A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37.5%,H4.2%和O58.3%。请填空

(1)0.01mol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氧气1.01L(标准状况),则A的分子式是          ;

(2)实验表明:A不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A与中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以放出3mol二氧化碳。在浓硫酸催化下,A与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核磁共振氢谱表明A分子中有4个氢处于xx相同的化学环境。则A的结构简式是                    ;

(3)在浓硫酸催化和适宜的的反应条件下,A与足量的乙醇反应生成B(C12H20O7),B只有两种官能团,其数目比为3∶1。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A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化合物C,写出C的两种可能的结构简式及其官能团的名称①                    ,②                    。

[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有机化学中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等概念;元素百分含量和分子式的相互关系、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的表示、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官能团的类别和名称;醇和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主要有机反应的类别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应用有机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等。考查考生分析、推理、综合运用知识、整合各种信息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010年与2009年的化xxx大纲说明的变化对比

必考内容:

今年删除的知识点,即《必考内容》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第2点,删去了“了解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今年增加或变化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必考内容》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第5点“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小点增加了“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去年的要求为“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第6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去年的要求为:“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第7点“电解质溶液”部分,(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去年的要求为“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必考内容》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部分,第1点增加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增加了第5点“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增加了第8点“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

原: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新: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及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新: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新加: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题型示例:

选择题:6个没动。

非选择题:

例7没动。

例8换成了2009年海南13题9分。

例9换成了2008年广东的20题11分。

例10没动。

例11换成了2009年安徽28题17分。

例12、例13没动。(化学与技术)

例14换成了2009年宁夏的物质结构题选做。

例15没动。

例16为新加的广东2009年物质结构选做题

例17、例18没动。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2010课标实验版化学考纲的详细说明、题型示例(教育部考试中心版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