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枫集—蓬莱游子在大连
作者夫妇逛劳动公园
作者夫妇爬山归来
刘宇洲
作者在仰泳
就这样,在我离休的后期,我先后参加、干过——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大连市分会理事、中山区理事长;
大连市发明家协会委员、组织宣传部部长。
【附】王寒枫同志在市发明协会
王昭顺
发明协会是调动广大群众中蕴藏的发明创造积极性,引导和推动发明创造活动,发掘和支持发明创造人才,维护发明者的正当权益,促进科技进步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的纽带和桥梁,是广大职务非职务发明者之家。
一、他 的 由 来
1989年6月北京闹学潮时,大连市发明协会和大连发明技术开发咨询部联合举办“首届大连发明成果展览会”。市有关领导和市科委主任张世臣同志到会讲话剪彩参观,给展览会很好的评价。大会评出一、二、三等奖40多项,并登报公布、电台广播。这一宣传,对广大群众特别对一些职务非职务发明起到了军号令的作用。
王寒枫同志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发明协会办公室,了解协会情况其中的一位老同志。
紧接着又筹划1990年举行东北三省和四个计划单列市联合创办的“首届东北地区发明成果展销会”。为了做好这次展销会,除了资金、场地外,主要就是大会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王寒枫同志就是在这个时候,主动来到协会,要求能在协会做些工作,干什么都行。我说:
“欢迎!欢迎!你来的正是时候,我们一起干吧!把我们晚年的余热贡献给发明创造事业上来!”他说:
“我同意你的意见,你叫我干什么都行啊!”我说:现在发明协会设有办公室、发明技术开发咨询部、组织宣传部、展览工作部、发明技术培训中心等。
经双方协商和工作的需要,任命王寒枫同志为大连市发明协会组织宣传部部长。从此我们俩就成为在发明创造事业战线上最亲密的战友。
二、他 当 部 长
王寒枫同志被任命担任组织宣传部长,他的工作认真负责,热情憨厚,遇事冷静,善于思考解决问题。在展览会接待兄弟省市发明协会领导和展览人员时,热情耐心,百问不烦,宣传解释大会有关制度,使参展人员比较满意。除此而外,他还兼管协助大会安全保卫工作。由于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魄力,每次展销会进行得都比较顺利,按时完成任务。在协会期间,他还主持过发明创造技术讲座;积极参入发明专利、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技术转让中介服务工作。
当协会提出设立大连发明基金实施方案、大连发明节实施方案和大连发明技术学校(培训中心)时,王寒枫同志主动提出,承担大连发明节实施方案起草任务,
并按时较好完成起草工作。这个方案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但是王寒枫同志这种主动参入,争挑重担精神,关心大连发明事业的赤子心肠,和他起草的大连发明节实施方案,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三、他 的 方 案
大连发明节实施方案(草案摘要)
为了提高大连市人民的科技认识,交流科技信息,调动广大群众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特建议:每年五月五日至十二日,举办“大连发明节”。
发明节期间,邀请中国发明协会,各省、市、计划单列市领导和各省市广大职务非职务发明者参加;参展项目包括:发明专利、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国、部、省、市名、特、优产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的国内外各种商品均可参加销售。
发明节期间,大会评奖委员会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评选出少年儿童发明一、二、三等奖;评选出名、特、优新产品销售额前十名优秀销售奖。均由大会发给荣誉证书和纪念品。
发明节期间,为了丰富发明节活动内容,组织举行多种文艺、体育、参观、游览、学术交流、技术表演、经验交流活动。
文艺活动——设一个主会场,三个分会场;
体育活动——男女篮、排球、乒乓球赛、中华武术邀请赛、中国象棋、xx友谊赛和大连摔跤赛等。
参观活动——
参观十年大连发明成果回顾展览;
参观大连机车厂技协工作成就展览;
参观大连理工大学发明协会分会成果展览;
参观大连钢厂发明协会分会成果展览。
游览活动——
一路:滨海路、金石滩;二路:旅顺白玉塔;三路:庄河冰峪沟。
学术经验交流:大会筹委会统一安排进行;
技术表演:由大连市总工会技协安排。
为了做好节日充分准备建议,由市领导挂帅成立大连市发明节筹备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拟发明节机构性质、人员组成、大政方针、优惠政策和工作原则;成立大会评奖委员会,负责大会整个评选工作。
颂
一
老来离休志不休,勇担重担争上游。发明协会英才聚,创新活跃人如流。
二
群众蕴藏高科技,科学发明居{dy}。遇事不慌沉住气,善于思考断问题。
三
晚年余热献发明,健康长寿乐其中。长江流水xx休,无私奉献王寒枫。
我还参加了大连市作家协会,为会员;大连市诗词学会,为会员;大连市“沧海潮”诗社,为社员。
【附】蓬莱游子在“沧海潮”诗社
盛美礼
王寒枫同志先后毕业于山东省立胶东公学和南京军事学院,是参加革命工作52载的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其出版的《寒枫集》、《历史的呐喊》、《王寒枫诗抄》和《蓬莱游子》等作品的问世,令人感悟良多。业绩丰硕,品德可颂。
王寒枫同志作为“蓬莱游子”来大连工作至今已38个春秋。他1966年转业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我在市委监察委员会工作,一同相处于市委机关多年。他离休后,参加了《沧海潮》诗社我们又相处一起,诗书交往更为接近。交往中我觉得他不仅是一位资深的党的宣传理论干部,而且是一位勤奋好学喜爱颇多的诗书文人。他出版并赠送我的几本着作,我感觉犹如松、竹向岁月抒怀,也是他情怀和忠心的流露,更是《蓬莱游子》献给黄渤海之滨大连的份份厚礼。他12岁参加抗日,14岁离开了故乡,一生南征北战,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数十年来一直在党的领导下战斗、工作。
他在《功盖千秋——献给中国共产党80华诞》中写道——
领导xx三座山/解人水火脱苦难。/缔造民主新中国,/开创自由幸福泉。
身为革命和建设泛舟几十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把身经时代变化发展的感受以诗作和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说他的作品都是与经历相关的事件,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过程在心灵上的生动记录和折光。他所出版的著作表现的大都是注重于时代的气息,倾情主旋律的,具融可读性、实用性、欣赏性和收藏性为一体的特点。当然,我不是说,这些作品写的如何高超,如何绝妙,但我敢说的是,这些作品写得确是句句动情,字字真诚。试想,一位早已离休的老同志,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不为名,不为利,往返奔波,历时数载,为的只是重新丈量青春的脚步,告戒自己也勉励同志和朋友,难能可贵。
近些年来,他参加沧海潮诗社的活动颇为积极。以普通成员身份参加每次活动,诗社近几年出版的三期诗抄他都连续提供作品。不仅如此,他还把出版自己的诗抄赠送部分同志交流,受到大家的欢迎。诗如其人,人如其名。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潜心事业,执着人生。不论在xx、学校和机关,包括在大连的年年岁岁,他都倾心努力,勤奋工作,尽职尽责——
在《抗日篇》中,他远在1942年就写出:“身披烂衫遮背暖,雪打前胸露处寒"的诗句。在《驻牙山》、《赞蚕山》等诗作中写的"英雄健儿昼夜练,百日练兵迎反攻"和"日寇屡进犯,欲袭都失败,巍峨华夏土,铁蹄无奈何。"如此等等,都反映出抗日时期的经历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他写的《百万雄师渡长江》:
"千里滔滔云水怒,神兵天降一江帆"。"万船齐发下江南,江防当日破天险。"文笔朴实无华,颇似新闻语体。在《朝鲜篇》中,写下了坑道战、冷枪战、反xx战等,记录了"山顶山腰一齐响,打的美帝翻白眼。"{zh1},在《祭酒篇》便写下"斟满酒,举过头,撒向苍天祭英灵"的诗句。悲壮豪迈、饱含深情。
寒枫同志的诗,注重于时代的气息,大都具有向上向荣之美。他年过古稀,仍诗心不衰,笔耕不辍,岁月增长,高度自律。因为他心想的是为人民、为党,为社会主义。所以,他能与时俱进,不倦不衰。这样,他的晚年生活也就很充实了。他不仅戴着老花镜学习用电脑,而且也有游泳、垂钓之类的休闲快乐——
如《游泳》中的“岸边好友欢呼笑,戏水稀龄兴不休”。《垂钓》的“岸边成一串,垂钓渤海头,互相皆不语,静等鱼上钩。”等等,晚年生活多么欢快。他的家庭也是和睦幸福的。如《金婚》中诗云:
五秩金婚一瞬间,/几多欢乐几多难,/天公再赐五十载,偕老白头合百年。
寒枫同志很喜欢荷花品格,诗云:“荷花出污潭,一生尘不染,品格唯清白,为人当借鉴。”这可以说是他一生做人奋斗的写照。如今他虽快进耄耋之年,仍关心国家大事。神舟五号飞天成功之即,他在《贺飞船》中写道:“一船上苍穹,天外有行踪,科技多硕果,嫦娥下月宫。”
从寒枫同志的晚年生活可以看出:人的躯体是最终难逃日渐衰老和消亡的,但人的精神却可以青春永驻。而且,随着时光的推移,越久远还越显光彩。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晚年过得很健康,很忙碌,很充实,也很幸福。”是的,如果我们每位老同志都能这样度过自己的晚年,不也会很充实,很幸福吗!
这里,把我写的——
征南战北饱经霜,解甲归田意犹刚。吟咏故乡增善美,泻扬品格溢芬芳。
年长不弱寒枫志,笔朴更舔游子光。情涌新潮仙境浪,高歌遗产再辉煌。
{zh1},我以一颗虔诚的敬佩之心祝寒枫同志松柏长青,诗心不老。
我于2000年5月,还参加了大连市老年摄影家协会,为会员。
【附】蓬莱游子在摄影家协会
周承烈
说起王寒枫同志,便有一股浓郁的乡土之情,涌上我的心头。因为我也是山东人,而且和他是同乡,都是蓬莱人。 1939年因生活所迫,全家老少闯关东,背井离乡,辗转四天,由烟台乘船,来到了这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却被日本侵略者霸占着的——大连。从此,我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南丢”。
王寒枫同志,身为我党多年培养的宣传干部,离休后时时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于群众,鼓励老同志不断学习。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社会贡献余热。 2003年秋后,他的爱人身体患病(脑血栓——半身不遂),他一方面要扶侍爱人,自己还得抽出时间深入学习新事物,并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
2000年的5月,他参加了大连市摄影家协会老年分会,成为摄影组织的正式会员。他积极参加协会的各项活动,除与同志们交流切磋摄影技艺外,对协会的工作,他也非常关心,经常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2003年协会准备举办一次会员作品展览,但由于缺少经费,租不起展览场地,展览得不到实现。他知道这件事后,便主动地与市各文化主管部门领导联系,反映老年摄影协会目前存在的困难,以求得给予支持。后来,市委有关领导同意,可以在市委大楼内利用可有的空间,做小型的展出。
老年摄影家协会理事会的同志们,对他这种主动为协会解决困难的精神,都十分感动。
王寒枫同志的刻苦好学,细心钻研的精神。大家十分赞赏。年已75岁的老人,为了写作方便和掌握现代化智能科学技术,学习使用电脑,成为他的一个课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会汉语拼音,连英文字母我都不认识,要学习电脑困难大极了!但是,在王寒枫同志的决心面前,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了。现在他使用电脑进行写作,已经写了四本书了。作为一位将近80高龄的老者,十分令人敬佩!
他对协会的工作,关心的程度,从他寄给协会的三首诗中,可见一斑。
请看——
其
清白只有乐华年
老年摄影家协会,欢聚一堂大联欢:五毒四黄这没有,三黑两白不相干。
灯红酒绿这不兴,正气浩然它包含。你问为啥这么乐?清白只有乐华年!
其
新年贺词
斗转星移迎新年,我会挚友一堂欢。老朽贺年献祝词:华夏文化流长远。
黄河长江母亲恩,万里长城中华灿。京杭运河人杰灵,登高摄影须鸟瞰。
万里长城壮国威,人工运河美名传。长江魄魂势若虹,黄河之水天上悬。
艺德双馨四卷诞,服务人民做奉献。老有所为夕阳红,自娱自乐晚霞斓。
其
协 会 运 作
采风归来,组织洗片。xx推荐,遴选四卷。
小样送审,争取赞助。获得拨款,放大展览。
一举成名,继续奋进。策划组织,画集出版。
奥运会上,广为发行。购买礼品,馈赠留念。
四卷掠影,为国扬威。所得收入,回报会员。
我会同志,团结一心。献技献策,长远发展。
老年影协,常摄常新。若有不妥,诸君斧砍。
从他这三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老年会员的心里,装着的是: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河山;伟大的文化;伟大的理想。拳拳赤子爱国之心,难以言表。
【附】王寒枫与大连书法界趣话
杨清舫
你若是到了王寒枫同志的家里,一进客厅便会看见墙上到处悬挂着我市一些名家于植元、于涛、刘铁城的书画作品,其中有老干部书法协会副主席刘金堂先生为王寒枫夫妇,金婚庆典所画的红梅和书法作品,有原文化局老局长沈西牧的夫人茹光际女士的写意牡丹等等,真是琳琅满目。可见王寒枫同志对书画的爱好。我们相处已经多年了,最初的相识是在“xx”期间,他在市革命委员会任宣传组副组长,我任生产指挥组计划员,同在一个楼上办公,经常见面。他给我的印象:性格开朗;心胸坦荡;好说好笑;平易近人。
后来,由于工作的变化,我回总工会,1985年又到工人文化宫主持工作。这时他已经离休,没有事好经常到文化活动阵地去转悠。
我在文化宫时期,成立了大连书画研究院,又开了家“青泥轩”文化商店,招徕了书画界不少友人前来参加活动。这时王寒枫同志发现我在文化宫,他就向我推荐书法界后起之秀伦杰贤到文化宫来工作,当时他在姊妹楼书画苑,因王寒枫爱好书画经常去书画苑,一次看到墙上挂的伦杰贤赤壁赋的书法作品,字写得很有气势,富有韵味,很叫人喜爱,吸引着他驻足站在作品前面,频频点头欣赏。
又一次在书画苑,他碰见了刘稚农老先生。二人一见面刘老对他说道:
“寒枫啊!我写的指书你还没有哪!现在我就用指书给你写一首xxx的六言诗,请你当场观看!”
于是他要来了文房四宝,手指头蘸着墨汁,在纸上飞舞着,不一会儿,xxx《给彭德怀同志》的诗就飞落到了纸上——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刘稚农老先生盖上了自己的宝印,把作品卷好,送给了王寒枫。当时在场的青年书法家伦杰贤,看到刘老对王寒枫如此尊重,他就把自己写好的赤壁赋条幅拿出来。说道:
“王老啊!看您挺喜欢我这个条幅!就把它送给您,敬请您老多多指教!”
他和于涛的相识也是一个巧合。在市革命委员会宣传组期间,有一次他到大连第七塑料厂去了解工作,看到墙上挂了一些标语口号,字写的古朴、典雅、苍劲、有韵,当场把他吸引住了。
他问道:“这个字是谁写的?”
陪同人回答说:“是于涛写的!”
他又问道:“于涛是干什么工作的?”
回答说:“他在厂工会搞宣传工作啊。”
王寒枫虽说是一眼看中了于涛的字,但毕竟是初次见面,不好意思向其索要。
后来在工业展览馆又遇见了于涛,他就到文物店,买了一刀宣纸交给了于涛,请他在这里给写字。后来他去拿时,于涛给他写了28幅,当时于涛还把他的名字给写错了,把王寒枫的‘枫’写成‘风’了。以后于涛有病住院,他常去看他。于涛仍然坚持写字,又给王寒枫写了好几张条幅。
他和于植元原先并不认识,由于工作关系,从不熟悉到熟悉,而且攀谈起来,还是前后老同学。所以于先生给他写了许多条幅,包括他的父母、夫人、儿子、孙子,他家的人,人人都有于先生的墨宝。他们能处得这么亲密,这得从1973年说起,那时王寒枫在宣传组主管法家著作注释。因为他不懂古文,正在挠头时,有人向他推荐了于植元先生,他就批准了。在使用过程中,有了解于先生情况的人对他说:
“寒枫啊!你的胆子可够大的啦!于植元是个右派,你怎么敢用他哪?”
“搞注释工作我不懂古文,他是右派懂古文,叫他来帮助搞{zh1}的定稿工作,有什么不可以哪!”
后来在使用中,有的人老是顾虑重重,议论纷纷。他去做解释工作说:
“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嘛!只管认真的去搞注释,一切责任由我王寒枫担当!咱‘左派’不会干,请个‘右派’来帮助干,有什么不可以哪!党的政策没有规定不允许右派干工作嘛。”
在{zh1}审定稿子时,经常在一起开会,休息时互相交谈起来,王寒枫问于先生道:
“你是那里人?”
“我是文登县大水泊人。您是那里人?”
“我是蓬莱县潮水镇中营村人!”
“我夫人是你们蓬莱县湾子口人哪!”
“你爱人要是姓孙的话,他的祖先就在我们村哪。”
他们二人谈起来非常投机,谈谈谈到于先生小时候的老师于寿卿先生,竟是王寒枫在胶东公学时的恩师。就这样他们俩的关系非常友好。
后来有一次高玉宝的家乡——复县(今瓦房店市)阎店乡的干部委托王寒枫给请一批名人当经济顾问,其中点名要请于植元先生王寒枫对于先生讲了后,他欣然地接受聘请。这一件事弄得三方面,都非常的高兴。
王寒枫不认识我市xx老书法家马维勤老先生,他却能得到马老的墨宝。
有一年,他在解放路干部疗养院疗养,认识了大连轻工学院的崔树范先生。他的书法不错,功底挺深,为疗养院题写“康乐亭”三个大字很秀美。他极为欣赏。
王寒枫就推荐给担任大连市书法协会主席的于植元,介绍他参加了市书法协会。他俩在“康乐亭”边散步时,谈起收藏书法来,王寒枫说:
“大连有一位老书法家,马维勤先生,字写得非常好,许多年来,我就想求到他的字。可惜我不认识,他的字我一直也没能求到手!”
崔树范说道:
“你怎么不早说呀!马老是我的老师。你想他的字,我负责给你去求好啦!”
过了不几天,他把马老的字给送来了。把他高兴得不得了。就这样,他得到了马老的墨宝。
王寒枫同志与书画具有不解之缘,他经常到书画展览的场所去观赏书画。文物店、姊妹楼书画苑,就连大连国际海员俱乐部,他也经常去。有一次那里有辽宁省内的佼佼者的作品展销。其中有副省长王堃骋老先生的,有辽宁省书法协会主席沈延毅老先生和他的弟子聂成文先生的作品,还有霍安荣,么喜龙先生等名家的作品挂在墙上。
当时,我市老一辈书法篆刻家梁伯鹄老先生在那里为海员俱乐部主持展销。王寒枫和这位老先生谈得很投机融洽。他对书画的爱好真是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只要书画方面有点特长,人品又好,他都和他交往。
黑龙江人张克思先生,为他刻了五方印章,他爱不释手。李新之先生为他刻了七方印,有朱文“真善美”、“清白廉”、“成于思”等,还有两方名章:朱、白各一方。我请雷云生先生给他刻了两首王寒枫自己作的诗为边款。他很高兴,美得要命,视为传家珍宝妥为珍藏。
我的书法拙作,为他的诗作“大连新八景”的每一景写了一张条幅,一共八幅。他高兴的把它装裱“成轴”,悬挂在屋里欣赏,为此,特的打电话把我约去,让我去共同分享他收藏的欢乐。
在我自觉自愿地干这些工作当中,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无拘无束,悠然自得。
终于在2000年4月,出版了我的文学作品处女作《寒枫集》。
从此我热爱上了写作工作,想在晚年也走苏联“保尔·柯察金”——奥斯托洛夫斯基、中国吴运铎的道路,自己写自己。自谋职业找个事干,打发岁月,安度晚年。
由此得到了《我要这样干!》的打油诗一首——
头上不戴乌纱帽,身上没有紧箍咒。
学用电脑著诗史,写下史料后人留。
金子在哪也发光,烂铁在哪也生锈。
珍珠放哪也生辉,破铜放哪也长垢。
扶不到墙上死狗,当不了皇帝阿斗。
将帅无种实战出,作家无种笔下熟。
不像大家姚雪垠,我写不出李自成。
不是才子曹雪芹,我著不了梦红楼。
远学苏联柯察金,近学中国吴运铎。
活着就要有奉献,不应无为度暮秋。
信息时代学电脑,学会电脑写春秋。
自谋职业干写作,自我经历后世留。
决心一切从零起,不达目的誓不休。
我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和上面这个顺口溜,跟老伴说了。看把老伴乐的,她笑着说:
“你这个打算是很好啊!就怕你实现不了,成‘马歇尔计划’啦!”
“你为什么说我实现不了,能成‘马歇尔计划’啊?”
“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是二十世纪,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时代不一样啊!”
“这个与时代有什么关系哪?”
“这个关系可大啦!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他那个时候写书,只要有钢笔、墨水、稿纸就行了。你现在是要用电脑写书,这就需要买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等,这需要一大笔钱哪!你出版《寒枫集》时借人家的钱刚刚还了,咱上那去弄那么多钱买电脑啊?”
“老伴你是真聪明啊!我刚才跟你说了这个打算,你就想到需要买电脑了!”
“不是我聪明,你的诗里不是写的‘信息时代学电脑,学会电脑写春秋’嘛。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是用钢笔写书,你现在是要学用电脑写书。这就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呀!今年咱们一下子是拿不出这么多钱去买电脑啊!”
“我也不想今年买呀。”
“那你想在什么时间买呢?”
“我想2001年,过了春节再去买行不行?”
“咱们2000年省吃俭用,紧衣缩食一年。到了明年2月,每年补助你那一个半月的工资发下来以后,你去买一台便宜点的电脑。再紧点花,钱就能够了啊。”
“我到市场上去进行了调查。xx的、品牌机,咱们买不起。只能找朋友买零部件,给组装一台兼容机、能写作的电脑就行啦。”
“那样得花多少钱哪?”
“大连岩安办公设备商行的吴承安经理说有6000元就够了。”
“你若是真能把书写出来,我就同意花6000元,买这个电脑。要是电脑买来了,钱花上了,书你写不出来,我就不同意买电脑。反正我是不用它,你再写不出书来,买电脑这笔钱,不是白打水漂了嘛!”
“你怎么能这么想呢?我这个人向来是说话算数的。这点你还不了解我吗?”
“对你这个人,我是太了解啦!你在职时,是公家的人,是咱家的客;你离休后,是社会的人,还是咱家的客。进了家门,就知道忙着看书。离休这么多年,到如今什么饭菜也没有学会做。两只手笨得五个指头都不分漏。电脑那可是高科技的东西,需要聪明脑子,灵巧的手才能学会操作啊!”
“我这个人确实是一个笨人,一辈子只会当兵打仗,干宣传工作。除此而外,什么木工、瓦工、电工、钳工什么技术活也不会干。不过现在是愈科学的东西,操纵愈简单,只要会开电门、按键盘就操作了,那些难干的活,电脑自己它自动化就干了啊!”
“叫你这么说,电脑你确实能够学会了?”
“我不光是能学会了,我保证我的后半生,要用电脑写出四部作品来呀。老伴你不信就等着看吧!”
2001年春天,买电脑的钱准备够了。我兴高采烈地到了电子城,找到了大连岩安办公设备商行的吴承安经理,我说明了来意。
吴经理对我说:
“王老啊!根据您这个要求,我认为给您组装一台容量大、功能全、质量好、还省钱的‘兼容机’电脑。和我现在用的这部电脑一样。再给你配上‘爱普生’的打印机、‘北大方正’的扫描仪,这样您著书立说、办理公务、上宽带网、‘伊妹儿’(E-mail)电子信箱,这些功能都有了,就够用了。”
“我在国外还有些亲友。为了和他们在网上保持联系,能听见他们的声音,看见他们的容貌,请你再给我配上一个摄像头、一副‘耳麦’吧!”
趁着他们店里的技术人员正在忙着按照我的要求组装电脑时,我对吴经理说:
“吴经理,我现在可是个‘电脑盲’,什么也不懂。电脑买回家了,我一不会装,二不会用,出了故障我也不会维修啊。”
“王老,在你还没学会电脑以前,我派人给你去装。出了故障我派人去给你维修。”
“就是我学会用了,出了故障我也是不会维修啊!”
“你什么时候出故障,什么时候来电话,我什么时候派
人去给你维修,这一点请您老放心好了。”
“那我先谢谢你啦。一言为定!这样,我就请你给我当电脑顾问,交你这个电脑专家朋友好啦!”
从此我们两个人成为了朋友。
自从我家里有了电脑以后,把小孙子王鹏乐得不得了,再也不用到街上去上‘网吧’玩游戏了。
我也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离我家不远的“巾帼”大厦,在楼上找到了电脑学校去报名学习电脑。
进了办公室,我就问:
“老师,请问学习电脑在哪里报名啊?”
“就在这里报啊!”
“我来报个名!”
“您老人家是给您的儿子报名?还是给您的孙子报名?”
“我既不给儿子报名?也不给孙子报名?”
“噢!那您就是来给您的外孙报名的?”
“我没有外孙啊!”
“那你是给谁报名呢?”
“我给我自己报名啊!”
一句话把老师“逗”得笑起来了。她说:
“您老今年多大岁数了?”
“我今年75岁啊!”
“75岁的人学不了电脑,您来报名,我们也不收啊!您如果是给孙子报名嘛,那还差不多。”
没想到她的一句话,竟把我拒之电脑学校大门外。
我刚进门时(原来)的满腔热血也被她这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我失落而无奈地回到了家里,怎么想也想不通,怎么想也不甘心,难道电脑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就不能学电脑吗?!
于是我就把此事打电话告诉了我的好朋友黄敬同志。
他在电话上对我说:
“大连市老干部大学有个电脑班,你要学习电脑,可以到那里去报名,保证他们收你就是啦!”
我到那里去打听,确实有个电脑班,不过今年的两个班,名额都已经满了。要报名学习,就得报明年春天开学的班了。我当场就把名字先报上了,就等明年3月交费编班后就学习电脑了。
偏偏事情就是不凑巧——
在腊月廿七这{yt},我到大连医学院一院去拿药,在出药房门口时,不小心跌倒了,一下子坐在地板上。我109公斤的体重,把我自己的左脚踝给坐骨折了。
马上被送到了急诊室骨外科检查xx,给打上了石膏后,大夫叫我住院。我想,再有三天就过春节了,还是算了吧,自己回家养着吧!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五”。
过了春节,电脑学习班要开学了。我左脚踝上的石膏,医生还不让拆开。于是我背着医生自己私自给拆开了。拄着拐杖打着的,去听老师讲课学习电脑。
由于我骨折了的腿还没有好,行动不方便,因而我报到是{zh1}一个到的,所以坐在{zh1}面。
女老师讲课声音又小,我的耳朵背,听不清楚。写在黑板上的字,我眼睛患有白内障,也看不见。没有办法,就走下了课桌,到前面看清楚,弄明白了再回来。
讲课的课本里,到处有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字母,我不认识、不会读、不会拼……
弄得我在课堂上,真是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这才知道,为了学习电脑,我还需要补“幼儿学拼音”、“幼儿学英语”的课。
因而下了课,我就到了新华书店,将有关英语、汉语拼音的课本和录音带,从幼儿、小学到中学的教材,我每样买了一套。回到家里就放到“随身听”里,我为了突击进行强化训练,走到哪里听到哪里,一直到能跟上课程为止。
到了学习键盘操作时,基本工主要是指法练习。这需要强化训练,养成习惯,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我家就一台电脑,孙子王鹏放学来了家他要用就先让给他用,我就利用“小霸王”机的键盘,来练习指法,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或半夜醒来,就两只手按着肚皮来训练指法。
到了学习用“写字板”写文章时,我拼的音,打出来的字,不是我所需要的字,因为我这个胶东人,发音不准确。查字典查不到,找到了又看不清楚,我因此而苦恼极了。
我在电话上把这个苦恼跟胶东老乡、老战友邵默夏同志讲了。
他告诉我,他在学习中,也遇到过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他{zh1}去买了一枝“汉王笔”输入汉字来打字。
我就又花了三百七十多元,把“汉王笔”也买来家,可是因为我写的字是出了名的差劲,比我的发音还更加不规范,字迹潦草不说,还惯用异型字、繁体字,所以凡是我写的字,绝大部分在电脑上的反映是错误的。这要是等我把字再练习规范了,达到电脑能认识的程度,这比训练发音还困难“老鼻子”啦!
没有办法,我把“汉王笔”丢下不用了。
又回过头来重新学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
我采取的办法是“综合训练,死记硬背”。
综合训练——就是我把训练键盘指法和学习汉语拼音综合在一起来学习训练。
死记硬背——就是我把《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词典》、《汉语拼音唐诗三百首》和《xxx诗词注音读本》每一本我都从头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逐个往下打。这样既达到训练指法,又达到学习正确使用汉语拼音,综合训练的目的。又强化了我的记忆,最终达到死记硬背的目的。我这个训练法,达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使我受益匪浅。
我为了巩固这个训练方式的效果,我将《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成语词典》,又从头至尾打了第二遍,并编辑、打印出来并装订成册。名曰《早知道》放在案前,以备随时查找。
自从电脑学习班开学,我坚持每天只睡6个小时的觉,平均每天学习写作14个小时。总之,因为我已经是75岁的人了,脑子的记忆力大大减退。对老师讲的课,我是——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一放就忘。
这样,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自己突出了学习重点就是两个:一、学会用电脑写文章,修改文章,打印文章;二、学会上网使用“伊妹儿”(E-mail)电子信箱,收信、收附件,发信、发附件,保存信、保存附件。其它的像什么绘图、制表、插图、管理等等都暂时先放弃了。
{zh1},我根据人民解放军“从战争学习战争”的经验,我采取了“从写作中学习电脑”。这样,我把写作和学习使用电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了实战学用综合训练的方法。
我用这个方法完成的{dy}部作品是《一个老兵的诗抄》。这是我用电脑整理编辑,在战争年代留下的一些顺口溜、打油诗和“枪杆诗”。这样,我一面进行写作,一面训练指法,一面学习拼音,一面学习打字,一面学习修改诗句。这么一个边写、边练、边学、边用、边改的实战学用综合训练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完成了《一个老兵的诗抄》的写作,稿子发走以后,长征出版社于2003年6月在出版的《战友情深》上给我发表了,名曰《王寒枫诗抄》。
电脑它是个——集计算、通信、电子、光学、智能、综合技术的现代高科技智能工具。它的特点是——科学、智能、高速、规范。
我已经是耳聋、眼花、记忆差的古稀老人。在具体操作电脑中经常是——慢了、错了、重了、倒了。
电脑是一个一丝不苟的智能工具,它有记忆力,你欺骗不了它。
每当我发生操作错误时,它毫不客气地要处罚我,轻者是“警告”,重者是“死机”,要不是它不听我的指挥。
加之电脑它不是一台死机器,而是一个高度智能化、高速化、综合化、自动化的工具,这样就经常出现意外情况。
它和天气似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下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刮风,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处理不了的意外情况。
在学习班里好说,发现问题去问老师,可是到了我结业后,身边没有老师了怎么办?这样就告诉我一个问题,电脑这门学问,不能一学而蹴,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终身的学习它,才能逐步地掌握使用好它。
这样,在电脑学习班结业后,我重新订了一个计划,这就是我安度晚年生活的打算——
我晚年的工作是写作,我生活的社会是学校,我要拜能人为师。活到老、学到老、写作到老。更加全面、彻底、经常的——边写、边练、边学、边用、边改的实战学用综合训练学习模式。
在文字上,我请大连市“沧海潮”诗社的副社长刘金堂、刘士宽,胶东公学时期的老同学王学俭,我在报社工作时的老部下王有昌,在市宣传组工作时的老部下李然,做为我的老师。
在电脑上,我拜市委宣传部打字员阎丽、大连日报社发行公司打字员林珊珊、深大印刷社技术员蔡奎为师傅,大连岩安办公设备商行吴承安经理,做为我的顾问。
我一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及时地去请教师傅和顾问。我就用这个模式写出了《蓬莱吟翁抒怀》(诗集)【后经忘年交挚友——我市残疾青年作家、诗人、词作家沃野同志(他是我自1966年来大连工作以来所发现的第二个“文学奇才”,前者是报社的“大郭”,即郭东斌同志)的精心编辑、修改、润色,并且给该诗集写了有所见地的、热情洋溢的“代序”《一瓣心香曲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