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来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听说这里有中缅边境一日游,出境手续简单,无需签证,只要每人交300元钱,一切通行手续都由导游办妥。不用漂洋过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走出国门,去充满神秘感的佛教国度——缅甸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何乐而不为?于是我们欣然前往。
清晨天不亮用过早餐,我们一行人从景洪市乘车,匆匆赶往中缅边境小镇——打洛镇。这段山路约长140公里,是西双版纳境内弯道最多,且角度{zd0}的一段,很容易引起晕车,以至于许多版纳当地人都没有来过这里。沿路晨雾弥漫,一座座掩映在丛林中的傣家竹楼炊烟袅袅,随风飘逝;满山遍野、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热带植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让人心旷神怡,犹入仙境,暗暗为美丽原始的西双版纳景色所折服。当看到当年在这里插队的知青种植的成片橡胶林时,又不禁回想起那段蹉跎岁月。
一路上,身着紫色筒裙的傣族女导游小杨不停地为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逸闻趣事,带动着大家兴致极高,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不知不觉就走完了。上午不到十点,我们就到达了位于中缅边境的小镇——打洛。
打洛,意为“多民族混杂聚居的渡口”,居住着傣、哈尼、布朗等民族,人口为1.6万。我们先去参观独树成林景区。这是一棵古老的热带大叶榕,有900多年的树龄,树高70多米,树幅面积120平方米,枝叶既像一道篱笆,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打破了“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的俗语。仔细观察,会发现树的主干中部平生出众多的气生根,它们顺树而下,相互交缠,盘于根部,左右两侧的主枝上,有几十条大小不等的气生根垂直扎入泥土,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塑造出一树多干、造型独特的成林景致,成为热带雨林中的一大奇观。
快临近中午,导游再一次向我们强调出境的注意事项:不要离群自由活动,不要和当地人搭讪,不要随便买那里的商品,尊重当地的宗教习俗和景点的规定,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听得大家兴奋之余,又心生几分忐忑。毕竟多数人是{dy}次走出国门,对缅甸的一切都很陌生,且语言不同,直担心遇到什么麻烦或危险。导游把我们安排在街边一家珠宝玉器店休息,便去办理出境手续。
一行人刚走进店里,女店员便迎上来,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店里的商品,无外乎是玉镯、玉佩、金银首饰、木雕之类。听说我们要过境去缅甸游,便主动搭讪:“我们店的少东家正好昨天从缅甸过来收房租,想和你们见见面”。我们正想了解一些那边的情况,便同意了。
女店员把我们让进商店里面的一间小会客室,只见沙发上坐着一位年龄不过30岁、面色黝黑、浓眉大眼、身材魁梧、貌似忠厚,穿着也很讲究的年轻人,与当地男子多瘦小比,外貌简直是大相径庭,最醒目的是右手指上箍着一枚金光闪闪的戒指。
安排我们坐下后,他问我们是哪个省的。我们搞不清他是何用意,因此,不很爽快地告诉他来自河北。没想到他立刻显露出几分激动的神情,连声追问是哪个市的。我们大家互相看看,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中的一位谨慎地回答:“***市”。
他一听,更是兴奋异常,连声说道:“真是太巧了!我就是在***市***区长大的”。看我们都将信将疑地望着他,便讲述起他的经历来。说他从小就生活在***区,后来因缅甸的叔父膝下无子,让他来继承财产,才于1985年来到缅甸,现已加入缅甸籍,但常到中国这边做生意、开店。接着他又回忆起儿时父亲带他到市区玩的情景,还准确地说出市中心河的名字、桥的名字以及周围的建筑。他的一席话顿时让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是真话。能在遥远的中缅边陲,见到曾生活在一座城市的老乡,虽不至于两眼泪汪汪,但仍倍感亲切。
他又爽快地对我们许诺:“你们今天到缅甸那边,如遇到什么麻烦,尽管找我。我那边的朋友很多,xx局长都是我的朋友,有事{jd1}可以帮你们摆平。”接着他把他的手机号说了一遍。
大家听他讲得云山雾罩,真伪难辨,可又想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便纷纷记下了他的手机号。见他如此爽快,又顺便打听到缅甸买点什么商品值,因为很多人都有心买缅玉饰品。他热情地告诉我们,到缅甸去,一般是买不到真玉的,{zh0}别买,谨防上当。因为世界上的有钱人太多了,缅甸那点真玉还不够他们买的,哪儿能轮得到一般旅游的。可考虑买几条泰国产的鳄鱼皮带,但必须要印有xx番号的,否则难以保证是真货。虽然嘴上这样说,到了他还是忍不住让女店员拿过来一个假玉镯和一个真玉镯,教我们如何用手电筒来识别真假。
这时,导游小杨回来了,喊大家去吃午饭,饭后立即过关。
我们一行人与这位热情的少东家道别,离开了玉器店。
此后的几年里,我又去厦门、珠海、深圳等地旅游,多次遇到导游带团进珠宝店的“奇事”。几乎所有的女店员都如出一辙地说,店老板刚好昨天从台湾(或说是港澳,甚至是国外)来收房租或做生意,和我们是老乡(旅行团来自哪个省市,老板祖籍就是哪个省市的),然后安排老板和大家见面。一阵激动地叙谈乡情后(他们说得许多省市情况都属实),便主动酬谢“老乡”、仅以店里商品标价一折的价格卖出,使得大家为乡情的大优惠所打动,纷纷解囊相买。见识的次数多了,终于看清这不过是精明的商家和导游合演的一出亲情牌的“双簧戏”,慢慢地,人们也就很少再去上他这个当。但我始终愿意相信在打洛遇见的这位少东家是位真老乡,因为他所说的、所做的,并不带有任何的功利目的。
午饭后,我们在打洛边防检查站过关,来到中国、缅甸国门前。这里的游人不很多,还混杂着一些当地人。国门前有大象的雕塑,国门框上刻有凤凰的装饰。花10元钱还可以和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缅甸女孩在旁边用鲜花装饰、写有汉字“缅甸欢迎你”条幅的椅子上合影。我们激动地在国门前留影后,一位肤色黝黑、身着军装的缅甸大兵对我们的车例行检查、xx一番,然后向我们行了个军礼,我们便走出了国门,踏上了异国的土地。车又向前行几公里,便进入缅甸掸东第四特区的首府勐拉。
联合国专门兴建的禁毒展览馆,是一座漂亮的粉红色建筑。在馆内看到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帮助我们解读金三角地区、特别是缅北地区的xx历史。
缅甸是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到处都建有佛塔。这里土生土长的居民大多信仰佛教,男孩子一般要出家做一次和尚才算成人。做和尚的期限,以前最短要一年,现在已减少到7天,还俗以后才有结婚的权利。因此,民风淳朴,治安也良好。我们一入境,才知道之前的担忧顾虑,纯粹是多余的。
禁毒展览馆不远处的中缅友谊纪念塔是一座佛教式圆顶建筑,建在一座小山包上。整个金塔,贴着纯金箔,金碧辉煌,气宇轩昂。四周各一个角楼,角楼色彩斑斓,精巧细致。塔左边是释迦牟尼右手遥指前方的雕塑,右边有大型的铜钟。
进塔内必须要脱鞋,迈门槛时也是男先左脚,女先右脚,以表示对佛的尊重。塔内有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四壁有缅甸xx各地佛教的模型,大幅的佛教壁画配有文字说明。塔内分上下两层,一层供奉着巨大的金身释加牟尼雕塑,二层是不许女人攀登、进入的,我只好在外面等候。在大金塔旁边,还有一座大卧佛和一座和平塔,当地来烧香拜佛的人很多,香火甚旺。
{zh1}去的景点是金三角神秘山寨,其实是个缅甸少数民族民俗村。大门由两棵巨大的榕树组成,婆娑交错的树丫之上,有一个鸟巢似的窝棚,一个酷似印第安人的男子站在巢内,手里拿着一支足有五尺长的不知名乐器,发出粗犷的鸣叫,还不时向游人做着鬼脸。
再往里走,在一间不算宽敞的原始茅屋内,有四位包着头巾、身着状如荆棘服装的女子正在和着音乐节拍、跳着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人吃惊的是她们长长的脖子上竟然都套着十几、二十几个铜圈。导游介绍,这些长颈人,又称布岛族,是仅存于缅甸北部中缅边境的一个少数民族,我曾在《环球》杂志上看过有关的图片介绍。现人口只有500人,而且随着近亲通婚,人口还在呈下降趋势,被列为“世界一级保护人种”。该民族以脖子长为美,小女孩从五岁开始,就在脖子及四肢套上铜圈,十岁开始便每年在颈上多加一个,一直到二十五岁为止。在铜圈的强制支撑下,布岛族妇女的脖子变得越来越长,最长颈的人脖子达到70厘米长,但极软弱无力,不依靠铜圈就无法支撑,给她们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如果把银颈圈去掉的话,她们的脖子就会断了。
据说这一风俗的形成还有一个典故:原始社会中,两部落之间经常交战,其中一部落对待被俘妇女儿童的方式非常残酷,那便是砍头。战败的那个部落为了不遭灭族之灾,所有的男人都用金属圈将自家女人和儿童的颈脖套个严严实实,以避免惨遭砍头之祸,后来这个传统便一直延续下来,成为长脖族人最明显的标志。
在另一间木屋里,又看到了几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女孩:她们每人的耳朵上至少吊着半斤重的耳环,小腿上端也被一个个金属圈牢牢掐制着,小腿肚子高高鼓起,使整个小腿严重扭曲变形,穿戴与我国的哈尼族很相似。导游介绍,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嗄络族大耳人,人口不足两千人。该民族女子从生下来便在耳朵上坠上重重的耳环,致使耳朵越拉越大。女孩长大成人后,个个耳朵的耳垂上有个大洞,{zd0}的直径可达5公分,能塞进一个乒乓球。据说起源是因为受中国“大耳有福”思想的影响。同时,在膝关节下和脚脖子也要套上金属圈。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山寨门口树上草窝里的男子就是个土族人。
从山寨出来,缅甸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民风给我印象颇深,但永远让我终身难忘的,却是那些被古老陋俗摧残之极的女孩、女人们,很是为她们的民族竟以这样的残忍为美可悲,但也只能是大发一通儿“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感叹了,想想我们国家民国初期前的女子不也曾蒙受千年裹足的疼痛与屈辱吗!世界上众多民族流传下来的蒙昧落后的习俗终将要为文明社会所废弃。
离境前,我们去那里的小商品市场转了转,但大家都牢记玉器店少东家的话,没有人去买什么缅玉,也没有见到他所说的泰国鳄鱼皮带,{zh1},几乎个个都是空手而返。可不管怎样,这次缅甸一游,终于圆了我的出国梦。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