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教授学当老师
—《两道题,明白永远爱你的人是谁》读后感
偶然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两道题,明白永远爱你的人是谁》,不仅为老教授别开生面的导入和教师育人的思想所折服。在课堂的开门之初,老教授的一个请、一个帮和一个委托的温情用语,犹如倏然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下就联想到一个精彩的舞台,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整个导入"闪光点"颇多,读罢深受触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实际,试图就此谈谈我的感想,以求教于方家。以下所言,仅仅是管中窥豹的皮毛之见,真知灼见要发扬光大,尚须更多人更多实践的磨砺。 精妙之一,精心设计开门语 巧设悬念 "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学记》中论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期待也是一种激励,教师把对学生的期望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巧妙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保持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说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就能引发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启发诱导的原则,相机设疑、巧设悬念,循循善诱,不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授的教学导入设计中,通过问卷调查这种构思巧妙、独具创新活力的导入载体,创设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的开门情境。一开始就形成了课堂期待,让学生一开始就可沉浸在想象的天空里徜徉。您再看那"一个委托、一个请字、一个帮字"的温馨导入语,为探究事物藏下本源,是多么的耐人寻味,瞬间就将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度到了"伴奏者"的角色。不仅如此,他还通过这种巧设悬念的方式,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民主的土壤,富有启发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参与,增强了学生听课的需求和求知欲。 老教授的课堂导入精心设计,巧设悬念。很好地说明了以下三点。 1、折射出了"以心育为桥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2、生动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是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创设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二是督促勉励,形成对学生的期待;三是打开学生思路,但又没有提供现成答案,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能。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是启发者、引路人和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和灌输匠。清晰地呈现出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3、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遵循了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原则,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学生。 精妙之二,育人为本 润物细无声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关心人、全面培养人、全面发展人的社会活动。"育人"始终是大学的核心任务。陶行知先生有句至理格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以说,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教授"善施教化",通过两道不同假设对象的问卷调查填写结果,在波澜起伏、意味深长的引导中,将德育寓于教学活动中,体现了他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俗话说:"种花需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老教授不只是"识其人",而且还 "知其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教授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jz}的育人效果。 精妙之三,精心留白 启发思维 陶行知先生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更要进一步说,使他不得不愤,使他不得不悱。"结合教授这一课的导入,不难看出,他的教育方法,最突出的就是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他通过精心的课堂留白艺术,先让同学们自行假设他和她的身份得出自己的结论。统计结果后,通过假设又开启同学们的发展性思维,引导同学们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思考问题,伺机提出另外一个他和她的身份,使同学们不得不愤,不得不悱,然后由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zh1}教授根据同学们自己的结论,引出亘古不变的父爱和母爱伺机进行感恩教育,这是多好的教育啊! 精妙之四,精心设计导入结构 整个导入的关键句: 1、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 2、"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3、"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教授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dy}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4、看了,想了,懂了,别忘了世上{za}我们的人就是家里的父母。想家了给家里打个电话,过节了给父母发条短信,父母其实很容易满足的,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给父母带来无限的感动。 教授的导入可谓匠心独运,具有以下特点。 1、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促进参与,形成期待。 3、导入节奏张驰有错落,起伏有波澜,疏密有间隔,动与静有交替。 4、教授通过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从"一个委托、一个请字、一个帮字"激起同学们的探究和兴趣。随后通过恰当的提问,开启同学们思维的导火索,揭示回答问题的自设前提矛盾之处。尔后,通过设问另一种假设提出质疑,启迪同学们思维的钥匙,如此层层推进,引导同学们得出自己的结论,{zh1}教授依据同学们自己的答案把感恩教育的导入目的用一句话就把教学推向了高潮,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一幅情景交融的教学美景图随即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就这样,老教授以感恩教育为最终目标,以匠心独运的导入设计形成了课堂的活力,折射出其思维的深度和厚度。老教授导入的精妙,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聚集了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职业和学生学习幸福感得到提升,促进课堂情感目标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总体效果堪称xx。 附原文 两道题、明白永远爱你的人是谁! 上课了。老教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一听这话,教室里轻微的一阵议论:问卷?比上课有趣多了。 问卷表发下来,同学们一看,只有两道题。 1、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yt},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xx。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2、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yt},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一会儿,同学们就做好了。问卷收上来,教授一统计,发现:{dy}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了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啊。"同学们答得很整齐。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教授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dy}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问卷再次发到同学们的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年青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教授再一统计,两道题,同学们都{bfb}地选了A。 教授的语调深沉而动情:"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啊!" 看了,想了,懂了,别忘了世上{za}我们的人就是家里的父母。想家了给家里打个电话,过节了给父母发条短信,父母其实很容易满足的,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给父母带来无限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