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飘香--鸿雁的blog

端午粽飘香

          ——《家乡的小吃(二)》反思

                                                        鸿

                                                          北仑郭巨小学

                                                           2010612

小时候一脑袋的奇思妙想,喜欢动手做东西的习惯自小就有,尤其喜欢制作美食如粽子,因为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很有成就感,而且这东西有悠久历史,广受欢迎,感觉自己是在做一件重要的事,被别人所重视的感觉也是很好的。我想小朋友也一定和我一样想。只是我真正学会做粽子还是去年的事,学生能在二十分钟内学会并包出像样的粽子实在很难得。去年包了三回,今年包了第二回,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当中,但仍乐此不疲。

这次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乐春波的葫芦启示了我,其实我也可以考虑把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利用起来,这样做课题更有血有肉,切合实际。以前也尝试过很多课程开发,比如写生学校周围景色、树木,做蜡染扎染,做环保服装、包装袋等,但还是粽子最合适,因为它既结合了当地自然资源,也符合我们地方文化资源。甚至可以试着写文章,做个小课题。在教研活动中,我也一直在考虑第二天的公开课,端午粽飘香,我应该如何把握,粽子的含义来历、粽子的包法、粽子的创新。

    这课我把它安排成了第十一册美术《家乡的小吃》的延伸课,时值端午,又在山边,容易捡到笋壳,(五月中旬是笋壳高峰期,长期雨水会使笋壳腐烂),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是自主开发的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我通过回顾上学期的《家乡的小吃》导入课题,再欣赏了解各地名小吃,读诗,听故事,讲笑话,引到宁波的xxx冷清没落的现状,让学生出主意,如何发扬光大民族文化。接着进入端午粽子的内容,了解其来历,含义与基本材料、形状,并通过教师整体示范、板画、分步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在短暂的十几分钟时间内进行粽子的制作学习,学生兴致高昂,听课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但是由于时间控制不力,导致只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做出粽子,并且精彩的结尾也未完成,有点失败。{zh1}气喘吁吁地将学生的粽子煮好送到他们手中时,看到他们惊喜的表情时,总算有了些许安慰。课是下午第三节,三点半,只煮了二十分钟,远没达到要求,只是让学生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另外我也提醒学生包法各异,只要密实尖锐就是好粽子,如果有学做传统美食的新收获,欢迎同学们把收获与老师一起分享,我把邮箱地址告诉了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我觉得作为美术老师可以尝试利用自身特长和工作特点,多让学生接触这些文化,一来继承和发扬传统,二来体会中国特色,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乐观、敢于尝试的精神。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郑重声明:资讯 【端午粽飘香--鸿雁的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