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三代帝之师祁隽藻_海贞山人_百度空间

                                                                      隽藻:四朝重臣三代帝师

  祁隽藻(1793-1866年),字叔颖,又字实甫,号春圃,晚年号观斋,山西寿阳人,是清代道光、咸丰,同治时立朝正直的宰相,也是有一定名气的诗人。他出生在一个三世显达的望族家庭,幼年随父亲读书,嘉庆十九年(1814)考中进士,以后一路做官,不断升迁,曾任国子监祭酒、户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高官。他横亘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代,辅政为官达46年之久。还兼任过道光皇帝的上书房总师傅、咸丰皇帝的太子太保衔、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读。因此有 “四朝重臣”“三代帝师”之称。
  祁隽藻是一位政绩卓著的高官,又是一位博学多识造诣精深的学者,能诗善文,精于书法,勤于著述。他撰著的《马首农言》传世闻名,现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史资料,至今对我国北方旱作农业仍有很大的指导价值。他的文学造诣很深,一生作诗3000余首,著作有《曼九亭集》等20多种,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通俗易懂,许多诗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书法艺术造诣更深,由小篆入真行,师承“二王”,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遒健,意到笔随,自成一格,在清代中晚期被誉为“一时之最”,为后世留下许多“人共宝之”的书法作品

       指物吟联
     祁隽藻小的时候, 过中秋佳节,一家共坐厅院饮茶赏月。大圆桌上果实纷呈,酒具齐全。一时兴起,祁隽藻的父亲祁韵士指物出联让儿孙们逐一对来。当轮到小隽藻答对时,韵士看他年幼,指着一旁那只果篓子说:“果果篓篓篓果果”,小隽藻眼珠一转,将眼光移到桌上的沙茶壶上,脱口对道:“壶壶盖盖盖壶壶”。“对得好!对得好!”全家人无不夸赞小隽藻才智机敏。
     一年端午节,五岁的祁隽藻奉母命给三哥三嫂送去五只粽子。三嫂乃大家闺秀,又素闻小弟诗才敏捷,见隽藻送来粽子便想测试一番,即命题曰:五月五日五弟相送五粽,好香!好香!只见隽藻略加思索脱口诵道:三更三点三嫂伴读三哥,好亲!好亲!三嫂闻言顿时晕生两颊,顺手抄去掸棍追打隽藻,唬得小隽藻拔腿就跑。

              讨封年景
    “冷寿阳,春晚无花秋早霜。”祁隽藻这一诗句形象准确地概括了寿阳的气候特征,它告诉人们寿阳无霜期短,这无疑是农作物生长的一大不利因素。然而,又由于寿阳山多草坡多,树木多,沟豁与小平原相间,很少有严重的旱涝风沙自然灾害,素有“米面瓦盒”“米粮川”“寿阳粮仓”之称。
     道光年间,皇帝也深知国以农为宝,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道理。因此,每逢秋后或臣子假满复往,他总要探问一下乡里的农事。每当问到祁隽藻时,他总是这样回答:“主上洪福,今年七八成年景。”
     又是一年金风起,一日朝罢,道光帝问道:“祁爱卿,不知家乡收成如何?”“回皇上,昨日拜读家书,欣闻故里可望七八成年景。”道光帝听了哈哈大笑道:“难道爱卿的家乡年年是七八成年景?”话犹未了,只见祁隽藻急趋上殿,连叩了几头道:“谢主隆恩!”这话传入民间后,都说:“寿阳是皇帝赦封过的年年七八成年景。”至今流传着“寿阳不遭死年景,年年都要开仓门。”的俚谚。
                     
东西南北
     道光元年,祁隽藻受命在南书房行走,为新皇帝道光讲学。一日课罢,祁隽藻手持竹篮步出南斋,道光帝见状不解地问:“先生何往?”祁隽藻道:“臣往街市为老母买些东西,有顺人好捎回。”道光帝又问道:“为何只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祁隽藻笑道:“按五行学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有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任癸水之说,这竹篮可置金木,焉能存水火,故凡什物皆曰东西。”道光帝听了顿悟,暗暗佩服祁隽藻学识广博。
              
捎书免事
     道光年间,祁隽藻在京收到近本家“里七门”一封书信,信告邻居打墙多占了一步宽地基,为此事求祁大人做主。时隔不久,近本家接到祁隽藻的回信,只见信中写了这样四句话:“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人一步有何妨?古修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那本家看了祁大人的书信自惭形秽,这场官司不打自消了。
     民间还有人说信内四句诗是:“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人一步有何妨?好地千年换百主,自古人长天也长。”诗意大致相同,它告诫人们,相处当以礼让为先,争名夺利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
              桥上行人
     咸丰二年的一日,祁隽藻陪咸丰皇帝到京都八景之一的芦沟桥赏景,路上人群如潮,伛偻提携,络绎不绝。见此情景,咸丰帝开玩笑地问:“先生,你看这桥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你能猜出一日内桥上有多少人来往?”祁隽藻随即答道:“只有两个人。”“先生何出此言?”祁隽藻道:“一个是图名的,另一个是图利的。”咸丰听了点头称是。
              
金殿答对
     道光年间,一日早朝毕,宣宗便与文武大臣们闲聊起来,问群臣道:“众位爱卿,你们说这世上甚为高,甚为低,何为东,何为西?”这时,站出一大臣说:“禀万岁,这黄瓜高、茄子低、东瓜东、西瓜西。”他这样一说,众人听了都觉得也是。但总觉得品位有些低。道光皇帝见再无人发言,于是指祁隽藻道:“祁爱卿你有何高见?”祁隽藻见宣宗问他,于是站出答到:“君为高,臣为低,文站东,武站西。”此时道光听了,脸上出现了笑容,夸赞道:“祁爱卿论说典雅,等级分明。”此时,那先发言的大臣脸红发烧,众人暗赞祁大人学识非同一般。
              妙解难题
     祁隽藻22岁以第二名高中榜眼,中因父亲祁韵士嘉庆九年,以朗中监督宝泉局库亏铜失察案牵连,被削为一般翰林,然深为嘉庆赏识。这嘉庆也算是心细之人,早有心测试祁隽藻博学能否致用。一日朝罢,独留祁隽藻在朝,皇上道:“素闻爱卿多才多艺,今烦劳先生在径寸之木作书画,三日为限。此等雕虫小技,爱卿幸勿推却。”祁隽藻从太监手中接过两块一寸见方的檀香木,一块要上书一万个字,一块要画上一万头骆驼。祁隽藻先是一惊,然后定了定神道:“臣遵旨”。欣然领命退朝。
     眼看三天限期已到,朝罢已毕,只见祁隽藻手捧两块檀香木跪在龙帐前道:“启奏吾皇万岁,不才书画已就,请万岁过目。”这时,走过一位太监从祁隽藻手中将两块方木呈与嘉庆帝观看。只见一块上面写着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整十二个字。嘉庆帝心想:这话出自《三字经》,用于此,足抵万字。他又看了看另一块,只见上面画了一座大山,山这边画了一个骆驼脑袋,山那边画了一条骆驼尾巴。便问:“祁爱卿,怎么看不到万头骆驼呢?”“禀万岁,其余都在山后行走呢。”这时,只见嘉庆帝大喜道:“好!写得好!画得妙!”
     自此,嘉庆帝更加器重祁隽藻了。



郑重声明:资讯 【走近三代帝之师祁隽藻_海贞山人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