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ibet】转载:藏地原色密码_蓝皮猪猪:向前走,幸福就在你左右 ...

    人们一旦踏进雪域高原,就会xx被一种色彩世界所淹没。那里到处随风飘动着五色经幡,有五彩缤纷的民居建筑与满堂彩绘的藏家居室,有斑斓夺目、连绵千米的寺庙壁画和无数唐卡画,有被各色编制的邦典围裙装饰的藏族妇女,更有似人工填涂的湛蓝色天空和洁白的雪山、清澈碧蓝的湖泊、开满杜鹃花与各色野花的山岗草原。

“颜色”对于世代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人们的精神与日常生活来说有着很不寻常的关系和意义。




  西藏高原是多形态的自然环境,既有高耸云端的群山,终年不化的晶莹雪岭,又有水草丰茂的辽阔草原、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和茫茫无边的原始森林,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更是色彩斑斓,闪烁着明媚的光芒。藏民族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对不同颜色均赋予了某种不同的寓意、次重和等级,其中最常用和尊崇的主要有白、蓝、红、黄、绿等。

  这五色是藏族原始宗教——苯教中代表五种本源的象征色,后来被佛教所借用:蓝色代表天,白色代表云,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地,绿色代表水。

  藏族人对这些颜色除了赋予不同的意义和情感之外,在藏传佛教造型艺术和各种藏戏面具中也赋予了不同的寓意、方位与身份……


红色



  人们提到西藏的红色,就自然而然地想到红色的袈裟。它是如此的抢眼、神秘、威严,令观者不由自主地形成自身与世俗的强烈距离感。传统的藏族绘画用色口诀理论中称:“红与橘红色{zw},永恒不变显威严……”,把红颜色所具有的{wz}地位明确地确定下来了。



  事实上出家人的袈裟使用红颜色的缘故,源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教发祥地印度。信徒们把红颜色(也有红黄两色之说)作为所有颜色中价值{zd1}廉和最不起眼的色彩运用为出家人的着装色,以此表示他们的超脱、不求外表、但求精神境界的xx的愿望,并且以这种俗家人认为最不得体的色彩装束来起到不受外界俗事干扰、专心从事佛事的作用。




  后来随着地域的不同、人们视觉习惯的改变,逐渐把红颜色几乎推到了{zg}尚的地位,红色便为高僧、出家人和寺庙专有独享。现在,人们把藏式宫殿、寺庙建筑顶部、短墙部所用的赭石红颜色习惯性地叫做“喇嘛红”,由此成为体现藏民族风格的典型色彩之一。柽柳枝所提炼出的红颜色还经常出现在玛尼石等与宗教有关的场所与器具上。




  在广大农牧地区,红颜色特有的魅力更是无法抵挡。农牧区妇女头上鲜红色的头巾和红色衬衣在广阔草原和农田中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风景,给人以绝美的视觉享受。牧区妇女更是对红颜xx有独钟,具体表现为,在脸上涂点两块有点嬉戏色彩的正圆大红色来美饰自己,极其引人注目。




  就藏传佛教绘画中的方位而言,坛城画中的西方就是用红色来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红颜色)。佛教文化中红颜色又是权势的象征,藏戏中带深红色面具的角色代表着国王,浅红色面具代表臣相。




  西藏传统绘画专用红颜色“朱砂”,是一种色相艳而不躁的优质矿物质颜料,非常适于表现藏传佛教题材的唐卡、壁画作品。西藏佛教后弘时期的绘画作品更是以朱砂红作为基调,从而成为该时期的特有画风之一。传统制作红色袈裟和氆氇的是一种叫藏茜草的木质藤本植物,人们使用其红色汁液染制布料,也有购买印度等地出产的现成颜料来制作袈裟的习惯。





黄色

   

  黄颜色在西藏人眼里是最有专用特性的色彩,并可以呈现,固定身份,有典型的符号意义。传统的藏族绘画用色口诀理论中说到:“格西石黄待活佛,土黄你把金垫当……”,点明了黄颜色被广泛应用在寺庙等宗教场所。

   

  佛祖释迦牟尼金黄色的身色和各种宗教用品、佛像衣装,特别是专用于高僧、大活佛的居室和袈裟衣装都是特有的金黄颜色,因此在西藏传统习俗中普通出家人和俗人一般是不会穿着黄颜色衣服的(除了在每逢本命年时特意穿一件黄颜色衬衣或带一条黄颜色腰带)。

   


  黄色在藏传佛教中的代表意义非常多:佛教文化中黄颜色代表着兴旺;在五色经幡中黄颜色则象征着土地;在藏传佛教绘画的方位表示中,坛城画的南面方向必须用黄色来表现;在佛教中具有方位意义的五种性佛中金黄色的宝生佛代表着南方位;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中“格鲁派”的特定颜色也是黄颜色,因为此派僧众所着袈裟和僧帽均尚黄色;在藏戏中带黄颜色面具的角色就代表着高僧大德……等等等等。




  藏传绘画所使用的黄色有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两种。矿物色有石黄(雌黄)和雄黄两种,石黄为淡黄色,雄黄为橘黄色;植物色则是从一种叫做“小蘖”的植物中提取的淡颜色。而用于佛像、寺庙金顶以及唐卡、壁画上的专用金黄颜色,则是由世代从事溶金工艺的工匠对纯金进行特殊工艺加工后,使其变成可以用毛笔随意涂绘的金粉质地,或加工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在金属或墙面上直接粘贴而成。另一种在铜制佛像等金属表面镀金的工艺叫“火镀金”,是溶解金粉于水银中,涂于器物表面,通过加热使水银挥发,则金已镀成。此类工艺历史悠久,应是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民族之间交流总结的结晶。


蓝色



  西藏的蓝颜色中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所谓的“藏蓝”或叫“藏青”的颜色。它在藏地的代表意义有:五色经幡中蓝颜色象征着天空;在佛教中具有方位意义的五种性佛中蓝颜色的不动如来佛总是代表着中间位;而藏戏中蓝色的面具特指猎人角色。传统的藏族绘画用色口诀理论中称:“青蓝美丽富饶家,勤劳智慧来伴陪……”,这是藏族民俗传统中对青蓝颜色赋予的另一种寓意和象征。




  在西藏具有上千年使用历史的藏青(蓝)颜色,是一种原生的含铜硫化物氧化后所形成的表生矿物,即孔雀石。虽然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孔雀石的生产,但经研究和比较后发现,由于西藏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形成了独有的“藏青色”。藏青色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早已名扬海内外。在西藏档案馆馆藏历史文献记载中可知,藏青颜料在几百年以前就是西藏向周边地区和国家输出的重要土特产品之一,也是用做朝贡和向各国使节赠送的礼品之一。



  藏青色主要用于以表现宗教题材为主的唐卡、壁画中的各种愤怒神和护法神。该颜色能够{zd0}限度地表现出愤怒神、护法神的法力、威严和气质,并具有某种立体效果的色相感觉,这是其他任何青蓝颜色所无法呈现的艺术效果。这也与佛教文化中蓝颜色代表威严的寓意是一致的。



  藏族人生活中的蓝色主要用于服装,特别是农村男子所穿的氆氇藏装内领和袖口的蓝色成了一种永恒的色调。另外,具有鲜明藏民族传统特色的藏式门帘、农村和城镇中所用帐篷上的各种吉祥图案也基本上是用青蓝色的布粘贴或缝制而成,以表吉祥富足。





黑色



  黑颜色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是一种概念非常复杂的颜色,广大民众与黑颜色密不可分,但却又赋予黑颜色“黑暗、恐惧、野蛮”等种种贬义的指涉。

  说人们与黑色朝夕相处是因为牧民住的都是用黑牦牛身上粗硬长毛编制的黑色帐篷;藏式建筑门窗两边也都涂上黑框(对此有多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牦牛头的造型,起到装饰辟邪作用,另一种则认为是吸收阳光热量的作用);在农村的男女穿的都是黑色氆氇藏装,尤其是传统农村妇女xx是清一色的黑色衣服而{jd1}不会穿着白色。

  而与黑色保持距离则基本上来自佛、苯教义中对黑颜色施加的寓意。传说中的各种鬼神均出没于黑暗的夜间,佛教寺庙内护法神殿也总是营造出一种黑暗阴森的气氛,让人望而生畏。



  传统的藏族绘画用色口诀理论中也称:“暗色威武如武官,黑色为你做后盾……”在西藏佛教绘画中,表现诸多愤怒像本尊、护法神题材的黑底色唐卡和壁画在表现威武、神秘、警示、恐惧等方面时,内容与形式达到了近乎xx的统一。而在宗教跳神舞蹈中,黑帽咒师舞等都是要起到威武和震慑别人的目的。在西藏民俗中往往新生婴儿{dy}次带出门或出现连续xx哭闹等情况时,家人也习惯给小孩鼻头上涂抹黑颜色;自家出产的鸡蛋、酥油等物品出售或赠送之前总是一一涂上黑颜色或粘上黑色蚕豆,其目的是用来抵挡各种鬼神对脆弱生命的伤害与干扰,避免自家财运的流失。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毒攻毒的心理xx方法。

  在藏民族的道德标准方面,时常用黑白等色彩来形容正反标准。其中黑颜色总是形容反面、邪恶、非正道等。在藏戏艺术中带黑白两色相间的面具就代表着该角色的两面派特性。



  传统藏族绘画中使用的黑颜料是用油松木烧制后产生的最细腻的灰烟或酥油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灯心渣,经过加胶,手工磨制而成。这种黑颜色具有无反光、色相深沉等诸多优点,是非常优质的绘画颜料。在西藏解放以前学生学习藏文时使用的墨是则用酪浆——即煮沸乳浆取酪后所余溶液,再经过煮烧浓缩后产生的棕黑色粘性物制作而成。


白色



  白颜色在藏族人们生活和仪式中扮演着特殊角色,使用之广、出现频率之高是任何颜色所不及的,这得自于西藏本原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的双重影响。



  有关藏民族崇尚白颜色的习俗,不少学者认为,是自崇尚白颜色的印度等国家的佛教文化传到西藏开始的。传说中佛祖入胎时,就以白象进入他母亲的梦中,而后又有很多同佛祖有关的白颜色的宗教典故,比如象征佛教境界的白莲花、大慈大悲的白色观音菩萨、崇敬白色佛塔等。只是到了雪域高原就把白象变成了白牦牛或白马,在藏区白色牦牛稀少,人们总是把白牦牛作为吉祥尊贵的象征。在迎请高僧活佛时由精心挑选的最白的牦牛作为坐骑;在活佛出行时也专门有穿白色衣服的所谓“白人”和他的白色坐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开道,叫“达嘎米嘎”即“白人白马”。寻常百姓在平时梦见“达嘎米嘎”或路上偶尔遇见白马等也均认为是一种吉兆。




  藏民族习俗中崇尚白色的最典型的例子没有比“哈达”更突出的。人们很容易就能发现,洁白的哈达是藏民族各种礼节——无论是{zg}最神圣的还是最普通最简单的——都离不开的一种符号。藏民族还将白色作为人道德品行的评价标准,正如他们把黑颜色总是形容成自私、反面、邪恶、非正道一样,白颜色总是利他、正面、善良、纯洁、和平等的象征。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藏民族的尚白习俗与早期高原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崇拜各种自然神的观念(即遍布西藏各地的神山雪山的颜色)不无关系。



  坛城画中的东面方向用白色来表现;五色经幡中白颜色象征着云气;在佛教中具有方位意义的五种性佛中白颜色的金刚萨锤佛代表着东方位;而藏戏中白色的面具特指男性角色。

   

藏民族生活中与白色有关的还有高原民族日常饮食中必备的糌粑、牛奶、酥油;白羊毛编制的氆氇;每逢新年来临之前家家户户粉刷房屋外墙;高寿老人在本命年时会特意穿一件上面绘有日月图案的白颜色上衣以示吉祥;甚至那些每天转经的人们在转经路上随意看到一块白色鹅卵石也会很自然地拣拾起来,再供放到高处或玛尼石堆旁。




传统藏族绘画中使用的优质白颜料是西藏仁蚌地区出产的火山灰质矿物颜料,其特性是在绘制过程中显不出白色,但待彻底干透后就会呈现透白的{jj1}效果。在传统藏式民居外墙上喷涂的白色颜料主要来自拉萨附近羊巴坚地区的一种白土,叫“羊坚白粉”,而布达拉宫、各大寺院和室外白塔等重要宫殿寺庙建筑每年一次的粉刷外墙白色,则是在羊坚白粉水中调入大量牛奶后进行粉刷的,其作用除了增白以外,我想也可起到固定白粉的作用,这些牛奶是由广大虔诚的信教群众自发捐赠的。





绿色及其他



  绿色在藏民族中具有一种“平民颜色”的特征,它更接近于大众,更接近于生活和广大的农牧区。在藏族牧女身上常常看到绿头巾、绿松石装饰、绿色衬衣、绿色长袍边条和绿色邦典等。




  坛城画中的北面方向用绿色来表现,在佛教中具有方位意义的五种性佛中绿颜色的不空成就佛代表着北方位,表事业;五色经幡中绿颜色象征着——水;而藏戏中绿色的面具特指女性角色。传统藏族绘画中使用的绿颜料也是与藏青蓝颜色共生的原生含铜硫化物氧化后所形成的表生矿物,该绿颜色也是在色相上具有西藏特点的优质矿物颜料之一。




  藏民族传统习惯上对不同颜色赋予的意义也不是单一不变的,很多颜色随着使用场所与形式的不同,其寓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藏民族最崇尚的白颜色,有时又具有贫寒甚至在某些特殊场合具有侮辱的含义。

总之,在这片雪域生活的藏族民众们生活中充满着各种色彩、各种想象,他们的外表是色彩,他们的环境是色彩,他们的精神更是充满了色彩,在一派奇伟的风光中传续绵延,无穷无尽。


(本文文字转载自《西藏人文地理》2006年7月号第四期,由 go2tibet.com 转)

———————————————————————————————



郑重声明:资讯 【【go to Tibet】转载:藏地原色密码_蓝皮猪猪:向前走,幸福就在你左右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