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童”宁铂看“xx的学子”匡超- 草根写手- 曹培植- 和讯博客
从“神童”宁铂看“xx的学子”匡超 [原创 2010-06-14 08:34:54]   

我对宁铂的了解,都是广播宣传。他好像与我同岁。都是1964年生属龙的。在我上初中时,报纸广播就铺天盖地宣传他,说小宁铂两岁半能背诵30首xxx诗词,4岁学会400汉字,6岁开始学习中医概论和使用xxx,到了8岁已能熟读《水浒》并学会下围棋。其时有好心人把他推荐给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方批示:“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这样,13岁的宁铂,顺利地进入了中国科大学习,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童”。

谁知,几十年后,当年的天才少年竟然出家为僧了,这对我这个与他同岁的人来说,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历史进入了2009年,11月17日,南京师大附中率先公布了推荐学生名单,推荐该校高三(1)班的匡超。南京师大附中副校长周俊说:“推荐匡超上北大是最没有争议的,他三年前进校的成绩是全校{dy},现在还是全校{dy}。

  

作为首名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给的高中生,他学业优秀,甚至成为“传说”。他“热血”,有理想,甚至有点张扬。他崇拜{lx}和伟人xxx,并在镜头前狂言要改变世界。在北大推出的校长推荐制度饱受争议之时,他作为{dy}个样本受到xx,并引发种种猜测和探讨。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alt=被荐北大{dy}人匡超:望磨掉的棱角还能剩一些 src="http://img1.gtimg.com/edu/pics/24414/24414384.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alt=被荐北大{dy}人匡超:望磨掉的棱角还能剩一些 src="http://img1.gtimg.com/edu/pics/24414/24414383.jpg">

11月19日下午,匡超跟在几位老师身后走进会议室,为他准备的座位前已经摆满了话筒和录音笔。

在北京大学宣布全国39所中学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后仅{yt},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匡超就已经被确定为该校的推荐人选。一下子,这座百年老校里涌进了各路媒体记者。

在一小时的访谈中,这个17岁的年轻人侃侃而谈,学他的偶像奥巴马那样挥动着手臂,还时不时地挑挑眉毛。依照心理学的观点,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加强语气。“我觉得自己的出生不是偶然的”,匡超说,“说不定历史选择了我,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这些豪言壮语的传播范围是如此之广,以至于两天后,匡超回到老家江苏省丹阳市,母亲去菜场买菜,被卖菜的大娘塞了一堆茄子。大娘说:“匡超吃的茄子,不收钱。”

至少从外表看,这个突然出名的与普通中学生没什么差别。他有些挑食,比如从不吃茄子,但一顿至少要吃4两米饭。他有着阿凡提式的大鼻子,架着一副400度的眼镜。即使下雪天冻到感冒,他也只穿一件毛衣和一件敞开的外套——因为穿上棉衣后,有点儿像企鹅,会束缚住他的手脚。

就是这样一个高中生被推荐去读北大。

按照该校已被提前录取的高三学生赵鹏的解释,学生中公认的牛人有三种,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学科竞赛成绩好,要么课外活动能力强。而匡超“3样都很厉害”,因此被公认为“大牛”。

班主任刘文庆进一步论证了上述三点。首先,匡超高一进校时就是年级{dy},3年后总成绩仍然是年级{dy}。其次,他连续两年都拿到省物理竞赛一等奖,2009年更是获得了保送生的资格,此外数学竞赛也拿过省二等奖,更不可思议的是作为理科生,他的语文和()也都是强项。再次,他是班长,性格很阳光,搞活动能力强。

“选他最没有争议,大家都服,这是没办法的事。”他这么总结道。

不过,这位“最没有争议的”候选人却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许多批评北大该项改革的评论,都拿匡超做例子。有些具有怀疑精神的网友,开始人肉搜索他的出身。

“我生长在丹阳农村,父母都是普通教师。”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学生坦然地面对这一切。

接下来我们再看宁铂,

宁铂之所以走了一条众人不希望他走的路,我认为社会有责任、特别是学校教育有责任。他13岁进科大少年班,这没错。从多年科大少年班的情况看,办它是对的。大部分少年班的学生,后来都成了社会有用之材。如发明原子陷阱追踪分析法的卢征天,微软环球副总裁张亚勤,发现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世界上{dy}位认知学博士张家杰等。但宁铂为什么未能成为人们热切希望中的巨才呢?这不能不从他本人的实际才能和爱好谈起。原来,宁铂在中学学习时,虽然有多方面的才能显现,但相比较物理则是弱项,他对它也兴趣不浓。进科大一年后,学生开始选系,他告诉老师:“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老师帮他打报告,希望到南京大学学天文。谁知科大不放,理由是说他是学校的“名人”,不能随便改变专业。转学未果,他又研究开了“星象学”。科大毕业,学校曾三次通知他考研究生,他始终未考,平时也很少做物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却把大量时间用在围棋、哲学、宗教方面的钻研。

这就很明显,宁铂这个号称“天才”的少年,恰巧在物理学方面缺少天才。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做到像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后被总结为教育和教学原则之一的“因材施教”办事,发挥长处、回避短处,按他的实际情况和爱好让他学天文,说不上现在国内就多了位{dj1}的天文学家。可惜,我们的教育太死板,非要叫一个不喜欢物理的人学物理,这怎么能达到成功的目的呢?这是{dy}个教训。还有第二个教训,就是对少年宁铂不适当的宣传,像塑神一样使他成为“名人”,而后连造神者也骑虎难下了,这才有了不许他“跳学”的错误决定。如果当初不把他当“神童”宣传,学校不背他这个“名人学生”的包袱,像对待普通学生那样对待他,使他早早离开科大上自己爱好的大学和系科,那么,宁铂或许会成为另外什么类型的大家。然而,世界上没有“如果”,因此,这就只能成为教训让后人记取了。

当然,对于死板的、违犯教育规律的所谓制度,宁铂是十分反感的,他曾悲愤地对人说:“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25年中,他不断地想离开科大,因未能达到目的,便于2002年毅然去五台山出了家。虽然很快被学校找了回去,但收了人身收不了人心,第二年他终于又出家了。

宁铂出家后,社会上一片惊呼,似乎想通过他这个个案,说明办大学少年班是失败的。认为这是一桩大教训。我不这么认为,觉得问题不在办少年班上,而少年班把一部分特优少年带入大学,恰恰是一种成功的“因材施教”。真正的教训则是我们的教育太死板,缺乏灵活性。至于宁铂本人,至今我都不认为出家为僧是他事业的失败,更不认为国家花大钱却培养了一个僧人是“播的龙种,收获跳蚤。”据报道,宁铂出家后在全国各寺院讲授佛学,如果属实,这也很好嘛!佛学也是一门学问,中国同样需要高级佛学人才。想当年,xx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李叔同,也是在接近“不惑”之年,去杭州虎跑寺出家,摇身一变成为弘一法师的,他不是仍受人尊敬吗?人各有志。如果宁铂能成为一个xx佛学家,不论是对社会,对个人,何尝不是件好事。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从“神童”宁铂看“xx的学子”匡超- 草根写手- 曹培植-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