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经过1989年和1990年的短期调整后,进入持续多年发展的快车道,平均年GDP增长速度接近10%,而平均年通货膨胀率却只维持在3%以下,贸易顺差由1997年的334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622亿美元,位居全球{dy},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865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1304.03亿元。
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对原材料的需求是巨大的,2000年全球铜铝铅锌4种有色金属的总消费量为5559.89万吨,中国消费722.11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12.98%,2007年全球4种有色金属消费量达到7606.2万吨,中国消费2279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9.96%,几乎占到全球总消费量的1/3。全球2007年4种有色金属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2046.3万吨,而中国的增加量为1556.9万吨,占总增量的76.01%,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巨大的消费需求使得全球消费者目光都聚焦到中国,他们不知道这里发生什么,当2003年国际投资者开始注意这种现象时,从有色金属、钢铁、原油、农产品无不加速上涨,说中国是这轮有色金属甚至整个商品牛市的推动者决不为过。
5.3有色金属牛市周期在喘息后仍将继续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对有色金属需求的快速增长是此轮有色金属景气周期的推动者,让我们来分析有色金属需求和GDP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关系来对未来几年进行描绘:
表6、表7、表8分别给出了1990-2007年我国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与铜、铝、锌的消费关系,通过计算,我们得出铜、铝、锌消费与GDP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37、1.736、1.405,铜、铝、锌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为1.028、1.422、1.098。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相关系数都大于1,说明该三种金属消费增长都超过了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如果假设2008-2010年三年间,我国GDP平均年增幅为8%,则2010年我国铜、铝、锌的消费量分别达到710万吨、2624万吨和658万吨;如果固定资产投资2008-2010年平均年增幅按照15%来计算,则2010年我国铜、铝、锌的消费量分别达到712万吨、2595万吨和621万吨。按照上述分析,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我国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铜的缺口会越来越大,铝和锌小量过剩将很快被消化。也就是说,如果市场预期不变,很多有色品种短暂的价格下跌在为另一波牛市周期做准备,届时情况如何,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6.行业影响因素
6.1宏观经济
理论上讲,全球经济的增长情况,直接影响到相关各个行业,也就影响到有色金属下游产业,从而影响有色金属的消费,达到影响整个行业的目的。目前,全球一体化进程逐年加快,各个国家经济互相牵扯,关联度很高,对行业的影响也更加直接。
目前,经济变化对有色金属行业影响比较大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等。我们以中国为例,2001年中国GDP总值为109655万亿,到2007年GDP达到249530万亿(可变价),年均递增14.6%,2001年我国基本金属消费量为852万吨,2007年基本金属消费量为2308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8.07%,超过GDP年均增长率。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经济变化对有色金属消费影响更直接,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科技含量高,对有色金属消费影响没有发展中国家大,但间接影响较大。
2008年上半年,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蔓延、美元贬值、中国雪灾、中国地震等极端经济事件复合作用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对全球经济发展减速的认识也在二季度达成共识,这些事件反作用于商品市场,造成基本金属价格除锡表现较强外,其余品种都在3月末开始走软,牛市第五浪也这样夭折。下半年,美元贬值造成的全球通涨对全球经济的负面有多大?石油价格高高再上还要持续多长时间?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减速?越南的危机会否在亚洲其他国家蔓延都是影响下半年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对有色金属行业也将造成重大的影响。
6.2法律、政策因素
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有色金属行业受法律、政策因素影响比较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但有各种法律来约束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也时有出台,这些都对有色行业造成很大影响。
6.2.1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规划的基本要点
以满足国内需要为基本原则
有色金属工业属资源、能源、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有色金属原材料的需求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增长,但我国资源不足与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显现,为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有色金属生产特别是冶炼产品生产必须立足于以满足内需为主。
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我国有色金属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加强有色金属生产各环节的综合挥回收利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有色金属使用性能;加强污染治理与防治,实现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与循环利用。
控制产能盲目扩张
从满足内需的基本原则出发,严格控制冶炼产能的过度扩张,严禁资源的乱采滥挖,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限制初级产品的出口,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技术
进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使产业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提升重大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高、精、尖产品的技术开发水平与生产能力。
加强后备资源建设
增加地勘投入,加强资源普查与勘探,扩大可经济利用的资源来源,提高矿产品国内供应能力,建立后备资源基地。
实施“走出去”发展策略
积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资源丰富、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资源基地,稳定国内短缺品种的境外供应渠道,规避和降低市场风险,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
打造大型企业集团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鼓励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引导、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提高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6.2.2产业政策
最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政策。主要是: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文件)
《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文件)
《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文件)
《关于制止电解铝行业违规建设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3]103号文件)
《关于加强钨锡锑行业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05]38号文件)
《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54号文件)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国办发[2006]108号文件)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6号)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2007年第57号令)
《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6年第40号)
《钨行业准入条件》、《锡行业准入条件》、《锑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第94号公告)
《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第13号公告)
《铝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第64号公告)
产业政策对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影响非常大,对企业经营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也是影响价格判断的基础之一。如《铅锌行业准入条件》中将我国铅锌冶炼厂建设规模分别确定为10万吨,并且不允许分拆项目,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控制了重复建设。又比如,国家发改委在淘汰落后产能目录中明确了电解铝的自焙槽法、炼铅烧结锅、土法炼锌、鼓风炉炼铜等落后工艺的淘汰时间表,目前除部分厂鼓风炉未停外,其余落后产能全部淘汰,推进了产业升级,有利支持了环保建设。
6.2.3进出口政策
进出口关税
国家通过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来达到控制行业发展方向或调节国内外供需平衡的目的。目前,国家对有色矿产品进口基本都不收取关税,对有色金属制品进口收取1—3%关税不等;对有色金属产品出口从鼓励转变为严格控制,即原来的出口退税率逐渐降低,{zh1}取消,有些品种加收出口关税。
例如,对于铝行业来说,为了控制电解铝规模,国家采用出口退税下调政策,将使电解铝出口减少,国内竞争压力加大,迫使部分竞争中弱势企业退出。国家从2004年1月1日起,将电解铝出口退税率由15%下调到8%;2004年12月2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取消电解铝、铁合金等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税则号列为76011000的未锻轧非合金铝(业内俗称“电解铝”)8%的出口退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电解铝出口退税,同时加征5%出口关税,同时取消氧化铝加工贸易;2006年10月27日,财政部和海关联合发出通知,自2006年1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进行调整,对铜、镍、电解铝等11项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实施15%的出口暂定税率。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取消铝条、杆、型材及异型材、铝丝等8个税号的出口退税,2007年9月1日起,对非合金制铝条、杆等征收15%出口暂定关税。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通过影响进出口贸易,调整国内外比价,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整个行业,达到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且出口退税政策往往都是伴随产业政策组合打出。
目前,基本金属中高纯锌、锡还有5%出口退税,铅的出口关税为10%,铜、铝、铅、镍都加收15%的出口关税。镍、铬、钨、锰、钼和稀土金属等金属原矿的出口关税也加到15%。
出口配额
我国现在实行主动配额管理的商品,相当一部分是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出口商品或垄断商品,盈利空间较大,且大多涉及出口主导行业。实行出口配额管理的目的是保护我国优势资源,避免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2008年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有色金属品种为稀土、锑及锑制品、钨及钨制品、锌矿砂、锡及锡制品、白银、铟及铟制品、钼。
反倾销税
对倾销商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当进口国因外国倾销某种产品,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时,征收相当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与倾销价格之间差额的进口税。目的在于xx倾销,保护国内产业。对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发生的不是很多,但影响是巨大的。
以氧化锌行业为例,2000年12月20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氧化锌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2年3月5日,欧盟对此案作出肯定性裁决;2002年12月18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氧化锌进行反规避立案调查;2003年3月19日,欧盟对此案作出终裁:对原产于中国,由越南转运的氧化锌征收28%的反倾销税;2005年8月5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由哈萨克斯坦转运的氧化锌进行反规避立案调查。2006年3月2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终止对原产于中国氧化锌的反规避调查。
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对我国氧化锌产业影响是巨大的,2000年,中国氧化锌产能有30万吨,产量也在28万吨左右,然而,2001年以后,中国氧化锌产业急剧萎缩,2003年产量将到14万吨左右,直到2006年,中国氧化锌产量才恢复到2000年水平。期间,我国广西很多氧化锌生产企业减产或破产,给我国氧化锌行业造成巨大打击。
6.2.4环保政策
有色金属行业从矿石采选到冶炼都是重度污染行业,因此环保政策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建设、生产和消费都会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项目投资所遵循的环保政策有:
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国环字(87)第002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设计技术规定》YSZ017-9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如果企业生产违背了环保法,对企业影响非常大。如我国的铅冶炼企业,2005年河南焦作东方铅冶炼厂由于环保不达标,被停产整顿了近一年时间,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极大影响,该公司在海外的帐户也一度被起诉封闭,后来经过公司努力,环保达标才允许运行,避免了被关闭的命运。
消费产品的环保法规同样会对有色金属行业造成影响,1998年日本通过了“家用电子产品回收法”,规定必须回收家用电子设备里所用的铅。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则在2003年2月公布了xx使用铅的法令,该法令从2006年7月1日起生效。这些环保政策的实行都抑制了铅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而锡等可替代原料使用量增加。
6.2.5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响具有普遍性,有色金属企业和国际接轨较早,对国际上的货币政策更加敏感。
利率:
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比较大的为长期xx利率和短期xx利率;对企业流动资金影响比较大的为短期xx利率、票据贴现利率。
如1996-1998年间,中国银行xx年利率达到10.98%,而企业扩建热情不减,各种途径融资的资金年利率高达20%。这种不计成本的后果就是企业负债持续增高,财务费用连年上涨,企业资金严重不足,{zh1}有些企业不得不破产关闭。目前中国正处在加息周期,银行也控制信贷规模,有些有色私营企业私下融资利率也达到了15-20%,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
汇率:
跨国贸易大部分是以美元为结算单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尤其重要,对有色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尤其大。提前对汇率作出预期,合理调整经营策略,是有色金属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初开始,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从年初的1美元兑7.3元到目前的6.88元,升值幅度达到5.7%,而升值部分都要企业自己来承担,造成出口企业竞争优势减弱,订单减少。对有色金属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加上出口反征关税的影响,有色金属出口受到很大影响(如铅、铝),对珠三角地区的靠出口维持的有色金属加工业打击更大,从2006年末开始,锌压铸业等加工行业陆续停产或搬迁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对当地经济影响巨大。
由于贵金属具有货币功能,所以贵金属的走势和美元走势的关联更直接,美元贬值势必会造成具有保值功能的贵金属价格走高。2月份开始,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大幅贬值,欧元兑美元比价从1.45上升到4月中旬的1.6,美元兑欧元比价在这两个月贬值10.3%,而黄金价格从820美元上涨到1033美元,涨幅达到26%。
6.3成本因素
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和质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色金属来说,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保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大计。有色企业可变成本中,原料价格、能源价格是影响产品成本的两个大项,其次为辅助材料费等,不变成本中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是影响企业成本关键。
6.3.1原料价格
在基本金属生产过程中,除了电解铝原料价格相对便宜,原料价格所占成本中比例不高外(目前约占成本的1/3弱),其余品种原料都是生产成本中的大头,如铜冶炼企业,铜冶炼企业铜精矿成本占总成本的90%左右,锌冶炼企业锌精矿成本占总成本的64%左右。
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链中采选行业处于上游,在近些年的价格上涨过程中,矿山行业由于具有垄断特性,是有色行业{zd0}的受益者。以铜精矿为例,2002年国内铜价只有16000元/吨左右,铜精矿的价格在11000-12000元之间,而2008年,国内铜价高达64000元/吨,铜精矿价格却达到59000-60000元/吨。可以看出铜矿山企业获利丰厚,那么对于冶炼企业来说,日子就不是很好过。在上市公司中,有矿山企业其获利能力大些,而没有矿山企业享受价格上涨不充分,并且还要承担价格下跌风险。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需求旺盛,对矿产品需求量大,基本金属矿都需要进口,尤其是铜、铝、铅矿对国外依存度更大。
6.3.2能源价格
能源价格主要包括电、煤、水、汽、油等,对有色行业成本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电、煤以及焦碳价格。
电价
从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逐年提高电价,在有色金属冶炼中,电价对冶炼成本影响比较大,尤其是2007年国家宣布对高耗能企业逐步取消电价优惠,对有色企业尤其电解铝行业影响巨大。
电解铝行业对电价变化最为敏感,电价在电解铝成本中占50%左右。例如,贵州地区某电解铝厂其用电价格见下表,2008年7月开始,公司电价达到0.46元/kwh,较2004年上涨一倍,以每吨电解铝耗电14000 kwh,公司成本提高3220元/吨。
煤炭、焦碳价格
煤炭、焦碳是有色金属冶炼必须的热源和还原剂,是影响有色金属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铅冶炼过程中,焦碳和电力分别在400-500元之间,二者之和占到加工费用的80%。从2007年开始,我国煤炭、焦碳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上升,铅冶炼中焦碳价格上涨至成本上升300元/吨。在火法炼锌中,燃料煤和洗煤目前占加工费用50%左右,而在2004年,煤炭费用在加工费用中比例只有30%。
6.3.3工资费用
和大多数行业一样,工资费用也是影响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的重要因素。2003年以前,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劳动力便宜,较东部沿海地区的有色行业有明显的竞争力,但2003年以后,这种现象逐步改变,东西部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已经不明显。目前影响企业工资费用的主要还是企业管理,管理好的有色企业较差的企业人员工资要少1/4左右。
7.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面临的问题也相当突出。特别是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显现,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产业结构失衡,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被挤压。当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亟需解决国内自然矿石资源不足与金属需求增长的矛盾;生态环境恶化与生产规模扩大的矛盾;有限能源供应与总能耗不断上升的矛盾。
7.1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对外依存度呈上升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国铜、铝、铅、锌、镍等主要有色金属的矿产资源均已不能保证需要,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目前我国现有铜保有储量静态保证年限仅约9年;铝土矿保有储量按2005年国内氧化铝产量测算,静态保证年限也不到18年;铅保有储量按2005年国内粗铅产量测算,静态保证年限仅为5年;锌保有储量按2005年国内锌精矿产量测算,静态保证年限仅为8年,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短缺问题已十分突出。
2006年进口铜精矿占国内供应量的55%;进口氧化铝占国内供应量的34%;进口铅精矿占国内供应量的35%;进口锌精矿占国内供应量的18%。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原料对外依存度总体呈上升势头。
7.2对国内能源供应构成压力
有色金属工业是能源密集型产业,能源消耗以二次能源为主。按可比口径计算,2005年有色金属工业能源消耗折标准煤7658万吨(其中二次能源电力占75%左右),占同期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44%,占同期全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的4.86%,是国内重要耗能产业之一。2005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78亿元,占同期全国GDP的1.13%,占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69%。有色金属工业消耗能源占全国及全部工业的比例明显高于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占GDP及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当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约为3.69吨标煤,是国内主要高耗能产业之一。
特别电解铝、氧化铝生产增速仍居高不下。2006年国内电解铝产量达到935万吨,比2000年增加656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22.5%;氧化铝产量达到1370万吨,比2000年增加937万吨,年均增长率也超过21%。尽管由于推进节能工作,按可比口径计算,2006年国内电解铝单位产品电耗比2000年下降4.5%,但电解铝生产用电总量却由2000年的432亿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1382亿千瓦时,翻了一番还多。如不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今后几年国内电解铝、氧化铝的产能产量还将继续扩张,对能源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长,对国家“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的实现构成很大压力。
7.3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产能的不断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加重,环境治理的任务突出,治理成本上升。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三废”,治理“三废”造成的污染一直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污染治理问题依然突出:矿山复垦刚刚起步,与国外矿山相比差距甚大;多数小型矿山没有配套建设尾矿库,废石、废渣、废水自由排放;小型冶炼厂低浓度二氧化硫基本没有回收,任其自由排空。有色金属工业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需求刺激下的产能扩张已经导致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密集地区的环境总容量过饱和,治理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
7.4地质勘探投入不足,矿山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基础,地质勘探则是发现矿产资源的先行。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事业,需要长期坚持投入,才能取得成果。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地质勘探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国内可供开发利用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数量急剧减少,成为制约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可供开发利用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严重短缺,已发现的大型铜矿,不管是地处青藏高原的,还是品位低下的,均已有投资者获得采矿权,进一步扩大开发的空间十分有限;铅储量的88%和锌储量的93%已经被开发利用,可供新建的大型矿区难以寻找;山东、河南老氧化铝生产基地的铝土矿资源十分紧张,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现有大型有色矿山多为20世纪50、60年xx发的,普遍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目前老矿山深部和周边找矿工作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供建设的新矿山又不多,从而导致有色金属矿山生产发展严重滞后,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2006年国内铜精矿含铜产量超过15万t的企业仅有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一家;产量在10万t以上的也仅有云南铜业集团公司一家;其它产量超过1万t的企业只有8家,使我国矿山铜原料的自给率仅有45%。2006年国内铅锌精矿金属含量产量超过10万t以上的仅有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公司、兰坪金鼎锌业公司、青海西部矿业公司等4家,其它产量在5万t以上的只有会泽县矿山经济开发公司、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甘肃成州矿冶集团公司等3家。大矿少,小矿多,后备资源少,枯竭矿山多,使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基础极不稳固。
不仅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不高,而且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也不高,特别是滥采乱挖屡禁不止,对资源的破坏严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目前我国具有优势的锡砂矿、黑钨矿资源几乎已消失殆尽;硫化锑矿资源也所剩无几;云南兰坪、甘肃西成等特大型铅锌矿一度受到严重破坏;大矿小开、大矿分开现象比比皆是,触目惊心。最近几年,国内商业化矿权市场发展很快,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行业准入标准,矿业市场不仅没有得到规范,反而变的更加无序,大量资金流入矿权市场,为获得勘探权和采矿权展开激烈争夺,几乎演变成了滥采乱挖在更高层次上的变种。
7.5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反映在新材料开发和技术装备开发两个方面。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自主开发的新材料不多,在新合金开发方面基本是跟踪国外产品,自主开发几乎还是空白;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材料通过国际认证的很少,主要依靠进口;各种有色金属新材料的产业化至少比国外落后5~10年。
在有色金属生产技术装备创新方面,我国主要是在铝冶炼(包括氧化铝和电解铝)等部分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在多数领域中还在不断重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例如,最近20多年来,我国铜冶炼已经先后多次引进了闪速熔炼技术、诺兰达富氧熔炼技术、艾萨富氧熔炼技术等。我国有色金属加工起步并不晚,但时至今日,先进的铜、铝高精板带生产技术装备主要还在依赖引进。当前,我国有色金属生产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是明显的,直接影响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