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tek专家教您选择安全的食品接触类器具及小家电-新闻稿在线-搜狐博客

    

( 2010/6/12)消费者在商场里选购饭盒、餐具、咖啡机、玻璃杯、电水壶、奶瓶等食品盛装容器的时候,往往xx于其容量、外观、设计或功能,几乎很少考虑到材料中化学成分问题。这些容器和食品直接接触,材料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有可能会因此迁移到食品中而随之被人体摄入,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虽然实际的化学物质及量值要通过专业的仪器检测才能获知,但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指引,消费者还是可以能够尽量避免购买到不安全的食品容器或小家电。今天,我们就请到全球{lx1}的质量和安全服务商食品容器方面的测试专家,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关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知识,更加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这些东西。

大家在选择和食品直接接触的器皿,材质是很重要的一项选择指标,下面我们就按不同材质分别加以分析:

1.  陶瓷

陶瓷餐具是我们日常经常接触的一类食品容器,虽然说它相对安全,但是容易存在铅和镉元素,这些迁移出的重金属被人摄入后会残留在人体内,对人健康产生潜在的危险。

亮度高带白釉的是优选品。选择碗或杯子时,{zh0}挑选那些碗边或杯边30mm以内没有图案的,以避免人口接触到图案釉质。不要选择太过鲜艳的碟子,一般艳丽的颜色容易迁移出重金属镉。带金边的碗碟是最危险的,因为它们迁移出铅和镉的几率非常高。

2.  金属

一般比较光亮的金属容器较安全,金属容器应避免长时间盛装酸性饮料,以免发生化学反应。金属或有金属装饰线条及图案颜色的器物不应置于微波炉使用。不锈钢餐具比其他金属耐腐蚀,制成器皿又美观耐用,很受消费者青睐。但是,不锈钢餐具如果使用不当,产品中的有害金属元素同样会在人体中慢慢聚积,当达到一定限度时,同样会危害人体健康。

3.塑胶

从外观看,一般透明,颜色浅,光泽度透明度高的塑胶会比较安全。另外味道也是一个判断标准,如果器皿中残留生产过程中添加的有机溶剂,一般闻起来味道较大,不推荐使用。

塑料的种类很多,国家有一个非强制性的标准规范了塑料制品的标志和标识的使用。在塑料容器的底部有一个三角形回收符号,三角形里有一个数字编号表明塑料类型,有的则直接注明塑料类型的英文缩写。一般接触食品的塑料容器有以下几种,国标都对其有以编号和统一的缩写表示如下:

“01”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不能受热;

“02”为HDPE(高密度聚乙烯),用于装牛奶、果汁。也用于装清洁、沐浴产品;

“03”为PVC(聚氯乙烯),受热时容易产生有毒物质,目前较少用于食品包装。如果用于食品包装,接触食品的内衬面必须复合聚乙烯等食品用塑料;

“04”为LDPE(低密度聚乙烯),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等;

“05”为PP(聚丙烯),能耐高温,微波炉餐盒、食品储藏盒一般都用它制造;

“06”为PS(聚苯乙烯),用于快餐盒、碗装泡面盒、一次性杯子、塑料泡沫等,受热会产生有害物质;

“40”为M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即通常所说的密胺)用于仿瓷的杯子、盘子;

“43”为PA(聚酰胺,尼龙)用于做铲子、汤勺等;

“58” 为PC(聚碳酸酯),用于水壶、水杯、奶瓶。

每种材料都有其特性,我们一定要根据其特性来使用这些塑料容器,否则就有可能在享受美味食物的同时,吃进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两种材料需要严加防范的:一种是MF密胺这种仿瓷的餐具,这些餐具一般都是给小孩子使用,因此图案漂亮,颜色鲜艳。一般在常温下使用是安全的,但是如果用较高温度的溶液萃取时,释放出甲醛的几率很高。另一种是PVC这种塑料,其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制造过程中经常会添加一些有毒的增塑剂、防老剂,另外,PVC塑料制品在较高温度下(50度左右)就会慢慢地分解出氯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对人体有害,因此聚氯乙烯制品不宜作为食品的包装物。另外,市场上有些颜色很深,如黑色、红色的塑料有可能其加入的颜料有毒,在与食物的接触过程中有释放出致癌物质的可能。

食品安全关乎生命,食品接触类器具同样对健康有重要影响。当然,上述的判断是基于消费者的感官经验,最终是不是含有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标还要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准。Intertek在超过100个国家拥有1,000多家实验室和办事处,凭借专业技术、资源和全球网络,为消费品保驾护航。作为受国际广泛认可的非政府性独立实验室,可以根据欧盟、美国、日本等各国标准要求进行全面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测试。

敬请访问

来源:

企业新闻室:

郑重声明:资讯 【Intertek专家教您选择安全的食品接触类器具及小家电-新闻稿在线-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