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排水管理部门的解释,我们不禁要问,当初整治地时候难道没想到这些?当初又是如何回答市民质疑的呢?”“咋整都不该整成‘驴粪蛋子’”。这是 历史上的南圩子壕始建于清代中期以后,开始是先筑起圩子墙,后在圩子墙外挖沟壕,即圩子壕,主要是战乱年代用于防御和护城。解放后其作用为泄洪沟所取代。记得八十年代初期的南圩子壕岸边还生长着成排的参天白杨树,圩子壕的沟底杂草丛生,瓦砾石块比比皆是,只有沟底中央有一小溪涓涓流过,偶有小鱼儿跳跃,荡起阵阵涟漪。夏秋之季,这里百虫齐鸣,绿意葱葱。由于单位就在沟边,每天开车进出都是在沟沿边上小心行驶,从不敢马虎。 我们都知道,济南之所以称为泉城,是体现在泺源大街以北至大明湖这一泉城特色风貌区内的众多泉水上,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必将凸显济南优美的泉城特色。然而,我们并不清楚,改造后的南圩子壕景观河道,其水源从何而来?既是有水可引,其水量又有何保障?何况现今连起码的截污问题都未能解决,所以,南圩子壕景观河道的尴尬也就在所难免了。 城市建设跟经济发展一样,不能存在短视行为,更不能把河道综合治理建成“应景式”的面子工程,急功近利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济南本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任何景观性的工程开发都应注重保留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南圩子壕上的原青年桥护栏本是五十年代的金属管制护栏,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济南城区也xx一处,当人们看到它时就知道自己到了青年桥、上新街、万字会道院及山东剧院,然而河道改造却将它们统统换掉,一律改装上与河道护栏一样的石护栏。这种一贯漠视历史文化遗迹的行为已成了济南城建规划的一大“传统”,致使济南这座文化名城的历史符号越来越少,少到快绝迹于街头市面。就像大明湖东湖景区工程,改造后除了湖水、绿化,就是仿古建筑,而本区原有的特色古建民居、石板小巷都荡然无存,失去了古韵遗存的东湖景区自然就成了明湖扩建工程中的一大败笔。套用济南政府特邀古城保护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的话是“大明湖扩建中的遗憾是拆了许多不该拆的,建了许多不该建的”。人们不知道城建规划中的这种文化保护意识何时能真正回归?通过此次南圩子壕景观河道的尴尬,人们更期待着济南能够打造出一处真正具备历史文化底蕴的让市民心悦诚服的景观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