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轴心国坦克-德国_每个明天都是一件礼物_百度空间
1号轻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 I Light Tank)

1933年德国国防军武器局开始招标研发新一代训练用5吨级装甲车辆。有5家公司开发出了样车。测试后武器局选择了克虏伯公司的设计方案进行后续发展。克虏伯负责开发底盘,戴姆勒本茨公司负责设计车身结构。为了掩盖它真实的用途,武器局赋予它编号Landwirtschaftlicher Schlepper(工业拖车)。首批订购150辆,由亨舍尔公司生产,1934年7月开始投入使用,编号为PzKpfw (MG) (SdKfz 101) Ausf A,动力装置为克虏伯M305汽油发动机,功率为57马力(42千瓦)。然而该发动机有着重大缺陷,第二代Ausf B型装备了动力性更好的发动机,它的车体更长,每侧增加了一个负重轮。该型车虽重量有所增加,但公路时速仍达到40公里。1935年投入使用,编号为 PzKpfw 1 (MG) (SdKfz 101) Ausf B,该型车主要由亨舍尔公司生产,韦格曼也有少量产品。生产高峰期在1935年,共生产了超过800辆。
西班牙内战时期该型坦克首次投入实战,并有超过1445辆1号坦克参加了1939年入侵波兰战役。从中看出问题比较严重,该型坦克火力弱,装甲防护力差(7-13毫米),不适合一线战斗,因此在入侵法国的战役中,只有523辆投入战场,尽管保有数量仍然不少。到1941年底,大部分1号坦克已经退出一线,还有少量kleiner Panzer-befehlwagen I(SdKfz 265)指挥坦克在役。
作为轻型坦克来说它已经落伍,但利用它的底盘发展出许多变型车,其中一种是弹药输送车。以该底盘为基础在车体上安装缴获的捷克47毫米反坦克炮发展出一种反坦克型。该型坦克投入东线和北非战场,但不久就被陆续出现的性能更加先进防护力更好的型号所替换。变化{zd0}的是一种安装150毫米步兵炮的改型,但它实在是太重了,因此只生产了不到40辆。
该车炮塔位于车体中部偏右侧,安装有一挺双管7.92毫米机枪,备弹1525发,驾驶员位于炮塔左侧。
下图:1940年法国战场上的2辆1号坦克和一辆3号坦克。虽然它们并不适合作战,但仍有523辆投入战斗。

下图:尽管在西班牙战场上的表现引起争议,波兰战役中仍有大量1号坦克参战。

参数:
PzKpfw I Ausf B
乘员:2人
重量:6吨
尺度:长4.42米,宽2.06米,高1.72米
动力:1台迈巴赫NL 38TR六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00马力
性能:{zd0}公路时速40公里,{zd0}公路行程140公里,涉水深度0.58米,爬坡度60%,垂直障碍:0.36米,越壕宽:1.4米

2号轻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 II Light Tank)
1934年,为了弥补3号与4号坦克尚未服役造成的实力空缺,德国国防军决定开发一种过渡车型,这就是Panzerkanmpfwagen II 型坦克(2号坦克)。合同交给了克虏伯、亨舍尔和曼公司,为了掩人耳目,项目代号为工业拖车100(LaS100)。经过对样车的评估,{zh1}选定了曼公司的设计方案。该公司负责底盘,戴姆勒奔驰公司负责车身结构。法莫公司、MLAO公司和韦格曼公司也参与了生产。该型坦克成为入侵法国时德军装甲xx的中坚力量,共有约1000辆在前线服役。它还参加了入侵苏联的战役,但那时它已经落伍,装甲防护不足,火力弱,更多情况下是作为训练坦克投入使用的。
{dy}批PzKpfw II Ausf A型坦克于1935年投入使用。装备有20毫米加农炮和7.92毫米同轴机枪,乘员3人,战斗全重7.2吨。对早期型号的测试表明,130马力发动机的动力稍显不足,因此PzKpfw II Ausf B改装140马力发动机,并改进了其他方面的设计(尤其是前装甲),重量达到8吨。PzKpfw II Ausf C于1937年投入使用,装甲防护更好。此外,每侧采用5个板簧减震的独立弹簧悬挂负重轮取代了原来的小负重轮,这种设计被推广到后续车辆中。1938 年,PzKpfw II Ausf D和PzKpfw II Ausf E投入使用,新型的扭力杆式悬挂使得它的{zd0}公路时速达到55公里,但{zd0}越野时速比早期型号略有下降。该系列的最终生产型PzKpfw II Ausf F型出现于1940年到1941年间,正面装甲厚度增加到35毫米,侧面装甲厚度增加到20毫米,总重有所增加,但略小于10吨,速度也因此降低,只是防护力有所提高,可以接受。
2号坦克的车体和炮塔采用钢质焊接结构,驾驶员座舱在前方,双人炮塔位于车体中部偏左位置,发动机舱在后。炮塔左侧为20毫米加农炮,备弹量180发,右侧为7.92毫米同轴机枪,备弹量1425发。
许多2号坦克被改装成快速侦察坦克,被称作Luchs(后来西德国防军在1970年代使用过一型同名的8X8轮式装甲侦察车),但生产数量不大。
一款有趣的变型车是1940年发展出的两栖改型,原准备用于入侵英格兰。在水中行驶时使用独立推进系统,速度可达10公里。还有一种装有两具火焰喷射器的喷火坦克改型。到1942年有100辆投入现役。随着技术的逐渐落伍,2号坦克的底盘被用来改成各种其他用途的坦克,例如Marder I型,一种装有缴获的苏联76.2毫米炮的自行反坦克炮,Marder II型,配备国产75毫米炮的自行反坦克炮,此类车型共生产了1200辆。在波兰,105毫米自行榴弹炮Wespe一直生产到1944年。
下图:波兰战役期间共有约1000辆2号坦克投入作战

下图:尽管是作为训练用坦克设计生产出来的,但2号坦克在波兰和法国战场的表现证明德军的装甲力量是有效的。

参数
PzKpfw II Ausf F
乘员:3人
重量:10吨
尺度:长4.64米,宽2.30米,高2.02米
动力:1台迈巴赫六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40马力
性能:{zd0}公路时速55公里,{zd0}公路行程200公里,涉水深度0.85米,爬坡度50%,垂直障碍0.42米。

3号轻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 III Light Tank)

1930年代中期,德国人的思路是每个坦克营配备3个轻型坦克连和1个战斗力更强的中型坦克连,两种要求导致了3号和4号坦克的出现,4号坦克的生产贯穿于整个大战期间。1935年国防军装备部就此向戴姆勒本茨、克虏伯、曼和Rheinmetall-Borsig四家公司发出招标书。初期决定给3号坦克配备37毫米炮,它与步兵反坦克炮使用相同规格的炮弹。后来由于炮塔回转座环直径的增大,决定如果需要可以安装50毫米炮。经过样车测试,戴姆勒本茨的方案被选中,PzKpfw III Ausf A、PzKpfw III Ausf B、PzKpfw III Ausf C三种型号进行了少量生产,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悬挂系统。1939年9月,3号坦克正式入役,随后开始大量生产。在波兰战役期间首次投入实战。随后的生产型号为PzKpfw III Ausf D和PzKpfw III Ausf E型,前者装甲较薄,炮塔经过修改。后者的发动机更好,只有六个负重轮。1939年开始发展配备50毫米炮的型号,1940年投产,编号为PzKpfw III Ausf F。之后的PzKpfw III Ausf G型武备未变,发动机的马力更大。在北非服役的型号都加装了适合热带作战的组件,还发展了一种准备用于入侵英国作战可以深度涉水的专用型号。入侵英国的作战被无限期推迟,但在1941年对苏联的入侵作战中改型坦克派上了用场。PzKpfw III Ausf H型的履带更宽,还进行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改进。
50毫米L/42炮不足以对付苏联的T-34型坦克,因此换装了长身管的KwK39L/60炮,它的炮口初速更高,换装该炮的3号坦克编号为PzKpfw III Ausf J。还有许多配备的是改进的50毫米炮,到1942年年初,装备37毫米炮的3号坦克基本退出了一线xx,下一个型号是PzKpfw III Ausf L,它的防护更好,重量也超过了22吨,几乎比原型车重了50%。PzKpfw III Ausf M和PzKpfw III Ausf N安装了75毫米L/24火炮,该型火炮也用于4号坦克,备弹64发。1943年8月,3号坦克停产,底盘继续用于75毫米突击炮(SdKfz 142),它们参加了1941年对法国的入侵。用3号坦克底盘安装改进型SP火炮的型号一直生产到战争结束。其他型号还包括装甲抢修车,装甲观察车和装甲指挥车,用于坦克和突击炮的底盘一共生产了15000台。
3号坦克的整体布局与其他坦克相同,车体前部左侧是驾驶员,机枪/无线电员在右侧。三人炮塔位于车体中央,炮塔顶部中央后侧有一个供车长使用的出入口。发动机在车体后部。自PzKpfw III Ausf E型开始,悬挂系统采用扭力杆方式,每侧六个负重轮,驱动轮在前,导带轮在后,还有三个托带轮。
参数:
PzKpfw III Ausf M
乘员:5人
重量:22.3吨
尺度:长6.41米(包括火炮),5.52米(车体),宽2.95米,高2.50米
动力:一台迈巴赫HL120 TRM 12缸汽油机,功率300马力
性能:{zd0}公路时速40公里,{zd0}公路行程175公里,涉水0.8米,爬坡度60%,垂直障碍0.6米,越壕宽2.59米。
下图:一辆3号坦克及其伴随步兵,1942年。此时德军坦克已经能够对抗苏联的T-34坦克,装甲防护力和火炮攻击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下图:PzKpfw III Ausf G型,配属于德军非洲军团,热带涂装和50毫米炮,能够有效地对付英军的轻型坦克,比重型坦克具有更高的机动性。


4号中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 IV medium tank)

4号坦克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重点生产型号,它构成了德军装甲师的中坚力量。1934年德军武器装备部发出招标,为掩人耳目,以各坦克营的第四坦克连配备中型拖车的名义发出标书。莱茵金属提交了VK 2001(Rh)方案,曼提交VK 2002(MAN),克虏伯提交的VK 2001 (k)。结果克虏伯公司全盘接管了该车的研发工作,并最终在马格德堡的克虏伯工厂投入生产,编号为PzKpfw IV Ausf A或SdKfz 161,这时,所有伪装的编号都取消了。该型坦克装有短身管75毫米炮和一挺7.92毫米同轴机枪,车前部的航向机枪型号与此相同。动力驱动炮塔,备弹 122发,机枪子弹3000发。{zd0}装甲厚度炮塔20毫米,车体14.5毫米,该型号只在1936年~1937年间进行了少量生产。接下来的PzKpfw IV Ausf B增强了装甲防护力,换装了更大马力的发动机,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改动。在4号坦克的全部生产周期中,底盘未做改动,只是当敌方反坦克火力更具威胁的情况下,换装更厚的装甲,更换新型的武器系统(而其他许多底盘由于不能适应战场变化进行改装而被淘汰)。{zh1}一款生产型编号为PzKpfw IV Ausf J,投产于1944年。4号坦克总共生产数量达到9000辆。
下图:1942年,高加索战场,装甲掷弹兵在4号坦克掩护下攻击前进。

下图:1943年,配备长身管75毫米KWK40.L48火炮的4号坦克出现在战场上,这使得它几乎能够战胜任何对手。

4号坦克的底盘改型很多,例如4号坦克歼击车,多型自行高射炮,例如20毫米和37毫米高射炮,自行火炮,装甲抢修车,架桥坦克等。
4号坦克变型车中比较的是PzKpfw IV Ausf F2,车体和炮塔采用全焊接钢装甲结构,早期型装甲厚度为60毫米,后期装甲厚度改为50毫米。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航向机枪/无线电员位于他的右侧,车长,炮手和装填手在车体中部的炮塔中,炮塔两侧都有出口,车长上方有专用舱口。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手动变速器有六个前进档和一个后退档。主要武备为一门带炮口制退器的长身管75毫米KwK火炮,能发射多种炮弹,包括破甲弹、xxx、穿甲弹、碎甲弹和高爆弹,{zh1}一种炮弹主要用于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火炮右侧装有一挺MG34的7.92毫米同轴机枪,车体前部装有同型号航向机枪,备弹量炮弹87发,机枪子弹3192发。动力驱动炮塔可作360度回转,紧急情况下可手动操作。加装的装甲和武器使得车重最终达到25吨,但总的来说还可以接受,因此机动性能良好。
参数:
PzKpfw IV Ausf H
乘员:5人
重量:25吨
尺度:长(包括火炮)7.02米,(车体)5.89米,宽3.29米,高2.68米
动力:一台迈巴赫HL 120 TRM 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300马力
性能:{zd0}公路速度38公里,{zd0}公路行程200公里,涉水深度1米,爬坡度60%,垂直障碍0.6米,越壕宽2.20米
下图:服役于俄国战场的一辆4号坦克,可见它装备的是75毫米短身管火炮,德军很快发现它的火力不足以应付红军的T-34型坦克,不得不更换长身管高初速火炮。


五号豹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heavy tank)

1941年时,五号坦克被认为是德军{zh0}的坦克,是苏联T-34型坦克少见的对手,那一年,T-34型坦克开始出现在东线战场。作为四号坦克的后继型号,五号坦克于1937年开始研制,由于设计要求不断变更,研制初期进展缓慢。1941年,亨舍尔和保时捷分别制造了30/35吨级坦克样车,编号为VK 3001(H)和VK 3001(P)。这两个方案均未投产。后续研发导致了“虎”式坦克(VK 4501)的出现。1941年后期,德国国防军发出招标,要求研制一种配备长身管75毫米火炮的坦克,在不超重的前提下具有防护力更好的斜角装甲,使用更大的车轮以提高机动能力。为满足上述要求,戴姆勒-奔驰和曼公司分别提交了编号为VK 3002(DB)和VK 3002(MAN)的设计方案。前者基本就是T-34型坦克的翻版,曼的设计方案被采纳,1942年9月,编号为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SDKfz 171)的{dy}辆预生产新型坦克交付,2个月后,首批量产型五号坦克驶出曼公司的厂房。同时奔驰公司也在改装工装,为生产新型坦克做准备,1943年,亨舍尔和Niedersachen公司所属的数百家分厂也加入生产。计划每月生产600辆五号坦克,但盟军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使得{zd0}生产量每月仅为330辆。到1945年年初,共生产了约4800辆。
由于没有经过充分测试便匆忙投产,五号坦克很快暴露出众多缺陷,早期五号坦克由于机械故障而损失的数量远大于它的战损数,这严重打击了德军士气。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会战中首次出现五号坦克的身影,继而出现在战线的所有方向。在解决了机械问题后,德军士气得以恢复,不少人认为该型坦克是德军在二次大战中使用过的{zh0}的坦克。战后一个时期,法军装备了大量五号坦克,直到更新型号坦克的出现。
五号坦克首批生产型号为PzKpfw V Ausf A,属于预生产型,PzKpfw V Ausf B和PzKpfw V Ausf C从未投入生产。接着是PzKpfw V Ausf D型。在它之后是一个新的PzKpfw V Ausf A型,它被大量使用于诺曼底战场。五号坦克的最终生产型为PzKpfw V Ausf G型。众多的变型车包括观察输送车,ARV,Jagdpanther坦克歼击车,指挥车,某些五号坦克在突出部战役中曾经被伪装成 MIO坦克歼击车。
五号坦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长身管75毫米火炮,备弹79发,装有7.92毫米同轴机枪和航向机枪各一挺,炮塔顶部还有一挺7.92毫米防空机枪,它们均改自xxxx的MG34通用机枪。

参数:
PzKpfw V Panther Ausf A
乘员:4
重量:45.5吨
尺度:长8.86米(包括火炮),6.88米(不包括火炮),宽3.43米,高3.10米
动力:一台迈巴赫HL230P30型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
性能:{zd0}公路时速38公里,{zd0}行程100公里,涉水深度1.2米,爬坡度60%,可突破高度0.79米的垂直障碍,跨越1.8米宽堑壕。

下图:战争后期的五号坦克。增加侧裙板,为车轮提供防护,加挂履带作为附加装甲。车身上还粘附了一层反磁性贴片来对抗磁性地雷。

下图:五号坦克也许是二战中德国陆军{zh0}的坦克,但结构过于复杂。五号坦克大约生产了4800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在1944年一年,苏联人便生产了超过11000辆的T-34型坦克。

下图:德军装甲xx的苦战没能遏止盟军对欧洲大陆的入侵行动。图中一辆豹式坦克被英军反坦克火器击中燃烧。


六号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heavy tank)

直到1938年德国人才意识到应该用更现代化的坦克来替换四号坦克,各厂家研制了多辆样车,但均未投产。1941年,亨舍尔受命研制新型36吨坦克,代号VK 3601。要求该型坦克{zd0}时速40公里,有较好的装甲防护力,配备大威力火炮。样车制造出来后,后续研发工作于1941年5月暂停,因为公司受命开发另一种45吨级坦克,代号VK 4501,该坦克配备一门令人畏惧的88毫米高/平两用炮,由此成为欧洲大陆上盟军将士们的噩梦之源。样车要求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当天进行测试。由于日期临近,亨舍尔公司不得不结合当时已有的VK 3601和VK 3001(H)的设计方案,研制出代号为VK 4501(H)的量产型坦克,字母后缀代表此为亨舍尔(Henschel)公司产品。保时捷公司也开发出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样车,代号VK 4501(Porsche)。两辆样车均在希特勒生日当天得以展示,亨舍尔的设计方案被选中,1942年8月投产,编号PzKpfw VI Tiger Ausf E(SdKfz 181)。
虎式坦克于1942年8月投产,1944年8月停产,共生产1350辆,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发展出新型的“虎II”式和“虎王”式坦克。此外德国军方还订购了90辆VK4501(P)型坦克,改装成配备88毫米火炮的坦克歼击车,编号为Panzerjager Tiger (P) Ferdinand (SdDKfz 184)(常说的“斐迪南”自行火炮),该名称来自于它的设计师斐迪南.保时捷博士。
该坦克有三种变型车,“虎”式指挥车(Befehlspanzer Tiger),它的主炮被拆除,只装有基本武器,还装有绞盘,但未安装起重机。还有一种变型车是Sturmtiger,换装新型悬挂系统,安装380毫米61式火箭发射器,只生产了10辆。
“虎”式坦克的设计十分杰出,它拥有威力巨大的火炮和防护性能优异的装甲,只是,它的结构实在是太复杂了,难于生产。它的一个重大缺陷是彼此重叠的车轮和悬挂系统,很容易被厚重的烂泥所阻塞,还易被碎石卡住。对于在东线战场的德军xx来说这简直是灾难。因为冬季夜晚泥泞的泥土会冻结,第二天一早坦克将动弹不得,而清晨通常是红军发动进攻的时候。“虎”式坦克在公路上通行时使用515毫米履带,越野和作战时使用715毫米履带,单位压力较小,牵引力较强。
主要武备包括一门88毫米KwK36型火炮,7.92毫米MG34同轴机枪,车体前部右侧装有同样型号的球座航向机枪,备弹量炮弹84发,机枪子弹5850发。“虎”式坦克首次露面是在突尼斯前线与英军的交战中,随后陆续出现在德军所有作战方向上。

参数:
PzKpfw VI Tiger Ausf E
乘员:5人
重量55吨
尺度:长(包括火炮)8.24米,6.20米(不包括火炮),宽3.73米,高2.86米
动力:迈巴赫230P45型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
性能:{zd0}公路时速38公里,{zd0}行程100公里,涉水深度1.2米,爬坡度60%,可突破高度0.79米的垂直障碍,越壕宽1.8米。
下图:装备厚重装甲和恐怖的88毫米火炮的六号坦克设计精良,威力强大,它可能不很灵活,但却可以主宰战场。

下图:装备“虎”式坦克的党卫军坦克师在阿尔卑斯山勃伦纳山口宿营,以保卫奥地利与意大利的边界。此时盟军已在意大利登陆,墨索里尼被xx。


六号虎II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II heavy tank)

虎式坦克投产不久,具有更强火力和装甲防护力的新型坦克的开发列入计划,它更强调能够对抗苏联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型坦克。亨舍尔和保时捷再次被要求提供设计方案。保时捷首次提交的方案以先前的VK 4501为蓝本,装有150毫米火炮。由于德国陆军希望新型坦克具有安装了88毫米火炮的炮塔,因此该方案被否决。不过这种炮塔的电力传动装置需要大量的铜,此时铜的供应已经严重不足,因此这一方案也被取消。鉴于炮塔已经投产,它们只好被用于正在生产的亨舍尔坦克上。1943年10月,亨舍尔提交了基于VK 4503的设计方案,它比预计的要大一些,因为军方决定沿用豹II坦克的部分零部件。
虎式II型,或者严格地说是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II Ausf B(Sdkfz 182)型坦克于1943年12月在卡塞尔投产,虎式坦克仍继续生产。首批50辆安装的是保时捷的炮塔,后来换装亨舍尔炮塔,共生产了485辆。
虎II坦克首次投入作战是在1944年5月的东线战场,同年8月出现在西线诺曼底战场。西线盟军将其称为“皇家虎”或者“虎王”,而德国人将它命名为“虎王”。
在许多方面“虎II”坦克的布局与“豹”式坦克是相同的,并且与后期型“豹”式坦克使用相同的发动机,导致动力吨位降低,“虎II”的速度和机动能力相较“豹”式坦克都大为减退。然而它的装甲很厚,几乎能抵御所有盟军坦克所发射的炮弹。它的可靠性不高,体积庞大,难于在战场上移动和隐蔽,有些坦克在燃油耗尽或未获得补给的情况下被他们的乘员所遗弃或破坏。
“虎II”式坦克为全焊接式车体,前部正面装甲{zd0}厚度为150毫米,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他的右侧是航向机枪和无线电操作员。炮塔为焊接结构,前部{zd0}厚度为100毫米,内部左侧为车长和炮手座位,右侧为装填手座位,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主要武器为一门长身管KwK43型88毫米火炮,发射穿甲弹和高爆弹。发射穿甲弹时的炮口初速高于“虎”式坦克。同轴机枪和航向机枪为7.92毫米MG34机枪。携带有84发炮弹和5850发机枪子弹。
“虎II”的底盘也用于Jagdtiger B,它装备一门128米火炮和全新的悬挂系统。到战争结束时,这一强大的坦克歼击车仅仅生产了48辆。
参数:
PzKpfw VI Tiger II Ausf B
乘员:5人
重量:69.7吨
尺度:长(包括火炮)10.26米,(不包括火炮)7.26米,宽3.75米,高3.09米。
动力:迈巴赫HL230P30型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
性能:{zd0}公路时速38公里,{zd0}行程110公里,涉水深度1.6米。爬坡度60%,可跨越0.85米的垂直障碍,越壕宽2.50米。

下图:阿登战役中,一辆“虎II”坦克经过长长的美军战俘队列。此次战役中,由于缺乏汽油,一些“虎II”坦克被乘员抛弃。

下图:安装保时捷炮塔的虎王坦克,装备有{zx1}的斜角装甲和长身管88毫米高速火炮。“虎II”坦克能抵御盟军所有坦克在任何距离上发射的炮弹。



郑重声明:资讯 【二战轴心国坦克-德国_每个明天都是一件礼物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