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州驻黑龙江绿色粮食协会会长陈定友介绍,由于东北气候原因,晚稻要比南方地区早种植,早收割,一般在每年的10月20日前,晚稻就要收割完毕。“在粮食主要靠火车运输的时候,碰上铁路运输紧张,新鲜生产的大米就被耽搁了。前几年,陆海联运通道被打通后,确保了温州粮农生产的东北大米及时回运,而且水陆运输价格也比火车要便宜一些。”陈定友高兴地说,“今年,天公作美,在黑龙江的温州的粮农都有不错的收成,目前,基本已经加工完毕,陆续启运回温,今天到温州的大米,除了火车站的这批外,还有一大批也刚刚抵达乐清七里港码头,预计今年回运大米总量将达到了2.5万吨左右。这应该是温州市场上最早上市的晚稻粳米了。”
人多地少粮缺是我市的基本粮情,全市粮食消费人口超过900万人,地产粮食不足消费量的40%,每年的口粮缺口在120万吨左右,超过60%的口粮要依赖省外购入。进入新世纪,我市推出农业“走出去”政策,建“天下粮仓”保粮食安全。陈定友、陈焕章等28户农民响应市政府号召,首批走出温州,在黑龙江农垦前进、前锋等农场承包并改造了5.2万亩土地,种植水稻,年运销温州优质大米2万多吨。
多年来,我市还通过在黑龙江建立粮食订单收购基地、收储基地、粮食加工基地等方式,以及与黑龙江农垦总局乌苏里江米业有限公司达成购销合作,在温州建加工流水线的手段,多渠道从黑龙江购入商品粮,仅去年就达到了20余万吨,占外购粮的13.5%,其中温州粮农自创的“乐友”“黑绿”,以及外购的“北大荒”、“乌苏里江”、“御绿”、“北霸”等多个品牌的东北大米深受市民喜爱。
据市粮食局局长周赞介绍,除黑龙江外,我市还与江苏、江西、安徽、吉林等全国16个粮食主产省建立产销合作关系,其中在10个主要产量省建立粮食基地60余万亩,“天下粮仓”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这不仅让市民吃上品种丰富的优质大米,更主要的是确保了我市“米袋子”的稳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