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潜- 仰望远方的云烟- 阳光如瀑- 和讯博客
短札二四:沉潜 [原创 2010-06-13 10:39:37]   

    大概是受董桥《今朝风日好》版式的影响,三联书店、上海书店、中华书局也开始出版小三十二开本的书籍了,宽不过三寸,长六寸出头,比《新华字典》略大——记得日本人好像称之为“掌中书”,xx可以放入口袋,或者公文包,携带非常方便。三联书店的《故事和书》,就是小开本的书籍,美得秀气,坐着,躺着,走着,都可以随心阅读。

    孙犁以小说出名。我有一谬论:作家学者的副产品,更有可看之处,譬如诗人于坚的散文《人间笔记》,小说家贾平凹的散文《商州初录》,文物专家王世襄的散文《京华忆旧》,散文家刘鸿伏的文物小品《古玩随笔》。“副产品”,是脱离了所谓职业习惯和写作技巧的随心之作,少了一些刻意雕琢,多了一份朴素自然。孙犁暮年“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阅读了很多中国古代典籍,从他晚年出版的10种集子里选出的《故事和书》,深得中国古典的精髓,秋水般明澈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文化和人生的思考。关于买书、读书的文章,大约选自他的《耕堂读书记》,渗透了孙犁对文化的探究,不乏真知灼见。世俗所谓的唐宋八大家,以韩柳欧苏为最,其他四位是政治家而非文学家,大约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孙犁的见识则更为高明,他认为欧阳修的文风接近于柳宗元,文章以力得来,处处自然,又不伤造作,《归田录》和《新五代史》删繁就简,是笔记和史书的典范之作。苏轼宗韩,以才为文,为文多浮夸嚣张之言。这些见解,学问家很容易写成洋洋洒洒的大文章,孙犁笔下依然是沉静的细语,仿佛魏晋人物的清谈,已经到达了绚丽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故事”部分,记述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应该是孙犁“处处自然,又不伤造作”、“删繁就简”的实践。比之他早期的散文或者小说,文字更为从容素净,却处处摇曳生姿,讲究章法而不见斧凿痕迹,锤炼语言而不见生硬做作,到了“大美若朴”“大巧若拙”的{jz}了。

   《晚秋植物记》将孙犁随遇而安的淡然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晚秋植物记·瓜蒌》不到千字,简直是一篇情节曲折的小说:东邻李家种植瓜蒌连年不结,“我所植,果实逐年增多”。一位号称“无所不知”的客人说李家所植“非瓜蒌,乃天花粉也,药材在根部”,似乎揭开了谜底,可查《本草纲目》才知“瓜蒌也叫天花粉,并非两种”。“无说不知”的人,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罢了。几年后,他自己种下的居然也不结果了。他想拔去瓜蒌改种葡萄,“但书上说拔出甚不易,其根直入地下,有五六尺之深,这又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了”。比之小说,这样的曲折让散文多了一种韵致,多了一份余味,多了一种浑然天成,令人想到人生的诸多不可解甚至诸多的迷茫。这样的韵致、余味、浑然,孙犁是在人间烟火中发现的。常人为文,总是故作姿态,对人间烟火畏若恶虎,而习惯用华丽之语粉饰自己,毕露的心情就少了从容,多了偏执。即使自吹“清水出芙蓉,xx去雕饰”的李白,也好作夸张之言,把自己描绘得“视功名如粪土”,很是可笑。

    不回避人间烟火,不畏惧世俗生活,站在烟火边缘,远观烟火,因为心地的寂寞和明净,不喜官场和交游,孙犁才得以观照人生世态,体验世俗百味;因为情感的节制,语言的蕴藉,孙犁让人间多了一份可爱可思。语言平淡朴素,意味悠长无穷,是事物的矛盾体,统一了这矛盾,就进入大美的境地。没有简约朴拙的品性,没有宁静沉潜的心态,没有艰辛岁月的历练,不可能进入孙犁那种宏大深邃的艺术境界。

   于是,情不自禁,发出一声喟叹。

 

附录:孙犁散文两篇

一.瓜蒌

    原为一家一户之庭院,解放后,分给众家众户。这是革命之必然结果。原有之花木山石,破坏糟蹋完毕,乃各占地盘,经营自己之小房屋,小菜园,小花圃,使院中建筑地貌,犬牙交错,形象大变。化整为零,化公为私,盖非一处如此,到处皆然也。工人也好,干部也好,多来自农村,其生活方式,经营思想,无不带有农民习惯,所重者为土地与砖瓦,观庭院中之竞争可知。

    我体弱,无力与争。房屋周围之隙地,逐渐为有劳力、有心计者所侵占。唯窗下留有尺寸之地。不甘寂寞,从街头购瓜蒌籽数枚,植之。围以树枝,引以绳索,当年即发蔓结果矣。

    幼年时,在乡村小药铺,初见此物。延于墙壁之上,果实垂垂,甚可爱,故首先想到它。当时是{dj2}经营的新品种,同院好花卉者,也竞相种植。

    东邻李家,同院中之广种博收者也。好施肥,每日清晨从厕所中掏出大粪,倾于苗圃,不以为脏。从医院要回瓜蒌秧,长势颇壮,绿化了一个方面。他种的瓜蒌,迟迟不结果,其花为白绒状,其叶亦稍不同,众人嘲笑。李家坚信不移,请看来年,而来年如故。一王姓客人过而笑曰:此非瓜蒌,乃天花粉也。药材在根部。此客号称无所不知。

    我所植,果实逐年增多,李家仍一个不结。我甚得意,遂去破绳败枝,购置新竹竿搭成高大漂亮架子,使之向空中发展,炫耀于众。出乎意外,今年亦变为李家形状,一个果也没有结出。

    幸有一部《本草纲目》,找出查看。好容易才查到瓜蒌条,然亦未得要领,不知其何以有变。是肥料跟不上,还是日光照射不足?是种值几年,就要改种,还是有什么剪枝技术?书上都没有记载。只是长了一些知识:瓜蒌也叫天花粉,并非两种。王客所言,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然我之推理,亦未必全中。阳光如旧并无新的遮蔽。肥料固然施得不多,证之李家,亦未必因此。如非修剪无术,则必是本身退化,需要再播种一次新的种子了。

    种植几年,它对我不再是新鲜物,我对它也有些腻烦。现在既不结果,明年想拔去,利用原架,改种葡萄。但书上说拔除甚不易,其根直入地下,有五六尺之深。这又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了。

 

二.灰菜

    庭院假山,山石被人拉去,乃变为一座垃圾山。我每日照例登临,有所凭吊。今年,因此院成为脏乱死角,街道不断督促,所属机关,才拨款一千元,雇推土机及汽车,把垃圾运走。光滑几天,不久就又砖头瓦块满地,机关原想在空地种些花木,花钱从郊区买了一车肥料,卸在大门口。除院中有心人运些到自己葡萄架下外,当晚一场大雨,全漂到马路上去了。

    有一户用碎砖围了一小片地,扬上一些肥料。不知为什么没有继续经营。雨后野草丛生,其中有名灰菜者,现在长到一人多高,远望如灌木。家乡称此菜为“落绿”,煮熟可作菜。余幼年所常食。其灰可浣衣,胜于其他草木灰。故又名灰菜。生命力特强,在此院房顶上,可以长到几尺高。

                        1985年10月8日

 

郑重声明:资讯 【沉潜- 仰望远方的云烟- 阳光如瀑-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