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标准委员会委员、上海食品药品检定所生物制品处处长陈刚在会上发言表示,国内发生的多起疫苗事件,如山西疫苗、安徽甲肝疫苗等事件,大多与药品冷藏冷链管理有关,“尤其是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不良的储存方式将降低药品的疗效,而生物制品大多为活性蛋白质,失去恒温保障,容易产生凝聚现象,使得药品的有效性降低。” 浙一医院药剂科主任张幸国指出,只要温度上升2度,药品药效则下降20%。 而中国药品冷链技术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标准编写单位代表、浙江英特药业副总经理姜晓丽说,“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冷藏达到80%至90%,中国目前还不到20%,而药品冷藏要求更严,但我们国家现缺乏规范标准;我们现在编写标准因是全国xx,有时为一个数据,行业协会开会不少于四、五次研讨,”她还表示,这标准还有待完善,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或相关行业及政府部门能参与执行于推广。 姜晓丽的提议也得到现场参加会议的疫苗制造企业响应,来自沈阳的一位代表互动时说:“别再讨论了,标准赶紧出台吧。” 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此行业发展不成熟、缺乏规范和市场需求未成市场化下,作为企业能促成行业标准的出台,是需要一定的付出,此举更多的带有公益性,其结果是为用药安全作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