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汽车模具标准件的发展历程

  总的来说,汽车模具标准件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近20年发展较快)。按产销关系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49-1978年(自产自用阶段):在此期间由于受计划经济和闭关自守政策的束缚和战备思想引导的“小而全”、“大而全”、“万事不求人”影响,以及车型更新缓慢,汽车制造厂自己制造标准件尚能满足计划进度要求,所以在此阶段,汽车厂所需的模具标准件基本上是自产自用。其产品结构陈旧,生产工艺是套用模具单件生产方式。
  2、1978-1985年(开始与国外接触交流阶段):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汽车模具工业的振兴和发展,78年后汽车行业较大规模开展进出口模具贸易,我国汽车模具技术人员不断和国外同行接触、学习和交流,看到了国外模具工业的巨大变化,促进了我国汽车模具制造业的改革步伐,加速改革后多年的模具结构,进而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如:箱型结构模座,导板结构压退料板、侧销等;试制出了表面加热空冷淬火钢,刃口堆焊,实型铸造,采用实体基准,CAM一次加工合模成功。
  3、1985-1993年(总结推广编制标准价段):首先由于市场经济的兴起,汽车市场竞争促使各汽车厂加速更新车型,要求模具交货周期加快,对模具标准件的需求品种、数量和交货期日益增多和紧迫,但国内汽车模具行业又无统一标准,所以难以形成商品化的供应。其二是通过引进,也急需要结合我国汽车行业实际情况将那些结构先进、性能优异、使用方便的模标件总结为标准。此时,由原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组织了“汽车模标准编制组”,从拟稿、讨论稿、一审稿、二审稿,到1988年审定发行了QC标准试行本(白皮书)。又经过近二年试用,征集到76条反馈意见。此后,又开过二次审定会,于1993年初在我所(一汽、二汽、陕汽参加)对文字图面又作了{zh1}修饰。此后,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标准化审查,于1993年9月出版了QM标准3000册(绿皮书)。本标准共选编了14种装置,244个品种,363项标准。本标准特点:
  1)先进性:达到和接近国际水平,等效采用国际标准6项,等效采用先进工业国家的商业标准或先进企业的厂标65项,全部规格系列均采用国际标准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2)实用性:既先进,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既适合大厂,又为中小厂接受,大多数品种规格经过国内有关厂家的实践验证,性能可靠。
  3)经济性:根据国内当时实情,压缩了零部件的品种规格,以减轻生产准备负担,如限制器就采用一种,退料板螺钉已由二个审稿的74个规格压缩到31个,柱销由146个规格压缩到29个。
  4、1993年—现在(标准件商品化市场化初步形成阶段):汽车模具标准件商品化自1978年前后从模架开始,到1985年以后又增加了模具强力弹簧和气动元件等。近年来才初步形成汽车模具标准件标准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的格局。在此阶段:
  1)汽车行业随着QM标准的公布,广大设计人员选择标准件有了依据,加之不少汽车厂车型更新加快,模标件用量大,这是促使模标件发展的根本原因。
  2)生产厂家增多,1988年5月参加第七届国际模展的模标件厂商有34家(其中2家为三资企业)。但这与参加中国模协的1000多家相比仍是个不大的数字。
  3)商品化的汽车模具标准件,品种和规格增多,以我所为例,可推向市场的超过千种,如:冲切装置(压入式、球锁快换式、螺纹紧固式凸模及固定板);导向装置(含油导板和导套);限位装置(行程、限位器、缓冲器、侧销和安全侧销);定位装置(导料板、导轮、挡料板、弹簧定位销);压退料装置(卸料螺钉、弹顶销);侧冲装置(平动式、倾斜式、吊装式、斜楔锒板、V型导板、回程弹簧装置);模具弹簧(各种金属弹簧、橡胶弹簧)。

郑重声明:资讯 【论述汽车模具标准件的发展历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