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八音锣鼓始于清代的仪仗性和行进式民间音乐表演形式。专门从事民间婚嫁喜庆、迎神赛会的助兴活动。因其由打击乐、弦乐、弹拨乐、竹管乐不少于8种民族乐器组成,以锣鼓柜为核心而得名。八音锣鼓是包括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三种表演形式的民间音乐。锣鼓柜是用大小唢呐模仿生旦唱腔演奏成套戏曲,锣鼓柜一般为宽2尺(1米二3尺)、长5尺的四柱亭子式的木柜,内悬大铜锣及放置沙鼓等敲击乐器。因必备一座装饰华丽、状如有檐无盖的长方形亭子来放置打击乐器的木柜,故而得名。锣鼓柜内装敲击、吹奏、拉弦、弹拨四类民族乐器,以“柜”为单位,以乐社名称制作锦旗,组成一个演奏班子。演奏者多为乡村及城镇街坊中吹、打、弹、奏的好手。人员组成不受限制,一般以乡村为活动基地,利用晚上集体活动;每逢年节或庙会神诞则组织演奏或上街游行助兴。流动演奏时,由四个挑夫抬着锣鼓柜,前面帅旗xx,旁边罗伞簇拥,柜内放大锣和鼓板等乐器,而大钹等乐器则由演奏人员各自拿在手里乐曲以大小唢呐为主调,吹奏粤曲曲牌、广东音乐、“封相锣鼓”及“西秦”、“大棚”等曲目。曲调流畅,节奏明快,风格轻松,现场气氛热烈、欢乐、隆重。丧事演奏则表现悲苦、哀伤的情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