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物业管理的火炬手? - 中国物业- 中国物业- 和讯博客
谁是中国物业管理的火炬手? [转贴 2010-06-13 12:42:24]   
      在已经过去的5年当中,社区里此起彼伏的纠纷和矛盾把历史的痼疾冲刷显露,同时又将对目前和未来的疑问淤积成为新的滩涂,物业管理就在泥泞的行程当中一路坎坷,艰难蜕变。同时我们也欣然可见,从《物业管理条例》到《物权法》,标明中国现代城市治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努力从公民财产权利和社区物业管理展开,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转机。物业管理逐步退守自己的传统阵地,风险也在加速向全社会分解;业主权利开始获得法律保护,同时也被现实逼迫着改变他们的自私不群;政府庞大而低效的社区管理日显窘迫,由此而强化了社区基层民主的推进。中国今天的社区居民,期待着这5年来一系列的相关法规能成为社区顽症的膏药,一贴根除。
      物业管理演绎为物业服务,于业主而言,在现实中无异于把“雇农的耕地”名正言顺地重新收归于“地主的领地”,在心态上则体现了中国人在至少半个世纪里私有财产穷困的伤痛,并将造成这一结果原因之一的旧体制下的权利管制,视同于今天企业的专业管理,而欲将其一同摒弃。管制与管理一字之差,寓意千里却是命运相同。于物业管理者而言,物业“服务”似乎将其曾经张扬的管制之态彻底颠覆,同时又为其去专业化找到契机。正如街边擦皮鞋的小工或店铺里的跑堂,是否能让顾主满意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是会不会看顾主的脸色,我相信肚子里有气的业主也只乐意给物业管理安排这样一个卑微的角色,然而正如制鞋业或餐饮业的发展却不是只会研究顾客的脸色,现实在不断证明,去专业化的物业服务导致行业门槛一再降低,成为行业萎靡发酵的温床。
      今年2月底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发文向行业提出建议,将物业“保安员”更名为“秩序维护员”,把物业管理不得不进行的韬光养晦再次“自降三品”。或许从今以后,在物业管理的课堂上,对初学者们将不再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的启蒙教育了,取而代之是不计荣辱进退漠然的犬儒主义。这种从政治说教到价值取向的调整,一边成功印证了商业社会的现实法则,一边重复诉说着物业管理在集中了诸多历史问题和国民劣性的住宅物业面前所遭遇的不幸。
      如果我们从更长一些的时期去观察,可见从《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994]33号)到《物业管理条例》,10年的历史必然使得物业管理从城市商品住宅类物业开始启动、发展,并且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成为主流。加之住宅物业中代表性的事件和冲突的焦点往往才是媒体的新闻看点,使得非专业领域的xx始终起止于住宅物业,甚至《物业管理条例》也基本成了“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细细考量其中,诸多定义显然不能推及其他更为广阔的物业领域,那些委托经营性物业、可持有物业、商贸旅游物业、城市基础设施物业、工业及国民经济基础物业的经营管理和价值再造,落到住宅物业的规则当中就立即成为物业管理专业人士的禁区,有时甚至成为物业“管理”的绞索。
      中国的物业管理注定不会是一场享受欢乐的娱乐盛宴,因而不要奢望有快乐的出席者可以把全部的困惑丢给那些孤独而郁闷的买单人,物业管理的兴衰成败将由整个社会来买单。长期对行业做出挽救努力的专业人士,和在社区献身公益的业主精英,谁将成为中国物业管理的火炬手?在其他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明星企业、领军人物的今天,我们不仅必须把这个问题中精英人物娱乐化、娱乐人物英雄化的元素全部剥离,还需要有不再呼唤英雄的勇气,不用等待别人来告诉我们什么是物业管理、而通过为社会创造应有价值完成自我救赎的勇气,或许,这也是目前物业管理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谁是中国物业管理的火炬手? - 中国物业- 中国物业-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