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会计工作的模式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革,这让很多固有的观念受到了冲击,也让会计职业面临转型。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应唯
信息技术的发展注定会带来会计方法、手段和功能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跃也必然推动会计的进步。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会计职业转型”的概念,即会计人员的服务对象、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会计工作的模式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革,这让很多固有的观念受到了冲击,也让会计职业面临转型。
信息化时代,海量信息的传递成为可能,一些需要会计完成的工作似乎被其他手段所替代。
如客观的信息汇总工作,其在信息化时代可以不需要人来完成,信息使用者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当然要实现汇总还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就是信息输入。由于网络带来输入技术的迁移,会计有些时候连输入工作也不需要做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更是如此,有些信息往往在业务发生的那一刻就直接传递到了会计核算系统。
在内部控制的嵌入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常规业务信息已经不需要经过会计的人工审查,而直接进入了账目系统。
我曾经跟会计界一些人一起畅想,未来能不能实现某些具有挑战性的形式转变。比如一个企业要到一个地方去采购,可以出具非纸质的xx,用网上传递的方式使其直接进入计算机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里的凭证。
很多人认为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关键是观念问题。大家能不能接受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表现形式不一样了,随之而来的是制度上能否及时跟进。如果未来大家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通过电子证书、数字签名等手段xx可以完成,那么过去所说的会计工作程序,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报表等这套固有的系统就要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
随着经济环境越来越多变,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经济业务越来越抽象,很多会计工作都要依据会计人员本身的经验、知识及执业能力来判断交易的实质,从而选择会计处理的方法。比如10个注册会计师可能对交易给出11种不同的结论,所以会计本身是要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才会得出一个大家共识的处理方法。
从这个角度讲,会计的主观判断能不能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确实是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此外,会计信息化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安全问题,一定要从源头上保障信息的安全。这也是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需要时刻应对的长期问题。
(中国会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