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上海蓝皮书》:上海上市公司在上海经济中的作用_上海证券会馆_新浪博客

  《蓝皮书》:上海上市公司在上海经济中的作用

  一、上海在我国资本市场举足轻重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出于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全新的考虑,区域振兴规划频繁出台。前期已批复的区域振兴规划在经济振兴取得了积极效果的 同时,也极大提升和盘活了我国市场上市公司的区域版图。5月24日,胎动已久的《长 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这无疑将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无论从全国经济的地位,还是证券市值的占比来看,长 江三角区域都具备{jd1}的龙头优势。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成为国内外投资者xx的热土,跨国资本也不断进驻长三角地区。身处区域中心的上海日益发展成 为大公司、大总部以及研发中心的所在地。据此,上海加快了发展步伐,大举迈向国际经济、金融、贸 易、航运四大中心的建设进程中,对周边城市起到了较强的辐射和拉动作用。

  从证券化程度看,战上海中心根据得出,截止至2009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家数(A股)为1693家,总市值达到254697.85亿 元。其中,上海上市公司家数为158家,总市值为28903.25亿元占上市A股的11.35%。由此可见,上海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如图 1)。

 

  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5年股改后,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长 足的发展,各地上市公司不断涌现。2005年到2006年间,上海上市公司市值占全国上市公司市值比重有所下降。但从2006年到2009年三年期间都维 持在12%-10%之间一个十分稳定的比例中,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在中国证券市场中领军地位不可撼动。


    二、上海:地方国资重组{dy}大重镇

  《蓝皮书》:上海国资重组再揭新篇章

  在经济危机中,上海经济 面临较大困难,比如制造业遭遇发展瓶颈,极高的外贸依存度带来的经济脆弱性。通过图10可以看到,上海GDP占全国GDP比重从2005年到2008年间 有所下降,这和全国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发展有密切关系,使得上海GDP较全国GDP占比相对下滑。图11显示,在2005年到2008年,上海的GDP增速 是远超全国GDP增速的,但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到2009年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滑,GDP增长速度逐步与全国GDP增长速度趋同。为了继续保 持高速的经济增长,维护在中国城市旗舰地位,上海在方面必须加快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总体竞争力和增长潜力;在微观方面必须加快国企改革,塑造实力强 大的微观主体。

  1、地方国资{dy}大重镇 整合空间巨大

  上海国资是地方国资{dy}大重镇,规模巨大。资料显 示,2008年上海地方国资总量达到11500亿元,占全国国资总量1/10,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量8159亿元。并且上海国资是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柱,是 上海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产业链带动优势的{jd1},其整合直接关系到上海的发展。

  显示,2009年上海市属国资占地方GDP的比重达到1/4多,加上市内的央企,相当于上海经济的半壁江山。根据 2009年12月,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企业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8028.78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利润总额408.71亿元,同比增长53.3%。全年上海市地方国有资产总量达到12596.79亿元,同 比增长约10.7%;地方国有经济共实现生产总值(GDP)3528亿元,同比增长8.8%。上海国资危机之下的增长,为上海国资的新改革年奠定了基础。

   上海国资改革主体思路是:经营性国资进行主辅分离,做大做强主业,形成2-3家充分发挥投和国资流动平台功能的资本经营公司;3-5家在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企业;8-10家在全国布局、综合实力 {lx1}国内同的企业;20-30家主业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蓝筹上市公司。未来上海国资整合 的空间巨大。

  2、2010化之路:200余亿国资等待上市

  资产证券化一直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主线。根据上海此 前确定的国资国企改革方向,要用3至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产业类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市属经营性国资资产证券化率由18%提高到40%左 右。

  通过波澜壮阔的2009年整年重组的努力,这一目标已完成1/3强。上海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呈现壮观一幕,一年中72家公司中 超过1/4公司实现了各类重组。其中,、ST东航、、、、等近20家公司轮番停牌 重组,高峰时曾出现六七家公司同时停牌。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国企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完成或启动现金融资781.05亿元,约有270.54亿元国 资实现证券化,资本证券化率达到25.4%,约提升了8个百分点。

  2010年仍将是上海国资大整合年。2010年上海市属经营性国资 资产证券化率将再提高6-7个百分点,由2009年底的25.4%提高到30%以上。这意味着,2010年全年将有约236.72亿元的经营性国资被证券 化。

  2010年将大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企业集团主营业务发展的载体。积极推动上市公司通 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市场融资,促进上市公司加速资产并购、提升资产质量。与此同时,2010年上海国资将从皮革、毛皮、木材加工、造纸及纸制品等7个 行业实行战略退出,使国资涉及的行业由79个减少到72个,计划花三年时间减少到54个。另一方面,上海将继续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使上 市公司成为企业集团主营业务发展的载体。

  3、重磅出击,上海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2010年3月31日 上海国资重组再度重磅发力,上海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公司将作为加快上海国资流动的综合性平台,实现国资有序进退、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完善国 资管理体制的战略目标。上海国资管理公司,是在全国国资加快整合的背景下成立的,它背负着殷切期望和巨大责任。上海国资重组在2010年有望揭开新的历史 篇章。

  三、上海上市公司领军上海经济

    《蓝皮书》:上海上市公司领军上海经济

   上市公司集中着优质资产,是我国优势企业的代表,更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军。通过利用资本市场直接功能,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了资本市场在资本形成、集聚、配置中的枢纽作用,在满足了自身资金需求的同时,也为 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据,2005年股改后,上市公司对中国GDP的增长贡献率开始稳步上升。从2005年度的 21.8%上升到2006年的28.8%后,2007年快速上升至35.7%。在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一系列积极财政的刺激下,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稳步回升,整体经营已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2008年和2009年GDP占比较为稳定,分别为37.66%和36.74%(如图3)。



  上海作为上市公司排兵布阵的重地,其上市公司的发展更是对本地 经济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图4对上海GDP增长以及上海上市公司发展的比较,我们发现,长期来看上市公司业绩与上海GDP之间存在明显的同向趋势。从 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以及净利润占GDP的比例呈逐渐上升的态势。对上海GDP维持稳定增长起着有力的支撑作用。值的注意的是,从 2007到2008年经济危机这一特殊的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出现一定困难,主要财务指标GDP占比发生下滑,与上海GDP持续增长态势存在背离 的情况。



  从图6中可以看到,在2005年到2007年间,上海上市公司 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都远高于上海市GDP增长率。而作为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上海,在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大,企业经营出现困 难;在2007到2008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以及利润增长率都急速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但在2008年经济政策的调控下,2008年到2009年出现了较大 的回升。特别是上海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达到了57.1%,远超上海GDP增长率。



    上海上市公司对于本地经济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GDP增长贡献这一方面,还体现在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上。仅上海上市公司所得税缴纳这一块,就是地方财政 收入的重头戏。在2005年到2007年间,上海上市公司所得税占本市企业所得税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从2007到2009年间,其比重有所下滑。分析其原 因在于,在经济危机中,上海上市公司的业绩遭遇较大冲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滑,所得税缴纳有所降低。与此同时,上海第三崛起,第二产业相对比重下降,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 展,使得上海上市公司所得税占本地企业所得税比重相对有所下降。


      四、上海上市公司产业布局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

  《蓝皮书》:上市公司布局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

  由于地缘 因素,上海资源型企业较少而制造型企业优势比较明显,自主创新型企业较多。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金融、物流等服务型企业的发展提速,上海产业结构呈现 “三、二、一”的发展格局。其产业GDP占比变化趋势如图8。



  这一格局变化在上海上市公司的分布上也得到了体现。截至2010年4月29日,上海 上市公司共164家。据所属证监会行业,传统产业制造业69家、综合类企业6家,采掘业1 家,信息服务和设备、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家数逐步增多,两大领域的公司数分别达到15家和8家。而作为第三产业的建材、商贸、房地产等上市公司近年 明显增多,分别达到4家、14家和17家。(如图9)



  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带动。上海目前拥有7家金 融类上市公司。这7家公司范围较广,涵盖、、信托、保险等领域,从而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如上海的、、、,其发展速度备受外界关 注。

  面向民生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在上海上市公司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它们以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来创造需求,引导消费;以高附加值、高 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指导民生,如、、、。

  上海目前打造现代制造业,这意味着具有较高灵活性和产业能级的产业将备受推崇。由于低端生产企业密集、土地资源捉襟见 肘,加之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上海制造业转型成为必然。这方面的典型是、等老牌制造型企业,它们通过开发,推行行业整合等方式不断 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以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战上海蓝皮书》:上海上市公司在上海经济中的作用_上海证券会馆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