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固桃源:被化工厂包围的村庄-游游荡荡的眼睛-搜狐博客

2010-01-13 | 兰州西固桃源:被化工厂包围的村庄 该日志已被收录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村民们怡然自得,独享着人间仙境。而起源于明清年间的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桃源村,其200余户、1000多村民却三面被兰州石化分公司的各类上百个球罐和装置所包围,伴随着他们生活的是担心、粉尘、噪音、愤懑、失望和希望。

兰州西固桃源:

被化工厂包围的村庄

 

   

 

    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分公司303分厂316罐区发生闪爆事故,造成6名工人死亡,十余人受伤。爆炸将覆盖在罐体上一米见方的铁皮崩到500米外的黄河滩,截至1月11日,大火仍在燃烧。
    桃源村与303分厂南墙相邻,302分厂与他们一条马路相隔。村民们自嘲是“睡在原子弹边上总做着搬迁的梦”,自40年前就不断得到要将他们搬迁的信息,当年的小孩如今都快成了爷爷和奶奶,却依然不得不蜗居在不能翻新的院落里,每天除了担惊受怕,还要忍受粉尘、异味、噪音甚至射线辐射。因为村里居民与兰州石化分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被采访的村民在纷纷表达不满的同时,却有很多人要求匿名。
球罐燃爆
大火燃烧四天不熄
防次生连爆 转移6列油罐车

    1月7日下午5时许,桃源村5社的关女士正在厨房做饭,外面“嘭”地传来一声爆响,起先她以为是门前马路南面40米高的废气燃烧塔又被点燃了。这把巨大“火炬”的用途就是将生产中没有xx反应的物料焚烧,因为石化厂生产中出现的这种“不正常”时常会发生,所以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
    但这一次关女士的判断却出了偏差,很快她感觉地面猛地震动了一下,一股推力差点将她推倒在锅灶上,身后门窗玻璃爆裂地摔在地面,更为巨大的爆炸声随即传来。她本能地转身跑到门口,扶着门框站稳定了定神,又回身关掉了煤气灶。当她踉跄着出了大门,已有不少村民仰头向北观望,只见化工厂西围墙附近腾起一股白色蘑菇云,渐渐地白雾被冲天的滚滚浓烟替代,黑烟中的红黄色火焰足有20层楼高。关女士家在爆炸点的北面约800米,中间还有十余个巨大的储物罐相隔。周围的村民们开始感到恐慌,扶老携幼背着细软各奔东西。
    真正感到恐怖的是与爆炸球罐区仅一墙相隔的村民关文泉一家。多亏两年前化工厂加固增高了围墙,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只是击碎了他家的门窗玻璃,并未伤及人身。
    8日下午,兰州石化分公司安全副总监卢建国向兰州市环保局局长汇报时介绍,316罐区6个油罐发生爆炸后,造成管线断裂,未燃爆的部分罐体物质外泄,25个液态烃储罐受到火势威胁。据初步分析,爆炸事故是由于裂解碳四罐输出线弯头大量泄漏,气体迅速蔓延到罐区,高速气流喷出时产生静电以致发生两次闪爆。
    316罐区是丙烯装置的中间罐区,主要物料包括裂解汽油、甲苯、丙二烯、丙烯、丙烷和碳四,属轻烃罐区或者叫气体罐区,丙烯、丙烷等常温常压下气化,会形成剧烈的燃烧。到8日下午4时,卢建国也无法预计大火何时熄灭,因为越到{zh1}压力越低、物料越少,燃烧速度也越慢。但是,当晚该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央视记者连线采访时却承诺,大火将于9日凌晨零时熄灭。但实际上到11日,大火仍未被xx扑灭。
    据现场指挥部介绍,为了确保周边1000米内不发生次生连爆事故,他们紧急部署了8台机车,对临近爆炸现场的专用线石岗车站、颖川堡车站的6列油罐车,共215节石脑油车皮,121节汽、煤、柴油车皮进行了安全转移。
300米“走廊”
工厂夹缝中的村庄
球罐群紧贴村民住家围墙
    据化工厂门前的公告,卢建国所提及的物料“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特性”。
    通过google地图可清晰看到,桃源村居民点分布在东西走向的广河路两侧,桃源村南北两侧全是兰州石化分公司的各类球罐,西边是废弃的兰州铝厂遗址,铝厂旁边是一条铁道专用线。与其说村子两面是工厂,倒不如说是兰州石化分公司里的村子。因为穿越村子连接南北两个厂区的管线多达上百条,最粗的管道直径达2米。桃源村现有面积与宽大的厂区相比,仅仅只是厂区的一条300米宽的走廊而已。
    铁道专用线钟家河道口值班员告诉记者,每天进出兰州石化分公司的油罐车有20列左右,每列车拉40个油罐车皮。
    73岁的饶老汉房屋北院墙后面就是化工厂铁道专用线的停靠区。记者透过墙头铁丝网北望,铁路停靠线北边,从西向东至少有20个巨大的柱形罐体。饶家门外向南过了马路,就是化肥厂和煤粉厂,矗立的两个废气燃烧塔不时会发出“嘭”的声响。
    桃源村6社在广河路的东端,约有200户,因为历史原因被分别称为牟家堡、贾家堡。牟家堡在广河路北,其民居的北面就是发生爆炸的兰州石化303分厂厂区和橡胶合成厂;贾家堡在路南,紧贴着村民住家的南侧围墙,是兰州石化分公司化工厂大乙烯球罐区群,西南侧是大苯胺罐区群。
    相关资料显示,仅在2006年投产使用的大乙烯球罐区,有1500立方米乙烯球罐6座,2000立方米丙烯球罐2座,2000立方米抽余碳四球罐1座,4000立方米裂解碳四球罐2座,1000立方米回收丙烯球罐1座和500立方米精制丁烯球罐1座,总容积为24500立方米。
15户人家
无水无电成“孤岛”
生活环境变糟 靠蜡烛照明
    桃源村村民关文泉等15户住家在303分厂厂区的西面,与发生爆炸的罐区只有一个围墙相隔,与爆炸球罐的直线距离不超过400米。距离爆炸罐区最近的是村民刘建德家,比关文泉家还要近30米,但刘家早已搬出,院墙已倒房屋损坏严重。关家、刘家的西面隔着一条铁路线是原兰州铝厂,该铝厂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烟雾,给兰州市区的空气带来严重污染,已于6年前外迁。关文泉说,自铝厂外迁两年后,院中多年不结果的苹果树意外地挂了果。
    刘建德说,石化厂没有修建时他家就住在这里,最初生产规模不大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随着工厂的扩张和铁路专线的修建,他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糟,以致慢慢地他们15户人家成了被化工厂包围的“孤岛”,水电线路也无从解决,于是他们回到了父辈的生活方式,关家厨房里总放着七八个10升的小水桶装水,隔壁毕大姐家则是十多个大号的饮料瓶,到了晚上靠蜡烛照亮,走路得顺着铁道边的人行小道。
    据村民介绍,随着石化建设逐步增加,村民的土地不断减少。贾家堡的村民王师傅自嘲守着“原子弹”种着“三边地”。所谓的“三边地”即化工厂厂区围墙边、管道边、路边的土地。由于周边厂区排出的废水和废气,农作物要么长不出来,即使长出的蔬菜也受到了严重污染,在市场上出手时很少有人问津。
    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因为重点化工项目建设的实施,这个起源于明清年间的村落,便逐步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大片耕地上建起了一排排管道和一座座球罐,一列列火车巨龙繁忙穿梭在专用线上。
    目前,集炼油、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一体,这里也成为中国西部地区{zd0}的石化生产基地。兰州石化分公司拥有原油年加工能力1050万吨,并具备相配套的二次加工能力,能生产汽油、柴油、煤油、合成橡胶等400余种石化产品。
    工厂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一些利益,从上世纪80年xx始,兰化就陆续就地安置剩余劳动力,所以如今的桃源村几乎家家都有子女在兰州石化分公司工作。贾家堡的王先生介绍说,截至2008年,按照兰州市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相关规定,整个村子村民已全部办理“农转非”,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每家还保留了一些“三边地”。
子夜时分
违规探测放射源
有村民认为辐射导致脱发
    记者在化工厂门前的警示牌前看到,上面写着,“如罐区发生重大泄漏,疏散时要逆风而行”、“请周边居民不要在罐区围墙边修建房屋,球罐如发生爆炸,冲击力将有可能摧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大门东西400米外就是村民住宅,几十条管道架在空中从村民家院墙旁通过。走在村里,总能闻到怪味,村民王师傅说他们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最让村民气愤的是,有人在子夜偷偷地用放射性同位素违规作业。
    2006年4月下旬的{yt},子夜时分,43岁的村民陈秀英出门倒水,发现门前有两个黑影慌里慌张躲躲闪闪,用手电筒一照,看见对方居然身穿防化服,手里拎着仪器。陈秀英知道对方不是坏人,赶紧喊来了邻居,在众人的质问下,对方如实说是“探伤”的。因为在厂区生活了几十年已称得上“久病成医”,陈秀英立即意识到为什么自己总是脱发严重。事后经过多次交涉,负责该项作业的吉林某探测公司终于书面承认,在302分厂北门外预制平台“探伤”时,使用了se75“探伤”设备。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se75属Ⅲ类放射源,该条例第34条规定,“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据了解,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yj}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记者请教有关专家得知,安全预警与射线源的强度有关,应经过计算才可以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此类放射源,安全距离至少应在50米以上。据介绍,同位素射线无损探伤是管道维护中经常采取的手段,但附近村民说,之前从未得到相关的通知或警告。记者在路边的一个电线杆上发现了一张《路边射线作业审批表》,但上面并没有盖公章,根据上面的电话号码联系,电话始终被转换至忙音状态。
    1月10日,在一家化工厂打工、租住在桃源村5社的张小平找了两辆三轮车开始搬家,尽管此处的房租非常便宜,但经历了1月7日的恐慌之后,他还是觉得与节省那点钱相比,自己的命更重要。
    张小平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让隔壁李军夫妻拿不定主意。爆炸发生当天,夫妻俩受到惊吓,当晚无奈只好找了旅馆“xx”了一回,这几乎相当于两人一个月的房租。
    年轻人不愿继续住在桃源,于是空出了许多房屋,但要适应村子周围的恶劣环境确实需要勇气和胆量,所以即使房价很低也很难招来房客。
饮水隐患
罐体威胁兰州市区供水
环境风险排查验收自相矛盾?

    1月10日,在兰州石化分公司西边黄河滩上的西固码头,十多个老年人祈福放生鲶鱼。据其中的张老先生讲,此处距离兰州市自来水公司取水源很近,近些年黄河水的水质确实有了很大改观。
    在广河路300米宽的“走廊”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百余个物料罐体,其间还竖着一块甘肃省人民政府立的警示碑,原来此处属于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据了解,此碑下面2米左右就是兰州市自来水公司一水厂至二水厂的自流沟。1997年7月颁布的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规定,“兰州市自来水公司自流沟边线两侧25米的陆域为城市生活饮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油库、加油站”、“禁止建设居民点和商业网点”。
    据了解,水厂输水用的自流沟投用五十多年来,被称为兰州市供水系统的生命线,但是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法规不健全,土地使用疏于管理,自流沟两侧出现了违章建筑、人为污染等,影响了安全供水。
    更令人惊讶的是,据《兰州晨报》报道,2007年8月,兰州石化分公司要求雨污排水管道穿越自流沟,在未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强行开挖穿孔施工。该报道没有提及所造成的后果,但当地居民讲曾发生过该段自来水被污染的事故。
    2006年6月,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对107个石化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排查,结果显示,兰州石化投资3.5亿投入试产的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项目中,“装置周边卫生防护距离内有违章建筑,形成零散农民居住区”、“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不够完善”,要求其在2006年底前对装置边界的20余户居民进行搬迁。
    但在当年7月初环保总局环评司发布了《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的通知》,其验收公示材料显示,“公众意见调查98%的被调查者对兰州石化分公司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表示基本满意”。
    日前,记者就此致电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询问,得到的答复是当年负责此公示项目的联系人楼平已退休,具体情况尚须查阅资料后答复。

郑重声明:资讯 【兰州西固桃源:被化工厂包围的村庄-游游荡荡的眼睛-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