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波斯地毯记录伊朗的传统与变迁| 博百优

  本报记者简工博

  两千年前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他们引以为傲的地毯传到了中国,如今在上海世博会的馆中,精美尽伦的地毯同样成了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昨天伊朗馆迎来国家馆日,前来参观的世博观众们通过这一幅幅地毯杰作,寻找着传统与变迁。

  步进伊朗馆,左侧墙壁上悬挂着一副巨型舆图,上面用橙色线条醒目地标记出举世xx的“丝绸之路”。斑驳的舆图,诉说着伊朗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足迹。一楼大厅里,陈设着一张地毯的织机,上面缠绕着各种地毯用的原料,参观者可以亲手触摸到这些毛料。顺着台阶拾级而上,是一块块精美的波斯地毯,每一块都价值不菲,大多数以万计,而编织时间也都需1年以上。位于二楼的展厅内,一块罩在玻璃框内的地毯长仅22厘米,宽不过17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块波斯地毯,其价值却高达380万元。原来这块地毯全由蚕丝制成,上面的图像都是通过放大镜放大,耗时至少20年。

  据先容,xx的波斯地毯系全手工,这也是其价值不菲的主要原因。xx的波斯地毯都是由分散的家庭作坊,没有产业流水线,往往需要制作者付出巨大的耐心,一块长3米、宽2米的地毯,均匀制作时间至少3年。

  波斯地毯的制作工艺与波斯文化密不可分。地毯上的花纹都是取自伊朗人的日常生活,比如波斯建筑、文字、动物和植物等。在编织上更是讲究手法,耗时巨大。在染色技术上,采用的都是从植物、昆虫中提炼出来的自然颜料,地毯的颜色经久不变。由于地毯融进了古老的波斯文明,已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品,记录着传统与变迁。记者发现,这些精美的地毯上,除了传统图案,也有不少反映人与动物的现代写实图像。

  伊朗馆的整个展厅分为三个部分,除了历史,还有先容伊朗的现状和未来。伊朗馆主题为“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为了呼应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展馆重点表现伊朗城市和乡村互相照映的独特魅力。

  位于伊朗馆一层巨大的球形展厅内,展出了不少伊朗在科技方面的探索。最吸引参观者的是一架没有琴弦的竖琴。这该如何演奏?只见工作职员按下琴身上的按钮,14道红色光束从琴上端射出,手指拨动“琴弦”,竖琴就会发出相应的声音。原来,这是一架高科技激光竖琴,原本放在伊朗的科学馆里,此次展出主要是为了激起青少年对音乐和科技的爱好。


添加网摘:


温馨提示:


发表评论

您的昵称 *

您的邮箱 *

您的网站

郑重声明:资讯 【世博园波斯地毯记录伊朗的传统与变迁| 博百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