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风流(2010第三号)

尴尬风流(2010第三号)

2010-06-05 15:46:19 阅读40 评论12 字号:

尴尬风流(2010第三号) - 小红 - 小红的博客

尴尬风流(2010第三号) - 小红 - 小红的博客

图/谢春彦

    文/王蒙

  谁的花

  老王被一个老友邀去住豪华花园别墅。老友的儿子混得好、成了大款,其父分享了他的财富果实。老王为别墅园中一株盛开的野蔷薇而陶醉有加,流连赞叹不已。他说:虽然它的花朵不像牡丹那么大,它的颜色不像月季那么鲜艳,它的品质不像郁金香那么高贵,它的格调不像兰花那么雅,可它就是自然、随意、漫涣、如行云流水、如原生态歌唱……

  老友皱了一下眉说:“您看错了,那是隔壁邻人家的花园……”

  老王道一声惭愧,有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的感觉。他无趣地干笑了两声,懊丧得很。

  然后整整{yt}他自言自语:“花是为看的,你在自个儿的园子里种了花,好看,当然好。邻居紧紧靠着你,在他的园子里种了花,也好看或者更好看,让你欣赏,让你感动,让你高兴,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没有付出劳动,花园不在你的名下,这又有什么计较呢?你已经得到了赏花人的愉悦,春天的享受啦,这是天赐、这是春恩呀,为什么你会不快呢?花园分你的我的,花香花色还要分归你归我吗?春花秋月,碧海青江,野鸟蝴蝶,朝霞落日……这些都不属于你,你难道不因之而愉快而满足吗?”如此这般,想过来倒过去,老王想出了一身汗,并且开始有起痱子的感觉。

  老王“思想斗争”了半天,{zh1}把上述想法对朋友坦白讲了。人老了变得老奸巨滑,话到嘴边咽回去,这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倚老卖老、顾虑日少、直言日多,则是一种更大更好的可能选择。

  朋友一开始脸红了一下,嗫嚅了一会儿,说:“话是这么说了,然而……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呀,如果……这个这个……关键是要有自己的劳动啊……”

  一提劳动,朋友立刻转危为安、绝处逢生、化被动为主动了,他变成了提倡劳动生产,而老王不免涉嫌鼓吹不劳而获了。

  老王苦笑。

  老王后来一再反省,其实他也是靠不住的,如果是他有一套别墅,他也会有我的花园我的花儿的念头的。人的这种恶劣的私有观念啊,哪个猴年马月才能有所克服淡化呢?

  谁浪费

  老王的儿子在老王过生日的时候买了一件进口豪华电子血压计,美丽包装、熠熠生光,送给了老王。老王拿它试量了一下,觉得很好用,但也没有觉得是多么必要。过生日嘛,孩子的礼物,老王一再道谢。

  又量了几次血压,怎么忽高忽低起来了?他去了医院量,基本正常。医生说,那种电子血压计,并不准确,有疑难还是要进医院看医生。

  再回去以后,老王就不再怎么问津于电子血压计了。过了一段时间,儿子来看老爸,问起电子血压计,一试用,电池没有电了,打开,坏了,电池漏汤了。

  老王与儿子都极沮丧。儿子一面采取紧急措施:用布蘸上煤油清洗,一边抱怨父母不爱惜先进保健进口高科技器具,造成了财富、科技、儿子孝心的全面浪费与生活质量的下降。

  老王也很心疼,但他理亏地论说:购买这样的可有可无的数千元的东西本身就是浪费。因为你浪费了,我必须不断地用,不断地更换电池,就更是新的浪费!这就变成了可持续浪费、多米诺骨牌型浪费……

  儿子发了狠,擦净设备,成批购买了五号电池二十余枚,请二老每天量血压二至三次,并记录下来,作为家庭作业。

  老王感叹不已,当人类浪了费,就必须接着浪费。否则,更加浪费。当人类由于不愿浪费而造成更加浪费以后,不如干脆浪费下去。如无浪费,岂有浪费?岂无浪费?岂不浪费了国家民族大大发展生产力与商品涌流的可能?岂不堵塞了大多属可有可无的商品的生产经营?如有浪费,岂能不浪费?如不浪费,岂不更加尤其浪费?管他浪费不浪费?

  而儿子的名言是:您啊,您这一代人哪里见过浪费?再说,那根本不叫浪费!

  谁走了

  老王睡得很好,梦见了吃饭。一边吃他一面想,这不是老家农村的饮食吗?这么好的嫩榆树芽子,这么好的小米……忽然又变成了红烧肉了……忽然又变成澳大利亚龙虾了……忽然又变成烤白薯了……

  吃着吃着,来了信儿,小李子走(去世)了。

  老王大惊,这不可能,除非是做梦。小李子一直身体健康,心情开朗,工作顺利,家庭和睦,没有走的任何一点诱因,只有幸福快乐、步步高升的足够理据。

  不是那个小李,不是你熟悉的那位小李子,是美国那个小李子……是国贸大厦那位布鲁斯·李,不错,与李小龙同名的……是河北山东卖扒鸡的那个小李子……

  老王醒过来了,一身的惊诧。同时也为自己梦中仍然大吃而快乐,食欲好,对于老年人来说当然是喜讯。

  第二天一醒,他就给他熟识的小李子发了短信,他也接到了小李子的回信,二人互相问候,热情礼貌,提供了和谐社会的忘年友谊范本。

  老王仍然不无惆怅,他相信在前一夜,肯定有不止一位小李子走了,还有小张子老赵子约翰乔治玛丽娜们呢,他、她可能是定居加州,可能是移居拉美,可能是一步没有离开过故乡,可能是空怀了一番壮志,也可能是长寿人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禄寿考、三星高照,最终含笑而逝。

  老王为自己补充说,小李子应是走了的那个人的小名,他虽然年逾百岁,最亲近的人仍然称他为小李子。例如当年的李莲英,西太后可不就一直叫他小李子?

  秘密

  一个老友去世了,朋友中传出一个离奇的故事:

  说是那人去世后,他的孩子将父母的原住房出租——他们的母亲更是早已经作古了。新房客发现了一大篇字纸,包括许多成语俗语熟语,都不是好话。如下:

  凭空捏造、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节外生枝、画蛇添足、不合逻辑、前后矛盾、李代桃僵、无中生有、无端生事、无事生非、忽东忽西、忽左忽右、闭门造车、装腔作势、装神弄鬼、泼洒狗血、空洞无物、低级趣味、诲淫诲盗、故意拖延、自作多情、半瓶子醋、张冠李戴、吹牛冒泡、假情假意、不懂装懂、信口开河、胡编乱造、错讹百出、酸文假醋、含糊其词、故作高深、虚情假意、吞吞吐吐、东拉西扯、东拼西湊、似曾相识、改头换面、旧瓶新酒、假冒伪劣、疯疯傻傻、无病xx、狗屁不通……

  他的亲友们对此纸所写内容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不同的见解:

  1、赶巧了,他由于老年无事可做,胡写八写,并无含义,不必解读,谁解读谁有病、责任自负。

  2、他患了些老年性躁郁症,接近老年性精神分裂,值得老龄办与老年学会研究,全社会要改善老龄工作,关心老人心理健康。

  3、他对社会风气、文风学风有看法,但态度偏激,立论片面,才写了上述负面词语。

  4、他常看肥皂剧,看多了腻歪,不看歪腻,乃积腻成歪疾,遂有上述奇文出现。

  5、他常读市井小报,读多了积怨自然多。

  6、他常读小说杂志,常常发表九斤老太式的关于当今文学事业一代不如一代的评论,乃成此纸。

  7、现有所谓愤青之称谓,老年中亦不乏愤老,这与肉食过多,蔬菜不够有关。他早已在三十年前过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属于腐朽废物。牢骚太盛成时尚,风物决不放眼量,此乃例证。

  8、他年轻时教过中学语文,对于各种四个字的话语极有兴趣,有所回忆,也算怀旧。

  9、他热爱传统文化,一心弘扬国学,但他志大才疏,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限于四个字与六个字、叫做四六句的套话。

  10、他对他的老上级某主任有意见,无从解释宣泄,书此纸。

  11、他老年贪杯,醉后瞎写。

  12、练习书法罢了,你他娘地瞎分析个啥?

  13、……

  小屋里的幻觉

  老王与老同学聚会时听说了一事。他们当中的校花、名媛柳云锦老年惨祸,丈夫刚刚离世,独女又遭车祸,祸不单行,着实可怜也。

  一片唏嘘,几个人表示要去看望,什么叫老?见一回少一回了。

  老王也联系好,买了盆兰花,带着去看望老校花。

  看到当年的美女转眼间变得苍老憔悴,老王几乎老泪纵横起来。当初的云锦,如今已经好比一块“铺扯”(烂布)了。

  说这说那,呆木的老王,不知哪儿来的灵感,向云锦建议:“你不妨换个住的地方,寻找个新的感觉……也免得触景生情,增添苦恼。”

  想不到的是柳云锦给他讲起了她的离奇的遭遇。她说,他们家有三间卧房,在她变成了孤家寡人以后,她自己折腾,换着三间房睡,发现最小的六平方米的那间屋,她只要一进去,就会听到似有似无的说话声,那声音一会儿像她先生的,一会儿像她女儿的。夜深人静以后,她在这间屋能与逝者的魂灵交谈几句……

  说得老王心惊。他含含糊糊,应付了几句,告辞了。许多天老王反而有些不安,他找到了一个同事的孩子,心理辅导师,说了此事,辅导师说,情深生幻,亦属人之常情,不足为奇。但应该多与她接触,使她逐渐摆脱幻影,正视现实生活,安度晚年。心理师向老王介绍了一些民政部门指导的养老院、老年公寓、晚霞工程等,建议老王引导柳老太住进去,免得过分的孤独引起疾患。

  老王想了想,自己又不是她的什么近亲密友,不便多事,便没有再管此事。

  却又老有点不放心。

  电视剧

  老王与几个老人一起交流老年生活。一个说,现在只有业余,没有本业啦。

  一个说:“挺轻松的,退休以后,我出国旅游已经好几次了,不退休,怎么可能?”

  一个说:“我一直在画画,我的孩子正帮助我活动,近日要举行一次我的画展呢。各位老哥可别忘了给小弟捧个场呀。”

  更多的人说是白天还好,常常会会朋友,经常交谈的话题是当年他们年轻时社会风气怎么好,现在怎么不好……说了白说,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有该说的不说,憋出病来就晚了。

  晚上呢?有的说一到晚上就打盹,一躺下就清醒了,睡不着了。

  {zh1}结论是晚上看电视连续剧{zh0}。老王说,看电视您别较劲,爱看就看,不爱看就换台,合理的情节您就感动,不合理的情节您就哈哈大笑。庸俗的地方您也就跟着庸俗那么两下子,谁无凡俗?谁无平庸?大丈夫能屈能伸,能雅能俗。看完庸俗情节您还可以批判它嘛,看完不合情理的情节您也可以表示义愤嘛。批了愤完了,您该随和仍然随俗嘛。开会时候您照样慷慨激昂,就反映这方面的意见不结啦?反正批文艺界最保险,批文艺您是一本万利……您越是批得厉害,您才越拔份儿哪!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尴尬风流(2010第三号)】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