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赖耶、阿赖耶识、圆成实和如来藏- 唤醒迷梦的日志- 网易博客

关于阿赖耶、阿赖耶识、圆成实和如来藏

2010-06-12 14:15:02 阅读3 评论0 字号:



问:阿赖耶、圆成实和如来藏是否是一体的不同名称呢?

 

辅导员A法师回答:

阿赖耶与如来藏的关系:虽然〈密严庄严经〉中说:“如是阿赖耶,恒具如来藏,佛说如来藏,名为阿赖耶。”

然此经之密意并非指此二无别。〈殊胜金刚经〉中云:“阿赖耶转依为本体法身。”〈灭尽四大续〉云:“阿赖耶净乃法界。”

此“本体法身”与“法界”即如来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云:“对此也有种种异名,诸如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无始善法界,如来藏,佛性,心之自性光明,法界,实相真如义,自性清净之真如,智慧到彼岸等。”

由此,我们已了知阿赖耶和如来藏的关系,阿赖耶又分本性真实义阿赖耶和种种习气阿赖耶,所要清净的是指“种种习气阿赖耶”,“种种习气阿赖耶”是从“彼上具有习气之轮回八识聚分而言”此八识从三清净地起,分别转依成五智。也有论师将阿赖耶净乃法界的境界安立为第九识:无漏识,此即如来藏。

圆成实即“无欺惑之胜义。”分二:“从能境上来讲是无倒圆成实智慧,从所境上讲是无变圆成实真如。在现相实相不二的时候,无倒圆成实的境就是无变圆成实实相。这就是清净大涅磐的境界。(〈辨中边论讲记〉益西上师讲解)”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了知,此圆成实亦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的另一个别名。

 

问:

顶礼上师三宝!

顶礼辅导员!

阿赖耶有两种分类,如来藏也有清净了客尘的光明部分和没有清净客尘的情况,那么是否可以对应阿赖耶的两种呢?而圆成实相对此二者来说则可称为两者清净时候的情况,也就是本性真实义阿赖耶和如来光明藏,这样的说法对么?

答:

清净了客尘的光明部分可对应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没有清净客尘的如来藏应该对应的是分基阿赖耶。种种习气阿赖耶是指八识聚,虽然其本体是本性真实义阿赖耶,然其自身仅为客尘,因为已经分开之故。圆成实如前所述,可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之异名。

 

问:

顶礼上师三宝!

顶礼辅导员!

没有清净客尘的如来藏应该对应的是分基阿赖耶

请教辅导员基阿赖耶与种种习气阿赖耶的差别是什么?

答:

分基阿赖耶就是阿赖耶,阿赖耶的概念您是否清楚?是第八识,含藏识,或叫八识田,阿赖耶从第八识的空分安立,阿赖耶识是阿赖耶位之识,从明分上安立,阿赖耶分管储藏,阿赖耶识起作用,只是在其上分类时,称为分基阿赖耶。因为阿赖耶包括了两种分类,故对应客尘尚未清净的如来藏,而种种习气阿赖耶只是轮回之基,是八识聚,是客尘,且已和本性真实义阿赖耶分离之故,所以,种种习气阿赖耶不能对应客尘尚未清净的如来藏,不包含如来藏之故。

 

附录:相关资料

选自《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心性圆成实法身,然以无明之执著,

所生遍计之串习,迷现不净依他起,

执著心境之二取,由此自生无量苦。

将证不变心性义,修持圆成实正道,

诣净依他起刹土,弃离有城得休息。

《瑜伽师地论》中宣说了三大宗义,即遍计所执法、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圆成实也分为无变圆成实与无倒圆成实两种。其中:

(一)无变圆成实:是指无论迷乱或未迷乱时自性清净法性本来具有的空性,前后无别而存在,即本性实相。依此而言,空性也安立为三种:自空、他空、自他空。自空又分为离自相自本体空与遍计自本体空二种。离相自本体空指无而显现如水月;遍计自本体空是指虽无自他分类却不舍任运自成之法。他空分不具他空与异名他空。自他空也分两种,即具二差别空、声义自相空。

此心之法性光明如来藏的自性无有一切过患,具足功德之相,从本体清净分而言,超越功过破立;所显现的白红等各种迷现垢法以及此等分别念八识聚本性无有,所以本体也是空性,诸如柱子、瓶子以差别而言也是空性并具有过患分,但从本体清净而言,也是超越功过破立的;诸道亦是自本体空,并具有功德过患之分,从本体清净而言远离功过;究竟清净时一切过患习气荡然无存,因为已现前了如来藏所有的功德故而不空,从本体清净方面而言超离功过破立。总而言之,自空是指任何法之自性无实有,若分类则有离相自本体空与遍计自本体空两种。离相自本体空:是指无有任何相状如兔角,于迷乱者前显现却是本性或实际无有如水月般的空性。遍计自本体空:是指所命名的名称、词句、文字都仅是以心安立的,无有外境自相。例如,为孩童取名狮子时其名为狮子,义为具有鬃毛的动物,但此名义在孩童的身上何处也不存在。虽然能知的名称不在所知的意义上,但具有能力的一切名称皆可名为遍计自本体空。

他空是从一法上不存在他法而立名的。若分类则有不具他空与异名他空两种。不具他空是指太阳上不存在黑暗,或者柱子、氆氇等物体上无有太阳之一切其他自相法;异名他空是指对所谓的太阳取名为能明、七马等不同名称。如是一切分摄的种种名称实际上也未触及太阳的自相,因此名为异名他空。

自他空是指某一法上自他二者都不存在。若分类则有差别遍计空与义自相空两种。遍计空是指所谓之迷乱轮回的蕴界处等三界一切法自相是空性,因是心安立之名言名称故。自相空是指因无有自相故二者皆不存在如石女儿或阳焰水,以及自性虽无实有但显现不灭而明现如清净依他起之两种空性。如是三本体若分则有六空,这些也全可包括在本体清净之所说空与离思方式之差别能说空二者中。因此,应当以如是方式证悟诸法空性。有些言说无有之断空派不知空性之理,与顺世外道的观点相同。有些说此空、此不空之空见派是持相似空性的常见者,与声闻缘觉的观点相同。所以,切莫依止这些堕于常断边的宗派。

(二)无倒圆成实:是指解脱正道,证悟真如实相后不舍现分而于世俗谛中积累福德资粮;观想空性而于胜义谛中勤修离一多如虚空之法性智慧资粮。《瑜伽师地论》云:“所谓之无倒,道谛真实摄。”总之,通达心性光明不变之真如,并证悟诸法仅是假立实则空性后,如果精进修道则将xx转依或彻底清净诸遍计执著心之不净迷现,从而趋至本地,圆满现有身语意无尽庄严轮清净刹土。这以上是将一切教法合而为一进行阐述的。

所依无记阿赖耶,如镜无念本体上,

不分别境明清识,作现基故如明镜,

彼中执境五根识,自体无念如镜像。

其后二取辨境识,刹那于彼执不执,

辨别彼即染污识,不辨别彼为意识。

 

轮回与涅槃之诸业均以种子的形式存在于阿赖耶上。《文殊净智经》云:“阿赖耶乃一切基,轮回清净涅槃基。”也就是说,所谓真如法界中的阿赖耶作为分基是指于何者也不分析之无记法。从依于其上或其本性中的本来觉性无为法任运自成之自性分而言,称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无明作为基,即从存在彼上具有习气之轮回法八识聚分而言,称为种种习气阿赖耶。一切善不善业之有为法皆依靠它,因此显现各种苦乐。也就是说,随福德分之一切因果依于阿赖耶;随解脱分之一切善法也同样依赖于阿赖耶,而它的离垢之果依于佛性。

广说彼等之理:

无记法的阿赖耶上,存在有轮回因果不善业、随福德分之微善业、涅槃所离之因——随解脱分善业、现前所有证道之菩提业等一切业。道地所摄的随解脱分善业也是暂时之有为法,故以离因的方式存在于种种习气阿赖耶上,它的离果依于如来藏,如遮日之云清净分依靠太阳。《宝性论》云:“如地依水大,水大依风大,风大依虚空,虚空非依风,亦非依地水。如是蕴界根,依于诸业惑,业惑则恒时,依非理作意,非理作意者,住于净心中,心自性诸法,不住于一切。”如虚空般自性清净心性上的清净佛刹及本来具有的功德等无始善法界,以二种佛性的方式存在于离基中,离基即是涅槃之所依。

此处应当了知离基、离因、离果、所离四者。其中离基是指佛性或如来藏;离因即指能清净如来藏上一切垢染的随解脱分善道;离果是指远离一切垢染后所现前的如来藏功德;所离是指依赖于种种习气阿赖耶的具习气八识聚。此等按密宗而言,共称为净基、能净、净果、所净四种。所以说,这四者虽然名称不同,实际上是一体。不清净的轮回识聚与随解脱分的有为诸法均长久存在于无明自性之种种习气阿赖耶上。

从涅槃功德之所依分而言,称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又名为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如宝珠般功德任运自成、无垢、无离垢、本来光明身智无离无合之密意实相;从自性清净分来说,虽可立名为如虚空、无相、空性、无为法等,然而并非是无有一切的断空,而是任运自成身智光明之意趣,也是解脱一切轮回法的空性。《密严庄严经》云:“清净之月轮,恒无垢圆满,因时于世间,分别月盈亏。如是阿赖耶,恒具如来藏,佛说如来藏,名为阿赖耶。不晓此愚者,以自习气力,见其异苦乐,业感烦恼相。自性净无垢,功德如宝珠,无迁亦无变,彻知而解脱。”弥勒菩萨云:“于此无所破,所立亦毫无,真实见真性,见真性解脱。”对此也有种种异名,诸如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无始善法界、如来藏、佛性、心之自性光明、法界、实相真如义、自性清净之真如、智慧到彼岸等;从所依之基、来源、离因等作用分而立名为不可思议。

此外,就心性上存有轮回习气分而言,称为种种习气阿赖耶。为什么呢?因为善、不善、解脱、涅槃之业本来即无有自性,但它能作积累忽然所生之诸业的所依,即善不善业均依赖于它。

阿赖耶之本体是愚痴故为无记法。有者认为阿赖耶非愚痴性,因它既作为所有五毒之所依,又是涅槃之所依故。这也仅是因为他们未懂得本义而已。为什么呢?此愚痴并非是五毒的愚痴,而是以最初迷乱为轮回时的俱生无明而立名愚痴的。所谓的“是涅槃之所依”也需要观察。因为阿赖耶不能作为本来清净与净除一切客尘之具二清净的佛陀智慧及如来藏之所依,因阿赖耶尚需转依故。如《殊胜金光经》云:“阿赖耶转依为本体法身。”《灭尽四大续》云:“阿赖耶净乃法界”。

种种习气阿赖耶不是佛性之所依,因为一切垢染于其中是以离因的方式存在,或者与彼是能依所依的关系。因此说,种种习气阿赖耶仅能作为修道而成就菩提的福慧资粮有为法之所依而已,因二资为道谛所摄,故安立为欺惑无常性,这也是由于它依赖于种种习气阿赖耶的缘故。

 

问:那么众生的如来藏是不是同一个,是共有的?

答:《宝性论》中以三种理论成立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此一切众生即一切有情,含识,含灵,凡有神识,均有如来藏。如前文所引,此如来藏即指阿赖耶中的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您的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讲:

胜义的角度:众生和佛皆不成立,更何况说众生各自的如来藏一体或他体。所以是非一非异。

名言现相的角度:在差别的万法中,众生各自的心识等可以以他相续别别而假立。故,如来藏亦非一体。

《佛教问答录》言:“就佛而言,没有自己与众生是他体相续之念。如在《中论》里说:‘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磐。’《释量论》上说:‘瑜伽证悟不思议。”由于具有与真如法界一体无二的究竟转依智慧,所以佛智与其他一切诸法的关系不可言说,以一体他体的的方式均无法衡量,xx超越一切戏论,是不可思议。”

 

问:阿赖耶有两种分类,如来藏也有清净了客尘的光明部分和没有清净客尘的情况,那么是否可以对应阿赖耶的两种呢?而圆成实相对此二者来说则可称为两者清净时候的情况,也就是本性真实义阿赖耶和如来光明藏,这样的说法对么?

答: 清净了客尘的光明部分可对应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没有清净客尘的如来藏应该对应的是分基阿赖耶。种种习气阿赖耶是指八识聚,虽然其本体是本性真实义阿赖耶,然其自身仅为客尘,因为已经分开之故。圆成实如前所述,可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之异名。

以下是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对阿赖耶和阿赖耶识的解释,希望能帮助您理解这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

“轮回与涅槃之诸业均以种子的形式存在于阿赖耶上。《文殊净智经》云:‘阿赖耶乃一切基,轮回清净涅槃基。’也就是说,所谓真如法界中的阿赖耶作为分基是指于何者也不分析之无记法。从依于其上或其本性中的本来觉性无为法任运自成之自性分而言,称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无明作为基,即从存在彼上具有习气之轮回法八识聚分而言,称为种种习气阿赖耶。一切善不善业之有为法皆依靠它,因此显现各种苦乐。也就是说,随福德分之一切因果依于阿赖耶;随解脱分之一切善法也同样依赖于阿赖耶,而它的离垢之果依于佛性。”

以上这一段宣说了什么是阿赖耶以及阿赖耶的两个分类。

“积业之门是意根及五根门;能积是染污意识、思善意识与中等意识,积于何者上呢?积于阿赖耶上;具有促成彼等增加、积累、减少等作用的是阿赖耶识。如坚慧论师于其所著的《经观庄严论广释》中说:‘意与眼等五根乃业之门,故为趋入之所依;思善、不善、中等之意为作者;色等六境为所作;阿赖耶识起作用;阿赖耶乃所依如处所或房室。’”

这一段讲了阿赖耶和阿赖耶识的区别。

阿赖耶识是阿赖耶位之识,此二者(阿赖耶和阿赖耶识)是一个:一者从空分安立,一者从明分安立,如《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言:“阿赖耶识起作用;阿赖耶乃所依如处所或房室。”有位法师这样解说阿赖耶:”它只是一个仓库,啥也不干。”

意识从阿赖耶识中产生的道理,《中观庄严论释》说:”犹如大海般的阿赖耶识具有使波浪般的从属的七识生灭的能力或习气。”

按上师对《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讲解:由阿赖耶识中产生的七识,每一识都具有阿赖耶的部分和阿赖耶识的部分。

按《唯识开蒙启示》:“心意识三,体一名异”心指第八识,集诸种子起现行故;意为 第七染污识,恒审思量故;识为六识,了别六尘粗显境故。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阿赖耶、阿赖耶识、圆成实和如来藏- 唤醒迷梦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