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大招风:对手欲击苹果iPhone软肋- 孙永杰的博客
?

  虽然近日苹果新的iPhone4的发布让业内看到了苹果不断创造价值的能力并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但中国有句俗话:树大招风。其实当苹果日益成为业内焦点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借此不断提升自己品牌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但另一方面,其自身(包括合作伙伴)的软肋也会更容易被对手所发现。例如最近苹果在智能手机主要竞争对手Google Android阵营的主力厂商HTC、摩托罗拉、Verizon Wireless及Sprint就已经或即将发力来挑战当下正红的苹果iPhone。

  首先就是日前美国第三大移动电话运营商Sprint与HTC合作发布的{zx1}的HTC Evo 4G手机。在这款智能手机中,HTC借鉴了苹果的策略,除了性能和使用体验之外,也非常重视手机的外观设计。据称该手机的外观设计是其在2008年并购的它的One & Co设计公司。更重要的是它支持{zx1}的4G网络,这使得在与苹果的iPhone执行相同的诸如互联网应用和观看网络视频时的速度比iPhone更快,体验更好。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其上市销售的头{yt}就预计销售了32万台。

  其实笔者认为,在这里支持4G网络的HTC Evo 4G手机本身的热销从一个侧面再次击中了苹果iPhone的软肋,即之前由于苹果iPhone的热销和大量的应用,其合作伙伴AT&T的带宽一直被用户所诟病。期间尽管AT&T通过投入来改善自己的网络设施和环境,但始终未能取得用户的满意。而由于苹果iPhone与AT&T的合作关系,这种用户的不满势必会折射到苹果的身上,影响用户最终在iPhone上的体验。更令笔者担心的是,在硬件设施改善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AT&T近期推出了新的资费政策取消不限流量数据套餐。这虽说是AT&T面对流量过大采取的软硬兼施的无奈之举,但取消不限量数据套餐的做法还是会间接伤害苹果iPhone的用户,这些对于苹果iPhone未来市场的拓展和竞争都是不利的因素。

  面对此尴尬处境,也许苹果不久的将来真的要结束与AT&T{dj2}合作的伙伴关系了。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是否是苹果的本意?也许有人认为多一家运营商,苹果的iPhone会多一个销售的渠道,应该是好事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多家运营商同时销售苹果的iPhone,先不说由于各家计费不同而可能导致的iPhone最终价格的不统一,使得用户的选择产生困惑,用户还有了与这些运营商销售的其他厂商智能手机直接对比的机会(例如费用),{zh1}的结果不排除用户在多家运营商间的迁移,很可能是背着抱着一边沉,但在这之中,苹果的销量和利润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有就是多家运营商的网络环境存在的差异,反映到苹果的iPhone应用上,也会给用户造成体验上的不同,而这是苹果最不愿意被看到的。但是HTC与Sprint合推的HTC Evo 4G手机似乎正在给苹果和AT&T出现的这个软肋施加压力。

  除了HTC与Sprint的合作外,前不久摩托罗拉与Verizon合作推出的Droid手机取得的不俗的销售业绩也令苹果感受到丝丝寒意。更让苹果未来担心的是,近日,摩托罗拉宣称下半年将会发布一款搭载2GHz处理器的Android手机。众所周知,目前的智能手机采用的处理器的主频多是在1GHz左右,包括苹果{zx1}的发布的iPhone4采用的自家A4处理器。但随着苹果新的iOS系统支持多任务,对于处理器性能的要求势必会增加,所以要保持多任务下用户的体验不变,甚至更价的话,处理器的性能至关重要。也许摩托罗拉正是看中了苹果iPhone随着应用发展可能在未来会出现的性能上的软肋,所以才会以性能作为另一个突破口来挑战苹果。接下来,摩托罗拉会采用谁家的处理器?是继续采用采用高通的,还是英特尔的?实际情况是,目前高通尚未有这样的产品,只是最近才发布了{sk}用于智能手机的1.2GHZ的双核Snapdragon芯片。其实,在移动领域,英特尔{zx1}的基于凌动 Z600系列芯片的Moorestown平台已经达到了1.9GHz,性能是高通Snapdragon芯片的两倍,而功耗也已经相差无几。其实面对未来随着应用可能出现的性能上的软肋,苹果也面临着选择。是在这个过程中继续研发和使用自家的处理器,还是选择另一个合作伙伴?这些也许应该在苹果的考虑之中了。

  但从摩托罗拉要发布采用2GHz处理器的Android手机计划看,它已经预见到了苹果iPhone未来会出现的这个软肋,而希望借此先发制人。

  所以笔者认为,看似一路顺风顺水的苹果,其软肋还是存在的(现在和将来),从近期对手的行动上,这些软肋已经为对手所发现和预料到,并已经开始有所行动,那么将来到底对手能否凭借这些软肋给苹果一击?苹果能否从容应对?答案自在市场中。

文章发表于 .

?
郑重声明:资讯 【树大招风:对手欲击苹果iPhone软肋- 孙永杰的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