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0。星期四。3岁6个月+。
以下主要部分是5月中旬写的,当时儿子还没满3岁半,所以想着再补充完善一点。因为工作上的调动以及家里的一些事务,一直拖到现在。粗粗看了一遍,感觉结构上有点混乱。无所谓了,能够达到记录成长的目的就行。
3岁4个月,哥爸爸和姐妈妈。
上次说到儿子叫我老妈,我反对,于是他自创“老妈妈”一词,过了几天,“老妈妈”有了升级版。有{yt},儿子突然叫老公“哥爸爸”。老公一时没反应过来。我突然记起,儿子2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阿姨让他叫我吃饭,他就叫“小姐妈妈,吃饭。”因为平日里,阿姨都是这样叫的“小姐,吃饭。”现在的阿姨小陈是陕西人,比我小,按照北方人的习惯,叫我“姐”,叫老公“哥”。这应该就是 “哥爸爸”和“姐妈妈”的由来。
3岁5个月,银属。
儿子缠着我玩三只小猪的游戏。当然是我扮演那个最终掉进滚烫的热水锅里的大灰狼,他则是搭了坚固的砖瓦房子又聪明的猪小弟。猪大哥的草房子一口气就吹倒了,猪二哥的木房子,两口气就吹倒了…玩过游戏后,儿子拿了几个硬币,叠在一起,说是造了一座硬币的房子。又问我:“妈妈,硬币的房子能吹倒吗?”我回答说:“应该不能吧。”他继续缠着问我为什么。我就说:“因为硬币是金属啊”。“那银属的房子呢?”@#¥%&…
3岁5个月,绝小多数。
宝:妈妈,狼是好的还是坏的?
妈(突然记起以往的经验教训,按照传统思路,将一些动物一棍子打死,有时会和某些故事里描写的不一样,曾被儿子反驳得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情景):绝大多数狼是坏的。
宝:那绝小多数呢?
妈:……(开始解释绝大多数对应的是极少数,既然是“小”,就不可能再是“多数”,只能对应“少数” …)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类似的“造词”活动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俯首皆是,比如他吃葡萄干的时候会问“葡萄湿”是怎么样的。其实,我想这种“造词”活动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吧。每一个孩子,都在这样的“造词”活动中学会更多的词汇,语言能力不断进步;家长们则不仅享受到了“听笑话”所带来的快乐,更是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中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那份特殊的身心愉悦。作为家长,何以为报?不仅亲力亲为,不仅言传身教,如果我们能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当做送给孩子的礼物,也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份备忘录(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倒过来说,作为孩子人生的一份备忘录,也当做送给老年自己的礼物,呵呵),那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所以,和所有妈妈们共勉:让我们继续做孩子成长点滴的忠实记录者。
再过一周儿子就要3岁半了,按照惯例,该写个小结。这次偷懒一下,就用这篇代替吧。记得两岁以前的小结,从语言、运动、社交等等方面能写一大堆,随着年龄增长,爱好类的东西已经定型,能力类的呢则不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2。这样一来,可以总结的东西就渐渐减少了。所以,2岁以后的文字,可能写得更深入(有点自夸了,其实是罗嗦),而不是面面俱到了。
情绪管理
“两无”(无法无天、无理取闹)情况最近基本没有发生,春节在香港的时候曾集中爆发过。不知是一阵一阵的,还是随着年龄增长懂事了。有时问他,谁是他的好朋友,他会说是“天天”(11楼6岁男孩)。再问他在幼儿园是否有好朋友,还是基本上不回答。再提醒他,“曹文婷”是不是好朋友,有时候说是,有时候说不是。但他还是很喜欢上幼儿园的。
爱好
一如既往地喜欢唱歌。最近唱的歌:《海纳百川》、《男孩》、《天地之间》、西游记主题歌(你挑着担…,叫什么名来着?)。
对迷宫和拼图(尤其是迷宫)仍是极其喜欢。一到书店就要买迷宫的书,恨不得把所有的迷宫书都买回家。迷宫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通过很短的时间就能带来成就感,这可能就是孩子喜欢的原因吧。
与唱歌和迷宫相比,听故事属于比较喜欢。每天睡前听1小时左右(CD),平时我们也会看着书给他讲。
另外,最近重燃了对台球的爱好。让我感觉比较头疼的是买不到合适儿子的台球杆。2岁左右时候,他刚开始喜欢台球,我买的是那种半米多长的桌子,球只比玻璃弹珠大一圈,配套的球杆也很细。后来觉得球杆和球都太小,又在淘宝上淘了一个一米多长的桌子,配套的球和正式的美国堡比小不了多少。但这套球的缺点是球杆太长,90公分,大人用着都感觉差不多,对2、3岁的孩子来说很难把握。这可能也是儿子对台球的热情曾一度锐减的原因。好久没玩,最近拿出来,感觉球杆虽然还是太长,但毕竟人长大了些,对球杆的控制能力增强,所以儿子的兴趣又来了。
差点忘了,最近还迷上了飞行棋,整天缠着我们陪他玩。一开始,好胜心特别强,只能赢不能输,如果我们的飞机把他的“吃”了,就很生气,要求我们退回去。经过几次后,好一些了,也渐渐接受了有输有赢的结果。
能力
语言:1个月前能完整地说出《小黑猪看瓜》的故事。据说是在幼儿园里老师放的磁带。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故事原文,500多字,儿子说得几乎一字不差。还有在家里听的小喇叭的广播剧《日月潭的传说》能说出前面一大段讲故事的部分(后面一部分是广播剧的形式)。总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成人化”和“书面化”。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美丽富饶的台湾岛上生活着好几个少数民族,人们管他们叫 “山包”。“山包”就是我们说的高山族。从前,在高山族当中,有那么小两口,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社姐。对啦,他们还有一只小黄狗。白天,大尖哥出海去捕鱼,小黄狗陪着水社姐在家干这干那。晚上,两人坐在一块儿有说有笑的,小黄狗围着他们转来转去,日子过得挺和美。…”这些话由三岁小儿说出来,其中的“反差”所带来的戏剧效果让我们都非常“享受”,所以我{za}缠着儿子让他给我讲这个故事,而且最喜欢的就是听他说这个开头。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讲故事,其实都是一种简单模仿,所以说“一字不差”对他们来说似乎并不难,而如果硬要差些字可能反倒不容易。
对于讲故事,儿子并没有上升到喜欢的层面,基本上都是要我们让他讲,他才讲,几乎从没有主动讲的,有时甚至不愿意讲。而唱歌就xx不一样,他常常一边玩,一边嘴里歌声不断。据老师反映,在幼儿园里也是这样。关于唱歌,还要多说几句。最近买了一套儿歌大全。有十来张CD。先放了其中一张《影视歌曲》,共有10多首歌吧。没几天,儿子已经几乎所有的歌都能唱了。其中一首《小哪吒》,我觉得曲调特别难,歌词也难记。他有时候,指定要听某一首,我就用遥控器上的“快跳”键帮他选,每首歌的前奏刚出来两个音,他就会说“不是这个,这个是某某某(一首歌的名字)。我觉得太惊讶了,甚至不需要一小节,只要出来两个音,他就能知道是什么歌,而且从没出过错!我一直自吹儿子喜欢唱歌是得了我的真传,但这个问题上我还真不敢再自夸了。因为我虽然喜欢唱歌,但乐感什么的并不好,只有很熟的歌,出来很长一段前奏才能知道是什么歌。
数学:从1数到100,有时候还会“打格楞”(比如数完69,就变成67了,经过提醒才能说出70),所以数学能力让我有点担心。不过最近好像比较喜欢做加减法,10以内的基本能做对。父母的爱好真的会影响孩子吧,我们两人都是文科好理科差,所以平日里很自然地文科方面的东西说的就多一些,以后要引起注意。
绘画:会主动拿出涂色本涂色,有时也会主动画些简单的东西,比如一棵树之类的。对画画不算特别喜欢,但是据老师反映,儿子的绘画能力在班级里是算好的。从本学习开始,托班开设了唱唱跳跳和写写画画兴趣班。老师说儿子不但能迅速准确理解老师的意思,而且画画动作很快。
认字:没统计过,大概认识150-200个字。
写字:所有的数字,所有的英文大写字母,能默写(不是照着写)。中文字,没一个个写过。但前几天不知为何说到“金”字,就主动要写这个字,能照样子写,写得还不错。
运动:可以穿着轮滑鞋进出电梯,上下角度较小的坡度(残疾人通道),捡地上的东西,传接球等。最近几天喜欢上了踢足球,协调和力度都还不错。
总结
感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能力上的特长还很难说,但爱好上似乎已基本定型。前段时间,儿子干妈的侄孙子(是亲侄孙子,他干妈只比我大一岁,可是辈分却很大啊)来家玩,面对我家也算琳琅满目的玩具,他当然都喜欢,但最着迷还是一套装着扳手、螺丝刀等工具的车。这套工具大概是儿子2岁到2岁半左右买的,儿子也还算比较喜欢,但新鲜劲过去后基本上很少再拿出来玩。周围还有不少的男孩特别着迷喜欢各种各样的车,儿子在这方面好像就没有那么明显。还有,买的乐高积木,他也是半个月左右才会想到拿出来玩一下。
发布于2010年06月10日 13:11 | 阅读数(16)
上一篇:
下一篇:已经是{zh1}一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