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看着心疼

有些书看着心疼

 

   有些书看着心疼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有些书看着心疼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有些书看着心疼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有些书看着心疼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如果有兴趣到书店逛逛,你会发现,如今卖书几乎和中秋节卖月饼一样:卖的就是包装。琳琅满目的图书,装帧一本比一本豪华。十几年前,流行的是大32开带勒口的样式,摆在书架上也颇有气势;后来,图书开本越来越大,渐至以16开为主,除了带勒口,还动不动系上了“腰带”,让人买下书后对这根鸡肋般的书腰带不知是弃是留;而到了现在,一些普通休闲类图书也像词典之类的工具书那样用上了精装封面,尤其令我不解的是,精装封面之外,除了系着书腰带,还加上了一件“外衣”——一次性塑料袋,意味着你拆开塑料袋就得乖乖把书买下。不仅封面越做越xx,书的内页也在不断提档升级,翻开某些书,常常可见精美的铜版纸印着稀稀拉拉几行字,好像印刷不要本钱似的。

我一向“下里巴人”,见到包装这么隆重的图书,难免心情紧张,手足无措。欲知该书内容,得小心翼翼地拆开塑料包装(这塑料袋从此再无用途),取下书腰带,这才得以像平常阅读一样随意翻开书页,这个过程本身便令人不爽。更重要的是,对很多书来说,看其内容,我觉得用普通封面、寻常纸张便xx对得起它了,因为它还远称不上“经典”,不大可能被读者反复翻阅——读者能看上一两次就不错了。

豪华书为什么流行?当然和市场有关。出版商都是精明的,一方面他们知道哪些人具有追求豪华的潜质,一方面他们不遗余力地“引导消费”。图书做得这么豪华,由此而产生的浪费(塑料袋、书腰带)是明显的,算起来也不是小数。如果这种模式成了通行标准,则书业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来说岂非“罪过”?这样发展下去,书籍的制作不仅造成更大的浪费,同时给真正爱书的人带来了现实的麻烦:羊毛出在羊身上,书的包装越豪华,直接成本越高,价格自然跟着上去,读书人的购买力则随之降低。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看到那些重重叠叠精心包装的书,既感到累赘又感到心疼。

  有些书看着心疼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有些书看着心疼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有些书看着心疼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素材:网络    文章:李伟明    编辑、制作:杨凤弟老师

郑重声明:资讯 【有些书看着心疼】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