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中药疗效的自我确证
就像西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是与其本质特征相适应的一样,中医中药有着符合自身理论特征和发生规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确证方式。无论是中药的来源及其临床应用,还是中医运用中药xx疾病的方式,都与西药和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医理论既不可能衍生出随机对照试验,也不需要采用这种试验方法去对xx进行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单味中药的疗效是中国古人在长时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确证的,而中医采用复方进行个性化治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则是通过辩证xx来实现的,并通过每次xx后的结果对其进行确证。中医xx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其不可能适用于随机对照试验对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
(一)中药在历时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完成疗效的确证
现代西药大多是在实验室里利用物理化学方法从自然物中解析或者通过改变有关化合物的物质结构衍生出来的。与西药所具有的这种人工制造的特性不同,中药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xx,它们在临床上应用也多是原生形态的,有的只是经过简单的再处理。中药的这种xx的来源途径以及原生态的应用决定了单味中药不可能象西医新发现的化合物那样在运用于临床之前需要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药在被用于xx疾病之前都经历过一段长时期的被采摘食用的自然选择过程,这个过程与西药新药上市前所进行的毒理药理以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效果是等同的。我们知道中药的起源就是从一种近于神话般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开始的。这种传说看似不太可信,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中药的起源过程。中药大多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尝试出来的,只是这个尝试的过程都被集中在神农身上继而突现出来。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古人在采摘食物的时候,有很多食物都是{dy}次遇到。当他们吃了那些具有毒性的植物、动物或者矿物之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有的甚至是剧烈的。这些有毒性的xx有的引起了身体的毒性反应,有的则能治好一些既有的病症。古人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尝试之下对众多植物、矿物和动物进行自然选择,哪些是食物,哪些是xx,属于xx的有哪些性能等等,这些知识都被以口头或者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
与西药通过一系列的药理毒理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相比,中药xx疾病的性能和毒副作用的知识是古人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尝试有选择地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每一味中药在被自然选择的尝试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以及尝试的人数都远远超过西药新药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所经历的时间与人数。如此不难想象,经历过无以数计的古人长时期自然选择的单味中药还需要进行西药所需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吗?
(二)中药的疗效在个性化的辩证论治中达到自我确证
如果说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建立疗效和安全性知识的单味中药根本不需要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那么中医临床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辩证论治更是不需要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也不具备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条件。
{dy},辩证论治的个性化特征使得临床xx病例不具有统计学对统计事件可重复发生的要求。
西医xx疾病都是辨病论治,即西医师先让患者通过诊断仪器检测与检查疾病,在确证疾病之后依据当下对该病xx的xx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机械地选择,他们或者采用单一化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制剂,或者采取多个制剂的复方。只是西医师在临床中只是针对疾病而不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患者,所以这种xx具有明显机械用药的特征。对于中医而言,自从单味用药上升到复方用药以后,中医家在临床上治病大多不再采用单味药,而是依据收集的症状情况采用复方,而且这个复方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类似于西药的那种单一化合物或者几个化合物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的xx制剂。因此,西医给药是一步到位的,也就是在临床中应用已经经过随机对照试验确定有疗效与安全性的具有特定形态的xx制剂,而中医则要根据辩证情况从已经具有确定疗效的单味药中选择若干个重新组成个性化的xx,进而完成xx作用。
中医是经过辨证之后才进行xx的,而中医辨证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xx的个性化,进而使得中医xx具有不可重复性的个性化特征。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是每一个患者全身作为整体在某个局部显现出来的症状,这些症状会因患者身体个体差异而不一致。症状的个体差异使得医家在辩证xx的时候开出不同的xx,这些xx的差异会随着患者症状个体差异而不同。因此,辩证论治决定的中医个体化xx不可能获得象西医那种通过辨病而机械地给予相同的xxxx所得到的大量可重复xx病例。没有相同的病例,那么象随机对照试验所要求的随机、对照和重复的原则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第二,中医xx的安全性在辨证xx中实现,不需要象西药新药那样进行未知的随机对照试验。
由于西药都不是xx的,都是xx学家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无论是其有效性还是安全性都是未知的。这些xx要想以固定形态的制剂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医疗市场,除了先要利用动物进行毒性试验以外,就需要在临床中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大样本的临床考察。此外,由于西药多是单一的化合物或者几个化合物组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xx制剂,并在临床上被机械地单独应用,其在患者身上出现的毒副作用也是特定的,这就更需要进行大样本的重复病例进行考察。
相对于西医,中医不具有那种机械地给药的特征,而是进行辨证xx,那么临床xx的安全性就xx决定于中医家辨证xx。在对患者进行xx的过程中,有经验的中医家必须依据患者的症状{zd0}限度地利用xx中每味中药的偏性,同时要{zd0}限度地xx其对患者没有xx意义或者具有损害患者身体健康的毒性,进而{zd0}限度地保证xx的安全性。恰是中医辩证论治的个性化特征,保证了中医用药在临床上的{zd0}安全性。
第三,中医治病的行医模式多是个体诊所,这种非集中化和非规模化的个体诊所不具备完成随机对照试验所要求的条件。
自古以来,中医家行医都是以个体诊所的模式呈现出来。从望闻问切,到辨证xx;从采药买药,到炮制配药,所有这些过程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都是中医家一个人或者在家人和弟子的辅助下完成的。这种简便廉验的特征决定了中医不可能象西医那样采取分工化、规模化和集中化的诊疗模式。因此,分散的家庭诊所使得中医根本不可能开展象西医院那样所进行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西医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西药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是由其机械的还原特征决定的。中医所采用的中药来源于古人在生活实践中进行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医辨证论治所具有的个性化xx特征也不具有随机对照试验所要求的那种随机、对照和重复的原则。中医疗效的确证就是通过无以数计的中医家运用中医理论和中药xx无以数计的个案来加以确证的。
(三)中医药疗效与患者自愈
那些笃信西医的唯科学主义者既不能深入了解建基于还原和机械特征之上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条件,也不愿意对中医中药理论进行客观地深入地理解,而是以西医在现代建立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方法为标准,对中医的疗效进行想当然地肆意地诋毁。在他们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而对中医进行诋毁的内容里,最常见的观点就是“由于中医没有采取安慰剂的空白对照试验,所以中医xx的个案都是患者自愈的”。下面我就针对这种谬论进行批驳。
俞樾是{dy}位质疑中医的疗效并认为中医xx的病例都是不治也能自愈的,他在《废医论》中用“药之而愈者乃其不药而亦愈者,其不药不愈者则药之亦不愈”这句话彻底否定了中医药的疗效。俞樾的论点后来被其徒孙余云岫所继承,他在《我国医学革命建设与破坏》一文中进一步发扬了这种观点。余云岫不仅承袭古人对“下工十全六”的注疏,将古人诠释的“五则半矣,或不治自愈”进一步扩大化为“旧医之所以愈病者,与其学理方术毫无关涉”,“全赖生物自然自愈之机能,所谓天工也”;而且还依据西医理论首提中医治病的疗效依靠“精神上之慰藉”,并拿其为他人用“暗示疗法”成功戒烟作为例子加以佐证。俞樾首开先河,余云岫进一步发扬光大,而现代反中医的科学主义人士更是拿能够排除自愈因素的随机对照试验作为标准,认为不做随机对照试验的中医xx的病人都是自愈的。
对于自愈现象的存在,中医和西医都是承认的。西医认为自愈的现象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即有些疾病不需要xx自己就会痊愈,比如流行性感冒;一种就是精神安慰作用,病人因受到心理暗示而自然xx症状。事实上这两种自愈的现象在中医理论里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描述,比如《伤寒论》中就有对伤寒传变后出现自愈现象的转归判断,而《黄帝内经》中有对“祝由”xx上古之人疾病的记载。但这些自愈的现象只会发生在一小部分疾病领域和少数患者身上的,绝大多数疾病和患者还是不能自愈的,需要依靠医学利用各种手段加以xx。因此,人类并没有因为有自愈现象的存在而放弃建构各种系统的医疗知识体系。这就是为何西医不会因为有自愈现象的存在就放弃新药的研发和对患者进行xxxx,张仲景也不会因为伤寒病患者存在着部分自愈现象继而不再撰写通过六经辨证xx伤寒的《伤寒论》,而且张仲景也正是因为其家族成员多数死于伤寒一病而没有出现多数的自愈继而立志撰写《伤寒论》的。至于古人对“下工十全六”的注疏,无论是郑康成所注的“五则半矣,或不治自愈”,还是孙仲容所注的“明十失五者,并不得为下医也。以其术疏,才能得半,即其所得之五,亦或是不治自愈,非所治之功,固不足数也”,都只是认为“十全五”或许有部分自愈的,并没有认为其全是自愈的。恰是余云岫在这里全然无视古代对“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的要求,将“十全五”的“或不治自愈”肆意扩展为对中医疗效的彻底否定。
事实上,那些以排除自愈因素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为标准诋毁中医的反中医人士,并没有认识到他们所尊奉的随机对照试验间接地证明了中医中药是有确切疗效的。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自愈因素对xxxx患者的影响是很小的,比如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那些使用安慰剂的受试者往往因为病情不能得到改善而中途退出试验。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既然自愈的因素根本不会影响西医的xxxx,那么它为何就偏偏发生在所有的中医xx的个案身上?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