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保险密度区域差异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上海、北京、天津仍然位居前三,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西部地区虽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提升速度较快。
《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末,全国保险法人公司达138家,比上年增加8家。其中,东部地区保险法人总部占全国的82.5%(财险经营主体占84%,寿险经营主体占93%),集中度继续提高。中
截至2009年末,全国保险公司网点3.7万个,比上年增加1826个。其中,东部地区占全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总量的32.1%(财险分支机构占34.7%,寿险分支机构占30.1%);中部占30.4%(财险25.7%,寿险34.1%);西部占27%(财险29.2%,寿险25.3%);东北地区占10.5%(财险10.4%,寿险10.5%)。
《报告》显示,在2009年全国1.1万亿元的保费收入中,东部地区占54.5%(财险保费收入占56.6%,寿险保费收入占53.8%);中部占19.1%(财险15.5%,寿险20.3%);西部占18.1%(财险20.3%,寿险17.3%);东北地区占8.3%(财险7.6%,寿险8.6%)
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保费收入分别增长14.0%、12.9%、16.1%和9.3%,受保费结构调整及上年保费基数较大的影响,各地区保费收入增速较上年均有所下降。全国有17个省(区、市)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青海、河北、宁夏等7个省(区、市)保费收入增速超过20%。外资保险公司扩张速度减缓,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8.0%。
在财产险保费收入方面,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增长了38.6%、27.0%、29.6%和45.8%;与上年相比,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明显提速,增速分别提高12.3个和31.3个百分点。全国有25个省(区、市)增速都在20%以上。
在人身险保费收入方面,2009年,东部地区增速较快,同比增长21.2%;东北地区增长相对较慢,同比增长5.9%;中部和西部地区同比分别增长8.4%和9.7%。全国25个省(区、市)同比出现了上涨,其中17个省(区、市)的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各地区人身险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保障型产品稳步增长,而投资敏感型新产品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该《报告》显示,在2009年全国保险业各类赔款给付中,东部地区占55.9%,中部占17.3%,西部占17.2%,东北地区占9.6%。同时,2009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类赔款给付分别增长8.3%、2.7%和7.9%,而东北地区下降了2.5%;增速同比分别下降22.5个、33.8个、21.1个和30.0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西藏、北京、内蒙古等9个省(区、市)各类赔款给付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贵州、湖南、黑龙江等9个省市出现了同比下降。
该《报告》表示,2009年全国保险业稳步推进农业保险发展,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增强农业保险保障功能,积极创新涉农商业保险品种,服务新农村建设。天津、河北、湖北等省市立足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势,进一步拓宽责任险的服务领域,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保险经济补偿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各地区保险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创新业务模式,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参与地方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地方成效显著。
该《报告》还表示,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今后应着力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级政府部门继续为金融机构扩大支农信贷投放、深化支农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涉农xx担保体系,建立涉农xx风险补偿机制,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二是金融机构继续完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和机制,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在xx抵(质)押方式、业务模式、xx手续等方面,不断满足涉农企业、农户金融需求的能力。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扩大政策性保险的覆盖范围。支持涉农企业增加直接融资,充分运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仝春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