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陇县手工制鞋考察记》2004年第66期

文·图/曹艳玲

 

为了完成国家重大课题《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有关关中地区手工艺的考察报告,我们到关中地区考察手工制鞋的现状。

 

一、勤劳的手,朴实的鞋

    9月28号一大早,我们先去找当的手工业局了解情况,但是天不从人愿,一打听才知道,这个部门已经搞撤销了。

    天奈跟一位老大爷打听,他说:南指挥镇的连村草编编得好,布鞋也做得好。于是,我们坐上了开往连村的班车。

    进了村,我们遇到一个很热情的男青年李玉平,他说:“连村总共三千多口人,一般都自家做鞋穿,咱们农民一年到头都不同得闲,自家做的鞋子总是穿不长,还不合脚。”随后他给我们带路,把我们带到了罗立唤老人的家中。

    走进罗立唤的家时,她正抱着孙子在看老伴编背篓呢,我们说明来意后,就跟她攀谈起来。

 

问:您做鞋都多长时间了啊?

答:我啊,做鞋都做了几十年了,从我十七八岁还是闺女时就做,那时做得比较多,现在都不太做了,闲着的时候还做一两双。

问:那您一般都做给谁穿啊?

答:都是我跟他爷家,人家年轻人现在都不穿这个了,嫌不好看,都自个买着穿哩。

问:您做鞋的工具都有哪些?

答:工具?就是用针线,锥子。

    她边说边打开她的“工具箱”,经她解说,我才知道,除了针线、剪刀外,还有三件工具:锥子、顶针、尺子。

    我拿起那小小圆圆状的顶针,“这个怎么用啊?”她笑着接过来道:“这个顶针啊,就是在做鞋的时候,主要是纳鞋底时,因为这鞋底太厚了,用针穿不透,就得用顶针。”

    她边说边示范,“你看,就这样戴在中指上,能作得上劲儿。”

    我又问:“您能不能把做鞋的步骤跟我说一下?”

    她说:“简单得很啊,纳好鞋底,做好鞋帮,绱在一起就行了,不用学这个,这没什么好学好,如果你真想看,我领你到另一家去吧,她正在做着呢,做好也好,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巧手’哩。”

    跟随着罗大娘,我来到了“女巧手”刘慧珍的家里。我们进屋时,刘慧珍正坐在炕上纳鞋底。待罗大娘说明我的来意后,她赶紧下炕招呼我们,又是倒水,又是倒茶,我赶紧说:“不用麻烦了,您忙着就好,我只是想看一下您是怎样做鞋的。”

    她笑着说:“这做鞋子有啥好学的,你们城里人都不穿我们这种鞋的,不好看,连我女子都不穿呢。”她一边做一边给我解说:

    这{dy}步就是纳鞋底,先用锥子穿孔,把包皮布按鞋样剪好,再用面糊糊粘一下,然后拿锥子穿孔,开始用针线纳鞋底。我纳的这个鞋底大概有三十五层吧,我们这儿都叫它“千层底”。

    这接下来就是做鞋帮了,还是按鞋样做的,一次做一双,鞋口上都缝上松紧布,这样穿的时候方便一些,穿着也舒服。

    {zh1}就是绱鞋了,在纳好的鞋底上面覆一层鞋贴子,再用锥子把它与鞋帮一起绱住,这样脚会舒服些,还不出汗。

 

二、传统的手工绱鞋

    来到六道村,我们找到刘巧莲的家,推门一看,只见一张单人床上摆满了绱好的和未绱好的鞋帮与鞋底。一看见我们进屋,她赶紧放下手中的话,站起来招呼我们。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她边做边给我们讲解。我发现她的工具箱中的工具不少,其中有铁锤、老虎钳,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她正在绱鞋用的夹板。

问:这个就是绱鞋用的夹板吗?

答:是啊,这个就是夹板,是自已做下的。

问:那做多长时间了?您自己做的吗?

答:不,不是,这是娃他舅爷留下来的,那还是解放前四几年时,给八路军做军鞋时用的,有六十年了吧。

问:舅爷现在不做了吗?他现在在哪呢?

答:早就不在了,他还在的时候就做不动了,后来就传给我们了,我们现在也用了十几年了,你看,这绳子还是新穿上去的哩。

问:您绱一双鞋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啊?

答:不歇的话,一个小时多点就能绱完一双。

问:那您的生意还好吧?我看找您绱鞋的还挺多的啊!

答:一双鞋收3块钱的加工费,{yt}也能绱个七、八双吧、还算可以。农闲的时候,村里的妇女都闲着,没事做了就开始做鞋,有的连第二年的都做下了,这样收的鞋就多了,都做不完,晚上也得做。

 

三、半机械化的手工绱鞋

    在城关镇石家营,当我们走进随尔脚绱鞋部时,店主人杨哲正在吃饭。46岁的杨哲瘦瘦的,身材不高,但看上去很有精神。走进这家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两台并排的绱鞋机器:一台是工业排的绱鞋机器:一台是工业缝纫机,不过又有点不同。

    杨哲笑着说:“这台我叫它切割机,其实,这原本就是台工业缝纫机,另一台看起来也很像是缝纫机,只不过我把缝纫机的针头换成了锯条而已。”

    杨哲边做边给我们解说,并且系统条理地归纳了绱鞋的步骤:

    这{dy}步就是划鞋底:按鞋底的样子,用金钱笔在废弃的汽车轮胎上划好鞋底。

    接下来就是裁鞋:按划好鞋底图样,用切割机把废弃的汽车轮胎裁成鞋底。

    再整底子:根据鞋底的厚度,用划刀在胶底上划几道,要划均匀,这样鞋底就不会变形,还合脚。

    再下来就是开始绱鞋了,用工业缝纫机把鞋底与鞋帮绱在一起。这步要麻烦一些,还要用到锥子、钳子等其他工具,当把鞋口绱拧了或是绱不端时,就要用锥子拆了重弄;绱鞋时,还要用钳子缀着鞋帮,怕针头把手给扎了,离了钳子,其它东西都不行哩。

    {zh1}就是刻鞋底:用刻划刀子在鞋底上面刻花,这样走起路来就不打滑,不会摔着。

    与刘巧莲的手工绱鞋相比,杨哲这种半自动式的手工绱鞋,确实比前者更为省时省力,而且效率也高,同时它所带来的收入也随之提高了。然而纯手工绱鞋不用费用,成本也低,最重要的是绱得更结实,比较耐穿,村子里的妇女反而更喜欢这种纯手工绱鞋。

 

四、半手工的皮革鞋

    在陇县,我来到xx鞋屋,这个鞋屋主要是手工加工,订做和维修各类皮鞋,柜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男女式皮鞋,店主人薛生海正在后面的工作室做皮鞋。薛生海,1971年出生,看上去憨憨的,并不是很健谈。

问:您做这一行多久了?

答:十多年了吧,我是1991年开始做的,不过是先给别人做,后来才开始自己做,这不就开了这家店,已经四年了。

问:那您这做鞋技术是从哪学的啊?

答:这个啊,说起来就远了,1982年时3513厂在底下乡培训了一批学徒工,当时有十几个人吧,我哥就是这{dy}批学徙工中的一个。我是跟我哥哥学的,后来我还在一些私人开的鞋厂里做过。不过那些厂子现在都倒闭了。

问:那现在还能找到那些鞋厂吗?

答:早就找不着人,都这么多年了,人早都散了。

问:您这做鞋的材料是xx的吗?

答:那当然了,你看我们一般用牛皮的,因为它皮质细腻,做出来的鞋了也美观,穿着也舒服,就鞋底大多都是广东那边过来的,是橡塑底,这鞋模也是从西安康复北路鞋料批发市场买来的。

问:那您能不能给我讲解一下手工制作皮鞋的步骤?

答:当然行,不过那挺麻烦的,因为太多了,不好说。

    虽然这样说,他还是放下手中的话,从箱子里拿出一块牛皮,对他妻子刘眉说:“你先过来做一下鞋帮,给娃看一下。”

    刘眉接过来,说:“你看,要先看皮子有没有伤残,有的话就圈个洞,用水银笔划线,把鞋样板放在皮子上排紧排密不要浪费料,划的时候要样板大一些,以防有接茬的地方,再沿样板的划线剪下皮子;把接茬的地方用玻璃削薄一些,再抿边,把抿的地方刷上一层胶,晾一下,胶稍干后,把要抿的地方抿进去,{zh1}用平板机缝制鞋帮,再把里子挂上,鞋帮就做好了。”

    等刘眉做完鞋帮,薛生海又接着说:“这底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麻烦的一步,它又分好多个步骤:先是修内底,把内底与鞋模订在一起,修成鞋模的样子;接下来剪好鞋帮前后的衬,把衬用乳胶粘上后再绷楦;再把定好型的鞋放进保温箱烤五六小时,温度必须在60℃左右;再下来就是缅帮,把鞋形第二次固定,再用皮衣刀子把前后鞋包削平;{zh1}就是打起毛,用砂轮底的把粘底出起毛;底工就算是好了……再下来就简单得多了,把鞋底与打好的鞋帮用南光树脂均匀刷好,把胶晾25-45分钟之间{zh0}。

    {zh1}就是粘底了,用榔头把鞋底压紧,再用压合机压紧,{zh1}用取楦器取出就算全部完成了。”

    看着店里出出进进的人,我说:“你这里生意还挺红火呢!”他笑了笑说:“还算可以吧,{yt}能卖五六双鞋呢。”“那你这里订做一双鞋要多少七?”“订做一双要50-80元。”随后他又拿起一双男式皮鞋,接着说:“你别看这鞋外表并不怎么好看,但很结实耐穿,穿着也舒服,在我们这里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五、走向全国的手工花鞋

    走进冯芮爱的店里,看到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品,她的店面不是很大,只雇了几个女工店里做手工艺品。36岁的冯芮爱打扮得挺时髦,听说刚从杭州回来没几天,看见我们一点都不拘束,反而跟我们侃侃而谈。

问:你们这里的鞋都是自己做的吗?

答:嗯,都是雇人做,我现在基本上不做了,主要是自已设计花样跟图案,然后分给村子里的妇女做,等他们做完之后再回收回来。

问:你们店里鞋的样式多吗?

答:有30多捉呢,像这个虎头鞋、牛头鞋、狮子鞋好多好多,我们做的这些鞋都是童鞋,最多的还是二三岁的童鞋。

问:这些鞋都是布料做的吗?

答:不是,这几双是,还有的是绸缎做的,缎子鞋好卖得很,价钱也好。

问:那你们这里的鞋销路怎么样啊?

答:布鞋主要销往全国各地的旅游地区,如苏州、杭州、上海、厦门等地,一年有5000多双呢。凉鞋、暧鞋主要在北方销售,但是数量不多,主要销往比较严寒的地方,每年大约有1000多双。

问:自己出去跑销路还是有固定客户?

答:一般都是厂商来订货,拿来样品让我们做,做完后再来取,有时候也往外跑,这不,我前天刚从杭州回来。

问:你们这里什么鞋卖得比较好?

答:虎头鞋、狮子鞋都好卖,我们这里还有种习俗,小孩满周岁时,姥姥都要给孩子(特别是男娃)做鞋,就叫“岁鞋“(当地的一种叫法);有句俗话,”周岁穿岁鞋,辈辈要发财“。

    冯芮爱店里的鞋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及花色,连鞋底都有图案,什么桃叶、大辣子、菊花等等好多种。她见我要画,还很热情地说她要给我画,她给我画了一张虎头鞋帮样和菊花鞋底图案。看她画得很熟练,于是很惊讶地问她:“您这都是跟别人学的啊?”她笑着说:“没有,跟谁学啊,这都是自己想的,很简单,跟你们画的比起来差远了。”虽然这么说,但是看她的神情也是带着几分自豪。

    “你做鞋已经多长时间了?”

    她说:“这个早了,我都记不清了,大概从我13岁的时候就开始做了,现在都二十几年,我现在都不怎么做了,在外面跑得多。”后来,她还给我说了好多纳鞋底的针法,什么“荞麦棱”、“疙瘩针”的等等好多我以前听都没听过的,{zh1}她还给我详细讲解了“疙瘩针”和“套针”两种针法。冯芮爱店里的鞋垫也很漂亮,我和同行的张莹各买了一双回来。

    在这次凤翔、陇县的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手工制鞋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状态。从农村妇女的手工制作布鞋到半机械化的手工绱鞋,再到手工制作皮鞋以及手工童式花鞋,我们看到,传统的手工制鞋技术到今仍然存在和发展,甚至走出县城,走向全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现在工业产品流行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曹艳玲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2004届毕业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凤翔,陇县手工制鞋考察记》2004年第66期】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