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筷子俱乐部,其乐也融融!——英伦日记108(Huang Guoying,2010-6-8)
昨晚,兴致勃勃地应邀参加了伦敦“筷子俱乐部”(Chopsticks Club)的活动。这是一个热爱中国文化英国人的民间组织,他们每月有一次活动,主要是聚餐,同时讨论中国文化与社会问题。各界人士都有,大部分是当地白人。已经发展到四百多会员,今天就来了五十来人。傍晚他们从伦敦各个角落赶来,还有从牛津过来的。 这个组织已经有15年的历史,最早的组织者,就是现在在中国已经颇有名气的胡润,那位专门每年排中国富豪榜的英国人Rupert Hoogewerf,胡润1990年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中文系。1997年以来,操持这个俱乐部的是两位热心的女士:早年俱乐部成员H-J Colston和企业家、环保学者Theresa Booth。正是她们,把俱乐部原来的名字“中国星期二”,改为“筷子俱乐部”。 “筷子”在所有中国符号当中,也许是在世界上传播最为广泛的了。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中国餐馆,就有{dywe}的筷子。外国人接触中国文化,大多也是从拨弄那双神奇的筷子开始的。——还记得《功夫熊猫》包子争夺战里面那双灵动xx的筷子吗? 晚餐是在唐人街的中餐馆,餐前餐后有关于中国的演讲与自由发言,讨论和争议。气氛非常随意轻松,融洽和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俱乐部,这些普普通通的英国人,默默地为英中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今晚活动参加者的胸牌。
邓丽莎(Theresa Booth)女士曾经在中国工作过。
今晚菜单。
坐在右边的大胡子对中国赞不绝口,说很尊崇老子的思想。他已经三次到福建的小山村教英语。他用汉语对我说:“要说话,停止说话后面就是扔石头。”我表示非常赞成他提倡对话、反对对抗,提倡沟通交流的意见。 热心的邓丽莎在为演讲者调试投影电脑。 Law先生是退休官员,每周在体育协会教两次太极拳,他很有心得,认为好些练习者仅注重肌肉活动是尚未得要领。他夫人搞了一个英文网站,专门宣传中国文化,每天有两千的点击浏览量,每月自己向雅虎交19美元服务器使用费。另外一位女士则是处理收养孤儿的专家,到过中国。她很困惑,说有一位英国朋友在办理到湖南一所职校教英语,{zh1}被告知超过六十岁不能被接受。这个俱乐部也是交流中国{zx1}信息的超市。 尼克院长不失时机地发挥他的讲演才能,向俱乐部的会员介绍“伦敦商务孔子学院”的有关情况。以前,“孔子学院”不知道“筷子俱乐部”,“筷子俱乐部”也不太了解“孔子学院”。今天,两路人马实现了“井冈山”会师,共同更好开展英中文化交流。 中国城大酒店,只是一家普通的酒店。
夜晚的伦敦唐人街
俱乐部的两位负责人:H-J Colston 和 Theresa Booth
伦敦“筷子俱乐部”的网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