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服装服饰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素有“民族博物馆”之称。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在解放前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构成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
云南民族服装服饰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素有“民族博物馆”之称。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在解放前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构成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出风格迥异,特色鲜明,风采奇丽的云南民族服饰服装。它不但可作为研究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相互关系的重要文物,而且是精美的实用手工艺品,是我国工艺美术花坛上的一朵奇葩。
云南各民族的服装服饰犹如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的色彩稳重,朴实大方。有的挑花绣朵,色彩鲜艳。有的饰物精致,璀璨夺目。傣族妇女为适应亚热带气候,身着色彩清新明丽的紧身上衣和统裙,显得十发轻盈飘洒。白族妇女在秀丽的苍山洱海陶冶下,把苍山雪峰、洱海碧波、含苞欲放的红山茶统统“取”来,化为自己的服装,洁白的上衣红坎肩、色彩对比和谐的长裤,衬托出她们的xx、俏丽。生活在山区的彝族妇女,从料漫的山花中获得美的启示,凭着一双巧手,让各色花卉在自己的衣着上“开放”,构成一幅人在花间、人花媲美的图画。姑娘们还要戴上一顶绣花的鸡冠帽,作为装饰,更是别具风采。景颇族的男子,青衣青裤,腰挎长刀,表现了英武镖悍的气概,妇女衣着上缀满银泡,仿佛群星灿烂,对人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这些手工精心制作有服装服饰,既反映出瑰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又使人在艺术上获得启发。如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将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彝族绣花衣裳
彝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独具匠心的绣花衣裳。在彝族居住的村村寨寨,妇女都穿着巧手绣出的花衣裳,光彩夺目,绚丽多姿,配上青山绿水,真是一幅优美的中国画。
彝族妇女,普遍喜欢穿戴宽边大袖的左衽上衣。她们在衣的袖口、胸襟、背肩,甚至整件衣裳上,用金、红、紫、绿等色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衣领上还镶若干银泡。穿时,将衣的一角拉到腰部用带扣紧,与镶花边的肥裤自然形成对称花纹,色彩协调,秀丽雅致。此外,彝族妇女还喜欢在头巾、衣襟、坎肩、下摆、围腰、腰带、裤脚、裙边等处绣上各种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作装饰,不少都是别出心裁,匠心独具的作品。这些与饰物与绣花衣裳融合为一体,使得彝族服饰更加增色。
在彝族地区,绣花衣裳不仅妇女穿,也有男子穿的。民间传说从前姑娘们常常和小伙子们在夜间聚会。姑娘们一边对歌,一边给情投意合的小伙子燃烟火,因为高兴,不小心把小伙子的衣角烙通了一个洞。聪明的姑娘立即从身上取出绣花针,在烙通的地方绣了一朵花。这朵花不仅补了洞,而且留下了难忘的深情。以后,“烙通一个洞,绣上一朵花”,便成了彝族的一个典故。
彝族服饰以挑花绣朵为特点,彝族妇女也以挑花能手而出名。她们从小就在母亲的指点下,注意识别山间千姿百态的草木和五颜六色的花卉;待到会使用针线时,就学习绣花织朵,掌握绣花、挑花、补花的技巧,学会平绣、绉绣、缠绣、贴绣、打子等针法,直至绣出的花朵活灵活现,足以乱真。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彝族长辈和小伙子衡量姑娘勤劳的标志。姑娘一般在十五、六岁上便着手绣制几样超群夺众的衣服,以待新婚佳日。彝族姑娘没有不爱绣花的,如果不会绣花或者绣得不好,就是长得漂亮,也不会引起小伙子注目。所以彝族妇女服饰,从头到脚都绣花。服饰上的每一朵花,每一件配饰物,都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也可以用 研究纺织刺绣的标本。
彝族的“鸡冠帽”
在昆明街头,人们常被一群群头戴“鸡冠帽”,身穿花边衣裳的少数民族姑娘所吸引。她们是撒梅人,为彝族的一支。在红河西岸,楚雄彝族自治州, “鸡冠帽”也很盛行。
“鸡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在面布上绣上各种花卉,讲究的还用无数个(多的上千个)银泡镶绣而成。戴在头上,银光闪闪,五彩缤纷,把勤劳善良的彝族姑娘,打扮得婀娜多姿、十分漂亮。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彝族青年,女的长得象艳丽的山茶花,男的长得象挺秀的金竹子。他们白天一起到山上放羊,夜晚一起去和伙伴们“打跳“(跳舞)。姑娘吹起响篾,如切切私语倾诉衷情。小伙子弹起月琴,奏出心中的爱恋如山盟海誓。远近青年男女,无不羡慕他俩的爱情。
在一个月夜里,当他们到森林约会时,被森林中的魔王看见了,小伙子惨遭杀害,姑娘不愿受魔王的凌辱,机智地夺路逃走。姑娘在明亮的星月下奔跑于崎岖的山路上,不觉逃到一个山寨,这时寨中雄鸡突然引吭高唱,叫声吓退了魔王,美丽的姑娘得以幸免。由此,姑娘司知魔王害怕雄鸡。她立即抱起一只雄鸡回到森林,在雄鸡“喔喔”的叫声中,她的情人苏醒复活了。以后,他们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
从此,雄鸡驱赶魔王的故事就在彝族人民中广泛流传,姑娘们也就把象征吉祥和幸福的“鸡冠帽”戴在头上,表示雄鸡永远伴着自己,那无数的银泡表示星星和月亮,永远光明。“鸡冠帽”一代传一代,越做越精巧,越绣越漂亮,寄托着彝族姑娘对邪恶的憎恨和对幸福的向往,也把彝家姑娘装扮得更加美丽动人。
撒尼人的服装服饰
在云南路南石林周围,居住着勤劳勇敢、欢快的撒尼人,他们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以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民族风情而轰动中外的影片《阿诗玛》,就是根据撒尼人民间文学改编的。影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她的故乡──石林,追寻她与阿黑的踪影。当人们看到撒尼青年男女,穿戴鲜艳的民族服装服饰,在石林群峰间欢乐地嬉游歌舞,仿佛传说变成了现实,阿黑与阿诗玛回到了人间,幸福地生活着。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情景!人们除了频频留影外,总是对阿黑与阿诗玛穿戴过的民族服装服饰产生浓厚的兴趣。
撒尼人的服装服饰在彝族中是频具特色的。男子的服装中,用麻布缝成的对襟式无袖短褂,绣以图案式花纹,缀以蓝色或其他色布的衣边,穿着在身,富有民族风格和装饰美感,显得朴素、大方、精干、xx。每当传统的“火把节”来临,举行民族体育活动时,强健的小伙子们身着短褂,一个个更是威武镖悍,风采过人。
撒尼妇女勤劳智慧,有着传统的出众刺绣技艺和秀丽山水陶冶出爱美天性,她们的服装服饰以手工缝制而成,工艺精巧,色彩鲜艳、明快,不啻于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头上戴的五彩花帽,由各种彩色图案布作装饰,帽檐上下两端分别饰以银器或珠子、贝壳等装饰边框。由数串发光的小珠串系于双耳边,直垂下至胸前,光耀夺目又叮铃作响。上衣为右开襟的高领长衫,领口和袖口均用彩色花布或精美的刺绣镶边。腰间系一块红色或黑色的围腰,围腰上绣着五彩图案。下着彩带镶边的蓝色或白色、绿色的长裤,以及绣花布鞋。当她们穿戴上自己精心制作的服装服饰之时,鲜明的色彩、闪亮的银饰,把她们衬托得更加俊俏美丽。在春光明媚,百花吐蕊的石林,盛装的撒尼妇女与鲜花媲美,使奇丽风光增添浓厚的民族色彩。“路旁的花儿正在开,树上的果儿等人摘,哎罗赛罗赛罗赛──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好客的撒尼人发自心田的歌声,在山林石丛中回荡,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白族服装服饰
反映白族人民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曾经风靡海内外,至今仍为人们带来美好的回忆。苍山萦雪,洱海泛波,在蝴蝶泉边对歌,在三月街期赛马,历历在目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族风情,使人多么倾慕向往!英俊的白族青年阿鹏、俏丽的白族姑娘金花,穿戴着光彩夺目的民族服装服饰,显得更加xx。人们因此而对白族服装服饰留下难忘的印象,赞赏它的独具特点,美观大方。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男子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着黑领褂;妇女着装艳丽,色彩对比鲜明,梳发髻,穿白色、浅蓝色、粉红色等右衽上衣,外加玫瑰红、紫红、黑、蓝色的褂子。未婚少女梳独辫,系以鲜红的红头绳,然后将独辫绕在白色的头巾上,腰扎绣花短围腰,加之侧重带上耳环,手镯等饰物,“金花”姑娘犹如朵朵山茶,亭亭秀立。
白族服装服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白族人民就织出了闻名中外的“童华布”。在“南诏”、“大理”时期,白族服装服饰就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冠全省”。白族人民以茶花作为美的象征。他们在房前屋后遍植茶花,在服装上也要饰以茶花。在衣料色彩的选择上,他们喜爱白上衣外罩红坎肩,或者蓝上衣上罩黑坎肩,也象茶花一样,红花绿叶,配搭得当,对比鲜明。白族服装服饰美观大方,给人一种朴实精干,xx俊俏的感觉。
凤凰帽
“凤凰帽”是白族服饰中的又一朵鲜花。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邓川一带,哪个姑娘不爱戴“凤凰帽”呢!
白族姑娘的手真巧,她们用两瓣鱼尾形的帽邦缝合成凤凰鸟一般的帽身;帽后檐有二寸来长稍稍翘上的帽尾;帽前檐正中,有一颗红光闪闪,用白银镶边的帽花,帽花边满缀着白族碧玉的饰器。银光闪闪,碧的绿盈盈,红的红喷喷;帽花上边还插着一朵五彩丝花。谁见了“凤凰帽”都从心里赞美它。
然而,人们更加赞美的,是那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姑娘。传说很久以前,在洱源一带有对孪生的白族姑娘,因为长得漂亮,又勤劳勇敢,在她俩获得新谷丰收的时候,引来了百鸟朝凤。金凤凰把自己的头上的帽子送给两上姑娘,姑娘戴上“凤凰帽”列加妩媚俊俏。这时美丽xx的姐妹却被国王看见,国王强行把姐姐拖进王宫逼死了。妹妹决心为姐姐xx。她戴上“凤凰帽”不仅增添了聪明美丽,胆量也大了起来。她径直去到宫廷,机智勇敢地杀死了残暴的国王,为民除了害。为了缅怀这对勇敢勤劳的孪生姐妹,洱源、邓川一带的白族姑娘都戴起了“凤凰帽”,相沿成习,延传至今。“凤凰帽”啊!它是白族姑娘勤劳勇敢,纯洁美丽的象征。
傣族服装服饰
傣族是云南省众多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傣族居住在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主要聚居区。傣族生活的地方,山林茂密,江河长流,气候温热,物产富庶。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在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傣族的服装服饰就反映了民族文化的鲜明特点和自然地理的特点,表现出傣族人民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
傣族服装服饰,男子的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裤,多用白、蓝布包头,适于劳动,也方便欢乐时翩翩起舞,尤其是在传统的象脚鼓舞中,与刚健的舞姿相衬托,显得格外潇洒、豪放。妇女的穿着饰物则绚丽多彩,展示出青春的活力和xx。她们上身穿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腰身细小,下摆宽大。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花纹。喜留长发挽髻,斜插梳、簪、鲜花,或扎花包巾,并侧重戴耳环、系银腰带等饰品。全身服装服饰色调谐和,轻盈合身,把她们衬托得更国婀娜多姿。当她们随着象脚鼓的鼓点欢快舞蹈之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孔雀,极为优美娴雅。
傣族服装服饰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为了满足族人民的需要,在人民政府的翔下,傣族服装服饰同其它民族特需商品一样,生产得到发展,并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花色式样日益丰富。
纳西族的“披星戴月”衣
云南丽江纳西族妇女,至今还保持着传统的民族服饰──“披星戴月”衣。
纳西族妇女,上身喜欢穿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背披坎肩。这种坎肩是用羊皮制成。首先将羊皮去毛、洗净、硝白,缝成披肩,然后在披肩背面刺绣精美的七颗星星,肩两旁缀有日、月图案。她们在披肩的两角钉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针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远远看去,犹如光亮闪闪的七颗星星,绕着一轮弯月。人们称这种着装叫“披星戴月”。
“披星戴月”衣既可防风雨,又耐磨擦。它还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和善良的美德的象征。旧社会,纳西族蒙受压迫和欺凌,男子经常外出,生产劳动的担子几乎全部落到妇女的肩上。她们无法在白天将地里的活干完,只有借助夜晚的星星月亮继续干。她们害怕星星和月亮落山,地上一片漆黑,耽误干活,就将星星月亮绣在披肩上,从此“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
民族棉麻特点:
以地区自己加工生产的棉麻为服装主要布料,配上民族手工绣制而成的绣花片,整个服装民族风格突出,棉麻的布料保证服装无论在任何季节都可以适应。良好的透气性的保证性是棉麻服装的{zd0}特色,手工精心制作的品味优雅,更显女性魅力。
景颇族服装服饰
景颇族是云南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集中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
景颇族的服装服饰,风格粗犷。男子多穿黑色圆领对襟上衣,裤短而宽大,包黑布或白布头巾,头巾两端以图案花边和小绒球装饰。外出时腰间再挂上“筒帕”和长刀,显得气宇轩昂,仿佛镖悍的武士。
妇女的装束一般是黑色对襟或左衽短上衣,下着黑、红二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钉有很多银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和银响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作为装饰。行走时银器闪亮,叮铃作响,尤见风采。许多妇女还爱好藤圈,涂以红漆、黑漆,围在腰部,打扮自己,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可以说是一种奇特的风俗和装饰。集民族服装设计,民族服装生产,民族服装销售为一体的民族服饰设计制作公司。公司主要以设计,制作现代舞蹈服装,演出服装,少儿舞蹈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