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然地理(8-1)_席振安的教研空间_百度空间

西藏自然地理(8-1)

自然地理区

普兰县海拔相对较低,温度较高,是阿里地区少数几个能生长青稞的地方,被誉为阿里的“小江南”

     为了充分反映水平地域分异的特点,自然地理区的划分与高原上的大地势结构单元有密切的联系。所划分出来的自然地理区在温度、水分条件组合上大体相近,具有共同的地带性植被和土壤,垂直自然带类型组合相同,土地利用特点及农林牧业的发展方向大体一致。青藏高原区共划分为7个自然地理区,它们分异明显,各具特色。

一、喜马拉雅南翼山地

     这是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一个自然地理区,由东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脉主脊以南的山地和峡谷组成大高原的南斜面,是中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西延部分,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西藏的察隅、墨脱、珞瑜、错那、门隅及其以南区域。

     东喜马拉雅山脉东端xx的南迦巴瓦峰冰川发育较弱。由于山体特陡,雪线以上有效积雪面积不大,冰川以南峰为中心作掌状分布。岗日嘎布山脉的东不口峰一带冰川较多,其中位于南坡的阿扎贡拉冰川是规模较大的海洋性冰川。

     古冰川侵蚀堆积地貌遗迹还较普遍,许多河流上游发育于巨大的古冰川槽谷中。东喜马拉雅前山地带及察隅地区多平顶山岭,大多在海拔3000~4500米以下。与中、西喜马拉雅山脉相比较,这里山势较低而破碎,流水侵蚀作用极为强烈,河谷深切,山崩、滑坡、泥石流比较频繁 宽谷地段洪冲积台地、扇形地及阶地比较发育。

     作为大高原的南斜面,这里迎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降水充沛。6~9月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东喜马拉雅山南翼及其前山地带年降水量可达2000~4000毫米,是西藏自治区最湿润的区域。一般来说,海拔2500米以下的中低山谷地气候暖热,最暖月均温达18~25℃,最冷月平均气温约2~16℃,至海拔1000~1200米以下即全年无霜。从高到低,自然带的垂直分异十分明显。森林上限即海拔3800~4000米以上的高山带以高山灌丛草甸为主,其下为各种类型森林组成的垂直带。暗针叶林带以冷杉林、云杉林为主,比较冷湿,其下有铁杉林、高山栎类林、乔松林等组成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常阔叶林带垂直幅度宽,主要由壳斗科的栲、青冈等常绿树种组成。由于降水极丰、湿度很大,经常云雾镣绕,具有“雾林”或“苔藓林”的特征。在察隅河谷地则由喜温暖而较干旱的云南松林占据优势。海拔1000米以下含多种印度——马来成分的热带常绿雨林和半常绿雨林组成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林内有板根、老茎生花等现象,藤本和附生植物也很发达。不同类型森林下化学风化和生物过程占优势,自上而下分布着山地漂灰土、山地棕壤、山地黄壤和砖红壤性土壤等。

     由于气候温暖湿润、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这里有西藏的“江南”,甚至西藏的‘西双版纳’之称。它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历史较短,整个地区森林覆盖率约40%左右。除用材树种外,有许多经济林木和珍贵特有树种。这里地势陡峻,森林对环境的生态效益突出,因而应有条件地采伐利用,同时应设立自然保护区,在科学研究上价值尤为突出。

苹果丰收

     这一地区种植茶树已获成功,上限约达海拔2500米,其他如苹果、梨、桃及一些亚热带果树和经济林木的引种和种植工作也有发展,低海拔处有柑桔、香蕉等果木。受地形条件限制,农田面积有限,稍缓山坡也多垦殖为耕地。作物可一年两至三熟,以水稻为主,尚有鸡爪谷、玉米、小麦等,甘蔗也可种植。这里耕作方式落后,仍保留有粗放的刀耕火种,生产水平低下。除高山带有牦牛放牧外,中、低山地以黄牛和瘤牛(驼峰牛)居多。

二、藏东高山峡谷

     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西起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连横断山区中北部,是以高山峡谷为主体的自然地理区。

     这里高山峡谷的形势主要受区域地质构造的影响,除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平均海拔6000米外,其他山地大多为海拔5000多米。高原面在沙鲁里山区有较大片保留,其余多局部残留,且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雪山海拔多在6000~6500米以上,雪线高程在海拔5300~5100米左右。雪线以上银蛇飞舞,是青藏高原海洋性冰川最集中的地区。川藏公路所经的雀儿山一带冰川也比较发育,而且广泛分布着许多古冰川地貌的遗迹。

扎曲、昂曲两条河流在昌都镇汇入澜沧江

     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中游的横断山区分布着山高谷深、岭谷并列、近南北走向的山脉与河流。自西向东骈列着伯舒拉岭、他念他山翁山——怒山、达马拉山——芒康山等高大山脉;高山之间夹持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等大江。这些大江河的干流谷地多在海拔2500~4000米,相对高差常达1000~2000米,成为东西交通的明显阻障。这一地区是高原上泥石流发生频繁的区域,有时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及交通。

墨脱带的热带气候景观

     这里分别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具有湿润、半湿润的气候,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最暖月均温12~18℃。生长着各种类型的山地森林和高山灌丛草甸植被。垂直自然带分异明显且普遍发育,基本上属于季风性系统的半湿润——湿润结构类型。

     垂直自然带中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由高山松、川滇高山栎等森林组成,山地暗针叶林带则以川西云杉、林芝云杉、多种冷杉及国柏等树种占优势。森林由东南边缘的连片成带分布逐渐过渡到内部和西北边缘的斑块状分布。森林上限在本区高达海拔4400米(阴坡)至4600米(阳坡),为世界之冠。高山带以灌丛草甸类型为主,分别由各种杜鹃、柳、金露梅组成灌丛;各种嵩草、圆穗寥、珠芽寥等组成草甸。

     受大地构造与大气环流的制约,这一地区西自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朗县至东北岷江上游的理县、茂汶等分布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干旱河谷,其中以横断山脉中段,即大约在北纬28°~30°间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峡谷段的干旱河谷最为典型。河谷底部气候偏干,降水稍少,两侧山坡生长着鼠李、白刺花、获等为主的旱中生落叶阔叶灌丛,土壤为山地碳酸盐褐土和典型褐土。这种干旱河谷灌丛基带的出现是高原东南部高山峡谷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在世界也是罕见的。

西昆仑山中路垂直带山地草原

     长期以来藏汉等各族人民生息在这里,他们在高山带放牧牲畜,以牦牛、绵羊为主;河谷地带耕地相对集中,种植业较发达,以青稞、小麦为主,还有少量玉米其间的山地森林带则形成农牧交错的广大区域。本地区森林资源蕴藏丰富,开发条件也较好,但因地处江河上游高山峡谷,森林的水源保护作用突出,应合理采伐,注意抚育更新,否则森林砍伐过度,不易更新恢复且加剧水土流失,给下游地区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灾害。林区植物资源丰富,出产天麻、虫草等贵重药材和食用菌类,应注意合理采集利用和保护。本区水力资源充足,宜发展中小型水电及水利灌溉。河谷地区除农作物外,苹果、梨、核桃等温带果树和木本油料生长良好,可以进一步发展。



郑重声明:资讯 【西藏自然地理(8-1)_席振安的教研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