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返乡记 (一)_lifeng121344_新浪博客

这篇文章是转自我的战友燕平的博客,请大家分享。 

 

走进今日漠南平原,我感慨大地的富有

                                                ——大山

  不妨想想看,名人们是如何在回到某地,为了获取当地观众的好感,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侃侃而谈,自己的第二故乡在何方何方,大大的作秀那番景象的。

  其实能把一个非出身地作为第二故乡,不在于是否在此长期居住过,而在于它对你的人生影响程度.

  我出生于河北省,四岁起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小学中学都在这个城市读书,十七岁始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二十岁时到了南方,现又长期在南方这个外省地工作定居,长达近四十年。

  可我始终认定,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五原县建丰农场才是我的第二故乡,究其原因,绝非定居的时间长短,恰恰是因为这块土地给予我一生的影响。

 长期在外,久未回去探望,心中实在想念,于是在离开建丰近三十年后,终于有机会回去探访。

 

—— 今日五原、今日建丰

 车行千里,自京至蒙,不须一日,驻脚时,夕阳仍高挂。

  我此行的目的地——五原县豁然闪现在前,建丰农场亦近在咫尺。

  当地的网站是这样描述五原的地理位置的: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中部,黄河北岸,河套平原中部。1912年设县。因汉代五原郡得名。五原郡因地有原五所,即龙游原、乞地千原、青领原、可岚贞原、横槽原而得名。东与乌拉特前旗毗邻;西与临河区接壤;南至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隔河相望;北靠阴山以乌加河为界与乌拉特中旗毗连。总面积2493平方千米”

  我的记忆里,建丰农场就位于该县东北方向境内。

  而对于建丰的富庶有下面一段描述:

 “现在的建丰农场全场总人口2893人,下设11个农业分场,1个奶牛养殖小区。辖地8万亩,其中耕地4万亩。耕地集中连片,渠、沟、路、林、田配套,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甜菜、葵花、苜蓿等,畜牧业以养牛、羊为主。

  全场都安装有光纤通讯线路,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并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场部到五原县全部是油路,各分场的主街道和通往场部的主干道全部砂石化,全场道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交通方便,通讯快捷,土地资源丰富,水源充足”。

  这就是有关五原县、当今建丰农场的文字描述。

  其实在我的脑海里,建丰农场却是:

  1951年为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从而可能引起的国际大战,为战备需要,将南方一带的监狱服刑犯,大部迁往此地,以肃清可能成为不安定的因素。

  就像那年严打期间,解除原城市户口,犯人全部押解大西部服刑。

  所以被这次遣送的人犯,无论刑期满否一律留场劳改或者就业。以此类人员劳力作为基础,再加上其他农工和管教干部,成为农场的全部人员组成。19694月前是劳改农场的建制,被称为建丰农场。

  1969年迎来了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再加以配置一些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加上原有劳改就业人员及其先于知青到来的其他农场的知青、农工,便成为内蒙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的主要劳动力。

  十五团辖知识青年战士、本地干部、现役、复退军人及农工约3900余人,所属12个连队。

  而由建丰农场及其后来的十五团生产的小麦,被巴盟的粮食部门评为一级免检粮食,十五团成为内蒙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1969年的建丰,辉煌之极。

  几乎在一日间摇身变为屯垦戌边的重镇。

  面对着眼前的县城,我颇觉陌生。

  在我的印象里,五原县却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它当初就是一座满街尘土,屋不见瓦,街不见车的西北小镇

  路上所见,不是牛车就是马车,满街黄尘飞扬,混杂着马粪气味的空气里,偶尔有股肉香味儿扑鼻而来,那是几间小饭馆在卤牛、羊、驴肉,这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在西北疆域常见的,如同黄土般颜色的边塞小城。

  但就是在这么不起眼的一座小城周边,在历史上演绎了一幕幕足以让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不仅仅因为在公元—年,有汉武大帝在此与匈奴兵戎相见,金兵铁马殊死搏斗的一页页,也不仅是因为在50年代后期为战备安置的劳改就业人员,开垦蛮荒之地的经历和其间的是非功过,而是因为在相隔了近十九个世纪的1969---1975年间,成千上万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在此上演的青春激荡,催人泪下,战天斗地的一幕幕。

  建丰农场就是一块儿xx的大舞台。

  1969年,我初次踏入了这块土地,留下我原汁原味的青春年华,而三十年后,我再次进入这块富饶的土地,留下我万般感概和不尽的回忆。

 

—— 通往连队的路

 

  这是一个开满了遍地黄花的时节,正值秋花浪漫时。

  大块的田间,油黑的土地上,不知叫什么的植物,也或许是油菜还有野花,朵朵花儿绽放出带有霞光的黄色,大片的向日葵也漏出灿烂的笑容,似乎在欢迎漂泊在外的游子归来。

  我对这块大地仍然充满热情,可也有了几分陌生,毕竟已近半个世纪未曾回来。世界、中国发生了多么多的事啊,而处在边疆的这块热土的新面纱一经撩开,我不知会有何感受,这会是我曾经的恋土吗。

  车未入县城前,驶上并排四车的大道,继进闹市后,我竟找不到去团部的路。在兵团三年间,为照平安像,只去过一次进县城的经历,所以,依稀记得十五团是在县城的东北方向,而且是沙土路,现面前竟出现了三条柏宽阔的柏油大路。那一年,我和战友首次去五县城照平安像,

                 
    照片上的我,面黄肌瘦,穿着,不,应该是套着一件仿国防绿的大衣,稀里恍荡的,是一件本不属于我的衣服,两眼直愣愣的盯往前方,似乎仍透漏出一点对兵团生活的美好向往,那顶帽子倒是非常合适,给瘦小的我凭空增添了几分风采,努力显示着“xxx战士”的风采。

    回时不忘给战友带点好吃的,用所有的积蓄买了一斤驴肉,三个人徒步走在沙土大路上,惬意之极,谁知一个时辰过后,天已放黑,八分钱一碗的面条也消耗殆尽,闻着口袋里不时冒出的肉香,肚子更加饿,饿的好疼,但是还在忍着,不舍得动兜里的肉。

    我们实在走不动了,刚想休息,没等坐下,引来一阵狗叫,实在是有点受不住驴肉的诱惑,忍不住了,我就说:“是驴肉引来的狗,不如自己吃了,省的惹来狗麻烦”。大家哄笑起来,边笑边拿出两片驴肉吃,拿了两片,忍不住又拿两片,眼看所剩无几,可即使这样,我仍然留下了几片带回去给战友吃,虽然是比树叶子厚不了多少,很薄很薄的几片肉。俗语形容肉香:“天上凤凰,地下走驴”。至今,我从未吃到过这么好吃,这么好香的肉了。

    这条大路太长,至今让我觉的是徒步走过的最漫长的一条路,月亮高挂才到连队。

    原以为,这条路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宽阔,而今天竟然找不到了。无奈之下向街人询问。因为早知已划归地方,所以问建丰农场的去处,两位路人答不知,问小食店的人,竟连开点的店主也不知,十五团难道没落的变成农村,仅仅不到三十年,人们就会忘记了它,或者也改了地名,叫作什么‘土贵呜啦’、“公鸡板”、“旗下营子”内蒙古地方特点的名字?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十五团这个盛极一时的名字,就此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不成。

    彷徨之中,有一食客女孩反问:“阿姨,你们是不是找十五团,你们是不是知青”,“是是是”忙不迭的回答,这孩子详细的告诉了我的去路,县城通往东方的一条柏油大道。

    细问之下,虽然十五团归属巴盟农垦局,官方称谓是建丰农场、是农垦局的下属分场,但老百姓还是习惯叫‘十五团’,十五团的三连还叫三连、副业连还叫副业连,只不过时过境迁,已物是人非了,所幸,还是通过地名、称谓把兵团的影子留在了民间。

    奇怪,这孩子怎么知道我是知青。

    从对答中看的出小女孩是心存敬意的,事后我想,她是不是哪个返城知青留下的后代呢,或者孩子的父辈有一个是当年的知青呢,从她的热情、口音判断,嗯,都非常有可能。

 

 

                                   转自 wangyptj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帖】返乡记 (一)_lifeng121344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