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幼儿心灵之花绚丽绽放--胡维琴的blog
  游戏,让幼儿心灵之花绚丽绽放
 

游戏,让幼儿心灵之花绚丽绽放

江苏省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幼儿园  胡维琴

【摘要】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游戏不仅能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还反映了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观察,从中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使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观察困惑  引导 情绪  开启 心智

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观念却还是如此:xx身体健康尤甚于xx心理健康。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压力大,有心理问题的成人大量增多。在幼儿园里,我们也发现了带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呈上升趋势,如有的孤僻、自卑、执拗;有的急躁、退缩;有的幼儿社会适应性差不合群;有的甚至带点自闭。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游戏不仅能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还反映了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幼儿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观察,从中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使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细心观察,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心理困惑

通常情况下,成人可以通过幼儿的行为及情绪表现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但因为学龄前阶段的幼儿语言表达水平比较低,对内心感受的描述不多、不准确,对心理困惑、痛苦的感受性不高,缺乏求助意识,所以这种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而游戏是幼儿{zh0}的表达媒介。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源于情感张力的缓解、降低焦虑,获得欲望的补偿性满足。因此,当幼儿在游戏时,内心是开放的,心中的压力、想法会在一系列的动作中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而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来发现幼儿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小雨在点心店里当“师傅”,在做好点心后,大声地吆喝同伴快来吃,当欣欣过来时,他突然双手抱在胸前,不予理睬,还朝她翻白眼,而当杰杰过来时,小雨却马上端出好吃的点心请他品尝。这样的情景在一段时间中反复的出现,于是我就暗暗反思起来,最终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了合适的措施,使小雨不再排斥女孩子。

游戏相比于教学活动,教师对孩子的控制度较低,这使得幼儿能自然地、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教师也能进行最直接最自然的观察,得到最真实的资料。当一个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明显不同于班上其他孩子时,我们就要注意。如有的孩子喜欢一个人摆弄玩具,而且动作重复、机械,这可能有“自闭”的倾向;有的孩子在游戏时喜欢用玩具进行打斗,有“攻击”倾向;有的孩子对任何玩具不感兴趣,或摆弄玩具时脸上毫无表情等,这些孩子在社会xx往方面存在的障碍……而在游戏中的这些异于正常幼儿的表现,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才能使我们获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幼儿的心理状况。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跟踪观察法,记录幼儿的交往、语言、动作、神态等,在所获得的{dy}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

二、耐心引导,在游戏中适时调整幼儿的情绪

弗洛伊德指出:游戏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xx,恢复心理健康。因此,当我们发现幼儿在常态的游戏环境中表现出异常时,我们还是要在游戏中解决问题。

利用游戏来疏导幼儿的情绪。如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情绪角”,在里面放一些沙袋、皮球之类不易损坏的东西,当发现幼儿情绪不好时,鼓励幼儿到情绪角里去玩耍,甚至去发泄。释放心中的压力,使幼儿的心情阳光起来。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个相对封闭的角落,里面摆放电话等,当幼儿心理紧张寻求安慰时,可以进入这个角落使用玩具电话,和幻想角色对话,如妈妈、医生、朋友、亲友。在电话中,幼儿往往会和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说话,从而表露出自己的情绪体验、生活经历。在使用电话时,幼儿会获得这样的体验:当我不想讲话时,我只要把电话听筒放下就行了——我是可以控制与人交互的活动的。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幼儿的心理问题虽然往往是由情绪或情感上的压抑导致的,但心理异常的幼儿往往伴随着社会性发展的滞后。正是由于社会xx往技能的缺失,才使得幼儿无法地与同伴交往,反之又导致了情绪上的压抑。因此我们除了用游戏来调整幼儿的情绪外,还要利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交往技巧和方法。如班上有个孩子没有要好的朋友,说话不多、{yt}中很少见到他有笑容,但却比较爱耍脾气,为此我们也想了一些方法,如安排一些懂事的能力强的孩子坐在一组上,但是没过多久,告状的人总是不断,久而久之,大家都不理他,“讨厌”他,排斥他。我暗中观察,发现这个孩子在游戏时喜欢用自己搭好的玩具打同伴的玩具,以证明自己的玩具“厉害”。这样做的后果是常常毁坏同伴辛苦搭成的作品,有时不小心还打到同伴的手、脸,从而引起“纠纷”。这样几次下来,把一组上的同伴都得罪了,他就成了“孤独”一员,但这更引起了他的“攻击性”,“惹事不断”。于是我也加入他们的游戏中,按照这孩子的方法用玩具“打”他,结果他很伤心(因为把他搭好的飞机毁了),趁此机会,我就问他这样做好不好?最终这孩子明白了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的道理。这样一段时间后,大家接纳了他,从而他也感到有朋友的快乐,笑容多了起来。又如班上的旋旋小朋友是中班时插班生,生性胆小害羞,进班后好长时间还没交上好朋友,每逢早上的户外游戏时,她都会紧张不安,特别是在玩“贴烧饼”之类的游戏时,她更紧张了,常常用“乞求”的眼神望着我,说“不想跑”。在角色游戏中时常一个人坐在位置上托着头看别人游戏,于是我就走过去说:“璇璇,那边在表演“小蜜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说完我拉着她的手一起走过去,在看表演时,我有意识地多鼓掌,璇璇在影响下也为表演的小朋友拍手,这样表演的幼儿高兴地邀请璇璇一起表演起来。当看完表演后,我说:“我的肚子都饿了,你呢?我们一起去点心店吃好东西去?”这时璇璇脸上活络了许多,高兴地拉住我走了过去并和点心店的“老板”交谈起来,并帮我点了份“玉米棒”,说“很好吃的!”当看我吃得很香的样子时,璇璇笑得特别灿烂。从此以后,璇璇主动地加入到游戏的队伍中去,她的笑声常常回荡在教室里。

三、爱心支持,在游戏中不断开启幼儿的心智

游戏是幼儿生命本质的体现,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主要学习方式。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这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教师应以具体化、形象化、新颖性的原则,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其中,通过幼儿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音乐、游戏等,为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使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习独立处事,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那么支持幼儿游戏,首先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在操作中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玩耍、去探索、去讨论,在优美、民主、和谐、物质环境安全、丰富的氛围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自身的能力。在游戏结束时,鼓励幼儿来讲一讲游戏中的事情,如“今天,我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玩的快乐吗?”等,让幼儿在正确的评价中获得健康快乐的概念。其次我们还要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建立起幼儿游戏的健康观念,让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来支持孩子的游戏,理解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和孩子一起游戏,家园一体,共同为孩子筑造健康发展的园地。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快乐的游戏中,他们学会了与人相处,模仿伙伴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他们积极、投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锻炼的能力。总之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场所,特别是儿童群体游戏,有益于儿童社会化成长。我们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让幼儿的心灵之花在游戏中绚丽绽放。

[ | | | ] 

  Post  by  胡维琴 发表于 2010-6-10 14:46:00
郑重声明:资讯 【游戏,让幼儿心灵之花绚丽绽放--胡维琴的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