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一晒与母校有关的那些事 |
作者:鹭江明月(1978级,生物) |
母校即将迎来90华诞,从迈入母校报到那天起,母校对学子的影响可能就将贯穿其随后的一生。毕业近30年了,母校的影响并未减弱,在她90大寿降临之际,就晒一晒与母校有关的那些事。1979,厦大海滨。 ⊙缘分。我与祖父竟然拥有“校友”的缘分,是近年才“分析”出来的。我祖父1911年—1914年在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法律专科学习,后改为私立福建学院。解放后,1951年9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福建学院并入福建师范学院,但商科并入福州大学,法科并入厦门大学。合并不到1个月,10月7日,时任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张鼎丞专门给这批学生回信,勉励并入厦大的福州学生:“福建学院并入厦门大学的全体同学们:九月十九日由许厅长转来你们的信,已悉。中央教育部接办合并福建学院的决定,同学们热烈拥护,并愉快地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甚感欣慰,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岗位上,加强团结,提高政治水平,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随时准备将来参加祖国伟大的新民主主义建设而努力学习,特复”。以此推论,私立福建法政学堂与私立福建学院法律科无疑是母校法律系历史沿革的一支源流。而无形中祖父与我在某种意义上竟然还存有校友的缘分。祖父(1889-1984){dy}次到母校应是1976年,那时厦门集美举办全国跳水比赛,我正在闽北插队,跑到厦门看比赛,{dy}次进了母校参观,也到了生物系的生物标本馆,但当时不会想到以后会有机会进校来念书。 ⊙奇遇。1978考入母校生物系。当时学校也刚从xx浩劫中复苏,条件差,到处都很“挤”,宿舍、教室、食堂、澡堂、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而到校{dy}天,中午在生物系食堂吃饭,刚落座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77级寄生虫专业的尹君。他是我插队期间的老相识,曾是福鹰线的列车员,当年我在闽北插队,来来往往,经常搭他的“便车”,他酷爱文学,每回在他的乘务室内都能看到一、二本中外小说,有时晚上乘车,在他的小小值班室里,彻夜长谈,伴随着火车的咣咣铛铛声,我们从文学作品、乡间趣闻到天下大事,无所不谈。我原本也想报考文科,但从事医务工作的父母执意要我报理科,这可能也是当时xx刚结束后人们普遍“重理轻文”的具体表现。 睡在上铺的兄弟如今远在南美。 ⊙学费。我们当年不必交学费,面对当今教育“高收费”,是很值得自豪的。我印象中,插队期间,{dy}年国家补贴每位知青8元生活费,父母邮寄几元钱,在农村生活就够了。到母校后,不必交学费,父母每月邮寄30元,伙食每月约需12—15元,由各班的生活委员到校总务科统一购买饭菜票,不够的话须另外申请,当时粮票是定量的,在校运动队的队员可以获得一些生活补贴,多供应些饭菜票。书籍一本仅几角钱,大部头的专业书1—2元钱。当年在厦大校园内的书店买了一大批很便宜的书籍,有些现在仍在使用。 ⊙特质。恢复高考后的77、78级学子,具备特殊气质。在学时并没特别感觉, 30年后重回首,有所感。77、78级学子,绝大多数人是经历了10年“xx浩劫”的一代,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那是个激情燃烧,随后烧成疯狂或称癫狂的岁月。小学、初中便“停课闹革命”,学工、学军、学农,很早熟悉了社会各业,但也影响了正常学业。高考停止11年,1977年突然恢复高考,77、78级学子成为xx后迈进大学校门极其幸运的一代。10年磨炼,成就了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性格特质,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录取率很低,极其不易。对77级、78级学子而言,既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也是历史大变革的见证人。我们亲历见证了建国初期的激情岁月,xx10年的动乱蹉跎,农村改革初探,恢复高考的历史性转折。亲历见证了那个时代动乱与变革的风云际会。离开母校后,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每位77级、78级学子各具特色的人生经历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履历,深深浅浅的足迹已经融入改革开放3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 生物系的大海龟。 历尽风霜,痴心不改,勤奋踏实,止于至善,应是厦大77、78级多数学子的精神特质。 ⊙同行。毕业后,与我成为同行的校友真不少。目前在我省“CDC”(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有一大批母校校友,活跃在疾病防控的{dy}线,为人民健康而忘我工作着。在我单位,校友30多人,毕业年限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09年,发表、出版了一大批有价值的专著、论文,获得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是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如:目前省CDC的严延生主任,他率领的艾滋病防治团队,是目前国内分离病毒最多的单位,与母校生物系合作研制开发成功的“艾滋病基因诊断试剂盒”为防控工作发挥作用。程由注校友承当的“日本棘隙吸虫人体自然感染发现及其流行病学临床学研究”、“福建省人体寄生虫分布及流行规律的研究”等项目分别获卫生部重大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棘隙吸虫是否感染人,能否引起发病?他查遍资料,发现在世界上尚无报道,为能确定这种寄生虫对人体的感染与发病过程,他大胆决定做自身人体感染试验。这一项极具风险的试验,同行劝阻,家人反对,但他义无反顾。在同事们精心设计下,他先后两次吞服了数百个活虫卵,让虫体在自己体内发育成熟,并引起自体病变,随后服药驱出成虫,这是世界上首次进行的这种寄生虫人工感染志愿者的全过程。他的结果在国际xx寄生虫期刊发表,并因此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据了解他已是第二次做此类“危险试验”,甘献吾身为人民;已故老校友洪朝长获得“吴阶平医学成就奖”;潘亮在福建首先发现莱姆病、辛德毕斯病、环状病毒等新传染病种,在CDC系统xx获得“运盛青年科技奖”、“省职工创新一等奖”;在虫媒领域,省CDC的王灵岚、李述扬、宁德的袁高林、南平的张芝平都是骨干和中坚。此外,在理化检验、毒理分析、食品微生物、卫生监督、病原、流行病等领域,都有厦大校友们活跃的身影。 工作是平凡和琐碎的。 ⊙感动。春华秋实。回顾母校90年的不平凡历程,可谓“历九十个春秋寒暑,育百十万桃李专才”。母校具有老校主陈嘉庚“创业爱国”的宏伟气魄,有老校长萨本栋、王亚南“爱校爱生”的博大胸怀,有陈景润的“红烛精神”,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些都是全体校友永远的精神财富,而一批批母校校友们的奋斗成就,充分展现了“南方之强”的精神风貌,这也是所有晚辈学子们在母校90华诞之际,在内心对一生劳于办学的陈嘉庚老校主的“嘉庚精神”的轻声告慰和深沉的“心祭”吧!而每位校友平凡踏实的努力,必将源源不断地为母校巍巍黉宫增光添彩,谱写新篇。
|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