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论文编排格式及文稿的编辑加工问题(李兴昌)1_佳句_新浪博客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期刊负责人岗位培训班讲稿)

我们讨论问题的主要依据是:1)GB/T 3179-1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2)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3)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于2005年12月1日实施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4)新闻出版总署于2007年4月12日发布的《期刊出版形式规范》。5)文稿的编辑加工涉及的标准和规范比较多,这里不一一列出。


《征稿简则》《投稿指南》《稿约》《本刊启事》中的问题

1)“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所发表文章版权归编辑部”“稿件刊登之后,著作版权属本刊所有”——此提法与《著作权法》不符。《著作权法》规定,编辑对作者的稿件只能做文字性修改、删节,而涉及内容的修改,一定要征得作者的同意。文章发表后,版权仍归作者,而刊社只有对于整本期刊的汇编权。2)“凡涉及原意及其他修改,应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在规定时间内寄回”——这涉及作者原意的修改须征得作者的同意而不能强求作者同意。3)“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文稿、图片,本刊概不承担连带责任”——说了白说,应承担连带责任。4)“由于各种原因作者要求提前发表的论文,请及时提出申请,并加收25%的发表费”——这种表述可以理解为只要加钱就能快发表。目前国内外科技期刊不乏开辟“快速通道”者,但对何种文稿可以申请进入快速通道都有严格要求,而且必须通过同行审稿,绝非加钱就可解决的。5)本刊为“国家一级科技期刊”“{gjj}期刊”——提法不妥,谁授予的?6)“中文文题不得超过20字”——应为“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7)“署名作者不得超过6人”——不妥。 谁能署名?署多少位作者?xx是作者自己的事情,编辑无权干涉。8)“请尽量引用《××××学报》发表的文章”(“××××学报”系指该刊)——不妥,应按需要引用。9)“论著引用文献不超过10条,综述一般不超过20条。”——不妥,应按需引用。10)参考文献仍用旧标准的著录格式。11)计量单位、标点符号、数字使用及参考文献著录的举例都有不规范之处。12)某刊5 000字的《稿约》中竟有10个别字,1处漏字。

期刊编排格式

封一

1)刊名使用了繁体字。2)缺并列刊名。3)缺“责任者”。4)右上角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或者未排印在右上角。5)缺刊名的汉语拼音(也可排在版权块或目次页版头)。刊名的汉语拼音不能以字为单位拼写,而应以词为单位拼写。6)刊名英译有误,似与中文刊名对不上。7)本期为卷(年)末期,但未标注“卷终”或“附有索引”字样。

封四

下切口边缘缺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邮发代号和定价。

书脊和边缘书脊名称

1)书脊名称的基本内容是:刊名,出版年(卷)、期号。有的期刊缺项。2)当厚度小于5 mm时,应在封四距订口15 mm范围内排印边缘书脊名称。

条码

1)条形码在封一上应排在左下角,在封底上应排在右下角。有的刊物不是这样。2)按GB/T 16872的规定,每期应有不同的条码(即每期单独制作)。3)条形码距订口和下切口太远。规定尺寸为:距订口(7±3)mm,距下切口(10±4)mm。4)条形码若为竖排,方位应是“顶左底右”。5)条形码的底空为灰色或其他深色,不便于识别。{zh0}用白色,也可选用黄、橙、粉红等浅色。

连续出版物号

1)封一右上角,国标规定,排印ISSN,《期刊形式规范》规定,同时排印CN。2)版权标志块中,应排印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请注意:(1)字母与第1个数字之间应留空隙。(2)2段数字之间是半字线,而不是一字线。

版权标志块

1)在一卷中各期的位置不固定。如某刊第11期在p.8,第12期在p.12。国标规定,其最适宜的排印位置是封底的下部,也可排印在其他固定的地方。2)版权标志的内容:国标说,“出版单位”“印xx位”“发行单位”“及其地址”“必要时”排印;《期刊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形式规范》把它们列为必要排印项目,同时增加了“主管单位”。3)版权标志块主要项目应译成外文(公开发行的期刊)。4)缺创刊年份。5)缺主管、主办单位。6)刊登了广告,就应排印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目次页

1)中文目次页没有独立而完整的版头(缺刊名,或缺卷期号,或缺出版年月)。2)中英文目次表在一卷中各期的位置不一致。如某刊第11期,中文目次表在p.2~4,英文目次在p.8;第12期,中文目次表在p.6~8,英文目次表在p.10。3)目次表表题应为“目次”,而不是“目录”。4)目次表与正文和总目次多处不一致。例如:题名多字或少字;作者人数或次序不一致;页码不一致;正文中有些文章特别是短文,目次表中缺少。5)目次表中“卢斌斌 谢剑平,等”,不妥。{sx}是排印“全部作者”,多作者(3人以上)时,也可只排印前3人,后加“等”。6)目次表中,既然文章题名用了宋体,建议作者姓名改用楷体,以便区别,又比较美观。7)英文目次表中,“Shuai Qi et al”应与中文目次一样,{sx}排印全部作者,同时“et al”应为“,et al”。

总目次表

1)卷末期缺总目次。2)总目次应单页起排,是为了便于装订,而且不应与正文一起编页码,而应单独编页码,即从“1”开始,并用与正文页码不同形式的数码。

页码

1)正文首篇首页的页码应为“1”,而且是期刊翻开的右页。有的期刊不是“1”,而是“3”“5”“7”。2)目次页、广告、总目次等不应与正文连续编页码。

版式

1)正文字小了。按常规,最小应是5号字,但不少刊物正文用的是小5号字。2)有的版面空白占1/3,而且有的刊物空白版一期中竟达五六个之多。3)转页(分散跳页排印)太多。某刊仅62页,转页竟达10处。4)有逆转。某刊一期中竟达3处。5)“背题”较多。6)篇首页地脚注中的“基金项目”标注格式不一致:有的是“……基金”,有的是“……项目”,有的是“……资助”。同一期刊应统一格式。7)同一专栏如《试验研究》中,文章题名字体变化太多,显得有些“乱”。同一专栏里题名的字体字号一致比较好。8)一级标题现为5号黑体,二级和三级标题都为5号宋体,既显得标题层次不醒目,又显得版面比较拥挤。建议:一级标题用4号或小4号黑体,占1.5行或2行;二级标题用5号黑体。

论文编排格式

这部分内容涉及文稿的编辑加工问题,所以,对于编辑加工先谈一些意见,供讨论。

编辑加工要做的工作可归纳为以下10个字:

审读 删节 补遗 纠错 勘校

编辑加工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内容加工:(1)政治性问题的审查和处理;(2)法律性问题的审查和处理;(3)科学性问题的检查和加工;(4)保密性问题的审查和处理。

2)技术加工:(1)量和单位的标准化处理;(2)插图和表格的加工;(3)数学式和化学式、化学结构式的加工;(4)数字、外文字母的规范化处理;(5)参考文献的标准化著录。

3)文字加工:编辑人员对录用的稿件所做的文章篇章结构的审视和调整、病语病句的修改,错别字的纠正,以及标点符号的订正等一系列工作,叫做语言文字加工,简称文字加工。它常常是在原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之表达更严谨、更准确、更精练、更xx,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保证文章的科学性,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

这给我们编辑工作者提出了特别明确和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落实在自己的编辑工作中。

经编辑文字加工的文稿,应当达到如下要求:

题文相符      文字简洁

结构严谨      符合逻辑

用词准确      无错别字

语言通顺      标点正确

把一篇篇写作上和文字表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毛病的文稿,加工整理成符合上述要求的比较xx的作品,正是文字加工的基本任务。

题名

1)用“研究”2字的题名太多,如某刊23篇论文中有15篇为“……研究”。其实,有些“研究”是多余的。例如:

高原超细型细毛羊经济性状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研究”可删去

2)不简练。例如:

紫薇老干扦插的探讨——介绍一点经验

可改为“紫薇老干扦插(的)经验”。

3)论文题名中常见“浅谈”“浅析”“浅议”等词语,值得商榷。既然文章得到发表,其主题应当深刻,而“浅显”是文章确立主题的大忌之一。例如:

   浅议县级植物检疫现状与发展对策

——如果主题并不“浅”,而是从简阐述,可将“浅”改为“简”。

4)题名中不要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如TGF-β、bFGF、TOS等。

5)主题名和副题之间应加标点。例如:

花生DNA分子标记的研究

Ⅲ不同限制酶组合AFLP分析效果比较

改为

花生DNA分子标记的研究:

Ⅲ.不同限制酶组合AFLP分析效果比较

英文题名亦如此,主副题名之间应加冒号,而不应当用中文的破折号“——”。

6)有的副题名可以合并于主题名内。例如: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以徐州市为例

可改为

徐州市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

7)题名转行时截断的位置有讲究。例如:

不同培养液及不同培养时间对犬卵母

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改排为

不同培养液及不同培养时间

对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署名

1)不宜对作者署名人数做规定。

2)作者姓名的字体应与题名有所区别。建议用楷体。

3)“作者简介:殷宗俊(1967-)”应为“作者简介:殷宗俊(1967—)”。

4)作者单位未用全称。如“气动院”“北航”“中科院”“中国检科院”等。在正文中{dy}次出现时也应当用全称。

5)作者单位英译,同一个单位有两三种译法,不知哪个是准确的?

6)有的工作单位名称中、英文意思相去甚远。

摘要

1)有的摘要太长,达五六百字。

2)有的全刊都是指示性摘要,无实质性内容。应简明、具体地给出定量或定性的创新内容的信息。

3)摘要中的数据与正文中的不一致。

4)第1句话多是知识性介绍的语句,如“分支井技术是水平井、侧钻井技术的集成和发展”。一般来说这种语句是多余的。

5)“文章介绍了……”“文章总结了……” “本试验研究了……” “本研究分别将……”

——其一,“文章”“本试验”“本研究”均应省去。如果这些词语省去了,可能会引起歧义,用“该文”比较好。其二,“了”一般也是多余的;当然,有时如果语气需要,亦可保留个别的“了”字。

6)摘要中用了机构的代名词。如“……发病率约10%,与我所同期的……”,“我所”应改为具体的“××××研究所”。

7)英文摘要中不符合英语语法规范的问题较多。错字(多字母、少字母、字母颠倒等)也较多。用了中文的顿号(、)、破折号(——)、范围号(—或~)等。

10)请注意摘要的编辑加工,特别是一些关键之处。例如:

摘 要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光纤电压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从文章内容看,此传感器是该文作者设计的,因此,应改为:

摘 要 介绍了该文作者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光纤电压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关键词

1)中英文关键词个数不一致。

2)中英文关键词次序不一致。

3)中英文关键词词义不对应。例如:

神经网络 与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人工神经网络)

感应电动机模型 与induction motor load(感应电动机负载)

词义不对应。

4)英文关键词首字母一般无需大写,只有专有名词才大写。

5)关键词之间建议用分号相隔。

层次标题与列项说明

1)“1 引言”应为“0 引言”;建议:通常情况下“0 引言”删去,以节省

版面。

2)题文不符。例如:

4 单相或家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常见故障及排除

但下文只有故障分析而无故障排除方法。“及排除”应为“分析”。

3)层次标题的排式不一致:一级标题居中;二级标题左顶格;三级标题缩进2格。应统一成左顶格。例如:

1 ×××××

1.1 ××××××

1.1.1 ××××××××

4)同一层次的标题,其字体、字号应一致。

5)标题序码与标题之间空半个字距,不对,应空1个字距。例如:

1 现状


2 存在问题

2.1 植检队伍势单力薄

2.2 检疫硬件设施落后

……


6)不是层次标题就不应采用层次标题的形式。例如:


5 结论

5.1 ……

5.2 ……

5.3 ……

7)一级标题未用序号。例如:


材料、对象与方法

1 试验设计

……

——应为:

1 材料、对象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

8)将层次标题与列项说明混淆起来。例如:

……模型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1)定义分析参数

主要规定模型的几何尺寸……

(2)建模

根据模型的几何形状……

(3)模型验证

……

——这不是东西。改为:

……模型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1)定义分析参数。主要规定模型的几何尺寸……

2)建模。根据模型的几何形状……

3)模型验证。按所建模型……

有时,有的情况既可按层次标题处理,又可按列项说明处理。例如:

按层次标题处理,即:

3 模型设计的步骤

3.1 定义分析参数 ……

3.2 建模 ……

3.3 模型验证 ……

按列项说明处理,即:

……模型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1)定义分析参数。主要规定模型的几何尺寸……

2)建模。根据模型的几何形状……

3)模型验证。按所建模型……

但是,如果属于下面的情况,则不能按层次标题处理。

3 模型设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定义分析参数。……

2)建模。……

3)模型验证。……

这里必须指出,模型设计的关键是分析参数的数量必须足够……如下3点:

1)……

2)……

3)……

按层次标题处理,则为

3 模型设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1 定义分析参数 ……

3.2 建模 ……

3.3 模型验证 ……

这里必须指出,模型设计的关键是分析参数的数量必须足够……如下3点:

1)……

2)……

3)……

这就造成层次混乱。这种情况只能按列项说明处理。

9)列项说明的序号,时而用①,②,③等,时而用(1),(2),(3)等,不一致;此外,列项说明的序号,第1层次用(1),(2),(3)等,第2层次用1),2),3)等,与通常做法不同:因此,建议

——全刊第1层次用1),2),3)等(无论是处在自然段的开始,还是处在自然段之中均如此),第2层次用a.,b.,c.等(所以不用(1),(2),(3)等,是因为它们已用作公式号;所以不用①,②,③等,是因为它们已用作注释号)。

数学式和数学符号问题

1)数学式转行时运算符号或关系符号排在了下一行的行首。

数学式的旧转行规则是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0

按新规则应为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0

2)a×b×c,量符号相乘,如果是叉乘,才能用“×”号,如果是点乘,则点乘号“•”省去。

3)烟碱转化率(%) = (降烟碱/(烟碱 + 降烟碱))×100

应为

烟碱转化率 = (降烟碱/(烟碱 + 降烟碱))×{bfb},

或者

烟碱转化率/% = (降烟碱/(烟碱 + 降烟碱))×100。

4)数学符号用错。例如:

(1)把减号(-)排成了“-”,尤其是上角标中;

(2)把有限增量符号Δ排成了三角形符号△。

(3)有限增量符号Δ应为正体,某些刊物全部排成了斜体,如ΔX BP、Δq 1、Δq 2、Δq 3、Δw 1等。

(4)“log10”换用“lg”更好。

(5)乘号“×”用成X或x。

(6)tgα应为tanα。

(7)≦→≤,≧→≥。

(8)“Σωi”里的求和号Σ应为正体。

(9)上方排箭头的量符号,应当用黑斜体字母代替。

8)有式子

-jωnt

e

其中的e应为正体,而且上式改排为

exp(-jωnt)

的形式,即可避免上标又带下标或上标,否则,如现在这样角标字母太小,给阅读带来不便。

5)式中:×和×—分别代表第i指标的隶属度和权重。——“—”应为“——”。既用“——”又用“(分别)为”,意义重复,二者只取其一。

6)式中:α——Chirp信号的调频斜率;T p——Chirp信号的脉冲宽度;……

其中用破折号“——”是对的,但为了节省版面,建议用“为”来代替。

7)式中:h为井深,cm。——不用冒号,可用逗号,{zh0}连逗号也省去。

8)式中 r 1、r 2分别为前、后轮半径,mm;L为机架长度,mm;h为喷洒器安装高度,mm。——空格不如冒号好;更不能用逗号。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科技期刊论文编排格式及文稿的编辑加工问题(李兴昌)1_佳句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